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歌總集,共收集從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約成書于春秋時期,曾經過孔子的刪訂。全書分為風、雅、頌三大部分,其中"風"有十五國風,主要收集了各地的民歌民謠,詩中頗多"男女相悅"之詞,涉及到愛情與兩性生活的詩篇占了相當?shù)谋戎亍?/p>
《詩經》首篇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意思是說,漂亮賢淑的年輕小姐,恰是品學兼優(yōu)的小伙子所追求的理想配偶,郎才女貌,這正反映了古代一種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在《標有梅》一詩里,反映了大齡姑娘急于出嫁的愿望。詩中寫道"標有梅,其實七分,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暮春時節(jié),梅子逐漸黃熟掉落,樹上只剩下七成果實,大姑娘感到時不我待,便催促情郎趕快選擇吉日良辰前來娶她。詩的第二章又寫道"標有梅,其實三分,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梅樹上的果實七成已經掉落,樹上僅剩下三成果實,大姑娘更加感到歲月不饒人,心中十分焦慮,于是吉日良辰也不必選擇了,只要求情郎今天馬上就來娶她。
《詩經·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①,
佼人僚兮②。
舒窈糾兮③,
勞心悄兮④。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⑤。
舒懮受兮,
勞心慅兮⑥。
月出照兮⑦,
佼人燎兮⑧。
舒夭紹兮,
勞心慘兮⑨。
多么皎潔的月光,
照見你嬌美的臉龐,
你嫻雅苗條的倩影,
牽動我深情的愁腸!
多么素凈的月光,
照見你嫵媚的臉龐.
你嫻雅婀娜的倩影,
牽動我紛亂的愁腸!
多么明朗的月光,
照見你亮麗的臉龐,
你嫻雅輕盈的倩影,
牽動我焦盼的愁腸!
①皎:毛傳:"皎,月光也。"謂月光潔白明亮。關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陳國統(tǒng)治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高亨《詩經今注》認為描繪"陳國統(tǒng)治者,殺害了一位英俊人物"?,F(xiàn)在多認為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嬌美。
③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窈糾:與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紹",皆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tài)的曲線美。
④勞心:憂心。悄:憂愁狀。
⑤懰(lǐu):嫵媚。
⑥慅(cǎo):憂愁,心神不安。
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說姣美。
⑨慘(zào):當為"懆(cǎo)",焦躁貌。
【賞析】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如果我們把這里所說的“人”理解為審美的人,把這里所說的“月”理解為人的審美對象的月,那么是誰第一個用含情脈脈的審美的眼光觀照月亮?是誰第一個在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fā)現(xiàn)了溫情的詩意?是誰最先把它從“遠在天邊”拉到“近在眼前”,貼近人們的心靈?就作為審美意識的載體和結晶的文學作品來說,應是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詩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調。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真是積案盈箱,汗牛充棟,比如《古詩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閨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們如何變換著視角,變換著形式,變換著語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即迷離的意境,悵惘的情調。這種意境與情調,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離的。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說它“從男意虛想,活現(xiàn)出一月下美人”。詩人思念他的情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也許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也許因為它普照一切,籠蓋一切,所謂“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月下懷人的作品總給人以曠遠的感覺。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許就近在咫尺,但在這朦朧的月光下,又似乎離得很遠很遠,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長相思》)。詩人“虛想”著她此刻姣好的容顏,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時而分明,時而迷茫,如夢,似幻……
