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朱丹溪的《格致余論》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提出“痛風”這一病名僅次于梁·陶弘景
丹溪四書的痛風內容
整理朱氏論著中
一、《格致余論》之痛風
《格致余論·痛風論》[2]:“彼痛風者
二
朱氏在《丹溪手鏡·痛風》[3]中又提出:“痛風
三
、《丹溪心法》之痛風《丹溪心法·痛風附肢節(jié)痛》[3]:“四肢百節(jié)走痛是也
,他方謂之白虎歷節(jié)風證。大率有痰濕、風熱、風濕、血虛。因于風者,小續(xù)命湯。因于濕者,蒼術、白術之類,佐以竹瀝。因于癢者,二陳湯加酒炒黃芩、羌活、蒼術。因于血虛者,用芎、歸之類,佐以紅花、桃仁。大法之方:蒼術、川芎、白芷、南星、當歸、酒黃芩。在上者,加羌活、威靈仙、桂枝。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血虛,《格致余論》詳言,多用川芎、當歸,佐以桃仁、紅花、薄桂、威靈仙。治痛風,取薄桂味淡者,獨此能橫行手臂,領南星、蒼術等藥至痛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四
《丹溪摘玄·痛風門》[3]:“丹溪云:痛風者
總結丹溪論述痛風的情況
出處 病因病機 治療 備注
《格致余論》血熱當風遇濕受寒
《丹溪手鏡》血熱感寒冒濕
《丹溪心法》痰濕、風熱
二陳湯加減
活血藥1.他人稱痛風為歷節(jié);
2.痛風與歷節(jié)在病理表現(xiàn)和處方用藥上有別
3.繼承了前二者觀點
《丹溪摘玄》風寒濕乘虛入腠理,或飲酒當風
2.病因病機與歷節(jié)同
丹溪痛風學說的主要特點
一
、痛風的主要癥狀是骨節(jié)疼痛。丹溪描述“痛有常處,赤腫灼熱”、“渾身壯熱”、“夜痛為甚”,[4]這與現(xiàn)代醫(yī)學痛風病的臨床表現(xiàn)“常在夜間突然發(fā)生一個關節(jié)劇痛,紅腫和壓痛可伴有發(fā)熱等”幾乎相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二
從血中排除,這樣“血和氣相和
,其病自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三、丹溪之處方用藥基本著眼于血分
,這與其生平學術思想注重陰分有關。同時有其治療痛風獨到之處在于燥濕化痰四、丹溪認為:“寒客于脈中則血稽遲泣而不行”
,氣血被邪阻遏“不通則痛”,而這種疾病的疼痛與丹溪生活時代的已知各種疼痛疾病有其明顯的差異性存在,無疑意味著是一種新疾病的發(fā)現(xiàn),為便于人們容易理解接受這新病癥名,順應這些病理特點,朱丹溪將其命名為“痛風”,是否以此病名立論,僅僅是推測而已。通過以上的文獻整理
,我們認為,朱丹溪提出的“痛風”一癥,并由此創(chuàng)立的完整的理法方藥治療痛風病的綱領與具體細則,大大豐富了現(xiàn)代醫(yī)學痛風病的治療。參考文獻
[1]梁·陶弘景集
,尚志鈞輯校.名醫(yī)別錄[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38.[2]元·朱丹溪.格致余論·痛風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影印,1956:38.
[3]元·朱丹溪.金元四大家醫(yī)學全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1058,1192,1433.[4]吳亦樵.朱丹溪痛風學說初探[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1995,(1):35.[5]張玉萍.《格致余論》等文獻對痛風的認識[J].中醫(yī)文獻雜志
,2002,(4):9.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文獻研究所(上海,201203)張玉萍 肖梅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93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論古代文獻中的蠱
下一篇:
《素問》校詁派學術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