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雜談

      我的診脈方法

      醫(yī)案日記 2023-05-11 20:49:52

      我的診脈方法

      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信脈診

      ,有西醫(yī)
      ,也有中醫(yī),我初學(xué)時
      ,我臨床進(jìn)修的一位老師也這樣認(rèn)為
      ,在他的眼里,脈只不過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說明心臟的搏動,所謂的脈
      ,只不過故作神秘罷了。然我不以為然
      ,心想
      ,既然是老祖宗傳了幾千年的東西,如果真是他們所說的那樣
      ,也不會流傳到今天的。

      我所接觸的第一位老師

      ,診脈就很好
      ,每當(dāng)病人來診時,總是能很明確的診斷病情
      ,當(dāng)時我就暗暗下決心
      ,一定要把脈診學(xué)好,每當(dāng)他說出病情時
      ,我就想患者應(yīng)該是什么脈象
      ,有機會,我就試試
      ,閑時我就看書
      ,中醫(yī)診斷大全,脈訣
      ,然這樣又過了很長時間
      ,仍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
      。心中一片茫然
      ,不知從何下手。我會烹飪
      ,技術(shù)還是很好的(我是這樣認(rèn)為的
      ,呵呵)我可以用幾十種方法作出不同味道的魚來
      ,我發(fā)現(xiàn),我共跟了8位老師
      ,每個人都喜歡烹飪
      ,一談起吃來,都很興奮
      ,故可作為談資
      ,一次談的的高興,我就問
      ,有關(guān)脈診方面的問題
      ,老師說,其實你應(yīng)該從浮沉遲數(shù)來學(xué)習(xí)這樣你進(jìn)步就快了

      在我看來

      ,這樣真的是一個好方法,事實證明
      ,這是一個好方法

      相信學(xué)中醫(yī)診脈的都看28種脈象,再看5絕脈

      ,可是有的人甚至一輩子也見不全

      我的方法是,先知道正常的脈象是什么

      ,一個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
      ,和緩均勻,即為有神
      ,為常脈
      ,其余即為病脈,當(dāng)然也要考慮特殊人群
      ,如老人脈略弦
      ,小孩脈數(shù),胖瘦
      ,春夏秋冬
      ,相信書里也不泛記載。

      知道了常脈

      ,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種脈象
      ,即浮,沉
      ,遲
      ,數(shù),浮脈輕輕搭手既得,沉脈需重按方得
      ,小于4至的為遲脈
      ,大于4次的為數(shù)脈,浮脈在人體主什么病呢
      ,多主表證
      ,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
      ,數(shù)脈主熱
      ,也有例外的,如浮脈
      ,如果陰分虛極
      ,陽亢于外,也現(xiàn)浮脈
      ,且多浮而有力
      ,多屬重病。

      下一步

      ,需要回到我們的手上
      ,以枕后高骨為關(guān)脈,前面為寸
      ,后為尺脈
      ,然后浮,中
      ,沉取
      ,左手,寸脈主心
      ,小腸,關(guān)脈主肝膽
      ,尺脈主膀胱
      ,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
      ,關(guān)脈脾胃
      ,尺脈腎與命門。

      在寸

      ,關(guān)
      ,尺,上分寸為陽
      ,尺為陰
      ,浮為陽,沉為陰,這樣結(jié)合浮沉遲數(shù)
      ,我們就可以對人體的陰陽
      ,表里,寒熱
      ,大致分清了
      。在結(jié)合有力,無力
      ,有力為實
      ,無力為虛,然后看脈形長短
      ,長為有余
      ,短為不足。這樣就可以把
      ,陰陽表里
      ,寒熱虛實分清了。最后結(jié)合部位
      ,看所體現(xiàn)的脈
      ,在臟器分部屬于何臟就可以斷病了。

      知道了這些

      ,我們再把這些脈象再重新組合
      ,因為臨床會有很多脈象組合在一起,如
      ,浮遲
      ,浮數(shù),浮長
      ,浮細(xì)
      ,同樣,沉脈也是
      ,沉短
      ,沉而有力,沉數(shù)
      ,都需要我們結(jié)合起來細(xì)細(xì)分析

      舉個例子,如左寸沉短而無力

      ,寸關(guān)平脈

      首先,左寸主心

      ,病位在心
      。短主不足,無力也主不足心脈不足會導(dǎo)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
      ,心的搏動輸送血液到全身
      ,他的不足首先會導(dǎo)致腦供血不足,會出現(xiàn)頭暈
      ,記憶力減退
      ,健忘。全身無力
      ,每天懶洋洋的

      如左尺脈見沉數(shù),沉主里證

      ,主陰
      ,數(shù)主熱證,在病位在腎與膀胱
      ,那么就是腎與膀胱有熱
      ,會出現(xiàn)小便黃,熱
      ,手腳發(fā)熱
      ,腰膝酸軟,盜汗等癥狀

      再如

      ,寸脈浮數(shù),尺脈沉細(xì)
      ,寸脈主陽
      ,數(shù) 主熱,浮脈也主陽
      ,尺為陰細(xì)為不足
      ,結(jié)合起來就是陰虛不制陽,陽浮于上
      ,這樣的病人必然會頭暈
      ,用藥也可補陰潛陽為治。

      再一個就是

      ,要多實踐,我們周圍有很多人
      ,我們的朋友親人
      ,我們都可以作為實習(xí)對象,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
      ,多練才會出成績
      。我剛開始時,一天有時看幾十人,看完之后對比一下
      ,看哪對了哪錯了
      ,總結(jié),慢慢的就熟練了
      。診脈的時候一定要綜合分析
      ,分部,分臟器
      ,每個臟器的功能都是什么
      ,出現(xiàn)了寒熱,表里
      ,陰陽
      ,虛實會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診而診病
      ,古人的四診合參是很有道理的

