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以下簡稱《金匱》)乃張仲景治療內傷雜病的專著,書中記載了四十多種疾病,涉及內、外、婦等科,其中不少疾病屬于絡病及其相關病證的范疇。如肝著、虛勞干血、積聚、癌病、中風、黃疸、水氣病、胸痹、血痹、出血證和月經不調等。本文根據(jù)《金匱》有關論述,試從病因病機、臨床癥狀、治則和治法等三個方面對張仲景絡病理論作初步的探討。1 對絡病病因病機的認識 由于絡脈不僅分布于人體的體表,還分布于人體之里,構成多層次的廣泛網絡系統(tǒng),所以無論是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肌表,還是情志或臟腑功能失調等原因,都可以導致絡脈功能的失常而出現(xiàn)絡病的相關證候。具體而言,關于絡病病理機制的認識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外邪入絡風、寒、濕、熱等外邪單獨或兼夾侵入體表之絡脈,與絡中氣血相搏擊,可致絡脈痹阻而發(fā)病。如濕邪兼夾風寒深入關節(jié)筋脈,痹著表絡,發(fā)為濕病;風濕或寒濕之邪流注于關節(jié)筋骨之間,經絡痹阻不通,日久氣血運行不暢而發(fā)為疼痛遍歷關節(jié)之歷節(jié)病。 痰飲阻絡 絡脈有灌滲人體津液之功能,若津液代謝失常,痰飲內生,則易阻于絡脈而產生病變。如痰飲乘虛而留聚于胸絡內外,導致胸絡痹塞不通,則可出現(xiàn)胸痹諸癥;又如瘧病日久,瘧邪與痰瘀交阻于絡脈,最終形成瘧母居于脅下。 瘀血凝絡 絡脈的主要功能是運行人體氣血。若邪阻于絡脈,無論是外邪入絡,還是機體功能失調后的病理產物阻于絡脈,則絡中氣血運行受阻而瘀滯,最終導致瘀血阻絡。瘀血凝絡是絡病基本的病理機制?!督饏T》中肝著、干血勞等病證都由瘀血凝絡所致,是典型的絡脈病證。肝著之發(fā)病,就是由于肝臟受邪,疏泄失職而肝絡郁滯所致;虛勞干血即是由于虛勞日久不愈,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凝滯而致。 絡脈空虛絡脈具有滲灌血氣的功能,絡脈血氣不足,容易導致邪氣的留滯而發(fā)病。例如,《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四》篇在論述中風病機時云“寸口脈浮而緊……浮者血虛,絡脈空虛“,就是指因為機體因營衛(wèi)氣血不足。衛(wèi)外不固,風寒乘虛侵襲,導致絡脈痹阻,陰血澀滯,而出現(xiàn)中風病肢體麻木的癥狀。由此可見。絡病的發(fā)生除了與感受邪氣有關以外,絡脈自身的空虛也是導致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絡脈損傷情志過激、臟腑功能的虛損。以及跌仆折傷等多種原因也均可導致絡脈本身的損傷,出現(xiàn)各種臨床癥狀,其中以出血之癥最為多見?!鹅`樞·百病始生》云:“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后血?!坝纱丝芍?,《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篇所論述的吐、衄、下血、瘀血病證,都與絡脈的損傷有關。2對絡病臨床癥狀的認識 由于絡脈遍布于人體的表里、上下,絡脈病變可以出現(xiàn)多種多樣的臨床癥狀。對此,張仲景已有深刻的認識,他在《金匱》有關條文中對絡脈病證出現(xiàn)的癥狀有詳盡的描述,其中提到的典型癥狀有: 肌膚不仁 《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篇云:中風“邪在于絡,肌膚不仁”;又《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篇云:“血痹陰陽懼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颊叱霈F(xiàn)肌體麻痹不仁的癥狀,乃邪阻絡脈,氣血運行不暢,絡脈痹阻之故。 局部包塊絡脈中瘀血與痰飲等病理產物痹阻日久,加之氣機郁結,聚集而不散,肌體局部可見有形之包塊,這也是絡病的典型癥狀之一。如《瘧病脈證并治第四》篇云:“病瘧以月一日發(fā),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期不差,當云何?師日:此結為瘤瘕,名日瘧母”。就是因為瘧病遷延過久,瘧邪與痰瘀膠結,阻滯于絡脈,則可形成包塊居于脅下,即所謂瘧母。再如《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篇和《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篇論及瘕病和積病,也都是絡脈瘀阻。