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又名味連、川連、雞爪連等,為毛莨科黃連屬植物。以根莖入藥;葉、葉柄、須根干燥后亦可供藥用。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治溫病熱盛心煩、菌痢、腸炎腹瀉、流行性腦膜炎、濕熱黃疸、中耳炎、疔瘡腫毒、目赤腫毒、口舌生瘡、發(fā)熱等癥。
(一)發(fā)展動態(tài)
黃連用途極廣,其原藥、黃連粉、黃連素行銷全國,又是出口的拳頭藥材之一,且黃連莖桿和根須,還可供作魚、禽、獸類藥用;尤其日本等國體育科學最近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方劑“黃連解毒湯”能抑制體溫上升1.5℃這對減少體力消耗,助于運動員合理安排體力,達到最佳競賽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故以黃連作為高溫高空作業(yè)、重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者的清熱降溫解暑飲料前途廣闊,一旦開發(fā)利用,黃連的需要量將供不應求。有條件種植的地方,可積極發(fā)展生產。為國家醫(yī)藥管理局近年推薦發(fā)展的63種緊缺中藥材之一。
黃連不僅是處方調配常用的品種,還是中成藥的重要原料。據《全國中成藥品種目錄》統(tǒng)計,以黃連為原料的中成藥品種有黃連上清丸、復方黃連素片、加味香連丸等108種。隨著醫(yī)藥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用藥量不斷增加,全國年需要量660萬公斤,出口量960萬公斤。今后幾年內其價將不斷上揚,故可大力發(fā)展種植。根據國家藥材部門對全國八大藥市中藥材的供求情況進行調查表明,20世紀90年代收購價格每公斤120—180元,至2000年收購價格每公斤180—280元。入世以后價格還會上漲。
(二)產地
主產于四川、湖北、陜西、湖南、云南、貴州、甘肅及西部地區(qū)。
(三)成分
三種黃連均含多種異味喹啉類生物堿,主要為小堿(berberine),呈鹽酸鹽存在,含量5.2%—7.69%;其次為黃連堿(coptisine),甲基黃連堿(worenine,無連無)、巴馬亭(palmat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此外,尚含木蘭堿(magnoflorine)、表小甓堿(epiberberine)等。酚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3,4-二羥基苯乙醇葡萄糖苷、3-羧基-4-羥基苯氧葡萄糖苷、2,3,4-三羥基苯丙酸等。據測定黃連中小檗堿含量以栽培6年最高。一年之中以6至7月份最高。
(四)藥理作用
1、抗微生物及抗原蟲作用較強,對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原蟲以及流感病毒、真菌類的抑制作用的強弱,黃連堿〉小連堿〉藥根堿〉巴馬亭,其作用機制在于抑制微生物的RNA及蛋白質的合成。
2、具抗炎和抗?jié)冏饔谩?/p>
3、對實驗動物具明顯的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壓的作用。另外,尚有利膽、興奮子宮肌及抗癌作用。
二、植物形態(tài)
為多年生常綠草木,高30cm左右。根狀莖向上多分枝,形如雞爪,節(jié)多而密,生有極多須根;外皮黃褐色,斷面黃色,味極苦。根莖上生葉,排列緊密,呈叢生狀,葉柄長,三出羽狀復葉,中央小葉片較兩側者略長,裂片邊緣具細鋸齒。小花5—9朵,聚成圓錐狀聚傘花序,花淡黃色。骨突果,長卵形,果皮綠色后變紫色;種子多數,黃褐色或黑褐色。花期2—3月,果期4—5月。
三、生態(tài)特性
黃連喜生長于海拔1200—1800m的高山冷涼、潮濕環(huán)境,但在600—1000m的蔭涼地栽培也能高產。在1000m以下的地區(qū)忌強光高溫,需蔭蔽。在8—34℃之間,植株生長正常;低于8℃或高于34℃生長緩慢,超過38℃易受高溫傷害。適宜在富含腐殖質、上層土壤疏松、下層較緊密的砂質壤土生長;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種植。栽后3—4年根莖生長最快,第5年生長緩慢,第6—7年葉片逐漸枯萎、減少。種子有胚后熟階段,需經過一定的低溫階段,才能萌動。種子必須保持新鮮狀態(tài),在干燥條件下易喪失發(fā)芽力。
四、綜合利用開發(fā)
(一)傳統(tǒng)非藥用部位的開發(fā)利用
現(xiàn)代研究證明,黃連屬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云南黃連)的根莖、須根和葉均含有小檗堿、黃連堿、藥根堿和巴馬亭等生物堿,小檗堿含量:根莖3.8%—6.7%,須根0.9%—1.8%,葉0.2%—1.2%,花為0.56%,種子為0.23%;總生物堿含量:根莖6.6%—9.5%,須根2.3%—5.5%,葉1.1%—3.6%。黃連植株莖的重量與根莖重量相同。由此可見,黃連須根、莖葉是有待開發(fā)的藥用資源。
(二)黃連細胞培養(yǎng)物的利用
為了進一步開發(fā)黃連資源,國內在組織培養(yǎng)方面已有發(fā)展,從黃連細胞培養(yǎng)物中得到與親體根莖相同的小檗堿,而且已建立了產量高、生長快的細胞系。通過對黃連體細胞胚胎發(fā)生的研究,已能從黃連的葉片外植體培養(yǎng)得到愈傷組織,進一步培養(yǎng)能得到胚狀體和小植株。并且,胚狀體可以從愈傷組織內任一細胞產生,這為獲得大量分散的單體胚狀體及人工種子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系統(tǒng)。
此外,黃連提取物還可作為黃色素,與柿樹根提取物合用還可制成粉刺霜,對感染性粉刺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對斑疾也有一定效果。