      再說就是生男生女的問題,書上說左手脈疾為男

      ,反之為女
      ,老師也這么講的,我的經(jīng)驗是在40天左右時很準(zhǔn)幾乎不差
      ,過了4
      ,5個月準(zhǔn)確率就不那么高了,也就6
      ,7成準(zhǔn)吧
      ,也許還要提高水平,呵呵

      打字對我來說真是太難了

      ,很長時間哪,或許對初學(xué)者有點幫助
      ,希望不會誤導(dǎo)了你們

      把脈的正確方法 和…

      古人診脈大多取浮、中

      、沉三部
      。筆者體會,以分為浮
      、中
      、按、沉四部更為準(zhǔn)確和切合臨床實際
      。一般浮取主表或衛(wèi)分
      ,中取主半表半里或氣分
      ,按部主偏于里或營分,沉部完全主里或血分
      。浮
      、中、按
      、沉四部分法
      ,可以分作兩部,即浮
      、中作為一部
      ,按、沉作為一部
      ,浮中部所得脈象主功能方面的疾病
      ,為標(biāo)證。按沉部所得脈象主實質(zhì)
      ,為本病
      。這樣就不至于為假象所迷惑。診脈法和一般略同
      ,輕手即得者為浮
      ,稍用力即是中部,再加力以至于筋骨間為按沉部
      。診脈定位以浮
      、中、按
      、沉四部來分
      ,可更好地定表、里
      ,定功能與實質(zhì)
      。以浮部定表分,中以定偏里
      ,按是屬里
      ,沉則為深層極里。也可以說浮脈主表
      ,沉脈主里
      ,中與按皆為半表半里。溫病的衛(wèi)
      、氣
      、營、血四個階段
      ,可以用浮
      、中、按
      、沉來劃分

      總之,浮
      、中主功能方面疾病
      ,而按與沉主實質(zhì)性的疾病。又如新病與久病
      ,氣病與血病
      ,外感與內(nèi)傷等,都能用浮
      、中
      、按、沉四部辨別清楚
      。下面談?wù)劯≈信c按沉的各部取脈方法

      1.浮部取脈法
      皮表部位即浮部,醫(yī)生用手指輕輕地按在病人橈骨動脈皮膚上所得之脈
      ,浮位表示病機在表分
      ,如傷寒病人初起病在太陽,溫病為病則在衛(wèi)分
      ,或在肺與皮毛
      。當(dāng)然,浮只表示病在表位
      ,要想全面了解病因
      、病機,還要看兼脈的情況
      ,如浮滑主風(fēng)痰
      ,浮數(shù)主風(fēng)熱等。若想進(jìn)一步測虛實
      、寒熱
      、表里、氣血
      ,或停痰
      、停飲、郁熱
      、血瘀等
      ,就必須詳察其他兼脈,不然就難以詳細(xì)確診病位與病機

      2.中部取脈法
      是從浮位加小力
      ,診于皮膚之下即是中部
      。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
      ,表示病在氣分
      ,或定為病在肌肉,或在胃
      。傷寒病是標(biāo)志邪從表入里
      ,主胃主陽明;溫病則明顯屬氣分
      ;在一般雜病中
      ,即稱它為在肺胃之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凡脈來明顯在“浮”與“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
      ,屬陽
      ,屬氣分,若再加力而入“按”
      、“沉”部位
      ,這說明邪已入營、入血了

      3.按部取脈法
      醫(yī)生切脈
      ,從浮、中再加重力量(九菽之力)
      ,按在肌肉部分
      ,反映邪在里之病,如《傷寒論》的太陰證
      ,溫病的營分證
      ,雜病中主肝、主筋膜之間的病變
      。凡脈在按部出現(xiàn)則說明病已入里
      ,主營分、主陰

      4.沉部取脈法
      從按部加重用十二菽之力向下切脈
      ,已按至筋骨,表示病已深入
      ,主下焦
      、主腎、主命門
      。如《傷寒論》病在少陰
      、厥陰
      。少陰病以沉細(xì)為代表脈,而厥陰病多以沉弦為代表脈
      。在溫病則表示邪入血分
      。在雜病中說明病延日久,邪已深入
      ,當(dāng)細(xì)致審證治療。如病人脈象見于按沉
      ,主實質(zhì)性疾病
      ,也說明了疾病的實質(zhì)性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78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便秘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便秘我因患腰椎間盤突出癥
      ,前不久在一家中醫(yī)院做牽引手法復(fù)位術(shù)治療
      ,可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做過手法后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天氣里
      ,到牙科就診的就會明顯增多
      。是為什么呢?一般來說
      ,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
      ,如齲齒、急性牙髓炎
      、牙周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牙本質(zhì)過敏
      、牙齒隱裂或根折等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yīng)用愈來愈廣泛
      ,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
      ,還進(jìn)一步用于慢性胃炎、潰瘍病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基因檢測結(jié)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shù)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xué)信息導(dǎo)報》報道
      ,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提出
      小兒腎炎
      疾病概述小兒腎炎一般指腎小球腎炎
      ,是一種雙側(cè)腎臟的彌漫性、非化膿性疾病
      。多發(fā)生于學(xué)齡兒童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
      ,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xué)上一個時髦的診斷。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
      ,因心慌、失眠多夢
      、潮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