熒光鑒別,是利用中藥材所含有的某些成分可在紫外光或常光下產(chǎn)生一定顏色的熒光來鑒別中藥材。用于觀察熒光現(xiàn)象的儀器被稱為紫外光分析儀,一般用于鑒別錢幣的紫外光驗鈔機也可同等使用。鑒別時,將中藥材樣品或粉末或浸出液置于暗處的紫外光下進行觀察即可。
一、中藥材粉末或縱橫切面置紫外燈下觀察
1.麻黃:藥材縱剖面邊緣顯亮白色熒光,中心顯亮棕色熒光。粉末或藥材表面顯亮棕色熒光。
2.牛蒡子:粉末顯綠色熒光。
3.黃柏:藥材斷面顯亮黃色熒光。
4.地骨皮:外表呈棕黃色,常散有金黃色斑;斷面木栓層呈棕色,韌皮部呈淡藍色熒光。
5.沉香:顆粒部分顯海天藍色熒光,部分顯灰綠色熒光。
6.秦艽:橫切面顯黃白色或金黃色熒光。
7.浙貝母:粉末顯淡綠色熒光。
8.麥冬:薄片顯淺藍色熒光。
9.懷牛膝:飲片顯黃白色熒光。
10.川牛膝:飲片顯淡藍色熒光。
11.黃連:飲片顯金黃色熒光,木質(zhì)部尤為顯著。
12.延胡索:切面或粉末顯亮黃色熒光。
二、中藥材的水或醇浸出液點于濾紙上,直接或經(jīng)化學處理后置紫外燈下觀察
1.馬兜鈴:乙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顯黃綠色熒光。
2.丹參:藥材水提醇沉液點于濾紙上,顯亮藍灰色熒光。氨水熏20分鐘,顯淡亮藍綠熒光。
3.高良姜:藥材95%乙醇浸泡液點于濾紙上,氨熏后顯黃色,揮去氨后顏色變淺,噴以1%AICl3試液,置熒光燈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
4.白芷:水浸液點于濾紙上,顯藍色熒光。
5.前胡:乙醇浸出液點于濾紙上,顯淡天藍色熒光;滴加15%NaOH試液后,熒光消失。
6.三七:甲醇浸提液點于濾紙上,顯淡藍色熒光。
7.葛根:甲醇浸提液點于濾紙,噴以1%AICI3乙醇溶液,顯鮮黃綠色熒光。
8.苦參:甲醇回流液點于濾紙上,噴以5%AICI3乙醇液,晾干,顯黃綠色熒光。
9.木瓜:水回流提取液點于濾紙上,噴以1%AICI3乙醇液,晾干,顯藍色熒光。
10.關(guān)木通:75%乙醇回流液點于濾紙上,晾干,顯天藍色熒光。
11.大黃:稀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滴加稀醇擴散后呈黃色至淡棕色環(huán),置紫外燈下呈棕色至棕紅色熒光。
三、中藥材的水或醇浸液直接置紫外燈下觀察
1.銀柴胡:藥材的無水乙醇浸提液呈亮藍微紫色熒光。
2.蘇木:水浸液顯黃綠色熒光。
四、藥材的水浸液或水煎液置日光下觀察
1.秦皮:水浸液可見碧藍熒光。
2.板藍根:水煎液可見藍色熒光。
五、其他
蘆薈的水浸液與硼砂共熱后置紫外燈下呈亮黃色熒光。(史亞芳)
冬蟲夏草是名貴中藥材,其偽品種類很多,亞香棒蟲草為較常見的偽品之一。亞香棒蟲草與冬蟲夏草形狀非常相似,二者生長過程一樣,但侵入到幼蟲體內(nèi)的真菌卻不相同,侵入冬蟲夏草的是麥角菌,而侵入亞香棒蟲草的是亞香棒菌。盡管外形相似,性質(zhì)截然不同,長期服用假冒蟲草很容易產(chǎn)生頭暈、嘔吐、心悸等副作用。為便于鑒別,現(xiàn)將二者的性狀特征和理化鑒別做如下介紹:
性狀特征
冬蟲夏草長3~5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環(huán)紋20~30個,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頭部深紅色。足8對,中間4對較明顯。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色,中間有暗棕色“V”字型字樣。子座細長圓柱形,長4~7厘米,直徑約0.3厘米,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小的縱皺紋,基部粗,中部細,上部略膨大。質(zhì)堅韌,斷面黃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亞香棒蟲草長3~5厘米,直徑0.3~0.6厘米,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少數(shù)黑褐色,有環(huán)紋20~30對,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背面有稀疏黑褐色斑點散在;頭部紅棕色,有光澤,足8~1l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無“V”字型結(jié)構(gòu)。子座細長,呈圓柱形,多數(shù)不分叉,常在柄部有苞片樣突起(1~數(shù)個),而形成數(shù)個節(jié)狀結(jié)構(gòu);有的子座在柄處發(fā)生2~4個分叉;子座長2~7厘米,直徑1.5~3.0毫米,表面黑褐色,下部有時為紫棕色,有的基部為黃褐色,有細皺紋,上部稍膨大。質(zhì)柔韌,斷面外層黑褐色,中間類白色,氣腥,味微苦。
理化鑒別
分別取冬蟲夏草、亞香棒蟲草加酸性乙醇(1:7)提取,再分別取溶液一毫升,于熒光燈(365納米)下觀察,正品容液呈淡藍色熒光,偽品溶液呈黃綠色熒光;各取二者水浸液(1:10)一毫升,置熒光(365納米)下觀察,正品溶液呈黃藍色熒光,偽品溶液呈淡黃綠色。
b. 藥材檢定通則
藥材的檢定包括“性狀”、“鑒別”、“檢查”、“浸出物測定”、“含量測定”等項目。檢定時應(yīng)注意下列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一、取樣應(yīng)按“藥材取樣法(附錄ⅱ a)”的規(guī)定進行。
二、為了正確檢定藥材,必要時可用符合本版藥典規(guī)定的相應(yīng)藥材標本作對照。
三、供檢定的藥材如已切碎,除“性狀”項已不完全相同外,其它各項應(yīng)符合規(guī)定。
四、“性狀”系指藥材的形狀、大小、色澤、表面特征、質(zhì)地、斷面(包括折斷面或切折斷面)特征及氣味等。
1.