《月出》的情調是惆悵的。全詩三章中,如果說各章前三句都是從對方設想,末后一句的“勞心悄兮”、“勞心慅兮”、“勞心慘兮”,則是直抒其情。這憂思,這愁腸,這紛亂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礎上產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誘發(fā),充滿可思而不可見的悵恨。其實這悵恨也已蘊含在前三句中:在這靜謐的永夜,“佼人”為何月下獨自地長久地徘徊,一任夜風拂面,一任夕露沾衣?難道不是也在苦苦地思念著自己?這真是“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與迷茫的意境和惆悵的情調相適應,《月出》的語言是柔婉纏綿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嘆詞“兮”收尾,這在《詩經》中并不多見?!百狻钡穆曊{柔婉、平和,連續(xù)運用,正與無邊的月色、無盡的愁思相協(xié)調,使人覺得一唱三嘆,余味無窮。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體態(tài)的“窈糾”、“懮受”、“夭紹”,形容心情的“悄”、“慅”、“慘”,在古音韻中或屬宵部韻或屬幽部韻,而宵、幽韻可通,則此詩可謂一韻到底,猶如通篇的月色一樣和諧。其中“窈糾”、“懮受”、“夭紹”俱為疊韻詞,尤顯纏綿婉約。其實,這些詞意的細微差異現(xiàn)在已很難說清。后人連篇累牘的解釋,坦率地說,未嘗沒有望文生義、強作解人之嫌,當然這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我們應當而且只能根據(jù)全詩的意境和情調去心領神會。不過這也恰巧可以發(fā)揮我們的想像,填補時間的變遷所造成的意義空白。
望月懷人的迷離意境和傷感情調一經《月出》開端,后世的同類之作便源源不斷,焦竑《焦氏筆乘》說:“《月出》見月懷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見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窺明月’,子美《夢太白》‘落月滿屋梁,猶疑見顏色’,常建《宿王昌齡隱處》‘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王昌齡《送馮六元二)‘山月出華陰,開此河渚霧,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類甚多,大抵出自《陳風》也。”姚舜牧《重訂詩經疑問》也說:“宋玉《神女賦》云:‘其始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詩也?!彼麄兣e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罷了。而這些濫觴于《月出》的望月懷人詩賦作品,總能使我們受到感動與共鳴,這也正如月亮本身,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
《月出》是陳國的民歌,是一首情詩。詩人在月下遇到一個美麗的女子,因為愛她,于是就悄然心憂了。此詩共三章,每章第一句以月起興,第二、三句寫美人,末句寫詩人自己不寧靜的心情。
“月出皎兮”,天上一輪圓月灑著皎潔的銀輝,這夜色顯得格外的美麗。這是寫景,也是寫情。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就把月光作為美好愿望的象征,無數(shù)次地贊美她,謳歌她,并給她編造了許多美好的神話故事,花嬋娟,月嬋娟,都是人們對所愛景物的美稱。這句交待了詩人活動的背景,是在一個月光明麗的夜晚,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誘惑力,容易使人對景生情,生發(fā)出許多美好的聯(lián)想。同時,結合下句,這句又有著比興的作用,以月光的美來比喻所愛人的美,是很恰貼的?!百肆刨狻?,“佼”,猶姣,美好之意?!百恕保廊?。“僚”,猶嫽,嬌美貌。這時,在詩人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嬌美的女子,引起他無限的愛慕和情思。天上有著皎潔的月光,地上有著嬌美的女子,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圓,天愜人意,怎能不令這多情的詩人蕩起春心呢?他不由得隨口贊道:真美啊,這月光下的女子?!笆骜杭m兮”,“舒”本作遲緩、徐徐解,此處則指女子舉止的舒緩安閑?!榜杭m”,與第二間的“憂受”,第三章的“夭紹”,都是形容女子行步時身材的曲線美,寫女子的舉止從容,體態(tài)苗條。這句寫詩人仔細端詳女子時的感覺。在月光下,她不但顯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條、秀美,真讓人神顛魄蕩。這只是寫女子的外表美,而更吸引人的,是她還有一種氣質美,她舉止舒緩,雍容大方,性情安靜,而這氣比外表更富有魅力。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標準反映在外層,總是以曲線的細長為美,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等,就足以說明這點。而在內質上,則注重靜穆和閑緩,所謂“淑女”,就包括她的舉止在內。這首詩刻劃的這位女子,說明了詩人也是以此為審美標準的?!皠谛那馁狻保皠谛摹奔磻n心?!扒摹?,與第二章的“慅”,第三章的“慘”,都是形容憂愁不安的樣子。此句是詩人自言其心情的煩悶。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舉止,使得詩人一見鐘情,而又無從表白,因而生發(fā)出無限的憂愁和感慨。愛美是人的天性,盡管那女子沒有絲毫的覺察和反應,但詩人已經為之傾倒了,而這正說明了詩人的癡情和愛的深沉?!蛾P雎》里所寫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與此時此刻詩人心情是一樣的。
這首詩的景色描寫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無限的情意,而讓它作為背景來襯托,則女子的倩影愈發(fā)顯得秀美。同時,月光朦朧下,一個線條優(yōu)美的女子在緩緩起步,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種朦朧美的韻味。所以,這一景色很富有畫意,而畫意又滲透了無限的詩情,把寫景和抒情水乳交融在了一起。另外,人物形象只有兩個,詩人愈揚婦子,則愈抑自己。把女子寫得愈姣美,則自己愈覺得求之不得,難以攀比,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憂心愈重。這也是一種比照的手法。通過刻劃“佼人”的美比照出詩人自己的癡情心理,讓人覺得情之所發(fā),合乎自然之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70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世界最早的醫(yī)學校
下一篇: 《堅瓠集》中的藥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