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的體內有形包塊。出血癥 出血癥是絡病常見的典型癥狀。無論是陰絡,還是陽絡的損傷都會導致出血之癥?!督饏T》所論“吐血”、“下血”、“衄血”等癥,均是濕熱、實熱或虛寒損傷絡脈的見證。疼痛疼痛,尤其是日久不愈者,多為絡脈痹阻的表現(xiàn),因為絡脈痹阻,不通而痛?!缎乇孕耐炊虤獠∶}證治第九》論及胸痹“胸背痛”、“心痛徹背”之癥,多為痰瘀痹阻心絡所致。濕病之疼痛癥,亦為濕邪兼夾風寒痹阻表絡的緣故。此外,中醫(yī)有“久病入絡”之說,久治不愈的其他疼痛證,多可從絡病來辨證。水腫外邪和瘀血等內生病理因素阻滯絡脈。使得絡脈不能正常灌滲津液,溢于絡脈之外則可出現(xiàn)水腫的癥狀。如《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篇所論血分,“經水前斷,后病水,名血分”。即為女子經停在先,絡脈瘀阻。津液滲溢絡脈之外,而后出現(xiàn)水腫之癥。除上述絡病的典型癥狀外,《金匱》中還記述絡病的其他許多癥狀,如濕熱入絡所致的黃汗;瘀血阻絡日久.新血不生,肌膚失于濡養(yǎng),導致面目暗黑、肌膚甲錯等癥。總之,通過分析《金匱》的論述,可以看出張仲景對絡病癥狀的認識已經比較全面。3對絡病治法方藥的認識 《金匱》中關于絡病及其相關病證的治療有著豐富的內容。其特點在于:第一,對于絡病的治法,在《內經》的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完善;第二,創(chuàng)制了不少治療絡病的有效方劑,它們仍是現(xiàn)代臨床治療的常用方。具體而言:中運用此法的代表方劑有旋覆花湯、下瘀血湯、抵當湯等,其中的常用藥物包括旋覆花、新絳(茜草)、大黃、桃仁等。 化痰逐瘀通絡法化痰逐瘀通絡法也是臨床常用的絡病治法之一。對于痰瘀阻絡所致的絡脈病證,張仲景在治法上同時著眼于化痰和逐瘀兩個方面。這在其組方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如《金匱》中治療絡病的鱉甲煎丸等方劑中,不僅使用了桃仁、丹皮、芍藥、大黃等化瘀之品,同時還配伍了半夏、葶藶、石葦、瞿麥等利水化痰的藥物。 蟲蟻搜剔通絡法此法屬張仲景首創(chuàng)的絡病治法,對后世絡病的治療有很大的影響。因蟲蟻類藥走竄善行,能搜剔血絡,故此法一般適用于絡病日久,痰瘀交結之痼疾,如虛勞干血、瘧母等。由于此類藥物化瘀之力較強,也適用于絡病使用行氣化瘀通絡、化痰逐瘀通絡兩法無效、屬病重藥輕者。此類代表方劑有鱉甲煎丸和大黃廑蟲丸等,常用的藥物有虻蟲、蜣螂、鼠婦、廑蟲、水蛭、蠐螬等。 由于絡病總的病理機制在于絡脈的瘀滯,所以,絡病雖有多種治法,但各種治法都離不開通絡,張仲景在用藥時大多用辛味之品,如桂枝、薤白、生姜、蔥和酒等,取其發(fā)散通絡的功效。此外,張仲景在絡病峻劑,尤其是蟲蟻搜剔通絡類方劑的制劑方面有兩個特點:一是丸劑緩功;二是以蜜為丸。峻劑丸劑和以蜜制丸的目的在于緩其藥性,以圖緩攻,使得活絡而不傷正,邪去而不致虛。這種制劑方法也正體現(xiàn)所謂絡病日久要講究緩圖,即講究“絡病工夫”之意。 綜上所述,《金匱》絡病理論是張仲景對《內經》絡病理論的完善,特別是為絡病的臨床辨治奠定了基礎。而后世醫(yī)家喻昌、王清任、葉天士等醫(yī)家又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完整的絡病理論體系??梢钥闯?,張仲景在中醫(yī)絡病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F(xiàn)今,深入研究張仲景絡病理論。對于完整理解中醫(yī)絡病理論,提高臨床治療疾病,特別是多種疑難病證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摘自:《中醫(yī)藥學刊》文/程 革
中醫(yī)的學習,大致可以劃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一,蒙學階段;
啟蒙是此階段的重點。需要學習的內容,在古代就是醫(y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賦與湯頭歌訣這四小經典?,F(xiàn)代的中醫(yī)教育,已經在內容上更加充實,在結構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yī)內科學這五門核心課程。作為在校學生,是要求系統(tǒng)學習的,無須多說。
對于自學者,無論內容,還是方式,都需要做適當?shù)恼{整才好。因為在缺少老師指點的情況下,要系統(tǒng)學習上述幾門課程,存在幾個常見的問題:
1 內容枯燥,難以入目。課堂的講解可以是很豐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東西;而且教師是活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狀況,隨時進行調整。這與整天面對一本死沉沉的教科書是皆然不同的;
2 沒有重點。一本中醫(yī)基礎理論,絕不是每一個章節(jié)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臟象學說,絕不是五臟的位置在任何狀態(tài)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臟的生理功能,絕不是對臨證起到相同的指導意義的。所有的這些不同,這些輕重,是需要老師指點的;
3 易生誤解。中醫(yī)理論,非常崇尚“理解”與“領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領悟,都需要有一個認識的平臺,即對概念和關系的基本認識。自學者由于缺少前輩指導,很容易在起點上走偏,從而產生對整個中醫(yī)學的偏激認識。
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種種問題,建議自學中醫(yī)者在啟蒙階段,采取以下的學習方法:
1 多讀中醫(yī)前輩的傳記,以及他們關于學習方法的論述性文章。他們走過的路,看起來笨拙的很,實際上常常是中醫(yī)入門的最佳捷徑。多向前輩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幫助將會是非常大的。這里強烈推薦一本書:《名老中醫(yī)之路》第一輯。把這本書熟讀過三遍,不但是學習方法方面可以豁然開朗,在此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這些老先生很多寶貴的學習體會,臨證心得。
2 利用好豐富的網絡資源?,F(xiàn)今信息的時代,已經把學校的大門很大程度上打開了。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比較輕松的得到機會,向各中醫(yī)院校的名師學習,收看他們講課的視頻,而且全部免費。這樣的學習,雖比不得在教室的環(huán)境里,聆聽面對面的傳授更有感覺,但比起死讀書本,總要強的多了。
3 教材的選擇要兼顧權威性和趣味性兩項原則。學習,自然是離不開教材和參考書。教材方面,還是主張正規(guī)的全日制教材。每本書都是經過幾十位專家嚴格把關,權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個人比較傾向于七版教材。除針灸學外,七版教材的整體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煉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錯的選擇。趣味性的參考書,是自學必不可少的調味劑??梢宰寣W習多些樂趣,少些乏味。感覺目前比較暢銷的幾本養(yǎng)生保健書:《人體使用手冊》、《求醫(yī)不如求己》,以及《小說中醫(yī)》等,雖然在整個理論構架上,與正規(guī)學院派存在不少差異,但是作為調味品,是足可以勝任的。另外,《思考中醫(yī)》一書,更加側重對中醫(yī)理論的闡釋發(fā)揮,有不少獨到的見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選讀。
4 最后,就是要強調循序漸進的步驟。一名中醫(yī)在校生,學習這幾門課的時間是三年(當然還有其他課程);古代中醫(yī)學徒學完更加精簡的四小經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所以,大家在自學的啟蒙階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和進度。太緊或太松都會為將來的半途而廢埋下伏筆。
二,四部經典學習階段
經過前期的蒙學階段,有了對中醫(yī)學的初步認識,就可以進一步深入學習中醫(yī)的四部經典著作了。也就是《內經》,《傷寒》,《金匱》,《溫病》。
有一些學生認為經典都是過時的老土東西,不過是講中醫(yī)怎樣的整體觀、辨證論治嘛;我們已經學習過中醫(yī)基礎中醫(yī)診斷,還有什么必要學習這些陳腐的東西呢?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想這樣來回答:
