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
Cortex Lycii
(英)Chinese Wolfberry Root-bark
別名 杞根、地節(jié)、紅月附根、狗奶子棍。
來源 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
植物形態(tài) 灌木,高1~2m。枝細(xì)長,常彎曲下垂,有刺。葉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卵狀菱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6cm,寬0.5~1.7cm?;?~4朵簇生于葉腋;花萼鐘形,3~5裂;花冠漏頭狀,淡紫色,5裂,有緣毛;雄蕊5,花絲基部密生白色柔毛;子房2室。漿果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5~15mm,紅色。種子腎形,棕黃色?;ㄆ?~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田野向陽干燥處;有栽培。主產(chǎn)山西、河南、浙江、江蘇;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采制 全年采挖,剝?nèi)「?,曬干?/p>
性狀 根皮呈筒狀、槽狀或不規(guī)則卷片。筒直徑0.5~2cm,厚1~3mm。外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粗糙,有交錯裂紋,易剝落;內(nèi)表面黃白色,有細(xì)縱紋。質(zhì)脆,折斷面分內(nèi)外兩層,外層較厚,土黃色;內(nèi)層類白色。微有香氣,味稍甜。
化學(xué)成分 根皮含甜菜堿(betaine)、枸杞酰胺(lyciumamide)、β-谷甾醇,柳杉酚(sugiol)、蜂蜜酸(melissic acid)、亞油酸和桂皮酸。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
附注 同屬植物寧夏枸杞L.barbarum L.的根皮,亦作地骨皮用。
來源:醫(yī)源世界 文章來源:中華特產(chǎn)網(wǎng)
每日用鮮枸杞根皮或全根2兩(干品1兩),水煎2次分服,連服30天為一療程。觀察1~3期患者36例,顯效(按1964年蘭州心血管會議擬訂標(biāo)準(zhǔn))20例,有效5例,無效11例。其中I期3例全部有效;Ⅲ期療效最低,有效率62%。療效出現(xiàn)時間最快4小時,最慢7天。全部病例自覺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無體位性低血壓及其它副作用。
治療青年扁平疣、掌跖疣、泛發(fā)性濕疹
地骨皮制成10%注射液,每次用2~3毫升,加自血2毫升,肌肉注射,每周2次,10次為一療程。如未痊愈亦可繼續(xù)一療程。曾治療青年扁平疣7例,6例痊愈,1例好轉(zhuǎn),皮疹大部消失;泛發(fā)性濕疹12例,痊愈9例,好轉(zhuǎn)2例,無效1例。有的經(jīng)2~4次治療即有明顯好轉(zhuǎn),5~6次即愈。個別注射后不久感覺輕度頭痛及面部潮紅。
治療牙髓炎疼痛
取地骨皮1兩加水500毫升,煎至50毫升,過濾后以小棉球蘸藥液填入已清潔之窩洞內(nèi)即可。經(jīng)治11例,均有明顯止痛效果。有的用藥后1分鐘即止痛。
治療瘧疾
取鮮地骨皮1兩,茶葉1錢,水煎后于發(fā)作前2~3小時頓服。試用于150例患者,其中145例均控制發(fā)作,有的服1劑即見效。
治療內(nèi)傷發(fā)熱和感染發(fā)熱,不用于感冒發(fā)熱
本品有煺熱降溫作用,可用于免疫病發(fā)熱、腫瘤發(fā)熱、夏天功能性發(fā)熱、慢性感染性發(fā)熱、結(jié)核病發(fā)熱、肺支氣管感染性發(fā)熱等,中醫(yī)辨證為內(nèi)傷發(fā)熱,以及濕熱、痰熱、實熱、血熱之感染性發(fā)熱,不論高熱、低熱、內(nèi)熱,也不論實證發(fā)熱、虛證發(fā)熱,都能使用,可與青蒿、知母、生石膏、黃芩等同用。但其煺熱的效果較生石膏弱,比青蒿強。同用可增效。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粥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麥冬10克、面粉適量。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麥冬放入砂鍋浸泡20分鐘,煎20分鐘去渣取汁,面粉調(diào)成糊共煮為稀粥。
用法:隨意飲用或佐食。
作用:清肺涼血、生津止渴。適用于糖尿病、多飲、身體消瘦者。
地骨槐花粥
原料:地骨皮、生地、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先將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凈,粳米浸泡10分鐘。 ?水煎生地、地骨皮、槐花,去渣取汁。謄最后,加入粳米煮粥食。本品具有清熱固經(jīng)的功效。適宜于月經(jīng)過多、經(jīng)色深紅或紫紅、腰腹脹痛等癥狀患者食療。
地骨皮桔梗燉白肺
原料:地骨皮半塊,桔梗18克,花旗參12克,紫菀12克,杏仁適量,豬肺1個,姜2片。做法:洗豬肺至變白為止。一除豬肺、姜外,將其他材料洗凈后放入燉盅內(nèi)加水先燉,同時把豬肺、姜放入另一鍋中煮沸。 ?取出煮好的豬肺,放入藥材鍋中同燉約3~4小時即成。藥膳功效:本品能補氣虛、治久咳、化痰、潤肺。
地骨皮牡蠣湯
