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雜談

      告別中醫(yī)中藥(征求意見稿)

      醫(yī)案日記 2023-05-16 18:19:12

      內 容 提 要

      以文化進步的名義

      ,以科學的名義,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名義,以人道的名義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告別中醫(yī)中藥
      。關鍵詞:

      廢除中醫(yī)中藥

      1879年

      ,浙江儒學保守派人士俞樾先生發(fā)表《廢醫(yī)論》
      ,最早
      ,也最明確地提出了廢除中醫(yī)的主張〔1〕
      。俞先生的這個“廢醫(yī)”(“廢除中醫(yī)”的簡稱
      ,下同)主張,明顯影響了曾經赴日留學的兩位浙江后生
      ,一位是余云岫
      ,另一位就是魯迅。前者赴日先攻物理,后轉大阪大學主攻醫(yī)學
      ,回國后卻以斥責中醫(yī)為“偽學”而名聞海內外
      ,有自撰的3集本《醫(yī)學革命論》流傳后世。后者赴日學習西醫(yī)
      ,回國后卻以改造中國人的思想為己任
      ,其中包括“廢除中醫(yī)”,代表作就是短篇小說《藥》
      。在這些“海歸派”的倡導下
      ,在20世紀的20年代形成了一股廢醫(yī)熱潮。除余云岫和魯迅之外
      ,還有政治人物孫中山
      ,學者胡適、梁啟超
      、嚴復
      、丁文江,都是“廢醫(yī)”主張的強力倡導者
      。有學者已經指出過
      ,這些“海歸”的廢醫(yī)派人士均把廢醫(yī)主張與國民性的改造聯(lián)系在一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然而
      ,中國的文化是很難改造的。幾乎所有新起的思想
      ,不管是內生的還是外部引入的
      ,都要被淹沒在庸眾思維的汪洋大海之中。即使在科學思想有了一定普及的今天
      ,要繼續(xù)說服人們接受這個120多年以前就提出的廢醫(yī)主張
      ,也還有許多艱苦的理論工作要做。