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有兩個不同的體系:一個是自然科學的體系;一個是人文科學的體系。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興的科技必然取代原有的,成為學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論出現(xiàn)。但是人文學科的發(fā)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無法替代老子的價值,孟子也無法頂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卻需要時時從孔孟的學說中汲取營養(yǎng)。后世當然可以發(fā)展,而且必須發(fā)展,但是經典的價值是無論誰也無法否定的。所以自然科學領域里,最新的理論永遠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學科里,想要把握最先進的理論,就意味著需要用最短的時間,重溫古人曾經走過的路,再在實踐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
“不幸”的是,醫(yī)學更多的是一門“人學”,醫(yī)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這就決定了醫(yī)學的性質本身,更趨近于人文學科。經典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有一些人認為,既然經典是最好的,后人永遠無法超越經典,達到古人的境界,還有什么必要學習現(xiàn)代的中醫(yī)教材,妄走些彎路呢?
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要想與古人交流,向他們學習,至少需要一個條件,就是我們得知道古人在說什么。作為現(xiàn)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國化的環(huán)境里,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全部都是嚴重西化的。這樣的狀態(tài),讓我們與古人之見產生了距離。雖然寫著同樣的文字,說著同樣的語言,卻無法相互理解了。中醫(yī)教材的價值,就在于用現(xiàn)代人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試著表達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說,現(xiàn)代的中醫(yī)教材,就是在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語言上的橋梁。讓我們可以比較容易的,與古人的思想發(fā)生共鳴。
那么經典的學習,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當老師的都知道,講基礎課是比較容易的,但講經典課就相當?shù)碾y。難就難在先是需要教室鉆進去,理解古人想要表達的所謂“本意”,接著表達出來給學生。
那么對于自學學生來理解經典,難度自然就更大了。
對于經典的學習,我提以下幾個建議:
1 明確自己的方向;
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確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學習經典也是這樣。先假定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對中醫(yī)理論的認識理解,以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吧。
那么這種情況下,學習的重點,就在于如何將經典中的思想用于臨床病癥的治療。這樣的話,逐字逐句的鉆研精神未必就是最好的了;許多純粹的理論探討著作也就不一定適用了。相反有些將經典的內容加以應用,條文下緊隨著治療醫(yī)案的書籍文章就要好的多。僅舉例兩本《黃帝臨證切要》(書名不一定很確切了),《經方實驗錄》。用這樣的說來配合經典的學習,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學起來才會更有動力。
如果是從哲學、史學甚至文學的角度來學習,我這里就不多說了哦。。
2 從淺到深的學習。
自學者,學習文言文有困難者,不妨先從白話文入手。雖然也會遇到譯文質量不好,影響理解的時候,但畢竟也是經過專家認可,質量相對還是不錯的。誰又能保證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評判價值的惟一標準嗎?
