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草藥種類繁多;種植技術復雜
1.種類繁多 中醫(yī)中藥是我國的一大優(yōu)勢,我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中草藥,共有12772種,其中植物來源11118種,動物來源的1574種,礦物來源80種。全國普查結果表明,已鑒定的可供藥用的植物有9000多種,其中常用的500多種,而需求量大,主要依靠栽培的約有250種,隨著國內外對中草藥需求量增大,原有品種的擴大栽培及野生中草藥變?yōu)榧以允潜厝悔厔荨?/p>
2.生態(tài)條件不同種植技術各異
(1)干濕 如麻黃、甘草、黃芪等藥用植物分布于干燥地區(qū);澤瀉、菖蒲、蓮則喜歡低濕地。
(2)光照 莨菪、北沙參、地黃等為陽性植物,人參、西洋參、細辛、黃連、三七等則喜蔭蔽,栽培時應搭設蔭棚或利用自然蔭蔽條件。一般情況下幼苗較成年植株需要多的蔭蔽,故隨著植株長大,蔭蔽度應逐漸調小。
(3)溫度 如砂仁喜高溫高濕的氣候,花期要求氣溫在22~25℃以上,若低于20℃則花朵不開放,干枯不能授粉,花期氣溫低,昆蟲活動少,結實率也低,故砂仁選地應選冬季最低溫度不低于0℃,春季(3~5月)氣溫不低于22~25℃的地方。人參種子不經(jīng)過15~20℃以上高溫和0~5℃低溫種子不發(fā)芽。
(4)坡向 如廣東種植砂仁多選擇30°以下三面環(huán)山,一面空曠,坡向東南的緩坡地,修成梯田,保持水土,種條件下砂仁開花多,傳粉昆蟲多,結實率高。
(5)海拔高度 當歸原產高寒山區(qū),其生長發(fā)育對氣候有嚴格要求,甘肅岷縣產區(qū)都選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地育苗,云南麗江一帶則選海拔2800~3200米的山地育苗,海拔低處育苗氣溫偏高,幼苗生長不好。當歸在生長的第二年比第一年需較高的溫度和充足的陽光,甘肅選海拔2000米以上的平川,云南選海拔2600~2800米的緩坡地栽培,產量和質量較高,往低海拔處引種時產量降低,質量也差,抽薹增多,海拔更低時夏季死亡。可見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否適宜對中草藥非常重要。
3.藥用部位與種植技術 由于藥用植物的藥用部位不同,栽培技術也不一樣。黨參、黃芪、山藥等根及根莖類藥材,栽培時常需選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并要求深耕。為了獲得根或根狀莖的豐產,必須首先長好地上部分,有充足的葉面積,適當施用磷鉀肥,摘花疏果,秋季根或根狀莖膨大時期適當供給水分,并在根際培土。而栽培洋地黃、顛茄、穿心蓮等葉類和全草類藥材時,應多施氮肥,適當配合磷鉀肥。合理密植,適時采收對產品產量和含量的影響較大。分期采收常能提高質量。而花、果實類藥材如辛夷、金銀花、山茱萸等,一般要求多施磷鉀肥,注意修剪整形。有的品種如砂仁采用人工授粉能大幅度提高產量。
4.繁殖方法的多樣性 藥用植物的繁殖方法也多種多樣。約有35%的藥用植物采用無性繁殖,如分根、分株或用鱗莖、塊根、珠芽等繁殖,無性繁殖比用種子繁殖生長快,產量高,生長年限短并能保持母本優(yōu)良性狀,故多采用。但有時長期無性繁殖易引起退化,如地黃、山藥等,須注意隨時去雜、去劣,適時倒栽,防止退化。
(二)產量與質量并重 中草藥種植除要求一定產量外,更應重視質量。有效成分的高低是質量優(yōu)劣的主要指標,因為有效成分是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而有效成分又受植物種類或品種、栽培技術、栽種年限、采收部位、采收期、加工方法及貯藏條件等的影響。因此,在中草藥種植的全過程中,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應按技術規(guī)程進行,不能疏忽。
(三)重視中草藥的道地性 中草藥在長期的生存競爭及雙向選擇過程中,與產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建立了相互適應的緊密聯(lián)系,如果新引種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原產地基本相似,植物能很快適應,生長發(fā)育正常,反之若差異懸殊則會使品質受到影響。例如金銀花(分析所用材料為灰毛忍冬)在不同產地其有效成分綠原酸含量差異極顯著。山東平邑所產為5.66%,河南新密市為5.18%,山西太谷為3.88%,重慶為2.2%,云南大理為1.81%。又如不同產地的芍藥,不但化學成分種類不同,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差異。寶雞、蘭州、四川墊江所產芍藥含芍藥甙"C",而山東曹縣、安徽毫縣、浙江東陽所產則不含芍藥甙"C",各地所產芍藥其有效成分均隨緯度的降低而下降。所以,發(fā)展藥材應以地道產區(qū)為主,選擇與地道產區(qū)生態(tài)條件相似的地區(qū)發(fā)展為好。(徐昭璽)
文章來源:九億網(wǎng)
《中草藥栽培技術》為適應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養(yǎng)工程中草藥栽培專業(yè)教學需要而編寫。中藥產業(yè)是我國在世界上最具有特色和優(yōu)勢的產業(yè)領域之一,隨著我國中藥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國中藥產業(yè)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工種植藥材達到200余種,已建立了20個國家中藥現(xiàn)代化科技產業(yè)基地,400多個中藥材規(guī)范化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達2000余萬畝。隨著中藥材產量管理規(guī)范(GAP)的發(fā)布,中藥材種植產業(yè)正在向著規(guī)?;?、規(guī)范化、現(xiàn)代化和國際化方向健康發(fā)展。同時,對于保證中藥材及中藥產品質量,提高中藥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中藥種植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藥材生產環(huán)節(jié),從大方面講主要包含種植、管理、收獲加工幾個環(huán)節(jié)。那中藥材的種植技術是什么?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中藥材的種植技術,希望對您有用。