      以文化進步的名義

      在我國

      ,主張通過“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與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文明競爭的“愛國者”不少
      ,但卻沒有任何一個“愛國者”具備了理解和保守中國舊文化的能力。同樣
      ,盡管中國至今仍不乏批評主張“廢除中醫(yī)”的人
      ,卻沒有任何“護醫(yī)使者”指明了中醫(yī)的前途。有不少人曾經試圖通過“中醫(yī)現(xiàn)代化”來振興中醫(yī)
      ,實際結果卻總是事與愿違
      。中醫(yī)越是“現(xiàn)代化”,中醫(yī)所暴露出來的缺點也就越多
      。典型的例子是
      ,曾經被中醫(yī)稱為“大補之王”的人參(Panax ginseng,L.),經現(xiàn)代化研究以后,既沒有發(fā)現(xiàn)其確切的營養(yǎng)價值
      ,也沒有發(fā)現(xiàn)其確切的藥用價值
      ,相反卻發(fā)現(xiàn)了它對于某些疾病(如高血壓
      、便秘
      、咯血、重感冒
      、失眠
      、過敏)的有害作用。為回避這個嚴酷的現(xiàn)實
      ,另有一些人提出了一種底氣不足的新主張
      。他們認為,中醫(yī)是越古老越可靠
      ,中醫(yī)的前途不在于現(xiàn)代化
      ,而在于復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牵@個復古傾向一冒頭就被人們嗤之以鼻了
      。明眼人心里很清楚
      ,復古只會掩蓋中醫(yī)的缺點,不會給中醫(yī)帶來任何積極的后果
      。由之
      ,中醫(yī)走入了一種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筆者首先想要論述的是
      ,中醫(yī)走入今天這種境地
      ,是它從來不曾主動地尋求進步造成的。中醫(yī)祖于不立方劑的《內經》和《難經》
      。在馬王堆漢墓中發(fā)現(xiàn)西漢古方以前
      ,我國中醫(yī)史家常以東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始立冬寒之方為中醫(yī)方劑的開始。嗣后
      ,復有河間醫(yī)生劉完素著《素問玄機原病式》始明溫暑
      ,易州張元素傳《醫(yī)學啟源》理脾胃,其徒弟東垣老人李杲寫《蘭室秘藏》講內傷
      ,張子和以《儒門事親》攻痰飲
      ,丹溪先生朱震亨以《丹溪心法》究陰虛,至此形成了“中醫(yī)六宗”
      。中醫(yī)史上也還出版過《醫(yī)林改錯》那樣的書
      。這看上去,中醫(yī)也是不斷進步的和求實的。其實不然
      。中醫(yī)六宗帶有標榜性質
      ,并無實質性的進步。其創(chuàng)新程度
      ,還不如輕便自行車與山地自行車之間的差異
      。那些自認為可以進行醫(yī)學糾錯的人,自己所犯的醫(yī)學錯誤甚至更為嚴重
      。就世界范圍看
      ,最古老的醫(yī)學都是草本醫(yī)學。筆者曾經考查過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埃及、古希臘
      、古代中美洲地區(qū)的醫(yī)學
      。〔3〕將其與中國古代醫(yī)學相比較
      ,不難發(fā)現(xiàn)
      ,所有古代醫(yī)學都有十分相似的起源。比如
      ,西醫(yī)里邊的“發(fā)炎”(inflame
      ,inflammation)就與中醫(yī)里邊的“上火”是一致的。在化學藥物興起之前
      ,全世界所有古文明發(fā)源地的人民都是用草醫(yī)草藥治病的
      。從科學史的角度看,古中國大概還是興起草醫(yī)草藥較晚的文明地區(qū)之一
      。為使“護醫(yī)使者”們對它有個清醒的認識
      ,我們不妨做稍微詳細一點的論證。高春媛女士曾經出版過《文物考古與中醫(yī)學》一書
      ,其中對甲骨文醫(yī)學資料總結得比較詳盡
      。筆者閱讀后發(fā)現(xiàn),甲骨文中只有一個勉強可以解釋得過去的“病”字
      ,卻沒有一個“醫(yī)”字
      ,哪怕是不可靠的“醫(yī)”字也沒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這表明
      ,在甲骨文流行的時代,中國還沒有醫(yī)學
      。至于立有方劑最早的中醫(yī)著作
      ,則是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14種醫(yī)書
      ,其存續(xù)年代在公元前193年左右。如果拿它與其它文明地區(qū)的醫(yī)學做比較
