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的加工八角系木蘭科,八角屬。其果實是聚合果,呈八角形,故俗稱為八角茴香,也稱大料等。八角每年開花結果兩次,第一次開花在3-4月,8-9月果實成熟。果實直徑3-4厘米,棕紅色,甚美觀,稱為“大紅”,俗稱“正造”,質量好,產(chǎn)量也高。正造收獲后當月又第二次開花,至第二年3-4月果實成熟,俗稱“角花”,果實瘦弱、蒂長,品質較大紅差,產(chǎn)量也低。八角樹是我國特有的經(jīng)濟樹種之一,鮮葉和果實均可用于蒸餾茴香油。鮮葉含油量為0.8-1.0%。鮮果得油率為3-3.2%,干果得油率為8-12%。八角油是揮發(fā)油,略具粘性。色澤以灰白色為好,黃色則稍次,味甘美而刺舌,具有強烈的八角香氣。在10-15攝氏度的溫度下,攪拌之則凝結。八角油主要成大茴香腦,含量達80%以上,其次尚有黃樟素、大茴香醛和茴香酮等。八角油在香料工業(yè)中主要用于提取大茴香腦,并再合成大茴香醛、大茴香醇。些單體香料均廣泛用于牙膏、食品、香皂和化妝品香精。其果實是我國人民常用的食品調味香料。同時八角油在制藥工業(yè)中是合成陰性激素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果實藥用有開胃下氣,暖胃散寒止痛等功效。八角果實采收和處理要獲得質好量多的八角果,首先要掌握好采收時間。過早采摘,果實未成熟,水分多,曬干后成數(shù)低,影響質量;過遲采收,散落在地上的果實易霉爛變質。春造果在每年3-4月成熟,采收最佳時間為“清明”前后;秋造果成熟期是8-9月,采收時間在“霜降”前后10-20天內最佳。春造果產(chǎn)量低,一般是八角成熟落地后,人工檢收,直接曬干或加工茴油。秋造果采收,由于八角枝葉細軟,質地松脆,果實成熟時,正值新花開放和幼果共存,采收時既要保證安全,又不能損壞花和幼果,以保證來年產(chǎn)量。因此,采收八角時要嚴禁用竹桿敲打,必須堅持人工上樹采摘。方法是用1-1.3米長的小竹鉤,把果枝順其長勢方向鉤轉回來,一手握著果枝,一手握果,隨即將果實摘下放入預先準備好的筐中,裝滿后用繩子吊下,竹筐到地后自動倒出果實,然后將筐提上去,依此循環(huán)往復采摘,直至摘光。八角果實采收后要及時進行加工處理。加工方法因地而異,但大同小異,主要有下列幾種方法:1、殺青干燥:先將鮮八角放入沸水中,用木棒攪拌5-10分鐘,果色由綠變?yōu)榈S色時即可撈出,攤曬在曬場上或草席上,曝曬4-5天干燥后即為成品。2、直接干燥:將鮮八角果直接攤在曬場上或草席上,曝曬4-5天可干燥為成品。3、薄膜覆蓋干燥:將采來的八角攤在曬場上曝曬至手感果身發(fā)熱后,收攏推成長方形畦狀,長度視場地而定,寬約70-100厘米,高度18-20厘米,隨即用0.2-0.4毫米薄膜覆蓋密封,四周用磚塊或竹木條把薄膜壓緊,讓其暴曬4-5小時,當薄膜內表凝結水珠,果色由青綠轉變?yōu)辄S色時揭去薄膜,重新攤開翻曬,黃昏收攏為堆形,但不加蓋薄膜,次日重復第一天的工序,但覆蓋薄膜的時間縮減為2-3小時。第三天以后,只作一般曝曬,直至干燥為成品。上述三種加工方法,殺青干燥成品顏色棕紅,市場價較高;但油分損失大。直接干燥成品率較高,香味保留持久,但因成品為褐紅色,光澤差,售價較低。薄膜覆蓋加工兼有上述二法的優(yōu)點,因此薄膜覆蓋加工已在產(chǎn)區(qū)進行推廣。