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水仙褐斑病
藥用植物水仙褐斑病
水仙

學(xué)名
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別名雅蔥、天蔥。屬石蒜科多年生鱗莖植物
。鱗莖可入藥,具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之功效
。也是觀賞花卉
。分布在上海、福建
、廣東
、浙江、江蘇
、安徽
、云南等省。
癥狀
又稱葉枯病
。主要為害葉片
。葉片染病
葉尖或葉面生點狀或長圓形褐色或紅褐色病斑,外圍具黃色暈圈,病斑常融合成細長型條狀斑
,后期病斑破裂濕度大時生出深褐色小點
。(圖左)
病原
Stagonospora curtisii(Berk.)Sacc.稱水仙殼多孢,屬半知茵亞門真菌
。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
,大小140—180μm。分生孢子長橢圓形至圓筒形
,大小19—27×6—8(μm)
,有1—3隔膜,分隔處縊縮
,含有大油球
。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在鱗莖或外層紙狀鱗片上或病葉或病殘體上越夏或越冬,借水傳播
,第1次侵染常發(fā)生在11月中下旬
,翌年3月中下旬進行再侵染,4—5月進入發(fā)病高峰
。5月上旬葉片枯死
。種植過密,排水不良易發(fā)病
。
防治方法
(1)進行2年以上輪作
。(2)種植前1天用1:120倍43%福爾馬林浸種3小時,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2小時
。(3)11月中旬及翌年3月中旬及時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36%甲基硫苯菌靈乳油800倍液
。
水仙花葉子變黃應(yīng)該怎么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span>
水仙葉子發(fā)黃原因:
1
、溫度不合理
,水仙是一種秋植球根類的溫室植株,喜好充足的光照
,但也忌諱強光直射
。當(dāng)溫度炎熱過高時,還讓水仙花在陽光下照射
,而且沒有適當(dāng)遮陰
,很容易使水仙的葉子變枯并發(fā)黃。
2
、水土不適當(dāng)。水仙喜好濕潤的環(huán)境
,生長要求酸性的水以及疏松肥沃的酸性沙土壤
,當(dāng)澆水養(yǎng)護時
,只用普通的水,并沒有注意水中的含鐵量
,也會導(dǎo)致葉子因缺鐵
,少營養(yǎng)而逐漸變黃。
3
、施肥過量或長時間不施肥
,雖然水仙喜好肥料,但施肥也要有度
。當(dāng)施肥過量時
,新葉會生長肥厚,葉面不平
,而老葉會變干變黃
。長時間不施肥,尤其是施氮肥
,會使土壤缺乏氮素等營養(yǎng)
,葉子生長逐漸枯萎變黃。
4
、出現(xiàn)病蟲害
,水仙在養(yǎng)殖過程中最容易出現(xiàn)真由真菌等病菌的侵害而引起的葉斑病,葉斑病會使葉子出現(xiàn)黃斑點
,黃斑點會逐漸擴大
,蔓延整個葉子,蟲害有介殼蟲
、紅蜘蛛等
,這些蟲害會使葉子局部出現(xiàn)枯黃現(xiàn)象。
擴展資料:
水仙葉子發(fā)黃防治
1
、控制生長溫度
水仙生長溫度怎么控制呢
,不用擔(dān)心,在高溫炎熱時只需要及時把水仙移到通風(fēng)良好且陰涼的地方
,避避強光的照射
。就會使葉子逐漸恢復(fù)正常啦。
2
、注意澆水與土壤的選用
在栽植水仙時一定要選用酸性的土壤
,以保證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在水仙的生長期間要澆礬肥水
。這樣就不會因為缺鐵而使葉子發(fā)黃了
。
3、按時按量施肥
水仙養(yǎng)護時一定要按時按量施肥,如果施肥過多
,你可以試試換水
,讓多余的肥料流失掉,或著是立即倒盆
,用清水沖洗球根部位
。
如果因為長時間沒施肥,葉子發(fā)黃
,你可以用新的培養(yǎng)水施稀薄腐熟液肥或著是復(fù)合花肥
。這樣,你就可以挽救黃了的葉子
,重新生長
。