      ,中國古代醫(yī)學的肇始年代
      ,不僅與古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的醫(yī)學形成的反差較大,與古希臘醫(yī)學所形成的反差也是相當大的
      。對此
      ,筆者已經指出過,19世紀50年代
      ,法國考古學家在伊拉克發(fā)現(xiàn)的由20000多個瓦版殘片組成的《尼尼微醫(yī)書》
      ,其明確可追溯年代達到了公元前2100年,比夏啟王朝立國還要早大約100年左右
      ,比甲骨文的存續(xù)年代早大約700年
      ,比馬王堆醫(yī)書早1900年。古希臘的醫(yī)學原來以為是公元前8世紀才開始的
      。最近
      ,從公元前16世紀的草紙書中發(fā)現(xiàn)了古埃及人使用過來自克利特人的藥方。這一證據(jù)把希臘醫(yī)學的歷史往前推進了800多年
      。遺憾的是
      ,如此久遠的醫(yī)學歷史文物和文獻證據(jù),在中華文明的考古中還沒有發(fā)現(xiàn)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直到公元前6世紀,中國可能還沒有“醫(yī)”
      ,只有“巫”。眾所周知
      ,中國的“巫”是純粹的“醫(yī)騙子”
      。后來才逐步從“巫”當中分離出了“醫(yī)”。由于中國古代的“醫(yī)”起源于“巫”
      ,使得中國的“醫(yī)”一開始就與“巫”攪在了一起
      。事實上,我國今天流行的“中醫(yī)”(尤其是民間中醫(yī))依然保留著“巫”的痕跡
      。中國古代何時才把“醫(yī)”和“巫”分開
      ,至今沒有定論。有人以秦越人(扁鵲)為中國最早的“醫(yī)”
      。其依據(jù)是《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了扁鵲的一個誓言:“信巫不信醫(yī)
      ,不治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扁鵲成了中醫(yī)的鼻祖
      。有考據(jù)認為,扁鵲生于周威烈王19年(公元前407年)
      ,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
      。如果這個說法確實,那么
      ,中醫(yī)鼻祖扁鵲比西醫(yī)鼻祖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小53歲
      。更有甚者,我們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扁鵲有任何醫(yī)學著作流傳后世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稘h書·藝文志》所記載的《扁鵲內經》極有可能是偽托扁鵲之名刊刻的,而且已經失傳
      。希波克拉底則無可置疑地留下了10大冊之巨的《希波克拉底文集》
      。據(jù)西方科學史家介紹,這部比扁鵲的出生還要久遠的古代醫(yī)書所包含的醫(yī)學主題有53個
      ,迄今保存在巴黎國家圖書館公元11世紀出版的《希波克拉底文集》
      ,最大頁碼編號是5526。對此
      ,我們只要指出
      ,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劉衡如、劉山永父子的校注本《本草綱目》
      ,連同“目錄”和“索引”在內才2000頁
      ,足見《希波克拉底文集》著述的宏大了。要論歷史悠久
      ,希臘醫(yī)學比中華醫(yī)學的歷史更悠久
      。要論內容豐富,希臘醫(yī)學比中華醫(yī)學的內容更豐富
      。更何況希臘醫(yī)學在希波克拉底之后
      ,有蓋侖(公元二世紀)和阿維森納(公元九世紀)兩次里程碑式的發(fā)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當16世紀化學醫(yī)學興起的時候,歐洲人還是告別了他們的祖先遺留下來的草醫(yī)草藥
      ,走上了化學醫(yī)學的道路
      。繼化學醫(yī)學革命成功之后,醫(yī)學在19世紀末又發(fā)生了生理醫(yī)學革命
      。DNA雙螺旋結構發(fā)現(xiàn)以后
      ,20世紀的人類正在醞釀一場基因醫(yī)學革命。在中國
      ,既沒有跟上化學醫(yī)學革命的步伐
      ,也失去了生理醫(yī)學革命的機遇
      。人類文化多次長足的進步,居然沒有觸動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任何方面
      。這種不思進取的文化
      ,難道是先進的文化嗎?因此
      ,以文化進步的名義
      ,我們有理由告別既不可能復古,也不可能走向現(xiàn)代化的中醫(yī)中藥

