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全世界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中風致殘還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每年直接和間接用于中風治療和護理的費用難以估計。如果了解中風的危險因素,中風是可以預防的。根據世界公認,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
高血壓是中風最常見,也是可以治療和預防的危險因素。國內外研究都證實治療高血壓可以降低中風的發(fā)生率。舒張壓下降5-6毫米汞柱,中風危險性下降約42%。也有研究發(fā)現老年人單獨控制收縮壓,可以將中風減少三分之一。但高血壓常常會被忽視,因為通常高血壓常處于“無癥狀”情況。不測量血壓,往往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病,因此也不會積極治療。
心臟病是中風另一個常見的危險因素。許多心臟病包括心肌梗塞、房顫等,都是引起中風的重要原因。積極預防和治療這些心臟病,無疑可以降低中風的發(fā)生?,F在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和抗凝療法,都證明可以有效的預防中風的發(fā)生。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也確認為中風的危險因素。糖尿病不僅可以誘導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還可通過多個途徑使血栓、栓塞的危險性增加。
頸動脈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影響到頸動脈系統(tǒng),可以造成頸動脈管腔狹窄,也容易引起微拴子脫落而導致中風?,F在醫(yī)療技術應用多普勒超聲檢查能很準確的早期發(fā)現頸動脈狹窄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如狹窄超過了管腔的百分之五十,則應該早日外科治療,對預防中風是很必要的。
除了上述危險因素之外,一直被忽略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中風危險因素。例如:
許多研究證實吸煙是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吸煙多的人比不吸煙者中風危險性增加2倍。吸煙還可以增加血液的凝聚性、血液粘稠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增強血小板的聚集性,以及增高血壓,增加了中風發(fā)生的危險性。
飲酒對腦出血的發(fā)生有直接關系。但對腦梗塞意見不完全統(tǒng)一,有的認為輕度飲酒有一定好處,能擴張血管,對腦具有保護作用.但大量飲酒則加重中風的危險性。由于飲酒可引起高血壓、高凝狀態(tài)、心律不齊,這些情況對中風都是危險因素。所以還是少飲酒或不飲酒為宜。
血脂增高,特別是飽和脂肪酸,容易導致動脈硬化,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應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飲食,攝入的膽固醇應不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十。
鹽的攝入攝入鹽過多與高血壓有關,而減少鹽的攝入可以明顯降低血壓,同時降低中風的死亡率。
有規(guī)律的體力運動可以降低冠心病危險性,降低血壓,防治肥胖和糖尿病。但應注意個體化,應強調有規(guī)律的鍛煉,適度為宜。老人應尤為注意,每天散步半小時要比不規(guī)律的鍛煉和靜坐好得多。以上所述中風的危險因素是最常見的,但也是可以防治的。為了降低中風的發(fā)生率,最好的方法是預防為主。我國正在進行的防治高血壓的工作,已卓有成效。希望在其他方面也能積極配合,作出成績。
中風越來越高發(fā)。中風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呢?我們所講的中風,其實是中醫(yī)對急性腦血管病的統(tǒng)稱,是由于腦血管病變,引發(fā)的一系列異常反應。臨床上的急性腦血管病主要包括了缺血和出血性兩種,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腦梗和腦溢血。其都具有發(fā)病急、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在病發(fā)后患者會有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多個癥狀,在嚴重情況下,患者還會突然猝死。
有數據統(tǒng)計表明,急性腦出血病死率在30%以上,且在眾多急性腦血管病的患者中,有將近75%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出現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的情況。
(一)預防中風的原則
中風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預防的原則源于《內經》?!秲冉洝访餮裕骸胺ㄓ陉庩?,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要“恬儋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要“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這樣才能達到“形與神俱”。
另外,《內經》還有一套完全的“治未病”理論,主要內容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危、病后防遺、瘥后防復等幾方面。治未病理論對于預防中風意義極大。
(二)未中風先預防
預防永遠大于治療。更何況中風是一種對形體傷害非常大的疾病,預防的意義顯得十分重要。
