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貝母鱗莖腐爛病
貝母
學(xué)名
Fritillaria roylei Hook.稱川貝母、F.verticillata Willd.稱浙貝母、y.Hsiao et kc Hsia稱鄂貝母等,均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以鱗莖入藥。具清熱散結(jié)之功效。分布浙江、江蘇、湖北、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甘肅等省。
癥狀
播種后鱗莖染病 多從分瓣傷口處或鱗莖盤處變褐腐爛成蜂窩狀,后鱗莖組織被蝕空,只剩一層皮層。生育期多在植株“倒禾”期發(fā)病,鱗莖上產(chǎn)生褐色腐爛斑,病部生有白色霉層。(圖左)
病原
Fusariμm spp.稱鐮刀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一般以尖孢鐮刀菌為主,茄病鐮刀菌有潛伏侵染的現(xiàn)象。該病系由鐮刀菌和線蟲復(fù)合侵染引起,線蟲以短體線蟲(Pratylenchus spp.)為主。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在種鱗莖上或土 壤中越夏。生產(chǎn)上用病鱗莖作種或病田連作,都會引起該病發(fā)生。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
防治方法
(1)實行3年以上輪作。(2)利用太陽能消毒土壤,在圖2427—8月氣溫高于30℃時,地表覆蓋塑料薄膜,通過太陽照射提高土溫處理8一10天,能殺死土壤表層病原菌和線蟲,減少菌源。(3)種子處理。分瓣后種子用50%多菌靈膠懸劑600倍液或10%殺枯凈1000倍液,浸泡20分鐘后播種。此外,播種溝施40%申基異柳磷每667m2kg,保苗增產(chǎn)效果顯著。
太白貝母
(《陜西中草藥》)
【異名】太貝。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的鱗莖。
【植物形態(tài)】太白貝母
多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鱗莖扁球形,直徑達2.5厘米。莖光滑,中部以上生葉。葉最下2枚對生,其上為互生、對生或輪生,在花下方為輪生;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13厘米?;▎我?,頂生,下垂;花被鐘狀,裂片6,分離,黃綠色,上部有紫色斑點,長3~4厘米;雄蕊6,花藥基部著生;子房上位,通常3室。蒴果,室裂,膜質(zhì),長圓形,每室有扁平種子2列。
生于高山草地。分布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采集】6月采挖置麥麩中陰干,再用硫黃熏制。
【性味】苦甘,微寒。
【功用主治】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不利。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
【選方】治支氣管炎:太白貝母、桔梗各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
提醒您:太白貝母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49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藥用植物獼猴桃葉斑病
下一篇: 藥用植物石榴干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