      以科學的名義

      許多為“中國古代無科學”做駁斥的學者

      ,總是試圖指出中國和西方存在“不同的科學”。這樣的假定是虛幻的
      。衡量一種理論是否屬于科學
      ,最簡單的判定方式就是看它是否建立了明晰而可靠的原理關系或因果關系。中醫(yī)之所以不屬于科學醫(yī)學
      ,就在于它的經驗判斷和理論陳述都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
      。有人以為,中醫(yī)雖然不屬于科學醫(yī)學
      ,但應該有資格被稱為經驗醫(yī)學
      。其實不然!中醫(yī)的絕大部分概念和陳述沒有經驗基礎
      。諸如太陽
      、太陰、陽明
      、厥陰
      、少陽、少陰之類的概念在經驗世界是不存在的
      。也有一些概念
      ,表面上看似乎存在某些經驗基礎,但仔細分析后不難發(fā)現(xiàn)
      ,它們脫離經驗世界很遠。藥性的“五味”(辛
      、甘
      、苦、咸
      、酸)和“四氣”(寒
      、熱、溫
      、涼)表面上看很有些經驗的味道
      ,其實它們不能在經驗世界中得到任何解析
      。類似的還有“五臟”(心、肝
      、脾
      、肺、腎)和“六腑”(膽
      、胃
      、小腸、大腸
      、膀胱
      、三焦),都是不能被賦以任何經驗意義的概念
      。另有一些表面上看屬于經驗世界的存在
      ,但它的描述方式卻不具有任何經驗性,而且描述也不精確
      。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醫(yī)的“脈診”方法
      。這種描述不精確,沒有實際診斷價值的經驗方法
      ,使慈禧太后至今還背負著洗不清的“喜脈案”
      。其實,迄今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
      ,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可以通過脈相來表達
      。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把中醫(yī)斷言為一種經驗醫(yī)學
      。此外
      ,中醫(yī)也完全不是理性醫(yī)學。理性科學以完全形式化的推理為特征
      。表面上看
      ,所有被完全形式化的概念只存在于理性思維領域,遠離經驗世界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牵瑤缀跛械睦硇愿拍疃季哂薪涷灥目蛇€原性
      。比如
      ,“點”、“線”
      、“面”在經驗世界是不存在的
      ,但它們卻都可以用來解析經驗世界的存在。你可以將桌子上的某個位置叫做“點”
      ,你也可以將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叫做“點”
      ,如此等等
      。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中醫(yī)概念達到了這樣既高度抽象
      ,又可做經驗還原的理性思維境界
      。為了進一步說明中醫(yī)的非科學特征,我們不妨以《黃帝內經》中關于水腫病的論述做一次具體的解剖:“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
      ,五臟陽以竭也
      ,津液充郭,其魄獨居
      ,孤精于內
      ,氣耗于外,形不可與衣相保
      ,此四極急而動中
      ,是氣拒于內,而形施于外
      ,治之奈何
      ?’歧伯曰:‘平治于權衡,去菀陳莝
      ,微動四極
      ,溫衣,繆刺其處
      ,以復其形
      。開鬼門,潔凈府
      ,精以時服
      ,五陽已布,疏滌五臟
      ,故精自生
      ,形自盛,骨肉相保
      ,巨氣乃平
      。’帝曰:‘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 這段文字以黃帝的口吻提出了這么一個病理學疑問:通常認為,疾病是從外到里演化的
      ,可是偏偏有些疾病“不從毫毛而生”,五臟自己就變得不起作用了
      ,“水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是為什么呢
      ?然后,作者以“歧伯”的口吻教導黃帝如何對水腫病人進行保養(yǎng)和治療
      。其中
      ,“平治于權衡,去菀陳莝”所表達的是對水腫病人的治療原則
      。它把治療水腫比喻成稱東西
      ,把蘊積的部分去掉,保持一種平衡
      ,水腫就可以好了
      。這個教導明顯是一種表面判斷,沒有任何深入的趣味
      。腫了的病人要消腫
      ,這是眾人皆知的常識,實在不是一種了不起的“學問”
      。然而
      ,歧伯卻以煞有介事的姿態(tài)講出了一些連他自己都如坐云霧的“醫(yī)理”,其中引起中醫(yī)學者最大興趣的莫過于“繆刺療法”
      。按照《素問·水熱穴論》的說法
      ,人體中有水俞57處,亦稱“腎俞57”
      。人若有水腫病
      ,可判斷為“腎俞積陰”。按照“以左取右以右取左”的繆刺原則
      ,左邊水腫刺右邊
      ,右邊水腫刺左邊,一直刺到“見血立已”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牵[病人基本上是左右俱腫或全身浮腫的
      。如此
      ,如何才能“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呢?估計寫這段文字的作者也未必清楚
      。至于用這種方法處置水腫病人
      ,會不會出現(xiàn)“以復其形”(消腫)的醫(yī)療效果,也只好由患者的生命去作賭注了
      。至于“開鬼門
      ,潔凈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
      ,疏滌五臟”之類的醫(yī)療措施
      ,則沒有任何明確的操作含義。它是不是巫術
      ,我們姑且不去妄加斷言
      ,但至少它為江湖醫(yī)生施行巫術留下了一個廣泛的空間。無可諱言
      ,水腫病曾經是一種難以理解和治療的疾病
      。在科學還不發(fā)達的古代尤其如此。雖然水腫病被發(fā)現(xiàn)得很早
      ,但直到19世紀
      ,英國醫(yī)生John Blackall 和Richard Bright才將腎源水腫、肝源水腫和心源水腫區(qū)別開來
      。1898年
      ,英國生理學家斯大林(Ernest H.Starling)描述了作用于毛細血管膜的水壓力和膠體滲透壓力(oncotic forces)之后,人們才逐步認識到
      ,水腫是因為這兩種力的平衡遭到破壞引起的
      。細胞內外鈉離子含量的變化最有可能破壞這種平衡。這也是西藥醫(yī)生勸告水腫病人少吃鹽的科學依據(jù)所在
      。至此
      ,關于水腫的認識才走上了科學的道路。由上可知
      ,盡管不同的古文明地區(qū)在戰(zhàn)勝疾病方面有大致相同的起源
      ,但以后的發(fā)展道路迥異。值得我們效法的是
      ,西醫(yī)在取得進步之后
      ,便很快告別了前人所取得的那些不可靠的認識,主動用新的科學理論來指導醫(yī)學實踐
      。中醫(yī)則不然
      。它具有強烈的“戀舊癖”。居然沒有任何醫(yī)學科學的進步使中醫(yī)發(fā)生過絲毫改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代人當然沒有理由去苛求古人的不開化
      。但是,如果現(xiàn)代人繼續(xù)維護古人的錯誤
      ,就是對科學的褻瀆和對人類生命的摧殘了
      。因此,以尊重科學的名義
      ,我們有理由告別因果關系和原理關系都不明確的中醫(yī)中藥

