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孕期中,如飲食調量適宜,養(yǎng)護得法,則能至期順利分娩。但是,如果孕后精神創(chuàng)傷,不慎房事,勞作過度,用藥不當或跌仆閃挫等,則容易導致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chǎn)或滑胎。在浩瀚的中荮寶庫中,可以保胎固胎的中草藥極為豐富,現(xiàn)介紹其中六種佼佼之佳品,以供選用。
白術:《本草正義》云:“妊娠養(yǎng)胎,依賴脾土,木能健脾,故主安胎?!敝嗅t(yī)認為,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固攝無權,胎失所養(yǎng),故易發(fā)生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白術有扶正固本,補脾固胎之功,為治療妊娠胎動不安的常用良藥;如《傅青主女科》安奠二天湯:炒白術、炒山藥、熟地各30g,炒杜仲、枸杞子、人參、炒白扁豆、山茱萸各15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劑。對于脾腎兩虛,胎元不固,胎動不安者,頗有效驗。
杜仲:《本草求真》云:“杜仲,氣味辛溫,入肝而補腎,腎虛則胎元不固,固可用些溫補以固胎元”。中醫(yī)認為,孕期不節(jié)房事,以致腎氣虧損,擾動胎元,故易發(fā)生胎漏下血,胎動不安?!蹲C治準繩》中的杜仲丸:炒杜仲、酒續(xù)斷各100g,為細末,大棗肉為丸,如綠豆大,早晚各服70丸,米湯送下。有益腎安胎之功,常服有保護胎元,預防墮胎之效。
續(xù)斷:《本草匯言》云:“續(xù)斷,補續(xù)血脈之藥也。所損之胎孕非此不安?!敝嗅t(yī)認為,續(xù)斷有補益肝腎,調利血脈,止血安胎之奇功,為胎產(chǎn)保健之佳品。如《證治準繩》續(xù)斷湯:續(xù)斷、桑寄生、阿膠珠、茯苓、白術各15g,酒當歸、川芎、炒香附各6g,人參、炙甘草各3g,生姜5片,水煎服,日1劑。對于肝腎不足,沖任虛損之妊娠下血,胎元不固者,屢用屢驗。
桑寄生:《藥性論》云:“桑寄生,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中醫(yī)認為,桑寄生有補肝腎,益血,安胎之效,凡胎動、胎漏由于精血不足者,以及妊娠腰痛為常用之品。如《圣惠方》桑寄生湯:桑寄生30g,艾葉(微炒)20g,阿膠(搗碎)20g,先水煎上2味藥,過濾取汁,然后加入阿膠攪至溶化,服下,日1劑。治療妊娠血虛胎動胎漏,其效迅捷。
阿膠:《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阿膠,主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氣?!薄侗静萁?jīng)疏》亦云:“阿膠,主女子腰腹痛,胎不安。”中醫(yī)認為,阿膠有滋陰補血,止血安胎之功。如《金匱要略》膠艾湯:阿膠、艾葉、當歸、白芍各10g,干地黃15g,川芎、甘草各6g,除阿膠外,加水適量煎煮,過濾取汁,然后加入搗碎的阿膠,攪勻溶化服,日1劑。為養(yǎng)血止血,調經(jīng)安胎之組方。對于婦女沖任虛損之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有溫補止血,固護胎元之功。由于體弱而致胎動不安,屢有滑胎(習慣性流產(chǎn))者,有良好的保健安胎之效。
艾葉:《藥性論》云:“艾葉,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本草綱目》亦云:“艾葉,治少腹痛,調女人諸病,頗有深功。治妊娠及產(chǎn)后下血,尤著奇效。”中醫(yī)認為,艾葉有溫經(jīng)止血,安胎之功。民間有一治療先兆流產(chǎn)驗方:艾葉(微炒)10g,砂仁(研末)3g,生姜5片,阿膠(搗碎)15g,雞蛋2個。先將艾葉、生姜、雞蛋同放砂鍋內,加水適量同煮,待蛋熟去殼,復入原汁中,并將阿膠、砂仁放入,再煮二、三沸,吃蛋飲湯,最晚各1次。一般連用3天,可令胎固母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8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yī)把脈阻止女性早衰
下一篇: 小兒常見病痛中醫(yī)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