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是名貴中藥材,根據(jù)藥典記載有補氣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間還有冬令取黃芪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xí)慣。因此黃芪年消耗量十分龐大。而藥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個植株不再存活。黃芪的野生資源在大量采挖的情況下日漸稀少。為此確定該植物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黃芪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徑1-2厘米,長可達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處。地上莖直立,具棱;被長毛。葉互生,奇數(shù)羽復(fù)葉,具小葉21-31片。小葉橢圓形,長7-30毫米,寬4-12毫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圓形。托葉披針形,長6毫米??偁罨ㄐ蛏o上部葉腋,每花序10-20朵?;ǖS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 形,頂端微凹,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子房有柄,花后莢果膨脹,長圓形,長2-3厘米,頂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內(nèi)有種子3-8粒。
黃芪產(chǎn)于我國華北、東北、內(nèi)蒙古和西北,主產(chǎn)于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省,前蘇聯(lián)、朝鮮和蒙古也有分布。為了保護好野生資源應(yīng)適當限制采刨,采刨季節(jié)應(yīng)在種子成熟落地之后,嚴禁采挖幼株。為了擴大資源應(yīng)大力發(fā)展種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狀態(tài),直到采收。
黃 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它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氣”呢?凡是中醫(y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平時體質(zhì)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往往是“氣虛”的一種表現(xiàn)。貧血,則常屬“氣血不足”。而脫肛、子 宮下墜這些病狀也常被認為是“中氣下陷”。有上述癥狀的人,冬令吃些黃芪有益處。當然最好是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y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jīng)常性的感冒。中醫(yī)有一個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風(fēng)散”,有三味藥,主藥就是黃芪,是可以用來治療經(jīng)常性感冒的。
因為身體虛弱,或者年紀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腫。如果屬于“氣虛”,也可以常服黃芪。有慢性腎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腫,中醫(yī)治療時,黃芪有時也是常用的中藥。
所謂“托毒生肌”,意為手術(shù)后傷口容易恢復(fù),或使久不愈合的膿腫化膿生肌。
服用黃芪,應(yīng)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針對個人體質(zhì)不同適量服用,黃芪的吃法很多,現(xiàn)介紹幾種: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后,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拉丁名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
中文名
黃芪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現(xiàn)狀:
漸危種。又名膜莢黃芪,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是一種較名貴的中藥材,以根入藥。由于長期大量采挖,近年來野生黃芪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若不加強保護和人工繁殖,有趨于絕滅的危險。
形態(tài)特征:
多 年生草本,高50一150厘米;主根粗而長,直徑1一3厘米;莖直立,有細棱,被白色長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葉軸有長柔毛;小葉(13一)21一27(一31),橢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一30毫米,寬4一12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凹,有時具小刺尖,基部圓形,下面有伏生白色柔毛;托葉狹披針形,長約6毫 米,有白色長柔毛??偁罨ㄐ蛏谏喜咳~腋,具花(5一)10一20,花梗在果期顯著伸長;花黃色或淡黃色,長(12一)15一18毫米,有線形苞片;花萼 鐘狀,長5一7毫米,有白色長柔毛,萼齒短,長為萼筒的1/5或1/4,三角狀;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幾無爪;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較旗瓣稍短,均 有長爪;子房有柄,被柔毛。莢果膨脹,卵狀長圓形,長2一3(一3.5)厘米,頂端具短喙,基部有長柄,果皮膜質(zhì),被黑色短柔毛,有時被白色毛或二者混 生,具3一8種子。
特性:
黃 芪分布于我國溫帶和暖溫帶地區(qū),為深根性植物。喜涼爽氣候,有較強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熱,不耐澇。氣溫過高常抑制植株生長,土壤濕度過大,常引起根部 腐爛。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生長,在粘土上則根多,生長緩慢。多生于林緣、灌叢、林間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處。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保護價值:
黃芪根入藥,常作滋補中藥,又可作獸藥,銷售量大。根莖之10倍水浸液,對馬鈴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黃芪還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保護措施:
黃芪生長地一般不屬于自然保護區(qū),為不使其滅絕,建議藥材收購部門應(yīng)根據(jù)各地不同具體情況確定收購量,并向群眾大力宣傳,在采挖時注意保護幼苗,對成長的植株應(yīng)適當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續(xù)利用。還應(yīng)進一步擴大栽培面積。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在北方于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播種,因種子多具不透水性的硬種皮,播種前應(yīng)加以適當?shù)臋C械損傷,播種后注意保持土壤濕度,氣溫在18--20℃時約9天即可發(fā)芽。降雨過多時應(yīng)及時排水。
(5)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風(fēng)散:黃芪15g、白術(shù)12g、防風(fēng)10g。主治氣虛自汗,容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花粉癥、哮喘、老人感冒等經(jīng)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紅棗10粒。
(6)骨質(zhì)疏松
骨質(zhì)疏松、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可見關(guān)節(jié)疼痛、麻木自汗等癥者,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組成:黃芪30g、桂枝10g、白芍藥15g、生姜3片、紅棗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當年范文虎治療醫(yī)家沈某之媳病肢體酸麻,曾服桂枝湯加味治療未效,范氏用黃芪桂枝五物 湯原方,2劑即效。桂枝湯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僅甘草、黃芪之差異,一味藥的區(qū)別,效果竟然大不一樣(見《魏長春臨證經(jīng)驗集》)。
(7)經(jīng)久不愈的潰瘍
黃芪是傳統(tǒng)瘡藥,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適用于“久敗瘡”,即潰瘍久不愈合的化膿性感染。其表現(xiàn)為膿水清稀,創(chuàng)面平塌、全身狀況差?,F(xiàn)代中醫(yī)外科名醫(yī)趙炳南先生有黃芪膏一方,用黃芪濃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勻后備用。
上消化道潰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可用黃芪建中湯。組成: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紅棗12枚,麥芽糖適量沖服。多適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輕度貧血,自汗盜汗,喜歡吃甜食,舌質(zhì)暗淡者。如體型消瘦者,黃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則會導(dǎo)致腹脹和食欲減退。
3、參考
(l) 使用黃芪應(yīng)當注意患者的體型:黃芪體質(zhì)--面色黃白或黃紅隱隱,或黃暗,都缺乏光澤。浮腫貌,目無光彩。肌肉松軟,腹壁軟弱無力,猶如棉花枕頭,按之無抵 抗感以及痛脹感。筆者稱之為“黃芪腹”。平時易于出汗,畏風(fēng),遇風(fēng)冷易于過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腫,特別是足腫,手足易麻木。舌質(zhì)淡胖,舌苔潤。
(2)中老年人應(yīng)用黃芪的機會較多:缺乏運動,營養(yǎng)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導(dǎo)致肌肉松軟,腹部尤為明顯,腹肌萎縮而脂肪堆積,并可伴有水腫等。這種人即《金匱要略》所謂的“骨弱肌膚盛”的“尊容人”。中老年中這種體型尤為多見。因此黃芪應(yīng)用于中老年較多。
(3) 黃芪須多服久服方能見效:《傷寒》不用黃芪,《金匱》罕見四逆,可見黃芪是內(nèi)傷雜病的用藥。岳美中先生經(jīng)驗,“黃芪之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患之癱瘓麻木消削肌肉等 確有效,且大癥必須從數(shù)錢至數(shù)兩,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黃芪以10-30g為常用范圍,大劑量可達120g甚至更多。本人曾見家鄉(xiāng)皮膚科老中 醫(yī)孫老先生黃芪用至500g。但用量過大可以導(dǎo)致胸悶腹脹,食欲減退,并可出現(xiàn)頭昏潮熱等。尤其是肌肉堅緊,大便秘結(jié)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發(fā)熱、咽喉紅痛 者,不宜使用。
(4) 張仲景用黃芪有一個劑量段:黃芪大量治療水氣、黃汗、浮腫(5兩),中量治療風(fēng)痹、身體不仁(3兩),小量治療虛勞不足(1兩半)?,F(xiàn)代應(yīng)用可以根據(jù)張仲 景的用藥經(jīng)驗適當變化。如用于治療浮腫,量可達60-100g,治療半身不遂,骨質(zhì)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于上消化道潰瘍,可用15-30g。