      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名義

      最近20多年來

      ,由于化學藥品自身的局限性和廣泛被濫用的現(xiàn)實,歐美醫(yī)藥學界出現(xiàn)了一種自然療法(Natural Therapeutics)的研究取向
      。古代文明中曾經流行過的草醫(yī)(Herbal Medicine)和中國古代所特有的針灸(Acupuncture)
      ,受到了這一研究取向的重視,甚至出現(xiàn)了以草藥和針灸作為輔助療法的小診所
      。國內一些不負責任的大眾媒體,以此發(fā)表帶渲染性的報道說
      ,中醫(yī)已經風靡世界了
      。其實,正如前述
      ,草本醫(yī)學并不為中國所獨有
      ,而是在16世紀以前的一切古文明世界中都存在的醫(yī)學方法。因此
      ,歐美醫(yī)藥學界推行的自然療法也不是只參考中國古代的醫(yī)學記載
      。此外,值得特別指出的是
      ,自然療法研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
      ,與中國古代濫用自然界的恩賜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我們以對姜的藥用價值研究為例
      ,來比較二者的不同:相傳
      ,孔子是喜歡吃姜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墩撜Z》中有孔子“每食不撤姜”一說
      。王安石說,姜能“疆御百邪”
      ,把姜的藥用價值夸大到了可以抵御所有外感疾病地步
      。其它古文明地區(qū)(如古埃及人和古印度人)也有以姜入藥止嘔的記載。李時珍寫作《本草綱目》的時候
      ,輯錄了姜的藥用價值達44種
      。但是,經自然療法醫(yī)藥學家核實
      。姜的確切藥用價值只有兩種
      ,那就是“止嘔”和“通關節(jié)”,即對反胃(nausea)和骨軟骨炎(osteoathritis)有效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這個確證過程是嚴格的。以姜的止嘔作用為例: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
      ,華盛頓中心醫(yī)院的D.Mowrey醫(yī)生把姜做成姜粉膠囊用來緩解因流行性感冒而引起的嘔吐
      。后來,又有一位德國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了姜對于消化不良和暈動嘔吐也有療效。1984年
      ,美國宇航局(NASA)撥款支持姜粉膠囊抗暈動的研究
      。研究小組把它與暈海寧(dimenhydrinate)、安慰劑(placebo)
      ,多潘立酮(domperidone)
      、敏克靜(meclozine)、桂利嗪(cinnarizine)等進行了藥用價值的對比研究
      ,他們在1489例對比實驗中
      ,發(fā)現(xiàn)給每4小時500毫克姜粉膠囊與給每4小時100毫克的暈海寧,具有相同的抗暈動的效果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且,姜粉膠囊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大約在相同時間里
      ,自然療法醫(yī)藥學家,以每4小時給姜粉膠囊250毫克的劑量
      ,在70例抗妊娠反應中也取得了顯著療效
      。這樣,姜粉膠囊在感冒
      、舟車運動和妊娠中出現(xiàn)的嘔吐
      ,都取得了可靠的療效證明。這樣的研究與王安石和李時珍隨意夸大姜的藥理作用
      ,以及中醫(yī)方劑中濫用姜入藥
      ,屬于完全不同的規(guī)范。濫立方劑在漢以后的中醫(yī)文獻中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隨便翻開一本醫(yī)書
      ,往往是一種疾病立有若干個方劑,一個方劑又同時使用了若干種“藥物”
      。盡管保留在各種中醫(yī)文獻之中的“良方”
      、“驗方”、“奇方”
      、“神效方”汗牛充棟
      ,卻都沒有切實可靠的臨床實驗依據(jù)和醫(yī)理。正由于此
      ,中醫(yī)方劑的“有效”沒有普遍意義
      。有的“療效”甚至是非常有害的。其中
      ,將鴉片用于止痛和止瀉就是有害“療效”的例子
      。目前
      ,西醫(yī)為了緩解病人痛苦,從鴉片中提取單體嗎啡用于止痛
      ,但在使用上有嚴格的規(guī)定
      。其所以做出這樣嚴格的規(guī)定,就是因為西醫(yī)既認識到了嗎啡的藥用價值
      ,也認識到了嗎啡的毒性作用
      。這與中醫(yī)濫用“佛粥”(鴉片的中醫(yī)別名)止痛和止瀉是完全不同的。中醫(yī)立方混亂與它濫用“藥物”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中醫(yī)的“藥”是否真有藥用價值
      ,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確證。事實上
      ,中醫(yī)方劑中的“藥”不乏“食品”、“污物”
      、“毒品”和“穿腸而過的異物”
      。比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把自縊的繩子燒成灰兌水服
      ,可以治療突發(fā)性癲狂。如果把這種繩子收藏二年以上
      ,效果會更佳
      。又記載,將丟棄路邊的爛草鞋燒成灰兌酒喝
      ,可以治療霍亂
      。諸如此類的配方是不可能具有確切的藥用價值的。熟悉中醫(yī)方劑學的讀者也許知道
      ,中藥醫(yī)生遵循君臣佐使
      、六氣歲物、七方十劑
      、氣味陰陽
      、五味宜劑、升降沉浮
      、五運六淫
      、十九畏、十八反的配伍方法進行多味立方
      。某些“神效”方
      ,可能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味或者兩味,在立方的時候
      ,卻偏偏要開十幾二十味
      。筆者在農村習醫(yī)(中醫(yī))時見過的方劑曾多達49味
      。中醫(yī)如此立方,模糊了中醫(yī)藥物對于疾病之間的醫(yī)理關系
      ,同時浪費了許多“藥材”資源
      ,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更有甚者
      ,中醫(yī)通常以“奇特”來追求“奇效”
      。于是,成對的人形首烏
      、高山頂上的雪蓮
      、懸崖上的靈芝、房頂上的茅草
      、靈貓的陰戶
      、老虎的陰莖、猴子的腦髓
      ,沙漠腹地的發(fā)菜
      ,如此等等,因為其“奇特”而被視為“藥中珍品”
      。于是乎
      ,越是稀有的動植物資源,遭到的破壞也越嚴重
      。因此
      ,為避免不科學的醫(yī)藥措施繼續(xù)危害生物的多樣性,一切有良知的學者都應該承擔起一種文化責任
      ,呼吁國人自覺告別中醫(yī)中藥