翻譯的版本,可參考幾部標題為《××校釋》的書,逐段譯的,質量還可以。
3 遇到問題,多參考注家。
閱讀古文,在理解上無論如何都會遇到問題。這時候,多參考幾位注家的注解,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歷代醫(yī)家中,很多是花了畢生精力來鉆研經典的。他們對經典的理解認識,常??梢詾槲覀兇蜷_一片新的天空,開闊我們的思維,形成新的認識。學經典而不讀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對經典的注家常以千記,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幾十家。這里不便一一介紹。相信在經典學習的過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講到的白話文的學習過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們的著作。自學者可以根據(jù)個人的興趣相應的選擇來讀。
以上把中醫(yī)入門的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大致的介紹了一下。
下面的兩個階段,即臨床摸索階段,臨證與經典相參階段,距離當下的中醫(yī)愛好者群體還比較遠,暫時先不講了。日后有機會,再繼續(xù)來談。
治療絡病的中藥是根據(jù)古代醫(yī)家通絡經驗而總結的,絡病的不同致病因素、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臨床證候類型,治療絡病的藥物根據(jù)功能進行分類,有流氣暢絡藥、化瘀通絡藥、散結通絡藥、祛痰通絡藥、祛風通絡藥、解毒通絡藥、榮養(yǎng)絡脈等六大類。
乳香
功能主治:辛香通絡,調氣活血,定痛追毒。
藥理作用:含樹脂、樹膠、揮發(fā)油。能鎮(zhèn)痛、消炎、升高白細胞。
臨床應用:能舒暢絡瘀,多用于各種 痛癥 ,如 心腹疼痛、癥瘕積聚 等;又能活血消腫止痛,去腐生肌,常用于 瘡瘍、癰疽、疔毒、腸癰 等;現(xiàn)代臨床常用其治療 肝炎所致肝區(qū)疼痛、乳核 等。
降香
功能主治:辛香通絡,理氣化瘀,止痛定痛。
藥理作用:異黃酮衍生物的單聚體、雙聚體及肉桂烯類衍生物。能促進纖溶酶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冠脈血流、減慢心率。
臨床應用:葉天士辛香通絡之主藥,常用于治療 氣滯血瘀絡阻 而致的 心腹諸痛 ?,F(xiàn)代臨床常用于 冠心病心絞痛 ,也可用于 腦血管疾病及慢性胃炎、胃潰瘍引起的腹部疼痛 。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中藥通心絡方中即配伍降香暢通絡氣。
檀香
功能主治:辛香通絡,行氣止痛。
藥理作用:α/β-檀香醇、α/β-檀香烯、檀萜、檀萜酮等。α-檀香醇、β-檀香醇具有中樞鎮(zhèn)靜作用。
臨床應用:常用于 氣滯血瘀絡阻之心腹疼痛、痛經 ,以及其他 肝脾腫大所致脅肋疼痛 。與丹參、砂仁配伍的丹參飲治療心腹諸痛;“通心絡”方配伍檀香治療心腦血管病。
細辛
功能主治:辛溫通絡,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藥理作用:甲基丁香油酚、龍腦或愛草腦等揮發(fā)油,鈉、鉀、鎂等金屬元素。能提高一氧化氮合酶(NOS)而抗衰老;對大鼠的甲醛性、蛋清性腳腫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刀豆素A(Con A)刺激外周血淋巴細胞表面IL-2受體的表達,調節(jié)機體免疫;減少脂質過氧化、降低脂質過氧化物(LPO)含量,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而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
臨床應用:常用治療 頭面諸竅疼痛、痰飲咳喘、心腹疼痛、風濕痹痛 等。
桂枝
功能主治:辛溫通絡,發(fā)汗解肌。
藥理作用:桂皮醛揮發(fā)油,桂枝水煎后的成分:反式桂皮酸、香豆精、β-谷甾醇、原兒茶酸、硫酸鉀結晶及長鏈脂肪酸。能鎮(zhèn)痛、解痙、解熱、平喘、抗過敏等。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抗菌作用。