(5)黃芪證的脈象沒有特異性。防己黃芪湯用于脈浮,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則主治脈沉,所以,使用黃芪不論脈浮脈沉,關(guān)鍵是看體型和肌肉是否松軟。
4、驗方
(1)腦梗塞
生黃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術(shù)各10克,生當歸、生丹參各20克,鉤藤15克。隨證加減:陽閉者加安宮牛黃丸;陰閉者加蘇合香丸;痰盛者加半夏、膽南星、石菖蒲、茯苓、竹茹等;脫證者加人參、附子等;肝腎虧虛者加左歸丸。1日1劑,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治療63例,治愈(語言表達能力正常,四肢活動自如者)17例;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總有效率88.8%。
(2)腦動脈硬化癥
生黃芪25克,茯苓、海藻、法夏各10克,首烏、麥冬各15克,水蛭6克,炒杏仁3克。加減:腎陽虛者加淫羊藿、鹿角霜、巴戟天等;腎陰虛者加女貞子、熟地、旱 蓮草、山萸肉、枸杞子;失眠多者加棗仁、夜交藤、生牡蠣等;痰濁者加膽南星、陳皮等。1日1劑,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治療48例,治愈17例,有效30例,無效1例。
(3)急性腎小球腎炎
北芪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1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黃芪50克,沸水沖泡30分鐘當茶飲,1日l劑,30日為1個療程,治療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5)重癥肌無力
黃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膠各10克,黨參30克,大棗20枚。加減:復(fù)視、眩暈、耳鳴者加桑椹子、菊花,加重熟地、枸 杞;痰多,胸悶不適,呼吸困難加蘇梗、陳皮、法夏、瓜蔞等;頭痛、眼脹、舌質(zhì)紫暗或瘀點加地龍、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牛膝等;腹脹、納差加雞內(nèi)金、萊 菔子、神曲等;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桑螵蛸等。1日1劑,水煎3次混合,早中晚分服。
(6)心律失常
黃芪50克,黨參、丹參各30克,麥冬、當歸、附子各10克,五味子、紅花、生姜各5克,大棗20枚。加減:孕期早搏者加茶樹根、膽南星;胸悶甚者加甘松、瓜蔞皮;心悸明顯者加龍齒、柏子仁、沉香、珍珠粉;納呆便溏者加木香、蒼術(shù)、焦山 楂等;肢腫脹者加大腹皮、萬年青根等。1日1劑,治療56例,治愈34例,有效1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
(7)銀屑病
黃芪3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療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9.36%。
黃芪的養(yǎng)生保健功效主要有益氣、固本,斂汗、生肌、利水、消水腫等。
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托瘡。黃芪還有抗腫瘤、抗骨質(zhì)疏松等作用。
取黃芪泡水飲用,可治身體困倦,無力,氣短。取黃芪加防風(fēng)、白術(shù)、甘草、生姜、大棗適量煎服,防治免疫功能低下,反復(fù)感冒。取黃芪配伍牡蠣、浮小麥、麻黃根,可治盜汗。
以黃芪配白術(shù)、防己、生姜、大棗,可治水腫。黃芪與黨參、白術(shù)、甘草、枳殼、升麻、柴胡同用,可治脫肛、子宮或內(nèi)臟下垂。用黃芪配伍陳皮、麻仁、蜂蜜,可治老人或產(chǎn)后便秘,欲便不能。用黃芪加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既可治腹部冷痛、又可治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
以黃芪加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銀花、白芷,可治癰疽內(nèi)膿已成而不破潰。取黃芪、生薏米、赤小豆、雞內(nèi)金、陳皮,加糯米煮熟成粥食用,可治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殘存浮腫。
黃芪是一味歷史悠久,臨床應(yīng)用十分廣泛,為歷代中醫(yī)最為常用的中藥之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多糖的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多糖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與功能.黃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黃芪多糖也因其在增強機體免疫力.降血糖,抗衰老方面有較強的活性而備受關(guān)注。HPLC法是近年來被用于定量測定。因其良好的分離功能而被應(yīng)用與中藥制劑的含量測定。本文就黃芪的分類及產(chǎn)地,鑒別;化學(xué)成分;黃芪多糖的提取工藝;測定方法;藥理作用,臨床應(yīng)用等幾方面作綜綜述如下。1.1黃芪的產(chǎn)地及分類
在黃芪的本草考證一文中稱,從歷代本草有關(guān)黃芪產(chǎn)地的記述中可看出自南北朝名醫(yī)別錄起,黃芪的地道產(chǎn)地隨朝代的變換而變遷,初始產(chǎn)于四川中部、北部,陜西的西南部及甘肅南部,唐代移到甘肅的東部和寧夏的南部,宋代黃芪產(chǎn)地移到山西中部,到清朝后期,黃芪地道產(chǎn)地擴展到內(nèi)蒙,直到民國中期才擴展到東北三省。
黃芪的品種繁多,主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此外還有東俄洛黃芪、毛果金翼黃芪、單蕊黃芪、無毛東俄洛黃芪、梭果黃芪、多化黃芪等。
1.2黃芪藥材的鑒別;