五、產品質量
以身干、肥壯、個完整,雞爪形、外皮黃褐色、質堅實、斷面顏色紅黃色,味極苦、殘留葉柄及須根少者為佳。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酒黃連的炮制方法5酒黃連的性狀6酒黃連的質量要求7黃連的性味歸經8黃連的功效與主治9酒黃連的炮制作用10黃連的炮制研究 10.1對化學成分的影響10.2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11酒黃連的貯存方法12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酒黃連 1拼音 jiǔ huáng lián
2英文參考 prepared RHIZOMA COPTIDIS with vino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3概述 酒黃連為黃連的炮制品,方法為酒炙法。黃連的炮制唐代已有,見《千金翼方》。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連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1]。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療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色澤較生片加深,味苦,略帶酒氣,能引藥上行,緩其寒性,善清頭目之火[1]。
4酒黃連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潤切和熬(炒)(《千金翼方》)法[1]。
宋代炮制方法有較大的發(fā)展,除沿用唐代的炒法外,還出現(xiàn)了微炒(《太平圣惠方》)、炒焦(《博濟方》、制炭(《史載之方》)、酒炒(《扁鵲心書》)、酒蒸(《丹溪心法》)、姜炒(《旅舍備要方》)、蜜制(《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蜜泔制(《小兒藥證直訣》)、麩炒(《圣濟總錄》)、吳茱萸制(《圣濟總錄》)、巴豆制(《小兒衛(wèi)生總微方論》)等炮制方法,炮制程度也有“炒令稍焦赤色”、“燒存性”等要求[1]。
元代增加了土炒(《丹溪心法》)、童便制(《原機啟微》)等方法[1]。
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醋制、鹽制、乳制、樸硝制、干漆制(《蒙筌》)、茱萸益智制(《醫(yī)學綱目》)、黃土姜酒蜜制(《本草匯》)、膽汁制、槐花炒(《景岳全書》)、酒萸制(《增補萬病回春》)等[1]。并對其炮制目的有較多闡述,如“黃連入手少陰心經,為治火之主藥;治本臟之火,則生用之;治肝膽之火,則以豬膽汁浸炒;治下焦之火,則以鹽水或樸硝研細調水和炒;治氣分濕熱之火,則以茱萸湯浸炒;治血分塊中伏火,則以干漆末調水炒;治食積之火,則以黃土研細調水和炒”(《本草綱目》)[1]?!鞍琢〖榆镙浅?,赤痢用濕槐花炒,去槐花”(《先醒齋廣筆記》)[1]。
現(xiàn)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酒炙、姜炙、吳茱萸炙等[1]。
黃連片的制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或用時搗碎[1]。
酒黃連的炮制方法為:取黃連片,加入定量黃酒拌勻,稍悶潤,待酒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1]。
每100kg黃連片,用黃酒12.5kg[1]。
5酒黃連的性狀 黃連片為不規(guī)則的薄片或碎塊,周邊黯黃色,粗糙,富有殘存細小須根,片面黃色[1]。質堅硬,氣微,味極苦[1]。
酒黃連色澤較生片加深,味苦,略帶酒氣[1]。
6酒黃連的質量要求 黃連總灰分不得過5.0%,含小檗堿以鹽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計,不得少于3.6%;酒黃連總灰分均不得過4.0%[1]。
7黃連的性味歸經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中藥大辭典》: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
《中華本草》: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經
《神農本草經》:"味苦,寒。"
《吳普本草》:"神農、歧伯、雷公:苦,無毒、李氏:小寒。"
《湯液本草》:"入手少陰經。"
《本草經疏》:"入手少陰、陽明,足少陽、厥陰、陽明、太陰。"
《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
8黃連的功效與主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療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
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
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中藥炮制學》:
黃連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能,用于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1]。如治熱毒壅盛、高熱煩躁及癰疽疔瘡的黃連解毒湯(《外科正宗》);治氣血兩燔的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治熱痢泄瀉的白頭翁湯(《傷寒論》)[1]。