4、病蟲害防治
當(dāng)出現(xiàn)病蟲害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噴灑藥物
,將病蟲害徹底消滅
。
參考資料:水仙花(水仙花)_
水仙花生長過程和種植技巧
水仙栽培管理知識問答 水仙有何特性?分哪幾類
? 水仙屬石蒜科水仙屬植物
,原產(chǎn)我國,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
,為我國傳統(tǒng)名花之一
。 水仙,又稱天蔥
、雅蒜
、水仙花等。因多為水養(yǎng)
,且葉姿秀美
,花香濃郁,亭亭玉立水中
,故有"凌波仙子"的雅號
。水仙主要頒布于我國東南沿海溫暖、濕潤地區(qū)
,以福建漳州
、廈門及上海崇明島最為有名。 水仙為多年生草本植物
,鱗莖肥大
,呈球狀,外披棕褐色皮膜
,莖基部生有白色肉質(zhì)根
。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
。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
,傘狀花序
。 中國水仙主要有兩品系: (1)單瓣型:花單瓣
,白色
,花被6裂,中心有一金黃色環(huán)狀副冠
,故稱"金盞銀臺"亦名"酒杯水仙"
;若副冠呈白色,花多
,葉梢細者
,則稱"銀盞玉臺"。 (2)重瓣型:花重瓣
,白色
,花被12裂,卷成一簇
,稱為"百葉水仙"或"玉玲瓏"
,花形不如單瓣的美,香氣亦較差
,是水仙的變種
。 怎樣挑選水仙球? 水仙球的優(yōu)劣決定著花開的多少和花香的是否濃郁
。要想養(yǎng)一盆好的水仙花
,必須從選擇好水仙球莖開始。 選擇水仙球莖可從看形
、觀色
、按壓、問莊四方面進行
。 (1)看形:優(yōu)質(zhì)的水仙鱗莖
,一般個體大、形扁
、質(zhì)硬
,表皮縱脈條紋距離較寬,中膜繃得很緊
,皮色光亮
,根盤寬大肥厚 ,主球旁生有對稱的小球莖
。 (2)觀色:從外表看上去
,球莖呈深褐色
、包膜完好、色澤明亮
,無枯爛
、蟲害的痕跡為上品。 (3)按壓:按壓是選擇
、鑒別水仙花箭多少的主要手段
。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球莖
,稍用力按壓
, 手感輪廓呈柱狀,有彈性
,比較堅實的
,為花箭;手感松軟
,輪廓呈扁平狀
,彈性稍差的,則多為葉芽
。 (4)問莊:水仙一般都采用同樣大小的竹簍包裝
,有每簍裝20個、30個
、40個和50個球莖的四種包裝規(guī)格
,俗稱20莊、30莊
、40莊和50莊
。每簍裝的個數(shù)越少,其球莖個體就越大
。如每簍裝20個的20莊球莖
,每個球莖的直徑可達12厘米,為一等品
;30莊的
,球莖個體較20莊的稍小一些。以上這兩種水仙球莖
,一般每球可開花4-7箭以上
,為上品。40慶和50莊的球莖
,個體就小得多了
,一般只能開1-3朵箭的花。 怎樣水養(yǎng)水仙
? 水仙可盆栽或水養(yǎng)
,一般家庭多用水養(yǎng)
。 水仙的水養(yǎng)方法如下:將選購來的水仙鱗莖剝?nèi)ネ馄ぃサ舾康淖o泥和枯根
,然后用小刀剝?nèi)[莖上部3-4層外表皮
,使其間的花芽露出,注意剝?nèi)r不要損傷花芽
。再將鱗莖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
,第二天擦去切口流出的粘液,再直立放入水仙淺盆中
,加水淹沒鱗莖三分之一的為宜
。盆中可用石英砂 、鵝卵石等將鱗莖固定
。 白天水仙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晚上移入室內(nèi)
,并將盆內(nèi)的水倒掉
,以控制葉片徒長。次日晨再加入清水
,注意不要移動鱗莖的方向
。剛上盆時,水仙可每日換一次水
,以后每2-3天換一次
,花苞形成后,每周換一次水
。水仙在10-15度環(huán)境下生長良好
,約45天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月余
。 水仙水養(yǎng)期間
,特別要給予充足的光照,白天要放在向陽處
,晚間可放在燈光下
