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藥”,是用兩種性質(zhì)、作用相同或相對的藥物構(gòu)成的組合,它通過藥物的合理配對,改變或調(diào)整藥物原有的功效主治,取得一種新的、更佳的治療效果。對藥是古今醫(yī)家通過臨床實踐得出的經(jīng)驗。在漫長的醫(yī)療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某些藥物合用后會使作用增強,或副作用減輕,或產(chǎn)生新的作用,從而形成相對固定的藥物搭配——對藥。歷代醫(yī)家都很重視對藥的運用,在張仲景有名有藥的252張經(jīng)方中、其中約有40方僅有兩味藥組成,可謂是現(xiàn)存最早的對藥。對藥不是隨意的兩味藥湊合,它的組成有一定的規(guī)律,現(xiàn)淺析如下:
1.相助配對 把兩種性能類似的藥物配合成對,使之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以增強療效。如荊芥與防風,同屬辛溫解表藥,兩藥同用,可加強發(fā)汗解表之功。又如羌活與獨活皆有祛風濕止痛作用,但羌活性較燥烈,尤善發(fā)汗解表,多用于風寒濕痹,痛在上半身者;獨活性較緩和,發(fā)汗之功不及羌活,多用于風寒濕痹痛在下半身者。如全身皆痛,羌活、獨活兩者同用,散周身風濕而舒利關(guān)節(jié)。
2.相制配對 就是用一種藥物去抑制、緩和另一種藥物的副作用或毒性,且能加強療效。如化痰、止嘔的半夏配以生姜,既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又能加強其化痰、止嘔之效;逐水的甘遂配以大棗,不但緩解甘遂對胃腸道的毒性刺激,且能扶助正氣,使祛邪而不傷正。
3.寒流配對 如以黃連、吳茱萸對藥組成的左金丸、方中用吳茱萸之溫熱佐黃連之苦寒,以防折火格拒的反應。藥僅二味,一寒一熱,辛開苦降,用治肝郁化火,胃失和降,逆而上沖所致的噯氣吞酸、口苦、脅助脹痛等癥。又如麻黃辛溫,與肺熱喘咳證不相宜,但其平喘功宏,它藥難以取代之。前人妙用麻杏石甘湯,以石膏、麻黃,寒熱井進,使其宣利肺氣而不溫燥,清泄肺熱而不涼滯,變麻黃辛溫之性為辛涼而用。
4.動靜配對 如右歸丸中的熟地滋腎填精,得肉桂之溫通,則無呆滯凝結(jié)之慮;肉桂溫補腎陽,有熟地靜守純養(yǎng),則能防其剛熱,兩藥合用,一靜一動,配合諸藥,溫補腎陽,兼益精血。
5.散收配對 如桂枝湯中的桂枝、白芍配對,方中以桂枝解肌表而通陽氣,用白芍斂陽和營,使桂枝辛散風寒而又不致傷陰,二藥相伍,一散一收,開合相濟,調(diào)和營衛(wèi),使表解里和。
6升降配對 如杏蘇散以桔梗、枳殼配合,一升一降,有助杏仁宣肺止咳;再如桑菊飲中桂枝與杏仁的配伍,杏仁降氣止咳平喘,桂枝性主升提,宣通肺氣,兩藥配合,用以宣肺化痰止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27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左金丸(1)
下一篇: 中藥劑型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