酒炙黃連能引藥上行,緩其寒性,善清頭目之火[1]。如治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的黃連天花粉丸(《證治準繩》)[1]。
姜炙黃連其苦寒之性緩和,止嘔作用增強[1]。如治濕熱中阻,胃失和降,嘔吐,泄瀉的香姜散(《證治準繩》);治脘脅疼痛,噯氣吞酸,大便熱瀉的萸連丸(《四川省藥品標準》1983年)[1]。
吳萸制黃連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黃連寒而不滯,以清氣分濕熱,散肝膽郁火為主[1]。如治積滯內阻,胸膈痞悶,脅肋脹滿或下痢膿血的大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
《中藥大辭典》:黃連具有瀉火,燥濕,解毒,殺蟲的功效。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中華本草》:黃連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主熱病邪入心經之高熱、煩躁、譫妄或熱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濕熱胸痞、泄瀉、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煩失眠、胃熱嘔吐或消谷善饑、肝火目赤腫痛、以及熱毒瘡瘍、疔毒走黃、牙齦腫痛、口舌生瘡、聤耳、陰腫、痔血、濕疹、燙傷。
《神農本草經》:"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辯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
《本草經集注》:"解巴豆毒。"
《名醫(yī)別錄》:"主五臟冷熱,久下泄辯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厚腸,益膽,療口瘡。"
《藥性論》:"殺小兒疳蟲,點赤眼昏痛,鎮(zhèn)肝去熱毒。"
《本草拾遺》:"主羸瘦氣急。"
《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肺,長肉,止血、并瘡疥,盜汗,天行熱疾、豬肚蒸為丸,治小兒疳氣。"
《仁齋直指方》:"能去心竅惡血。"
《珍珠囊》:"瀉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頸已上。"
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
《本草衍義補遺》:"以姜汁炒,辛散除熱有功。"
《本草綱目》:"解服藥過劑煩悶及輕粉毒。"
《本草新編》:"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夢遺,定狂躁,除痞滿。"
《本草備要》:"治癰疽瘡疥,酒毒,胎毒。除疳,殺蛔。"
9酒黃連的炮制作用 黃連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能,用于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1]。如治熱毒壅盛、高熱煩躁及癰疽疔瘡的黃連解毒湯(《外科正宗》);治氣血兩燔的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治熱痢泄瀉的白頭翁湯(《傷寒論》)[1]。
酒炙黃連能引藥上行,緩其寒性,善清頭目之火[1]。如治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的黃連天花粉丸(《證治準繩》)[1]。
10黃連的炮制研究 黃連中含有小檗堿,黃連堿,掌葉防己堿,藥根堿,甲基黃連堿,木蘭花堿等[1]。
黃連經酒、姜汁、吳茱萸汁炮制后,主要化學成分小檗堿、巴馬汀、藥根堿含量均無明顯變化[1]。但也有報道證明,隨著炮制溫度升高,黃連中小檗堿含量有所降低,但炮制又可提高小檗堿在水中的溶出率[1]。生黃連中小檗堿的溶出率為58.17%,酒、姜汁、吳茱萸炮制后溶出率約為85%,說明炮制對小檗堿在煎液中的溶出率有促進作用[1]。但也有報道與上述結論不同,認為萸黃連水煎液中總生物堿含量比生黃連水煎液降低8.68%,小檗堿降低19.35%,巴馬汀降低3.45%,認為這與吳茱萸汁制后降低黃連寒性的傳統(tǒng)認識相一致;黃連用不同方法炮制后,小檗堿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黃連炭最為顯著;但黃連拌酒晾干后,鹽酸小檗堿含量比其他加熱酒制法炮制品及生品含量增高;黃連以不同用量的白酒、黃酒炙炒后,對黃連鹽酸小檗堿含量影響不大,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卻明顯高于生品;微量元素Mn、Ca、Zn煎出率酒炙品也明顯高于生品[1]。因此推論炮制加酒量和加熱溫度對黃連中生物堿含量及溶出率均有影響[1]。
黃連在加熱過程中,可生成一種紅色小檗堿型生物堿——小檗紅堿[1]。生藥加熱到130℃、1小時,或180℃、20分鐘時開始生成,其含量隨加熱溫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同時小檗堿相應減少[1]。加熱也能使掌葉防己堿、藥根堿等發(fā)生結構變化[1]。提示要注意研究黃連加熱與質量變化的關系[1]。
11酒黃連的貯存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39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人工栽培何首烏
下一篇: 蟲草產業(yè)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