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驕
也許你不曾注意,在電視連續(xù)劇《雍正王朝》中,許多清代達官貴人的衣服上常常掛有一個小瓶,這個小瓶就是鼻煙壺,而里面裝的就是鼻煙。
鼻煙始自明末,興于清代。開始為達官貴人們權(quán)力的象征,后來遍及百姓,主要用于避瘟。鼻煙用具中,又以鼻煙壺最為講究,而鼻煙壺中所盛裝的鼻煙則依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民間能夠佩帶者,多以預(yù)防瘟疫的避瘟散裝之,高官貴人則以能用從外國進口的鼻煙為榮,也有人以此促進覺醒。后因戰(zhàn)亂從國外進口的鼻煙日見減少,直至逐漸消亡,而鼻煙壺作為一種工藝品流傳至今。
說到鼻煙,常會使人想到鴉片,其實錯矣。鼻煙與鴉片不同,但與煙草有關(guān)。真正的鼻煙多是來自歐洲各國,最初稱為“布路輝盧”、“大子孤”等,《澳門紀(jì)略》載:“又有鼻煙,制煙為末,研極細,色紅,入鼻孔中,氣倍辛辣,來自西城市舶,今粵中亦造之。本名洋煙,出大西洋,以煙雜香物花露碾細末,嗅之入鼻中。”
根據(jù)文獻記載,鼻煙主要產(chǎn)自意大利,于明萬歷年間,由利竇瑪泛海入廣東,后又輾轉(zhuǎn)進貢北京的皇帝。后來,康熙微服私訪時,由汪儒望將此物進獻給康熙,康熙用之感覺甚好,此后逐漸流傳開來。到了壅正三年,意大利人來華進獻的貢品,多為鼻煙,甚得皇帝的獎賞。《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有內(nèi)務(wù)府造、洋造、廣造以及土煙數(shù)種。”鼻煙的組成現(xiàn)今只有《廣大新書》有記載:“香白芷二分,北細辛八分,焙干豬牙皂角二分,研薄二分,冰片三厘,干煙絲為君,干絲一錢,必配福煙六七分。又藥各研細末。酌量配合,不必拘分量,以色如棕色為佳?!?/p>
鼻煙的作用,《常中丞筆記》曰:“鼻煙,或冒風(fēng)寒,或受穢氣,以少許引之取嚏,則邪穢疏散,積滿亦解。若刻不少間,反有致疾者,煙有多品,總以洋煙為最,取其滋潤不烈,所以為佳。通管竅,治驚風(fēng)明目,定頭痛,避疫尤驗。”又有《南越筆記》載:“驅(qū)寒冷,治頭眩,開鼻,無煩。煙火其品最為高逸?!钡搅饲宕褥蟮臅r期,鼻煙已經(jīng)甚少,宮廷中的醫(yī)生常以代鼻煙方治療鼻病和瘟疫。
鼻煙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已經(jīng)消失,但是,通過嗅覺治療疾病的方法卻在民間廣泛流傳,對人體黏膜吸收作用的研究也因此受到重視。研究古代治療疾病的特色,利用現(xiàn)代科學(xué)方法加以繼承和提高,是今天的中醫(yī)藥科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zé)任。
“鼻煙”與“鼻煙壺”
“鼻煙”傳奇
/haungcheng_gen/tao_beijing/2005/01/14/1942941.shtml
“明萬歷時,意大利人利馬竇來華,以此入貢,自此傳入中國?!?-(清.趙之謙)
中國鼻煙是以煙梗軋成,為“煙坯子”,經(jīng)過茉莉花、桂花等窨制成了窨花鼻煙。坯子干熗力大,窨過的鼻煙柔和勁小,勞動界都喜聞坯子,越聞越烈,所以北京俗諺有“茶葉越喝越高,鼻煙越聞越次”的說法。北京舊日鼻煙鋪很多,近年除茶葉鋪代售外,賣精細鼻煙最著名的是大柵欄的天蕙齋。天蕙齋窖煙極新鮮,每日上新貨,絕不干燥,專做梨園行的生意,諸大名伶,天天要到天蕙齋閑談天的。賣大路貨的則只有新街口一家。
聞藥 專為八方道理門人所用。用各種花葉碾成,有荷葉聞藥、薄荷聞藥等許多種。講究聞鼻煙的,家中全有“墩壺”,每日有人專送鮮茉莉花,所以煙味芬芳。
鼻煙有黑紫、老黃、嫩黃等不同顏色,味道有酸、膻、糊、豆、甜五種,以酸為佳。
據(jù)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本過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也曾說晴雯吸食鼻煙用以治療發(fā)熱減退后所余下的頭痛。