。這樣可防止水仙莖葉徒長,而使水仙葉短寬厚
、茁壯
,葉色濃綠,花開香濃
。水養(yǎng)水仙
,一般不需要施肥,如有條件
,在開花期間稍施一些速效磷
、肥
,花可開得更好。 怎樣雕刻蟹爪水仙
? 對水仙球進行雕刻造型
,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手法。經(jīng)人工雕刻成的蟹爪水仙
,葉片和花梗卷曲
,似螃蟹爪子,故稱蟹爪水仙
。雕刻蟹爪水仙要經(jīng)過剝鱗片
、刻葉苞片、削葉緣
、雕花梗四道工序: (1)剝鱗片:先把水仙花頭上的泥土和枯根刮凈
,剝?nèi)プ睾稚耐馄ぁT邝[莖2/3或1/2處用刀沿著和底部相平行的弧線切入
,逐層剝?nèi)ド喜?/3的鱗片
,剝至出葉芽為止。 (2)刻葉苞片:用刀將葉芽兩側(cè)鱗瓣和葉苞片一片一片地刻掉
,要耐心細致
,切勿碰傷葉芽。遇到兩側(cè)的葉芽是彎曲的
,或兩芽靠得太緊時
,可用手指把柔軟的葉芽輕輕支開,再慢慢 把中間的鱗瓣刻去
。葉芽外面還包著一層光滑的鱗瓣
,要小心剝 ,讓整個葉芽外露
。 (3)削葉緣:水仙花的葉片
,原來都是筆直生長的,要想使葉片和花梗都長成彎曲的蟹爪狀
,就要對其削切
。削葉緣時,要用手指從葉芽背向前稍施壓力
,使花芽葉芽分離開
,然后從裂縫間下刀,從上到下
,從外葉到內(nèi)葉平均地把葉緣削去1/3到2/3
。經(jīng)過刻削的一面組織受傷結(jié)疤,生長緩慢
,未經(jīng)刻削的一面仍健壯生長
,兩面生長不平衡
,就長成向一面彎曲的蟹爪狀葉片了。操作時
,不能碰傷葉芽中間的花苞
。 (4)雕花梗:花芽的上部是花苞,下部是花梗
。雕花梗難度較大
,不能碰破花苞。雕花梗時
,要從上向下把花梗削去1/4左右的深度
。若要花梗向哪個方向彎曲,便削花梗的哪一面
。 水仙花側(cè)球與主球的雕刻方法相同
。雕刻后的鱗莖應(yīng)將切口朝下,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晝夜
,然后洗凈粘液
,再置淺水盆中養(yǎng)護。一般經(jīng)雕刻過的水仙
,開花提早,花期縮短
。 怎樣防止水仙出現(xiàn)"啞花"
? 所謂"啞花",是指水仙在水養(yǎng)過程中
,花葶中途夭折
,花蕾枯萎或花蕾未開先衰的現(xiàn)象。"啞花"現(xiàn)象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1)水仙球質(zhì)量差
。球體小
,花芽發(fā)育不良;球體遭受病蟲害
,根盤干朽
,發(fā)根少,體質(zhì)弱
。 (2)養(yǎng)護不當(dāng)
。換水不勤,光照不足
,室溫過高
,通風(fēng)不良,造成葉片徒長
,花葶瘦弱
。此外
,換水時碰傷根和花葶,也會導(dǎo)致出現(xiàn)"啞花"
。 (3)水養(yǎng)季節(jié)不當(dāng)
。如霜降前鱗莖處于休眠期或清明后氣溫升高時進行水養(yǎng),均會出現(xiàn)"啞花"
。 要防止"啞花"
,首先要挑選三年生的優(yōu)質(zhì)鱗莖進行水養(yǎng)。水養(yǎng)用水最好使用雨水或池塘水
,如用自來水
,應(yīng)貯存一天再用。再就是要保證所養(yǎng)水仙光照充足
,每日不少于6小時
,還要注意室內(nèi)通風(fēng)。氣溫保持在12-15度
,最利于水仙生長
。在北方,天氣干燥
,每天要向水仙植株噴水
。 怎樣防治水仙病蟲害? 水仙主要病蟲害有大褐斑病
、葉枯病
、線蟲病、曲霉病
、青梅病等
。褐斑病,主要危害水仙的葉和莖
。初染時出現(xiàn)于葉尖
,褐色,大片感染時葉和梗均會出現(xiàn)病斑
,使葉片扭曲
,植株停止生長,導(dǎo)致枯死
。發(fā)病初期
,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水溶液,每5-7天噴灑一次
,連噴數(shù)次可控制病害發(fā)展
。 種植前剝?nèi)ツべ|(zhì)鱗片,將鱗莖放在0.5%福爾馬林溶液中,或放在50%多菌靈500倍水溶液中浸泡半小時
,可預(yù)防此病發(fā)生
。枯葉病
,多發(fā)生在水仙葉片上
,初發(fā)時為褪綠色黃斑,然后呈扇面形擴展
,周邊有黃綠色暈圈