為了避免雨天的影響,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烘爐或遠紅外線等干燥法。八角葉用途和采收八角葉用于生產(chǎn)八角油,又稱茴香油,每100公斤鮮葉可生產(chǎn)出八角油0.8-1.0公斤,八角果實也含八角油,而且含油量要比八角葉高,但八角果是我國著名特產(chǎn),在國際上亨有很高的聲譽,是我國傳統(tǒng)的出口商品之一,故少用八角果蒸油。八角樹的栽培,分為采果為目的的果用林,和采葉蒸油為目的的葉用林。因經(jīng)營目的不同,管理方式也有差異。經(jīng)營葉用林者,在造林兩三年內可間種農作物,以短養(yǎng)長,既促進林木生長,又可減少撫育管理用工。待林木長大不能間種時,還要對八角矮林進行土肥管理,如帶墾、施肥等才能保證樹木生長旺盛,不斷萌芽大量的枝葉。為了矮化樹冠,促使多萌發(fā)側枝,形成叢狀樹冠,一般在林木1.3米處截干。八角樹的年齡不同含油量也不同,一般老葉的含油量高于嫩葉,故最好采集一年生以上的老枝葉。采集與蒸油季節(jié),一般是在秋后,即10月份開始,到第二年2月為止。但如果資源豐富,栽培面積較大,一年四季都可采枝葉蒸油。采收枝葉是用鐮刀或柴刀從枝條的基部砍斷,長度約在50-70厘米,連枝帶葉用草捆扎好,運回蒸油。一般葉用林每株樹上約有十多根枝條,而只采割七、八個枝條或采割一半枝條為宜。割口要整齊平滑,才利于切口愈合和萌發(fā)新枝。采枝葉要保持樹木高度1.5-2米左右,八角一般在栽植后三至五年枝葉產(chǎn)量較少,每株約可收2公斤,第六至二十年間為壯齡期,枝葉最多,每株可收3公斤左右,其后產(chǎn)量逐年減少,五、六十年便衰老而枯死。蒸八角油有下列二種生產(chǎn)工藝:1、直接火加熱單鍋蒸餾工藝直接火加熱單鍋蒸餾工藝是八角油傳統(tǒng)生產(chǎn)工藝,由于它具有設備簡單,易移動、投資少的特點,目前個體經(jīng)營者仍廣泛使用。其工藝及設備幾經(jīng)改革已逐漸趨于完善,但仍存在得油率低,生產(chǎn)時間較長,燃料消耗大等缺點。其生產(chǎn)流程如下:將八角枝葉裝入蒸餾鍋,注入清水,水位距花板5-10厘米,受直接火加熱而蒸發(fā)的水蒸汽通過花板上的八角枝葉層,使八角油與水蒸汽一起蒸餾出來,經(jīng)冷凝器冷凝、冷卻器冷卻后,進入油水分離器進行油水分分離,由于八角油比水輕,懸浮于水面上,油水分離后的水含有八角油返回蒸餾鍋進行復餾以提高出油率。八角枝葉蒸油技術經(jīng)濟指標如下:出油率0.8-1.0%蒸餾時間8-10小時 耗木柴100-120公斤柴/公斤油 凝固點 ≥15攝氏度2、直接蒸汽加熱雙鍋串聯(lián)蒸餾工藝串聯(lián)蒸餾工藝與單鍋蒸餾工藝相比,工藝及設備加完善,它使用高效能的蒸汽鍋爐代替直接火爐灶。以煤代柴,對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tài)平衡有重大意義。其工藝流程如下:直接蒸汽加熱雙鍋串聯(lián)蒸餾設備由兩個蒸餾鍋、一個冷凝器、一個冷卻器、兩個油水分離器組成。加熱方式采用直接蒸汽。假設1號蒸餾鍋是重新投料的蒸餾鍋,2號蒸餾鍋是已經(jīng)到了規(guī)定蒸餾時間的蒸餾鍋。此時2號蒸餾鍋所產(chǎn)生的油水混合蒸汽不進入冷凝器和分離系統(tǒng),而是串入1號蒸餾鍋內。1號蒸餾鍋產(chǎn)生的油水混合蒸汽,由鵝頸引入冷凝器、冷卻器,進行冷凝冷卻,最后進入1、2級油水分離器進行油水分離。