吸聞鼻煙很適用于游牧、漁獵等野外流動的生活,因為聞鼻煙可起到輕度的麻醉作用,以緩解神經(jīng)緊張的壓力,使疲勞的身軀得到暫時的休息和松弛。蒙古族屬于游牧民族,所以屬于蒙古族傳統(tǒng)的民族工藝——金屬工藝制成的鼻煙壺現(xiàn)今存世較多。
康熙、乾隆年間聞鼻煙風(fēng)行一時,朝野上下皆嗜鼻煙,從最高貴的帝王到最底層的貧民,“無論貧富貴賤無不好之,有類于飲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幾視為第二生命,可一日無米面,而不可一日無鼻煙。可一日不飲食,而不可一日不聞鼻煙”(清.趙汝珍《古玩指南》)。因而鼻煙壺的制作,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從1949年以后,國人某本上不再用鼻煙了,但鼻煙在一些古玩店尚可以買到。六十年代初期,有一位香港姓黃的女土專販鼻煙。在北京琉璃廠革珍齋,曾見黃小姐將各種鼻煙分別倒一些在小煙碟中,吸聞鑒別。那些鼻煙均盛放在約五六寸高的玻璃瓶內(nèi),當(dāng)時的價格每瓶二三百元不等。
如今人們不再吸聞鼻煙了,但為盛放鼻煙應(yīng)運而生的鼻煙壺,卻作為流傳百世的精美藝術(shù)品,以至今天仍在被人談?wù)?、研究、收藏、玩賞。鼻煙壺的愛好者比比皆是,在中國,在國際都不乏它的收藏者。什么國際鼻煙壺協(xié)會、研究會等等,鬧得風(fēng)風(fēng)火火。鼻煙壺作為一種久盛不衰的熱門古董,確也值得讓我們再一次了解它、熟悉它
“鼻煙壺”
鼻煙壺的種類很多,原料也不一樣,以形狀分:上下一般粗成圓筒形的為“爆竹簡”壺,大爆竹筒為武壺,小爆竹筒為文壺;肩粗底小的為“壇子形”壺,大壇子壺多半用做墩壺(就是儲存鼻煙的壺),小壇子壺很有些珍品。以外還有“荸薺扁”壺。
以質(zhì)料分,可有這些種:
瓷壺 最為普遍,糙瓷壺固然很多,但凡講究的窯口和畫篇,也全是瓷壺。
洋瓷壺 鐵胎上掛瓷釉,和現(xiàn)在的搪瓷臉盆的原料相仿佛,不過細致多了。相傳由朗士寧傳入中國,所以上面畫篇多半是西洋人物故事。洋瓷壺都是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承造,外面私造的幾乎沒有。最能證明的是壺口和壺蓋全是“鑿銅口”,外人仿造不了。造辦處所做的銅鐵器具全極精致,就是鳥籠上銅抓、鐵抓都被看成古董值很多錢。
瑪瑙壺 這種煙壺全是以“巧作”見長。隨著瑪瑙原來顏色,雕成各種花紋圖形,尤以雕刻水蟲最名貴?,旇夭荒芴?,常見的多半是小壇形。
水晶壺 晶瑩透澈,本來沒有什么美觀,后來有人能在壺內(nèi)畫成畫篇,叫做“內(nèi)畫壺”,才抬舉起這種壺來。最有名的便是馬紹軒,能仿名人畫跡,惟妙惟肖。也有假冒的。辨別的方法是,真馬紹軒畫的圖章用印泥,假仿的用紅顏色。畫這種壺最難,筆無法進入壺中,只能用竹篾折尖蘸顏色畫。相傳發(fā)明此法的,是吸鴉片煙的人在煙榻上想出來的,所以畫這種畫的,必須躺著才能畫。近來有用白料壺、玻璃壺的,就不算什么講究了。
玉壺 各種玉都能做壺,以玉皮子最佳。玉皮子有“燒豬皮式”煙壺,很是名貴。尤其是“四面玉皮壺”,能值七八千元。庚子時代楊立地大臣有一只,公認為無價之寶。
料壺 所說的料不是后來的料器,也是很有價值的。講究玩鼻煙壺的,除瓷壺以外就是料壺。有“辛家坯料”、“袁家坯料”等不同名目,最次的是“山東料”。料壺以有無光澤又分為“亮地”和“呆地”兩種。另外還有透亮地料。料壺以顏色分成:“西湖水料壺”、“蛋黃料壺”、“套紅料壺”、“套藍料壺”、“套三彩料壺”、“鼻涕地料壺”、“藕粉地料壺”等數(shù)十種,有些品種,也很值錢。
藥瓶壺 又名“溫都納煙壺”,形似小瓶。相傳是乾隆時代大軍征金川時,內(nèi)廷頒發(fā)的上方珍藥的藥瓶,因形式美觀,班師后遂用作鼻煙壺。此雖傳說,但從滿文名字及古色斑斕來看,或許不假。藥瓶壺以寶藍地灑金點的最好,形似窯變稱“倭瓜穰”的也很名貴。
鼻煙壺材料還有翡翠、雕漆、紫晶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70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砭石與針灸
下一篇: 近代中醫(yī)學(xué)校的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