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是皮、毛、肉、藥兼具的野生動物。經濟價值高,其皮是制作高級裘衣服裝的原料;毛可制作高級胡刷和油畫筆;肉鮮美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是餐館宴席上的佳肴;獾油是治療燙傷、燒傷的良藥。狗獾的人養(yǎng)殖方法簡單,投資少,成本低、效益高,是發(fā)展前景廣闊的養(yǎng)殖業(yè)。
一、狗獾的特征及生活習性
狗獾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厘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于掘土,經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頭部有白色縱毛三條;面頰兩側各一條,中央一條由鼻尖到頭頂。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棲息在叢山密林、墳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喜食植物的根莖、玉米、花生、菜類、瓜類、豆類、昆蟲、蚯蚓、青蛙、鼠類和其他小哺乳類、小爬行類等。
二、圈舍建造
在環(huán)境較僻靜的地方,建一20—30平方米的圈舍,周圍用石頭或磚砌成2米左右高的圍墻,里面用石頭做成假山,假山周圍砌壘若干個洞穴。洞內放些柔軟的干草或樹葉等,圈舍面積、假山大小及洞穴數量的多少,可根據養(yǎng)獾數量而定。
三、配種繁殖
在人工飼養(yǎng)的條件下,母獾在1歲左右,公獾在1.5歲左右即達到性成熟。每年繁殖一胎,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交配,第二年3—4月產仔,妊娠期210—240天,每胎產仔2—4只,仔獾初生重15克,體長13厘米,尾長3厘米。初生仔獾被毛呈白色,33—38日齡睜開眼睛,與母獾在洞穴里同居3—4個月,到秋季幼獾基本長人,體型與母獾相同。
四、飼養(yǎng)管理
獾是雜食動物,飼料來源廣泛。植物性飼料有玉米、大豆、高梁、谷子及各種薯類、瓜果、蔬菜等,動物性飼料有各種畜禽肉、畜禽內臟、青蛙、鼠類、昆蟲等。在飼料原料的選擇上,應根據當地實際以植物性飼料為主,適當添加動物性飼料,在滿足營養(yǎng)需要的前提下,五谷雜糧,食品加工下腳料,都可作為獾的日糧原料,價格越便宜越好,因為獾純屬經濟動物,所以必須嚴格考慮生產成本和經濟效益,按不同生長期供給飼料。在獾的非配種期要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適當搭配些蛋白質飼料;配種期因公、母獾性欲沖動、交配,體力消耗大,蛋白質飼料應占日糧的40%,碳水化合物飼料占50%,蔬菜占10%,還應補充一點麥芽、酵母、維生素之類。母獾進入妊娠期后,營養(yǎng)質量應提高,蛋白質飼料應增加到50%左右,而且還要做到新鮮和多樣化,以保證胎兒在體內的生長發(fā)育和母獾的身體健康。對幼獾的飼養(yǎng):當仔獾長到80日齡后,就可斷奶分窩飼養(yǎng)。獾的日常管理:一是投料要新鮮無污物;二是經常打掃飼養(yǎng)場地,保持干燥衛(wèi)生;三是對飼養(yǎng)場地要保持安靜,防止參觀和生人進入。同時還要防止家狗和野貓的侵襲。
獾是鼬科動物中體型較大的雜食性獸類;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1、狗獾
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是一種皮、毛、肉、藥兼具的野生動物。
狗獾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厘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于掘土,經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頭部有白色縱毛三條;面頰兩側各一條,中央一條由鼻尖到頭頂。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棲息在叢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喜食植物的根莖、玉米、花生、菜類、瓜類、豆類、昆蟲、蚯蚓、青蛙、鼠類和其他小哺乳類、小爬行類等。
2、豬獾
豬獾遍布于我國華東、華南、西南、華北及陜西、甘肅和青海等地區(qū)。國外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等地也有分布。體形大小似狗獾,二者區(qū)別主要在于豬獾的鼻墊與上唇間裸露,吻鼻部狹長而圓,酷似豬鼻。體重10千克以上,體長650-700毫米。全身淺棕色或黑棕色,另雜以白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頸背有一白色縱紋,從嘴角到頭后各有一道短白紋。從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棲居,生活習性與狗獾相似穴居,住巖洞或掘洞而居,性兇猛,叫聲似豬。視覺差,嗅覺發(fā)達。夜行性。食性雜,尤喜食動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蜥蜴、泥鰍、黃鱔、螻蛄、天牛和鼠類等,也食植物性食物,有時盜食農作物玉米、小麥、白薯和花生等。有冬眠習性。立春前后發(fā)情,懷孕期3個月左右,于4-5月產仔,每胎2-4仔。獾油治燙傷,對痔和胃清瘍有一定療效。針毛可制毛刷和筆。
3、狼獾
狼獾主要生活在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qū)的叢林之中,我國的東北有時也能看到它們的足跡。大概是因為它們既有狼一樣的殘忍,又有獾一樣的體形,因此而得名。實際上,狼獾屬于鼬鼠家族,而且是該家族中最大的動物,身長可達1米,重達25公斤,以棕色為主,遠遠望去,很像一頭小小的棕熊。
人工養(yǎng)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圈舍建造
在環(huán)境較僻靜的地方,建一個15~20平方米的園地,周圍用石頭或磚砌壘2米左右高的圍墻。里面用石頭做成假山,假山周圍砌壘些洞穴,洞穴的上面要嚴密,以防漏雨水。洞內放些柔軟的干草或干樹葉等。園地面積的大小、假山的大小及洞穴個數的多少,要根據飼養(yǎng)獾的數量而定。
二、獾的配種繁殖
在人工飼養(yǎng)的情況下,母獾在1歲左右,公獾在1.5歲左右即達到性成熟。公、母之間即開始有性沖動行為。但,獾每年只繁殖1次,一般在8月初至9月底開始交配。公、母性交后,其胚泡滯育期較長,受精卵2~3個月內不著床,在子宮內處于游離狀態(tài),受精卵著床后即開始發(fā)育。一般到第二年的4~5月份產仔。其妊娠期230天左右,每胎產仔3~4只。仔獾35日齡左右睜開眼睛。經過5~6個月的生長發(fā)育,到秋末冬初時,邊獾基本長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52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林蛙性別誘變技術
下一篇: 珍珠養(yǎng)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