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果出現(xiàn)氣溫超過30℃甚至高于35℃,相對濕度小于60%,連續(xù)3天以上的“干熱風”氣候,對中藥材生產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因此,高溫期的中藥材應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護:
1.改善水利灌溉設施,增強蓄水保水能力。
2.科學管水,以水降溫增濕,可在早晚充分澆水,保持濕度,大面積可采用噴灌,但排水溝應暢通,嚴防積水,導致高溫高濕,葉片腐爛蔞枯。
3.可用稿桿或稻麥草等織成草簾,建棚遮陰,以利藥材在生育期不受高溫危害,增加產量。
4.高溫期間要勤追肥,追稀肥,切忌不能使用濃縮肥,以防“燒心”。
5.施用化肥量宜小,每畝用尿素不超過13kg;硫酸銨不超過25kg;碳酸氫銨不超過35kg。有機肥一定要腐熟漚制后才可用,不可使用新鮮的人畜糞便,以造成燒株危害。
6.高溫期禁用農藥,以免氣溫過高,燒毀植株葉片及心芽,影響正常生長。
雖然中藥材生長發(fā)育是需要一定的溫度,但終日高溫將適得其反,輕者植株干萎,重者整植株枯死,減產或無收。因此,各地藥農務必掌握好高溫期的管理技術,正確處理好旱與澇的關系,才能使藥材植株安全渡過高溫期,為藥材豐產高產提供可靠的保障。
柴胡系《中國藥典》收錄的大宗中藥材品種,一般以根入藥,柴胡干也可入藥或用于提取有效成分。柴胡具有解表和里、升陽、疏肝解瘀之功效。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其實兩者差別不大,主要就是產地不同。北柴胡也叫竹葉柴胡、柴胡。主產于西北、華北、東北等地,南柴胡,也叫狹葉柴胡、紅柴胡。產于江蘇四川等地。二者藥性并沒有很大差別。
市面上常用的多為北柴胡。其主根粗大、堅硬,外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常有少數(shù)側根。以根條粗長、皮細、支根少者為佳。株高45~70厘米。莖叢生或單生,上部多分枝,略成“之”形彎曲。莖基部無纖維狀葉柄殘基物。莖生葉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中部葉倒披針形,有平行脈7~9條。葉寬6~16mm。復傘形花序,花鮮黃色。雙懸果,寬橢圓形,左右扁平。分果瓣形似香蕉,凹凸或平凸,長2.5~3mm。雙懸果橢圓形,長約3mm,寬1mm,側面扁平,合生面收縮,表面棕褐色,略粗糙,懸果切面近半圓形,油管圍繞胚乳四周,胚乳背面圓形,腹面平直,胚小,千粒重1.4g。
南柴胡主根圓錐形、較軟,外皮紅褐色。莖單一或2~3叢生,莖上部多回分枝成“之”形彎曲。莖基部有棕色或紅色纖維狀葉柄殘基物。莖生葉及莖下部葉有長柄、條形或狹條形,有脈5~7條。葉寬3~7mm。復傘形花序,花黃色。雙懸果橢圓狀卵形,側面略扁平,灰褐色,長2-3mm,寬1.5-1.8mm,合生面略收縮,5條果棱粗鈍突出,懸果橫切面近五邊形,油管圍繞胚乳四周,胚乳背面圓形,腹面平直,軟骨質,胚小,千粒重1.3g。
陜西是北柴胡的主產區(qū)之一。一般家種柴胡可以采用春播、秋播兩種方式。生產上多采用春播。下面簡要介紹柴胡的種植方法:
一、選地整地柴胡喜陽,野生柴胡多生長于向陽的荒山坡、小灌木叢、丘陵、林緣、林中空地等,具有較強的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性,怕高溫和水澇,以壤土、砂土壤和腐殖質豐富的土壤長勢健壯。
應選擇土層深厚(50cm以上)、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夾沙土或壤土緩坡地種植,將選好的地塊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耙細土塊,每畝地施入腐熟廄肥2500kg,同時施入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20kg做翻入土中做基肥。
二、種籽處理
1、種籽選擇:應選擇二年生柴胡所結的柴胡籽播種。柴胡播種當年即有部分株開花結果,但是其發(fā)芽率較低,一般不宜用于播種。生產上采用柴胡播種后第二年所結的籽。
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柴胡種子發(fā)芽率逐漸降低,貯存12個月后發(fā)芽率幾乎為零,故此生產上不能使用隔年的種子。
2、播種量:根據播種方式的不同,一般耕作條件較好的平地采用條播,每畝用種1.5公斤;坡地采用撒播,每畝用種量2.5公斤。
3、種籽處理:柴胡種籽播種前如果不進行處理,發(fā)芽時間較長,出苗率較差。因此在播種前需要進行相關處理。處理步驟主要有三步:一是淘種,用水浸泡柴胡籽,撇去浮在水面的霉變種籽及秕殼;然后用含量0.5%-0.8%的高錳酸鉀浸種處理8-12h,高錳酸鉀溶液不宜太多,以液面淹過種籽為好,避免造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然后濾干高錳酸鉀溶液,與草木灰和土混合,混合比例為1份種籽:1份草木灰:1份細土。
灌溉條件較差的地區(qū)一般不進行催芽處理。以免萌發(fā)后缺水致死。
三、播種及合理密植1、套種:柴胡幼苗在高溫強光下容易枯萎,因此一般在第一年與玉米進行套種(第二年無需套種任何作物)、每畝套種玉米1500-2000株。在陽歷六月初播種,柴胡種籽細小,條播一般開溝深1.5cm左右,行距10-15cm。然后將處理好的柴胡籽均勻播入一半。隔15天左右再將剩余的一般種籽播入,以保證發(fā)芽率。播種時盡量考慮氣象因素,在播種后3日內降雨,發(fā)芽較好。