臨床應用:常用于治療 外感中風、胸痹心痛、心悸怔忡、痰飲咳喘、風濕痹痛、癥瘕積聚 之要藥。
薤白(蔥白)
功能主治:辛溫通陽,暢通絡氣,寬胸散結。
藥理作用:主要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醇提取可得到前列腺素。水煎劑能抑制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20%乙醇提取物能抑制HELA細胞磷脂合成過程;能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LDL-C,升高HDL-C,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
臨床應用:治療 胸痹、心痛 之要藥。
麝香
功能主治:辛香開竅,辟穢通絡,散瘀止痛。
藥理作用:麝香大環(huán)化合物、長鏈化合物、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等。灌胃后5分鐘可透過血腦屏障;延長缺血缺氧小鼠在缺氧時的存活時間,呈量效關系;灌胃后能抑制驚厥;減輕冰凍損傷、缺氧損傷所致的腦水腫;能在不同程度抑制炎癥。
臨床應用:常用于 腦之氣絡病變之神志昏迷,四肢氣絡病變之酸麻痛脹,外傷截癱之痿廢不用,脈絡瘀阻之胸痹心痛,熱毒滯絡之癰瘡腫痛,痰瘀結聚之癥瘕積聚,風濕痹阻絡脈之痹痛 ,內服外用均吸收迅速。
冰片
功能主治:辛香通絡,通竅止痛,清熱解毒,散火去翳。
藥理作用:主要含龍腦、異龍腦、樟腦等。能對抗腎上腺素所致離體的動脈收縮;對中樞神經興奮性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能減少腦損傷時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利于腦外傷時腦水腫的恢復,保護腦細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有抗菌作用;具有抗炎、鎮(zhèn)痛效果。
臨床應用:常用于治療 中風神昏、胸痹心痛、癥瘕積聚、瘡瘍腫痛、目赤翳膜、口舌生瘡、頭面諸竅及癌腫疼痛 等。
馬錢子
功能主治:辛香走竄,流氣暢絡,強肌增力,消腫止痛。
藥理作用:主要含生物堿,番木鱉堿(士的寧)、偽番木鱉堿、偽馬錢子堿。(1)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能抑制大鼠足腫脹、肉芽組織增生、雙側后足趾佐劑性腫脹。(2)抗心律失常:馬錢子堿對氯仿、氯化鈣引起的小鼠室顫有保護作用。(3)異馬錢子堿氮氧化物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臨床應用:絡氣郁滯或虛而留滯引起的 麻木癱瘓、痿軟無力 。搭配其他藥物治療 風濕頑痹、口眼歪斜,也可用于格林-巴利后遺癥、周圍神經炎 等。
麻黃
功能主治: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辛溫通絡、利水消腫。
藥理作用:偽麻黃堿有解熱、鎮(zhèn)痛與抗炎作用;麻黃果多糖興奮副交感神經而降低血壓;麻黃抑制細胞免疫;偽麻黃堿對中樞神經有一定興奮作用。
臨床應用:外感傷寒用以 解表散寒 ;外感痰喘用以 宣肺平喘 ;風水水腫用以 利水消腫 ;配桂枝 外散風寒 ;配石膏 宣肺泄熱 ;配白術 祛風除濕 ;配附子 祛寒濕 ,配白芥子 祛頑痰流注 。
旋覆花
功能主治:下氣通絡,消痰軟堅。
藥理作用:主要含旋覆花素、槲皮素等。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可 祛痰、抗炎 ,口服可祛痰。
臨床應用:《金匱要略》 旋覆花湯 用藥體現(xiàn)“辛溫通絡”、“活血通絡”、“祛痰通絡”等,為后世治療絡病所常用。
雞血藤
功能主治:和血通絡,舒筋活絡。
藥理作用:含異黃酮類、三萜、及甾體。多途徑激活造血系統(tǒng),升高紅細胞、血紅蛋白等;雞血藤水煎劑對心臟輕微抑制作用,對血管有收縮作用;雞血藤水煎劑可降低膽固醇TC,能抗主動脈、頭臂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