我國黃芪資源分布廣泛,品種繁多。一般的鑒別藥材方法為:根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厘米,表面淡棕黃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或縱溝.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而放射狀紋理及裂隙,習(xí)稱金井玉欄;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黑褐色或為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2.1黃芪的化學(xué)成分
黃芪含有多糖、甙類、黃酮和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
膜莢黃芪的主要成分:黃芪甙、蔗糖、膜莢黃芪總甙、熊竹素、膽堿、毛蕊異黃酮、芒柄花黃素、氨基酸、苦味素、粘液質(zhì)。
內(nèi)蒙古黃芪的主要成分糖:芒柄花黃素、毛蕊異黃酮、亞油酸、亞麻酸、甜菜堿、煙酸、淀粉酶等。
黃芪多糖的組成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
3.1 黃芪多糖的提取工藝
水煮醇沉法:稱取黃芪飲片,加水、8、6倍量,’分別煮沸1小時、40分鐘。過濾,合并2次濾液,濃縮至1:1(1克生藥相當于1毫升),加3倍量的95%乙醇沉淀,放置12小時以上,離心,沉淀蒸干。加水溶解,離心。取上清液,再加3倍量95%乙醇沉淀,冷藏后離心,沉淀物蒸干。
超濾法:稱取黃芪飲片,加水倍量,煎煮時間同上法,合并兩次濾液,冷藏后離心,取上清液用中空纖維超濾后,截留分子量6000以上的藥液,濃縮至1:1加3倍量95%乙醇沉淀,以下同上法。
微波技術(shù)提取法:用微波技術(shù)將黃芪用石油醚、乙醚除去脂溶性雜質(zhì),用80%的乙醇提取除去所含單糖、低聚糖等干擾成分后,再放入MCL-3型連續(xù)微波反應(yīng)器中連續(xù)以水回流提取20分鐘,調(diào)整功率,減壓濃縮至一半體積,加入0.1%活性碳、脫色、過濾,濾液加入95%乙醇溶液醇含量80%,靜置過夜,過濾,殘渣用乙醚、無水乙醇反復(fù)洗滌即得。
4.1黃芪多糖的含量測定方法
苯酚-硫酸法
對照品的溶液的制備 取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0.1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即得。
供試品的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品50ml,置250ml量瓶中,加30%硫酸鋅溶液5ml,在水浴中加熱5分鐘后,在振搖下立即加入亞鐵氰化鉀試液5ml,冷卻后加水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取初濾液,取續(xù)濾液25ml,置5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方法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ml,分別置10ml量瓶中,各加2%苯酚溶液0.5ml,硫酸5ml,搖勻,置水浴中加熱15分鐘,放冷,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測定。
5.黃芪多糖得藥理作用
5.1黃芪多糖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活性
黃芪多糖可顯著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顯著增強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細胞的溶血功能和明顯的碳離廓清作用和明顯增加脾重量。
5.2抗腫瘤作用
黃芪多糖對多種實驗型腫瘤油明顯的抑制作用。動物實驗表明,黃芪多糖與IL-2/LAK抗腫瘤作用相似,并對IL-2/LAK有抗腫瘤效應(yīng)有明顯的增強作用。二者配伍應(yīng)用可明顯提高LAK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力。二者合并進行動態(tài)細胞免疫功能觀察,提示二者均具有抵抗鼠脾NK細胞活性和IL-2產(chǎn)生能力下降的作用。說明黃芪多糖的抗腫瘤作用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有關(guān)。
5.3對創(chuàng)傷感染的影響
黃芪多糖對實驗性小鼠創(chuàng)傷的藥理實驗表明,能明顯增強巨噬細胞吞噬發(fā)光強度并抑制PCE2的釋放,進一步促進TNF的釋放。免疫激活劑黃芪多糖與環(huán)氧化酶抑制劑布洛芬合用,既增強了巨噬細胞吞噬發(fā)光強度,又明顯抑制PGE2,TNF的IL-1的分泌。由此可見,免疫激活劑和環(huán)氧化酶抑制劑的組合可望成為創(chuàng)傷感染藥物治療的新方案。
5.4保護作用
張艷等人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對實驗性肝損傷又明顯的保護作用,可明顯對抗四氯化碳和撲熱息痛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對二者引起的小鼠病理組織改變又明顯的保護作用。
5.5對血糖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APs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它能是葡萄糖負荷的小鼠血糖明顯降低,也能明顯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反應(yīng),而且它還能明顯對抗苯乙雙胍引起的小鼠實驗性低血糖。但是它對胰島素性低血糖無明顯影響。
6 黃芪多糖的臨床應(yīng)用
6.1治療糖尿病黃芪多糖具有益氣固本、通脈降糖之功效。本品對諸病引起的神疲乏力、心悸、胸悶、腿腫的臨床癥狀又明顯的改善作用。
治療肝炎張鳳翎等用黃芪多糖治療肝炎結(jié)果表明??诜S芪多糖患者,E抗原乙肝病毒-DNA轉(zhuǎn)陰率優(yōu)于對照組。
對雞喉氣管炎的治療作用 郎景華等人用黃芪多糖注射液治療5萬余只3個月以上的患雞喉氣管炎,連用2-3天,治愈率在94.4%以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38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金錢白花蛇的克隆者有多少,
下一篇: 蜂蜜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