中藥材的種植技術 一、種植前管理
計劃種藥前,首先要對土壤、灌溉條件、當?shù)貧夂蛴袀€基本判斷。傳統(tǒng)方法是:先看土壤是黑土、黃土還是沙白土,如果是黑土,因硬度大、粘性高,不適宜種植深根作物,以生長地上部分為主;黃土則以種植淺根性作物為主;白土因滲水性好,適宜種植怕多雨水的作物。其次要知道前茬作物是什么,如黃芪、防風“壞地”,則不適宜種植病害較多作物。灌溉條件好,則可選擇范圍較廣,如灌溉條件差,則要選擇抗旱作物。當?shù)貧夂蚴嵌嘤赀€是多干旱。然后在根據(jù)這些前提條件選擇適宜種植作物。
較為科學方法是:結合傳統(tǒng)經(jīng)驗辦法基礎上,先對土壤做個含量檢測,為底肥選擇做好準備;然后結合當?shù)氐臍庀髷?shù)據(jù),得出當?shù)仄骄鶞囟群蜐穸取R詳?shù)據(jù)來指導藥材生產。同時,結合當前對中藥材重金屬等指標檢測的加強,一些包地大戶應加以重視,雖然多了些檢測費用,但對保證藥材質量,為將來銷售能做好鋪墊。
二、種植管理
耕地:對于扎根作物,應以氮肥為主,但有條件的地區(qū),還是以農家肥為主;深根作物要深翻,以利于根部下扎和粗大,從而提高單產量。
種植:耕地、整畦后,根據(jù)品種選定,按合適的行距、深度進行種植。
在此環(huán)節(jié),基本上能實現(xiàn)機械化或半機械化,整體用工成本并不多。
三、出苗管理
種植后,根據(jù)天氣情況和出苗時間長短差異,該澆水時及時澆水,澆水后,要防止土壤板結。出苗后,進入前期除草、松土和間苗階段,間苗往往需要二至三次才能完成。
此環(huán)節(jié),用工有所增多,但尚未進入高峰。因為前期草小、病害并不多。
四、田間管理
隨著時間推移,天氣轉熱,植物生長進入旺盛階段,管理也進入高潮期:
除草:因為藥材有其特殊性,很多藥材品種并不能使用除草劑,雖然當前有部分針對性的除圓葉或長葉的除草劑,但不能根除田間雜草,因此,當前中藥材除草主要還是以人工為主。
天氣雖熱、但野草生長旺盛,農民不得不頂烈日除草,你可以想象種藥人的艱辛!
五、病害
可能需要的人工不多,但需要的精力卻較大。病害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治療要對路,防止病害反復。中藥材病害往往來得迅猛,尤其是一些敏感品種,如果病害抵制不住,往往會導致絕收,而農民辛苦了大半年,卻要顆料無收,因此,種藥也是一個高風險活。
中藥材種植決不是簡單的春種秋收,它不僅僅是單純的人工付平,更主要的精力和不可預知的風險,因此,中藥材不能簡單的和種糧相比。
我國名貴中藥材的介紹 補氣類中藥材
補氣藥,又稱益氣藥,就是能治療氣虛病癥的藥物。具有補肺氣、益脾氣的功效,適用于肺氣虛及脾氣虛等病癥。補氣藥又常用于血虛的病癥,因為氣旺可以生血。尤其在大失血時,必須運用補氣藥,因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所以,臨床上有“血脫益氣”的治法。
常用的補氣藥如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等。古人為了增強效用,通常以這些藥為主組成補氣的方劑,其中代表性的方劑有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生脈散、人參蛤蚧散等。
補血類中藥材
補血藥,又叫養(yǎng)血藥,就是用于治療血虛病癥的藥物。中醫(yī)五行學說認為,心為肝之子,肝為,腎之子。根據(jù)虛則補其母和陽生陰長的道理,在治療時補心常兼補肝,補肝常兼滋腎。在血虛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補血方內還常加入補脾肺之氣的藥物。
中醫(yī)治療血虛的原則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氣生血、補腎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
常用的補血藥如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枸杞子、龍眼肉等。古人常將這些藥作為主藥,組成補血的方劑,其中典型的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等。
補陰類中藥材
滋陰藥,又叫養(yǎng)陰藥或補陰藥,就是能治療陰虛病癥的藥物。具有滋腎陰、補肺陰、養(yǎng)胃陰、益肝陰等功效,適用于腎陰不足、肺陰虛弱、胃陰耗損、肝陰虧乏等病癥。
常用的補陰藥有石斛、山茱萸、龜甲、鱉甲等。古代為了增強藥效,常以這些藥物為主藥,將其組成方劑,其中有代表性的為六味地黃丸、石斛夜光丸、補肺阿膠湯等。
補陽類中藥材
凡具有補陽作用,用以治療陽虛證為主的藥物稱為補陽藥藥。常用的補陽藥有肉桂、鹿角膠等,古人常將這些藥作為主藥,組成方劑,其中典型的有腎氣丸、右歸丸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57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藥用植物栽培與環(huán)境的關系
下一篇: 福建北冬蟲夏草室內栽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