,后期葉片干枯并出現(xiàn)黑色顆粒狀物。此病可于栽植前剝?nèi)ジ煽蓣[片
,用稀高錳酸沖洗2-3次預(yù)防
。病發(fā)初期,可用50%代森鋅1500倍水溶液噴灑
。線蟲病
,主要危害水仙的葉片和花莖。初發(fā)時
,水仙葉片和花莖上會出現(xiàn)黃褐色鑲嵌條紋
,然后出現(xiàn)水泡狀或波濤狀隆起,導(dǎo)致葉和莖表皮破裂而呈褐色
,直至枯萎
。此病可用40-43度的0.5%福爾馬林液浸泡鱗莖3-4小時加以預(yù)防。如在養(yǎng)護過程中發(fā)現(xiàn)植株染病嚴(yán)重
,應(yīng)立即將病株剔除并銷毀
。 怎樣控制水仙的開花期? 水仙的花期
,早于桃李而晚于梅。一般秋冬開始水養(yǎng)
,冬春即可開花
。那么,怎樣能使水仙在元旦
,春節(jié)期間開花呢
?通過人為控制水仙花期,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 一般水仙球正常進行水養(yǎng)45-50天可如期開花
。所謂正常水養(yǎng),即要保證水仙水養(yǎng)后
,每天有6小時的光照時間
,室溫保持在10-15度左右為宜。如遇天氣反常,光照不足
,溫度過低(過高)
,那就要采取措施,使水仙能如期開花
。 常用辦法:①氣溫過低
、光照不足時,可給水仙盆內(nèi)換上12-15度的溫水
;晚上用塑料薄膜圍住水仙盆
,并用60瓦燈光距花40-50厘米處,進行增溫和加強光照
,同時要給水仙葉面噴水
,防止溫度驟然增高。②氣溫過高時
,則要在水仙盆中適量加入冷水
,夜間將盆中水倒掉,進行低溫處理
,這樣可使水仙推遲開花
。
花虛有一種生長素賣,可幫助開花
。約10$3袋
。
你把它放在溫暖的室內(nèi)
不常曬太陽
那么它就會長得又高又細又黃
開出的花兒也又少又小
而且香氣很淡。 你把它放在室外
寒冷的空氣
冰涼的水
只要不結(jié)冰
它就會依靠陽光和清水健壯地
筆直地生長
不會因寒冷而萎縮
相反地
只會更加碧綠
花朵也格外地美麗
芬芳.
參考: book
水仙花好養(yǎng)活嗎?
水仙為秋植球根類溫室花卉
,喜陽光充足
,生命力頑強,能耐半陰
,不耐寒
。7-8月份落葉休眠,在休眠期鱗莖的生長點部分進行花芽分化
,具秋冬生長
,早春開花,夏季休眠的生理特性
。水仙喜光
、喜水、喜肥
,適于溫暖
、濕潤的氣候條件,喜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
。生長前期喜涼爽
、中期稍耐寒、后期喜溫暖。因此要求冬季無嚴(yán)寒夏季無酷暑
,春秋季多雨的氣候環(huán)境
。
性喜溫暖、濕潤
,又要排水良好
。水仙花性喜陽光、溫暖
,白天水仙花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向陽處給予充足的光照
。因為植物需要通過葉綠素經(jīng)過光合作用提供養(yǎng)分 這樣才可以使水仙花葉片寬厚、挺拔
,葉色鮮綠
,花香撲鼻。反之
,則葉片高瘦
、疲軟,葉色枯黃
,甚至不開花
。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沖積沙壤土為最宜
,PH在5~7.5時均宜生長
。
水仙栽培有旱地栽培、水田栽培與無土栽培等三種方法
。
旱地栽培
圍裙水仙[8]
每年挖球之后
,把可以上市出售的大球挑出來,余下的小側(cè)球可立即種植
。也可留待9~10月種植
。一般認(rèn)為種得早,發(fā)根好
,長得好
。種植時,選較大的球用點播法
,單行或?qū)捫蟹N植。單行種植時用6×25厘米的株行距 寬行種植的用6×15厘米株行距
,連續(xù)種3~4行后
,留出35~40厘米的行距,再反復(fù)連續(xù)下去
。旱地栽培的
,養(yǎng)護較粗放,除施2~3次水肥外,不常澆水
。單行種植的常與農(nóng)作物間作
。[8]
水田栽培
種球選擇甚為嚴(yán)格,要求選無病蟲害
、無損傷
、外鱗片明亮光滑、脈紋清晰的作種球
,并按球的大小
、年齡分三級栽培。[8]
1年生栽培:從2年生栽培后的側(cè)球(也叫鉆子頭)
,或從不能作二年生栽培的小鱗莖中選出球體堅實
、寬厚、直徑約3厘米的作種球
。用撒播
、條播或點播法栽培。每畝約栽2.3萬株
。[8]