      以人道的名義

      中醫(yī)一直自我標榜為“仁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這種“仁術”并沒有表現(xiàn)出多少仁愛特征。舉其要者

      ,有如下一些:一
      、裝腔作勢,欺騙患者
      。醫(yī)學同其它科學一樣
      ,本是個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知識體系。事實上
      ,人類的疾病本身也是變化多端的
      。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除了醫(yī)學尚未認識到和解決的疾病外
      ,還會出現(xiàn)一些新型的疾病
      ,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在世界許多地方流行的SARS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無論醫(yī)學怎么發(fā)達
      ,人類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都不可能戰(zhàn)勝所有的疾病
      ,尤其不能很快戰(zhàn)勝哪些新型的疾病。中醫(yī)則一直漠視這個事實
      。對于中藥醫(yī)生所接觸的疾病
      ,不管是已經認識的,還是尚未認識的
      ,他總可以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術語來裝腔作勢地作些“辯證”
      ,就連SARS和AIDS那樣的新型疾病,中藥醫(yī)生都要煞有介事是“辯證”一番
      。不僅如此
      ,它甚至能夠針對所有的疾病開出藥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鞍t(yī)百病”這個成語出自中國
      ,恐怕不是偶然的。中國醫(yī)學界這種不求甚解而又裝腔作勢的風氣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種遺患
      。為使中國的“護醫(yī)使者”對中醫(yī)的弊病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不妨舉這樣一個例子:估計現(xiàn)代人不大會相信立春時節(jié)的雨水可以治療不孕不育癥
      。大概是唐朝的掌禹錫首先在《本草拾遺》中記載了這個方劑
      。李時珍編修《本草綱目》時,在“水部第五卷”進一步地引述了它:“立春雨水夫妻各飲一杯
      ,還房
      ,當獲時有子,神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現(xiàn)代人固然會對這個“神效”嗤之以鼻,但李時珍則十分固執(zhí)地相信它是真的
      ,并為這個方劑做了闡發(fā):“立春節(jié)雨水
      ,其性始是春升生發(fā)之氣,故可以煮中氣不足
      ,清氣不升之藥
      。古方婦人無子,是日夫婦各飲一杯
      ,還房有孕
      ,亦取其資始發(fā)育萬物之義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鳖愃蒲b腔作勢的醫(yī)理解釋
      ,不知騙了多少病人
      ,害了多少學士。魯迅先生說:“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10〕
      ,并不是惡意而刻薄的謾罵
      ,而是確切的事實! 二
      、推行異物
      、污物、毒物入“藥”
      ,坑害患者
      。由于中醫(yī)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盲目性,使得中醫(yī)關于“藥”的概念相當混亂
      ,其中最令人發(fā)指的是推行異物
      、污物、毒物入“藥”
      。1
      、污物入藥。盡管沒有人確證過將狗屎絞汁口服可以“解一切毒”
      、治療小兒霍亂
      、心絞痛、月經不調
      、發(fā)背癰腫等疾病
      ,但《本草綱目》卻在獸部第50卷推薦了這樣的方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1〕這樣的污物入藥在《本草綱目》的“水部”(如磨刀水
      、三家洗碗水、古冢中水
      、洗腳水
      、溺坑水等)、“土部”(如蜣螂轉泥
      、鞋底泥
      、豬槽垢、香爐灰
      、糞坑泥
      、尿坑泥等)、“服器部”(如裹腳布
      、月經布
      、內褲、篦梳、炊帚等)各卷中最為多見
      。2
      、毒物入藥。中醫(yī)以毒物入藥已經在“中醫(yī)現(xiàn)代化”研究中得到了不少揭示
      。其中以濫用礦物
      ,讓患者吞服大量的重金屬或其它有害成分最為普遍。除中醫(yī)推薦用來治療精神性疾病的朱砂
      、辰砂含汞
      ,密陀僧、禹余糧含鉛以外
      ,國內已有臨床報道證明
      ,中醫(yī)成藥的天王補心丹、牛黃解毒片
      、大活絡丹
      、至寶錠、紫雪散容易導致腎中毒
      ,甚至雙腎萎縮
      ;六神丸、六應丸
      、喉癥丸等
      ,可引起洋地黃樣心律失常;云南白藥
      、小活絡丸
      、附子理中丸等中毒可出現(xiàn)口唇麻木、頭暈惡心
      、最終可致心律紊亂以致死亡。如此等等
      。目前的臨床統(tǒng)計表明
      ,在所有中藥的毒性作用中,以肝中毒最為多見
      。值得特別提醒讀者注意的是
      ,由于中醫(yī)入藥的原理不清,方法上相當混亂