形狀是指干燥藥材的形態(tài)。觀察時一般不需預(yù)處理,如觀察很皺縮的全草、葉或花類,可先浸濕使軟,展平。觀察某些果實、種子時,如有必要可浸軟后,取下果皮或種皮,以觀察內(nèi)部特征。
2.
大小是指藥材的長短、粗細(直徑)和厚度。一般應(yīng)測量較多的樣品,可允許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規(guī)定的數(shù)值。測量時可用毫米刻度尺。對細小的種子,可放在有毫米方格線的紙上,每10粒種子緊密排成一行,測量后求其平均值。
3.
藥材的色澤,一般應(yīng)在日光燈下觀察。如用兩種色調(diào)復(fù)合描述色澤時,以后一種色調(diào)為主。例如黃棕色,即以棕色為主。
4.
觀察表面特征、質(zhì)地和斷面時,樣品一般不作預(yù)處理。如折斷面不易觀察到紋理,可削平后進行觀察。
5.
檢查氣味時,可直接嗅聞,或在折斷、破碎或搓揉時進行。有時可用熱水濕潤后檢查。
6.
檢查味感時,可取少量直接口嘗,或加開水浸泡后嘗浸出液。有毒的藥材如需嘗味時,應(yīng)注意防止中毒。
五、“鑒別”系指檢定藥材真實性的方法,包括經(jīng)驗鑒別、顯微鑒別及理化鑒別。
1.
經(jīng)驗鑒別系指用簡便易行的傳統(tǒng)方法觀察顏色變化、浮沉情況以及爆鳴、色焰等特征。
2.
顯微鑒別系指用顯微鏡觀察藥材切片、粉末或表面等的組織、細胞特征。照藥材及成方制劑顯微鑒別法(附錄ⅱ c)項下的方法制片觀察。
3.
理化鑒別系指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對藥材中所含某些化學成分進行的鑒別試驗。
(1) 如用熒光法鑒別,將藥材(包括斷面、浸出物等)或經(jīng)酸、堿處理后,置紫外光燈下約10cm處觀察所產(chǎn)生的熒光。
除另有規(guī)定外,紫外光燈的波長為365nm。
(2) 如用微量升華法鑒別,取金屬片,置具有直徑約2cm圓孔的石棉板上,金屬片上放一高約8mm的金屬圈,對準石棉板的圓孔,圈內(nèi)放置藥材的粉末一薄層,圈上覆蓋載玻片,在石棉板圓孔下用酒精燈緩緩加熱,至粉末開始變焦,去火待冷,載玻片上有升華物凝集。將載玻片反轉(zhuǎn)后,置顯微鏡下觀察結(jié)晶形狀、色澤,或取升華物加試液觀察反應(yīng)。
六、檢查系指對藥材的純度進行測定的方法,包括水分、灰分、雜質(zhì)等檢查。
七、浸出物測定系指用水或其他溶劑對藥材中可溶性物質(zhì)進行測定的方法。
八、含量測定系指用化學的、物理的或生物的方法,對藥材質(zhì)量進行檢定的方法,包括揮發(fā)油及主成份的含量、生物效價測定等。
〔注意〕1.進行測定時,需要粉碎的藥材,應(yīng)按各該項下規(guī)定的要求粉碎過篩,并注意混合均勻。
2.檢查和測定的方法按各該藥材項下規(guī)定的方法或指定的有關(guān)附錄的方法進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33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常見中藥材的水試鑒別法
下一篇: 白前與白薇的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