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菊花菌核病
癥狀
初在莖中下部出現(xiàn)水漬狀病斑,后變?yōu)榛野咨?;潮濕條件下,病部軟腐,表生白色霉層,后期病莖皮層霉爛成絲裂狀,內(nèi)生有鼠糞狀黑色菌核,有時莖表面也產(chǎn)生菌核。(圖中)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稱核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菌
形態(tài)特征、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防治方法
參見佛手菌核病。
作者: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主管中藥師 吳如玲
菊花在古代雅稱“延壽客”,民間稱之為“藥中圣賢”。因其具有桃李之妖艷,松柏之堅心,又被人們譽為“花中君子”;同時,又是“花中四雅”之一。自陶淵明之贊美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后,又被人們視為“花中隱士”。
— — 摘自祝之友《解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菊花茶
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菊花 ,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頭狀花序,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jīng),具有 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之功效。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F(xiàn)代藥理學研究主要集中在 保護心血管、抗腫瘤、調(diào)血脂 等方面。
研究表明,菊花具有顯著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并可提高心肌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因此,菊花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癥等心血管疾病,平時將它用于對以上疾病的預防和康復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人在衰老的時候最先體現(xiàn)的就是在心血管系統(tǒng),同時心血管系統(tǒng)的退化加速了人體的衰老。菊花可以明顯減少上述疾病的發(fā)病率及其對患者的損害,從而可以大輻度提高老年人的壽命。因此,菊花也叫“延壽客”。
菊花品種眾多,而藥材根據(jù)產(chǎn)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為“貢菊”、“亳菊”、“杭菊”、“滁菊”、“懷菊”,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其中貢菊和杭菊大多以飲用為主,也稱“茶菊”;亳菊、滁菊和懷菊大多以藥用為主,也稱“藥菊”。不同品種的菊花,其性狀、功效各有側(cè)重。
主產(chǎn)于安徽省黃山市,因在中國古代作為貢品獻給皇帝而得名。貢菊顏色白、花心小,質(zhì)柔軟,氣芳香,味甘微苦,既是名優(yōu)藥材,又是茗飲佳品,具有飲用、藥用、觀賞等多種功能,被譽為“菊中之冠”。
有人總結(jié)文獻顯示,貢菊中總黃酮和綠原酸的含量都高于其他4種藥用菊花。學界認為綠原酸是抗菌有效成分,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保護心血管、抗腫瘤的作用,因此, 貢菊在保護心血管、抗腫瘤和抗菌活性上都有較好療效 。
亳菊產(chǎn)于安徽亳州,陰干入藥?;ǘ漭^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點之一。據(jù)《中華大辭典》載:“白菊主產(chǎn)安徽亳縣,稱亳菊,品質(zhì)最佳”;《中藥志》則稱亳菊、滁菊在藥菊中品質(zhì)最佳。
同時,有研究表明,亳菊和滁菊的抗菌作用優(yōu)于其他菊花品種。亳菊以 疏風散熱、解暑明目 見長。
如果不慎得了風熱感冒,可取亳菊加冰糖煮水代茶飲。夏季還可將亳菊與大米一起煮成粥,預防中暑。
杭菊主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是菊花茶的主要原材料,最開始是作為茶用菊花來種植的,為我國藥茶兩用菊花。
杭菊可分為杭白菊和杭黃菊,藥材呈碟形或扁球形,常數(shù)個相連成片,其功效各有所長, 杭白菊善于清肝明目,杭黃菊則偏于疏散風熱 。
滁菊主要產(chǎn)于安徽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滁菊以藥用聞名,功效偏于平肝陽, 常用于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癥 ,高血壓中醫(yī)辨證屬肝陽上亢者可用滁菊、決明子煮水代茶飲。
《本草拾遺》記載菊花可“作枕明目”,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屬肝陽上亢者可用滁菊做藥枕使用。
懷菊主產(chǎn)于河南焦作,為“四大懷藥”之一,其栽培品有大白菊、小白菊、小黃菊和珍珠菊4種,一般藥用多用小黃菊,茶用則以小白菊為主。
懷菊同滁菊功效相似,也擅長平肝明目。近代臨床報道懷菊用開水沖泡, 對高血壓、頭痛、失眠等癥狀有明顯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已有服用懷菊出現(xiàn)過敏的報道,因此服用時一旦出現(xiàn)皮疹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服。
藥師提醒: 菊花雖好,但由于其性涼,因此體虛、脾虛、胃寒、容易腹瀉者均不宜飲用。此外,對菊花過敏者及女性例假期間也不宜飲用。
審稿專家: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王若倫
【藥盾公益】 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xié)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yī)學會等共同發(fā)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48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藥用植物菊花白絹病
下一篇: 藥用植物白扁豆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