用料:牡蠣肉(鮮品)90克,牡蠣(殼)60克,地骨皮30克,銀紫胡15克,生姜、紅棗各少許。
做法:
將牡蠣的肉、殼分開,洗凈;地骨皮、銀紫胡、生姜、紅棗(去核)洗凈。
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diào)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清虛火,退虛熱。治紅斑狼瘡屬于陰虛火旺者,癥見午后低熱,日久不愈,形體消瘦,夜臥盜汗,兩顴潮紅,其色嫩紅,口干口渴,頭目眩暈,煩躁易怒,舌紅苔少,脈弦細(xì)數(shù)。
地骨皮的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本草綱目》:無毒。
(二)毒理試驗
水煎劑小鼠灌服的LD50為l2.83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l0.73g/kg。 ?
地骨皮酊劑小鼠腹腔注射急性和亞急性LD50分別為4.7g/kg和4.1g/kg。說明毒性非常小,在體內(nèi)無明顯的蓄積性。
(三)臨床觀察地骨皮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四)地骨皮茶降糖降壓降脂雖好,但對于外感風(fēng)寒、脾胃虛寒、便溏、慢性胃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宜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醫(yī)學(xué)入門》:"忌鐵。"
《本草匯言》:"虛勞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瀉者宜減之。"
《本草正》:"假熱者勿用。"
地骨皮的真假鑒別
市場上有以木樨科植物毛葉探春的干燥根皮(稱為荃皮)冒充地骨皮,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
真品地骨皮外觀為短小的筒狀或槽狀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長3~10厘米,寬0.6~1.5厘米,厚約3毫米。外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表面粗糙,有錯雜的縱裂紋,易剝落,內(nèi)表面黃白色,較平坦,有細(xì)縱紋;質(zhì)輕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聞之有股微臭味,口嘗味微甘。偽品
偽 品
偽品荃皮外觀雖也呈筒狀或槽狀,但比正品短,長約2~5厘米,寬約1厘米,厚約1~3毫米,外表面為淡黃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裂紋,裂紋處有黃色粉狀物,內(nèi)表面淡黃色;橫切面可見多層斷續(xù)的石細(xì)胞環(huán)帶;聞之氣微香,口嘗味微苦而澀。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地骨皮的浸劑、煎劑和酊劑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并伴有心率減慢和呼吸加快,其降壓作用與中樞有關(guān),還可能有阻斷交感神經(jīng)末梢及直接舒張血管的作用,并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這是由于其中含有胍的衍生物有關(guān)。研究還表明,地骨皮的提取物有解熱作用,而偽品荃皮不僅與地骨皮不屬同科植物,且也不具備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地骨皮使用,以免誤用偽品,貽誤治療。
上一頁全文完(共 11465 字) 展開全部內(nèi)容
地骨皮
別名:杞根,地骨,枸杞根,枸杞根皮
紅榴根皮
英文名:Lycii Cortex
主要功效:涼血除蒸,清肺降火
中藥材地骨皮是一味清熱藥,為茄科植物枸杞或?qū)幭蔫坭降母稍锔ぁ?br>中藥材地骨皮藥性甘、寒,歸肺、肝
腎經(jīng)。
地骨皮的產(chǎn)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地骨皮的入藥部位:
中藥材地骨皮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qū)幭蔫坭絃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釆挖根部,洗凈,剝?nèi)「?,曬干?br>地骨皮入藥部位的性狀特點:
本品呈筒狀或槽狀,長3~10cm,寬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黃色至棕黃色,粗糙,有不規(guī)則縱裂紋,易成鱗片狀剝落。內(nèi)表面黃白色至灰黃色,較平坦,有細(xì)縱紋。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層黃棕色,內(nèi)層灰白色。氣微,味微甘而后苦。
地骨皮甘寒清潤,故脾虛便溏及表邪未解者不宜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54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旱半夏種植技術(shù)
下一篇: 冬栽藥材苗木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