2年生栽培:經(jīng)過1年生栽培后
,球成圓錐形,從中選出堅實
、頂租
、直徑約4厘米以上的作種球、栽培養(yǎng)護較1
復(fù)瓣型水仙
年生的細致
。每畝約栽8000~10000株
。[8]
3年生栽培:3年生栽培也叫商品球栽培,是上市出售
、供觀賞前的最后一年栽培
,其栽培管理極為精細 至為重要。它是從經(jīng)過2年生栽培的球中
,選出球形闊
、矮,主芽單一
,莖盤寬厚
、頂端粗大、直徑在5厘米以上的球作種球
,種前剝掉外側(cè)球
,并用閹割法除去內(nèi)側(cè)芽,使每球只留一個中心芽
。每畝約栽5000株
。[8-9]
無土栽培
這種新型栽培方式是地栽方法的改進
。栽培需設(shè)寬150厘米、深30-40厘米的盛營養(yǎng)液的栽培槽
,槽內(nèi)放砂石
、腐熟的木屑或珍珠巖。生長期間的營養(yǎng)要全面
,pH值6-7
。初栽時每周施肥1-2次,生長旺盛期每周施肥2-3次
,5月后停止施肥
。[10]
水仙沙養(yǎng)
【沙床的設(shè)置】 沙養(yǎng)水仙可在塑料棚或玻璃溫室中進行。選擇光照充足
、通風(fēng)良好
、地勢平整的地面,用磚壘成1米寬
、25厘米高的沙地
,長度視具體情況而定。然后將干凈的河沙置于沙池中
,厚度略低于池高
,并用清水將沙子噴濕、整平
。若在家庭中沙養(yǎng)水仙
,可在花盆內(nèi)鋪以25厘米深的沙子進行盆栽。
【水仙球莖處理】 先將球莖外面的干枯鱗片剝除
,并除去枯根及泥土
。在球莖腹、背各豎劃兩刀
,使鱗片松散
,便于花葶抽出。注意不要已傷著花芽為準(zhǔn)
,然后即進行栽植
。
【栽植及管理】 將洗凈的水仙球莖分級,并按一定的株行距栽植于沙床中
,栽植深度以埋入整個球莖為宜
,栽后澆透水。以后每天向沙床噴灑清水一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ㄝ汩_始生長后減少澆水量,每隔3~4天噴水一次
,保持沙床濕潤即可
。溫度保持在10~15℃。當(dāng)花苞綻蕾欲放時
,將整株從沙床中拔出
。拔時要用手拿住水仙球莖下部,用力要均衡
,勿傷根部及葉片
。拔出后用清水沖凈根部沙土,然后根據(jù)不同的株形
、大小
,分別栽植于不同類型的水仙盆中,用石子固定
,即可入室觀賞或供應(yīng)市場
。 沙養(yǎng)水仙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此法只適用于普通水仙,不適于雕刻的水仙
。 2) 栽植密度不宜過大
,若密度過大,則通風(fēng)不良
,而且從沙床中取出植株容易碰斷葉片
,有損觀賞。 3) 要注意保持充足的光照
、較低的溫度和良好的通風(fēng)
。光照不足或溫度過高(30℃以上),植株容易徒長
。通風(fēng)不良易發(fā)生葉斑病
。 4) 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沙養(yǎng)水仙較水養(yǎng)水仙開花晚10~15天
。[11]
種植過程
耕地浸田:8~9月把土地耕松
,然后在田間放水沒灌,浸田1~2周后
,把水排干
。隨后再耕翻5~6次,深度在35厘米以上
,使下層土壤熟化
、松軟,以提高肥力
,減少病蟲害和雜草
,并增加土壤透氣性。溝中經(jīng)常要有流水
,水的深度與生長期
、季節(jié)
、天氣有關(guān),花農(nóng)有"北風(fēng)多水
,西南少水
,雨天排水,晴天保水"的原則
。一般天寒時
,水宜深;天暖時
,水宜淺
;生長初期,水深維持在畦高的3/5處
,使水接近鱗莖球基部
。2月下旬,植株已高大
,水位可略降低
,晴天水深為畦高的1/3,如遇雨天
,要降低水位
,不使水淹沒鱗莖球。在4月下旬~5月
,要徹底去除攔水壩
,排干溝水,直至挖球
。[9]
施肥作畦:水仙需要大量的有機肥料作基肥
。3年生栽培,每畝需要有機肥5000~1萬公斤
,適當(dāng)拌一些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
,約20~50公斤,2年生栽培用肥量減半
,1年生栽培的可以更減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