臨床應用:常用于治療 冠心病心絞痛、中風偏癱或肢體麻木、風濕痹證、肢體痿軟無力或麻木脹痛、貧血、婦女月經不調 等。
當歸
功能主治:補血和血通絡,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藥理作用:含中性油、酸性油、有機酸、糖類、維生素及常量微量元素。當歸中的阿魏酸可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于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延長凝血時間而抗凝;促進血小板聚集而促進凝血;促進骨髓和脾的造血功能,升高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當歸多糖能增強白介素和干擾素表達,增強免疫功能;當歸多糖可抑制多種腫瘤株生長,增加巨噬細胞的數(shù)目和吞噬功能,抑制人白血病細胞株K562的增殖。當歸多糖可提高痛閾,作用強度與劑量有關;高壓氧條件下,當歸能逆轉腦內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異常改變而抗驚厥;當歸提取物可抑制海馬區(qū)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緩解記憶缺失。
臨床應用:血虛證的各種疾病,常配伍用于 心血管、腦血管及周圍血管病 。
桃仁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潤燥滑腸。
藥理作用:含脂質體、甾體、氨基酸、黃酮及糖苷類化合物等。苦杏仁苷被苦杏仁酶水解產生的氰氫酸和苯甲醛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能使呼吸加深,咳嗽減輕,痰易咳出。40%-50%脂肪油提高腸內容物對粘膜的潤滑作用,易于排便。桃仁煎劑、桃仁蛋白對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腫脹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苦杏仁苷水提取物粗制劑對子宮頸癌JTC26株的抑制率為50%-70%,給小鼠自由攝取苦杏仁,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的生長,并使生存期延長。
臨床應用:常用于 缺血性中風、室性早搏 等的治療。
水蛭
功能主治:化瘀通絡,破血逐瘀。
藥理作用:唾液腺中含水蛭素,分泌物中含組胺樣物質及肝素、抗血栓素等。水蛭水煎醇提取液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腦細胞凋亡率,對缺血腦細胞起保護作用。水蛭注射液可促進家兔顱內血腫的吸收。水蛭及其復方可保護內皮細胞。水蛭注射液能明顯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
臨床應用:常配伍用于治療淤血阻絡的 心腦血管病、周圍血管病 等。
土鱉蟲
功能主治:化瘀通絡,逐瘀破積。
藥理作用:土鱉蟲水煎液灌胃可降低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移酶活性,升高HDL-C,延緩動脈硬化形成。土鱉蟲總生物堿能明顯延長異丙腎上腺素小鼠存活時間,并可明顯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心電圖ST-T改變。土鱉蟲能降低紅細胞聚集性,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組織供血、供氧。促進實驗性骨折家兔血管形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成骨細胞的活性和數(shù)量,加速鈣鹽沉積和骨痂生長,促進骨愈合。
臨床應用:傳統(tǒng)用于治療 虛勞干血內存、婦女血枯經閉、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癥積痞塊 ,現(xiàn)代臨床用于 腫瘤、心腦血管病 。
虻蟲(牛虻)
功能主治:化瘀通絡。
藥理作用:主要成分為虻蟲多糖,能干擾內源性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纖維蛋白的生成,延長小鼠體外凝血時間。