      ,不可能指望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所有中醫(yī)藥物進行藥理分析
      ,和對其毒性進行一一甄別。因此
      ,中醫(yī)究竟選擇了多少毒物入藥
      ,至今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這一點與西醫(yī)在藥品投入臨床之前
      ,事先闡明其毒副作用及其用藥限量是完全不同的
      。所謂“純中藥制劑
      ,無毒副作用”的正確解讀是:“純中藥制劑,尚未闡明其毒副作用”
      。3
      、異物入藥。幾乎所有的中藥方劑
      ,真正起作用的可能只有一味
      ,甚至所有的藥都沒有用,真正起作用就是所喝的水
      。于是
      ,在多味入藥的方劑中,“多余”的藥物就成了穿腸而過的異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颊呋ㄙM大量的錢財購買一些穿腸而過的異物,對患者所造成的坑害是可想而知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爸嗅t(yī)現(xiàn)代化”研究已經證明,即使是“上好的”人參
      ,對于所有的疾病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
      。可見
      ,中醫(yī)的異物入藥是何等的觸目驚心
      ! 患者花錢買回的“藥物”中,竟然不乏污物
      、毒物和異物
      。它們不但不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反而還要使患者不明不白地忍受各種危害
      。這樣的“仁術”是道德的嗎
      ?古人入藥混亂限于古人的認識水平。現(xiàn)代人明知其有害
      ,卻要竭力去維護它
      ,這種不道德的文化欺騙行為,難道是可以容忍的嗎
      ?三
      、以嚴格的“奇方”追求“奇效”為難患者,并為醫(yī)生的無效施治開脫責任
      。古代立方大多憑經驗
      ,沒有什么理論。16世紀中葉,瑞士醫(yī)生巴拉塞爾蘇士(比李時珍大35歲)根據(jù)當時的化學思想
      ,首次指明了草本醫(yī)學中所使用的藥物
      ,真正起作用的是藥物中的“精素”。為此
      ,他通過結晶升華獲得了人類第一個化學藥物:愈創(chuàng)木酚
      。與這種尋求藥物內在起作用的“精素”不同,中醫(yī)立方則通過從藥材的選擇
      、藥物的炮制
      、藥物的收藏,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嚴格規(guī)定來追求“奇效”
      。細辛要水漬令直
      ,蜈蚣要足朱為上,黃精要七蒸七曬
      ,螵蛸要膠于桑樹者
      ,上黨的人參,川西的當歸
      ,齊州的半夏
      ,毒蛇含過的石頭,總之
      ,所有中藥必須“產之有地
      ,采之有時,制之有法”
      ,才能奏效
      。此外,還有將藥物分成上
      、中
      、下“性三品”以應天適時,把握君
      、臣
      、佐、使和“五味”“四氣”的宜忌
      、標本、升降
      、沉浮的配伍法式以相宣攝
      。到了唐朝,氣象變化也被引入了用藥法式
      ,于是又有了“四時宜忌”和“五運六氣用藥式”
      。此外,還有“不得違越”的劑型規(guī)定。甚至熬藥用的水
      ,燒火用的柴都是使中醫(yī)方劑創(chuàng)造“奇效”的嚴格規(guī)定
      。這樣嚴格而奇異的立方不為別的,只為追求“奇效”
      。顯然
      ,這樣嚴格的規(guī)定是很難做到的。于是就有“良方易得
      ,好藥難求”一說
      。立方如此嚴格,見效了自然是“奇方”的“奇效”
      ;如果不見效
      ,當然就是沒有“好藥”或“真藥”了。由之
      ,醫(yī)生無效施治的責任被開脫得干干凈凈
      。而患者為了疾病的好轉,不得不按照這些嚴格要求
      ,爬山涉水
      、勞民傷財去尋求“真”“奇”的藥物。現(xiàn)在我們知道
      ,這些“真”“奇”的追求沒有任何醫(yī)學意義
      。總覽以上
      ,這樣的“仁術”何曾有絲毫的仁愛之心
      ?今天,應該是我們徹底揭露“仁術”真相的時候了
      。①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消耗人參最多的國家
      ,其基本消耗目的是用它來改善人的活力,消除疲勞
      。19世紀
      ,歐洲人依據(jù)中國人的這個習慣開始研究人參真實的藥用價值。其結果
      ,居然是否定性的
      。20世紀,美國人也開始了對人參的研究
      。但是
      ,所有的研究都沒有發(fā)現(xiàn)人參有任何確切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于是
      ,經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xiàn)DA )嚴格審查確認
      ,人參屬于“一般認為安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的食品
      ,而不是藥品
      。1970年代以來,醫(yī)學界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人參的許多副作用
      。由之
      ,這個被列入“一般認為安全”的食品陸續(xù)有了一些安全防線,它告誡人們
      ,重感冒
      ,咯血,過敏
      ,失眠
      ,便秘,高血壓患者不宜進食人參

