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姑,名潛光(約公元309-363年),山西長治人。晉代著名煉丹術家、精通灸法,是我國醫(y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
她出生于一個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鮑靚是廣東南海太守。她以專治贅瘤和贅疣而聞名于時,以艾線灸人身之贅瘤,一灼即消,療效顯著。她長期與丈夫葛洪在廣州羅浮山煉丹行醫(yī),嶺南人民尊稱她為“鮑仙姑”。
鮑姑行醫(yī)采藥,其足跡遍及廣州、南海、惠陽、博羅等地。她醫(yī)術精良,擅長灸法。她是采用越秀山腳下漫山遍野生長的紅腳艾絨進行灸療治疾,因此,后人稱此艾為“鮑姑艾”。曾有詩贊頌:“越井崗頭云作嶺,棗花簾子隔嶙峋。我來乞取三年艾,一灼應回萬古春?!?/p>
一天,鮑姑在行醫(yī)采藥回歸途中,見一位年輕姑娘在河邊照容,邊照邊淌淚。鮑姑上前一看,見她臉上長了許多黑褐色的贅瘤,十分難看。鄉(xiāng)親們因此都鄙視她,亦無法找到男人,故而顧影自泣。鮑姑問清緣由,即從藥囊中取出紅腳艾,搓成艾絨,用火點燃,輕輕地在姑娘臉上熏灼。不久,姑娘臉上的疙瘩全部脫落,看不到一點疤痕,變成了一個美貌的少女。她千恩萬謝,歡喜而去。
遺憾的是,鮑姑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后人認為,她的灸法經(jīng)驗可能滲入到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該書有針灸醫(yī)方109條,其中灸方竟占90余條,并對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都有較全面的論述。
據(jù)分析,葛洪不擅長灸法,他的精力主要集中于煉丹和養(yǎng)生上?!吨夂髠浼狈健分惺杖肴绱素S富的灸方,可能與擅長灸法的鮑姑有密切的關系。
鮑姑死后,嶺南人民為了紀念她對醫(yī)學事業(yè)的重大貢獻,在廣州越秀山下三元宮內(nèi)修建了鮑姑祠,以志紀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77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藥王察藥渣
下一篇: 明代醫(yī)家陳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