臨床應用: 冠心病心絞痛等瘀滯絡阻疼痛 。
蜣螂(屎殼郎)
功能主治:化瘀通絡,解毒。
藥理作用:含有毒成分(蜣螂毒素)約1%。蜣螂毒素靜脈注射于家兔后血壓一時下降,隨即上升,呼吸振幅增大,頻率加快。對蟾蜍離體心臟有抑制作用,灌注于蟾蜍的后肢血管,有暫時擴張作用,對家兔腸管及子宮有抑制作用,對蟾蜍離體肌肉標本有麻痹作用。
臨床應用:單用治療 無名腫毒、局部腫脹、大便秘結、小兒驚風 等,亦有蜣螂復方治療 頑固性潰瘍、前列腺炎 等。
鱉甲、穿山甲、莪術、山楂核、橘核
鱉甲
功能主治:散結通絡,養(yǎng)陰清熱,滋陰潛陽。
藥理作用:主要含骨膠原等動物膠,以及角蛋白、碘、維生素D、磷酸鈣、碳酸鈣等。降低肝纖維化大鼠羥脯氨酸含量,減輕肝纖維化損傷程度;可抑制腸癌細胞生長,聯(lián)合氟尿嘧啶對腸癌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更強。
臨床應用:治療 肝硬化腹水、腫瘤 等。
穿山甲(一級保護動物)
功能主治:散結通絡,通經下乳,消腫排膿。
藥理作用:穿山甲醇提取液、水提取液均有明顯抗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癥的作用;穿山甲水煎液能顯著降低大鼠血液黏度,對小鼠也有降低血液黏度作用,并能延長大、小鼠凝血時間;穿山甲能增強大鼠粒離體心臟的收縮能力,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穿山甲能抑制人白血病細胞株HL60細胞生長,誘導其發(fā)生凋亡,并激活caspase-3酶活性,下降bcl-2基因表達。
臨床應用:常用于治療 癥積痞塊、硬痛拒按;血瘀經閉,少腹墜痛;風濕痹痛所致關節(jié)不利、麻木拘攣,婦女產后乳汁不下 。臨床醫(yī)學的 類風濕、前列腺增生和乳腺疾病 等。
2020年6月5日,中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提升至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未繼續(xù)收載。
莪術
功能主治:散結通絡,破血行氣。
藥理作用:主要含α-蒎烯、β-蒎烯、β-欖香烯、龍腦、莪術酮等。β-欖香稀在體外對人體多種肺癌細胞株、膀胱癌T24細胞、白血病細胞等的生長有抑制作用,莪術油能抑制肝癌細胞DNA合成及增殖活性。能減輕外周血白細胞、紅細胞的降低。能降低慢性腎衰動物模型腎小球透明變性及硬化百分率、蛋白沉積百分率等,減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腎功能;改變全血比黏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沉降率等,防止血小板聚集而抑制體外血栓形成。
臨床應用:可用于治療 癥積痞塊、久瘧之瘧母、食積不化之脘腹脹痛、血瘀經閉、心腹氣痛及跌打損傷之瘀腫疼痛,也用于腫瘤、肝纖維化 等。
山楂核
功能主治:消積、散結、通絡。
藥理作用:降低TC、LDL-C、VLDL、及TC/VLDL比值,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山楂核干餾油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假單胞菌表現(xiàn)出較強的抑菌和殺菌作用。
臨床應用:治療 胃積堅久、脅間痞塊及頹腫 等,現(xiàn)代臨床之配伍治療 子宮肌瘤及子宮頸癌 。
橘核
功能主治:散結通絡,理氣止痛。
藥理作用:具有鎮(zhèn)痛作用,鹽炙后鎮(zhèn)痛作用更強。
臨床應用:治療 疝氣、乳房結塊,配伍治療慢性前列腺炎、乳癰 等疾病。
參考資料:
吳以嶺.絡病治療原則與通絡藥物[J].疑難病雜志,2005,4(4):213-215.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8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懸鐘穴的應用及定位考證
下一篇: 黃帝內經》中的養(yǎng)生之道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