餾出液經(jīng)過油水分離,油層在上,水層在下,把油層放出即為產(chǎn)品,水層向外排放。當蒸餾到達終點,2號蒸餾鍋出料并投入新料。此時,1號蒸餾鍋所產(chǎn)生的油水混合蒸汽串入2號蒸餾鍋的循環(huán)生產(chǎn)。其技術經(jīng)濟指標如下:得油率 ≥1%蒸餾時間6小時 耗煤35-40公斤煤/公斤油 凝固點 ≥15攝氏度 八角油的性狀和用途八角油又稱八角茴香油,在20攝氏度以上時為無色透明或淡黃色液體,溫度下降時會有片狀結晶析出,有茴香腦的香氣和甜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中。八角茴香油是一種成分復雜的芳香油,其主要成分是反式大茴香腦,含量高達80%以上。還含有α-蒎烯、檸檬烯、芳樟醇、4-萜品醇、草蒿腦、茴香醛等成分。其質量指標如下:相對密度0.987-0.988凝固點 ≥15攝氏度 旋光度 -2度~+1度 折射率1.533-1.560乙醇中不溶物1毫升加90%乙醇3毫升溶解澄清 重金屬(以鉛計)試驗 陰性 八角茴香油通常用于食品香精、如酒類、飲料、糖果、烘烤食品、口香糖和卷煙等的加香劑。它又是較好的掩蓋劑,能掩蓋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氣味,用于香皂香料、漱口水及牙膏等。八角茴香油更重要的用途是單離大茴香腦,作為制備大茴香醛、大茴香醇、大茴香酸及其酯類等產(chǎn)品。茴香油在醫(yī)藥工業(yè)中是合成陰性激素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怎樣用眼睛鼻子鑒別八角油的品質?八角油是一種技術性較強,沒有化學儀器不容易鑒別的芳香油。目前產(chǎn)區(qū)還是通過收購員用肉眼看、鼻子聞來鑒定八角油的品質。1、水分:八角油比水輕,油在上面,水分沉于底部,要檢查容器底部是否有水分和雜質,可取一直徑1-2厘米的玻璃管,用手指撳住上端,放到容器底部后松開手指,使油樣和水分進入玻璃管內,再撳住上端將玻璃管抽出,如有水分、雜質或沉淀物等,在玻璃管中可以容易地檢查出來。2、純度:將抽上樣品倒入一個白色小玻璃瓶內,看顏色是否透明而淡黃,再用鼻子聞其味是否屬強烈的茴香味,有無其他不正常的異味。然后不停的搖動,從泡沫的多少,可以推測茴油的純度。一般來說,泡沫越多越好。這個方法適用于產(chǎn)地有經(jīng)驗的茴農及收購員。但缺乏經(jīng)驗的人就難于準確判斷了。3、檢查滲雜煤油的方法:山區(qū)群眾往往拿煤油桶來裝油,致使八角油滲雜煤油,這種現(xiàn)象,除了用靈敏的嗅覺可嗅出外,亦可將少許八角油慢慢地往器皿里注,如果泛起的泡沫潔白并迅速散開,而且很快就消失,這就說明里面沒有滲雜煤油;如果泛起的泡沫發(fā)藍,消失緩慢,就說明里面滲有煤油。4、用標準油樣與之比較鑒別,將標準樣與受檢樣本互相比較,如色、味、泡沫多少,即裝入一個白色小瓶不停地搖動來觀察,這樣比較的結果就判定是否符合標準樣。此法是一種簡單的鑒別方法,簡單易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50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半夏的產(chǎn)品加工及利用
下一篇: 桉葉油的生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