      參 考 文 獻

      〔1〕 俞樾

      ,廢醫(yī)論,原載《春在堂全書·俞樓雜纂》(卷45)(M)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第1-13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陳小野
      ,余云岫醫(yī)學革命論中的民性觀點(J),第八屆全國醫(yī)史學術會議(南寧
      ,1988年)交流論文
      。〔3〕 張功耀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革命(M)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97~110頁
      。〔4〕 高春媛
      ,文物考古與中醫(yī)學(M)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版
      ,第39~62頁
      。〔5〕 同〔3〕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佚名,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M)
      ,遼寧民族出版社
      ,1999年版,第37頁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Altman RD,Marcussen KC.Effects of a ginger extract on knee pain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Arthritis Rheum.(J)2001;44:2531–2538.〔8〕 Wood CD,Manno JE,Wood MJ,et al.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ginger with various antimotion sickness drugs.Clin Res Pract Drug Reg Aff.(J)1988;6:129–136.〔9〕 李時珍,本草綱目(劉衡如
      、劉山永校注本)
      ,(M),華夏出版社
      ,2002年版
      ,第279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0〕 魯迅
      ,吶喊·自序,《魯迅全集》(第一卷)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139頁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 李時珍,本草綱目(劉衡如
      、劉山永校注本)
      ,(M),華夏出版社
      ,2002年版
      ,第1790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9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牽引術后緣何會便秘
      哪些兒童智商高(小孩智商高的表現(xiàn))
      哪些兒童智商高哪些兒童智商高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更聰慧一些
      ,可怎樣才能如愿呢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天氣里
      ,到牙科就診的就會明顯增多
      。是為什么呢?一般來說
      ,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
      ,如齲齒、急性牙髓炎
      、牙周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牙本質過敏
      、牙齒隱裂或根折等
      。齲齒引起的牙痛是因為牙體有齲洞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用愈來愈廣泛,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
      ,還進一步用于慢性胃炎、潰瘍病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基因檢測結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報道
      ,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提出
      ,新近確診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
      小兒腎炎
      疾病概述小兒腎炎一般指腎小球腎炎,是一種雙側腎臟的彌漫性
      、非化膿性疾病
      。多發(fā)生于學齡兒童,6-9歲最為常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上一個時髦的診斷
      。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
      雜談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