2、間苗、補苗:播種后一般20天左右出苗。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可加蓋麥草、稻草等覆蓋物2cm厚。當苗基本出齊后除去覆蓋物,讓幼苗充分接受陽光,苗高15厘米時進行間苗補苗。株距5cm,不可貪多過度密植,否則影響商品產量。
四、田間管理1、除草
柴胡極易被雜草荒蕪,因此需要勤拔草滅荒。苗高5cm時就要進行第一次除草。苗高15厘米進行間苗補苗后,進行第二次除草。以后經常性保持除草,避免草荒。苗高30cm以上后,郁閉土地后,雜草生長量顯著減少,進行不定期除草。
柴胡地除草要勤,切忌放任雜草生長養(yǎng)成大草后連根拔起,造成柴胡苗大范圍死亡。
2、施肥
齊苗后,注意追肥提苗,一般定植、補植一周后,畝施尿素或者磷酸二銨10kg,每20天施一次,連續(xù)3次,以利于提苗。
第二年早春清園后,苗高15cm時,畝施磷酸二銨25kg,硫酸鉀8kg,以后,每月施入硫酸鉀8kg,連續(xù)三次,以利于根快速膨大。
3、摘心、除蕾
柴胡在肥水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容易旺長。開花也會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減少根的產量。因此7—8月及時摘心除蕾,防止抽苔開花。對于2年生植株,可在7月中旬前割掉地上莖葉,以保證藥材質量并提高產量。
需要結籽采種的園,可以不進行除蕾和割桿。
五、病蟲害防治(一)柴胡的病害主要有銹病、斑腐病根腐病等。
1、銹?。?—6月開始發(fā)病,春夏季發(fā)病嚴重。是真菌引起的,危害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及莖枝上發(fā)生零星銹色斑點,逐漸染及全株,影響植株生長及根部發(fā)育。
防治方法:出苗前清園,處理病殘株或發(fā)病初期用25%粉銹寧1000倍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敵銹鈉400倍液噴霧防治,10天打1次,連續(xù)2~3次。
2、斑腐?。簽楹θ~部,產生3-5毫米直徑圓形暗褐色病斑,中央帶灰色。葉兩面產生分生孢子器。嚴重時,葉片上病斑連成一片,導致植株枯萎死亡。一般在7月份發(fā)生,發(fā)病盛期為8月。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1︰1︰120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噴霧防治,七天噴一次,連續(xù)噴2-3次。
3、根腐?。?月開始發(fā)病,土壤粘重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主要危害柴胡的根部,腐爛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清除田間病殘株,焚燒病株;高畦種植,注意排水。土壤消毒,拔除病株,用石灰穴位消毒。
(二)柴胡的蟲害主要有蚜蟲、黃鳳蝶、赤條棒蟓等
1、蚜蟲,桃粉蚜屬同翅目蚜科,大名桃大尾蚜,一年發(fā)生10余代。
防治方法:種植柴胡的地塊,應選擇遠離桃、李、杏、梅等越冬寄生植物處,以減少蟲源,可以采用黃板誘蚜,利用天敵等。蚜蟲的天敵有七星瓢星、異色瓢蟲、食蚜蠅及蚜霉菌等,它們對蚜蟲有不可替代的滅殺作用。蚜蟲危害嚴重時應及時噴藥,常見50%滅蚜松乳劑1000—1500倍液噴殺,也可用可用10%吡蟲啉4000~6000倍液噴霧,或用5%吡蟲啉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
2、黃鳳蝶,屬鱗翅目鳳蝶科,在6~9月份發(fā)生危害。幼蟲危害葉、花蕾,吃成缺刻或僅?;ü?。
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或用90%敵百蟲800倍液,每隔5~7天噴1次,連續(xù)2~3次。用青蟲菌(每克含孢子100億)300倍液噴霧效果也很好。
3、赤條棒蟓,又叫臭屁蟲,屬半翅目刺肩椿科,6~8月發(fā)生危害。成蟲和若蟲吸取汁液,使植株生長不良。
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或用90%敵百蟲800倍液噴殺。
六、采收加工柴胡生長一年或二年均可采收,一年生柴胡有效成分含量高,但產量太小,一般二年生為佳。一年生畝產50—90㎏,二年生畝產90—130㎏。根據柴胡皂苷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結果,柴胡最佳采收期應在秋季植株下部葉片開始枯萎,時間為9 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獲。采挖時挖起全株,除去莖葉,抖凈泥土,把根部曬干或烘干即可。每畝可收種子40公斤,柴胡稈250公斤,挖根后,抖去泥土曬干,每畝可挖柴胡根100多公斤。
柴胡根必須在第二年秋季采挖,不然就會腐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55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杏李的栽培技術
下一篇: 生物固埂藥材種套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