我們的健康有賴于陰陽平衡,臟腑調和,氣血和暢。若機體的陰陽、臟腑、氣血平衡狀態(tài)遭到破壞,疾病就很容易發(fā)生。
之所以會出現中風病,根本原因是元氣不足。可以說,中風病的核心病機是下虛而上實。為什么會出現下虛呢?一則,正氣耗傷,年老體虛;二則,飲食失調,過食肥甘厚味、辛香燥烈或過度飲酒;三則,長期過度的精神情志刺激以及長期過度的勞累或房事不節(jié)。
另外,唐代大醫(yī)孫思邈提出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他說:“善養(yǎng)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故養(yǎng)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罪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币簿褪钦f,要預防中風,還需要正心、修心、養(yǎng)心。
預防中風的方法有以下四點:一則重視養(yǎng)生,特別是精神要平和,飲食要清淡,要順應四季變化而生活。二則,避風,既要避外風,又要避內風,不要過食雞翅膀等動風之物。三則,勞逸結合,減少性生活;四則,減少欲望,避免貪財縱色、思勞費神;五則,適當服中藥,并配合針灸,以平衡陰陽、健旺氣血。
所以,當未生病時,我們要重視對機體的調護和保養(yǎng),做到飲食起居規(guī)律,性情舒暢,勞逸適度,并且,保持心正心安。
(三)欲中風時當早治
中風病發(fā)病之初,常會出現一些先兆癥狀,如眩暈、半身汗出、麻木不仁、手足不用、肌肉蠕動等。分析其病機,多屬本虛標實。實者多為瘀血阻滯,痰濁內停;虛者多為氣陰虧虛,或肝腎不足。
此時當根據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治療,實者施以活血化瘀,清熱化痰;虛者施以補氣補血,補益肝腎。如此治療可大大降低中風的發(fā)病率,起到預防為主的作用。
我的臨床經驗是,當出現這些先兆癥狀時,及時用針灸,亦可預防中風的發(fā)生。明代名醫(yī)楊繼洲在《針灸大成》里記載:用艾灸預防中風。比如,平時可常灸足三里、絕骨諸穴,即有預防中風的效果。明代名醫(yī)龔廷賢十分推崇灸法養(yǎng)生,提出用艾火熏蒸臍蒂能卻疾延年,認為灸法能“壯固根蒂,保護形軀,熏蒸本原,卻除百病,蠲五臟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寧?!笨梢哉f,灸法預防疾病的功效非常強大,建議大家都及時施灸。關于具體的施灸穴位和方法,讀者可參考我的其他相關文章。
(四)已中風亦當養(yǎng)生
在中風發(fā)生時以及中風的中后期,合理的攝身調養(yǎng)措施仍然十分重要,這些攝身調養(yǎng)措施在鞏固了治療效果的同時,又使得機體正氣得以恢復,使疾病趨于康復。
臨床上我觀察到,若中風患者能重視養(yǎng)生,在飲食、起居、運動、情緒等方面重視起來,配合積極且正確的治療,往往可以收到滿意的效果。
比如,在飲食方面,我建議病人當忌食雞等所有帶翅膀的食物、煎炸、燒烤、油膩、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餅等)、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等。并建議多素少肉,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這些都有益于中風后早日康復
中風期的病理因素很多,有虛、火、風、痰、氣、血等致病因素。若不能加強養(yǎng)生,往往難以取得速效。由此也提示我們,在中風發(fā)病過程中采取治療措施的同時,一定要重視養(yǎng)生,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防止中風病的發(fā)生和進一步發(fā)展,從而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五)從四種常見慢性疾病來預防中風
之所以會中風發(fā)作,從臨床來觀察,與以下五大疾病有著密切相關性。由此也提示我們,平時要預防這五種疾病的發(fā)生。
一則,高血壓
根據臨床調查報告,有93%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都存在多年的高血壓病史。高血壓是一種以舒張壓和收縮壓異常升高而引發(fā)的疾病,長期存在高血壓問題卻沒有積極進行治療,后期就可造成靶器官功能損傷,包括了大腦、心臟、腎臟等;且三級高血壓還會引發(fā)腦血動脈損傷,特別是顱底動脈損傷,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炎性反應等問題出現。血小板會在損傷的血管內壁處聚集形成斑塊,當堵塞嚴重時就會誘發(fā)腦梗。在受到過勞、情緒波動等刺激時,硬化的動脈血管還可能出現破裂,引發(fā)腦出血。
由此說,要重視調護和治療高血壓,防止其進一步發(fā)展為中風變得十分重要。高血壓的形成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如在平時應注意減少鈉鹽攝入;戒煙、不過量飲酒;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和戶外運動,可明顯降低血壓;平時也要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學會調節(jié)情志。在任何時候,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的預防高血壓的發(fā)生,同時也可降低血壓。
雖說中風起病較急,但是從健康腦血管發(fā)展為中風卻需要漫長的時間,甚至是數十年之久。這也提示我們,預防中風,現在就要開始,絕不能等到出現中風先兆了才臨時開始預防,雖然也有效果,但終不如越早越好。
二則,高血脂
高血脂是誘發(fā)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當體內血脂水平超標后,血黏稠度也會因此上升,同時脂代謝異常還可造成內皮細胞損傷,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在血黏稠度增高、血流量速度減慢的同時,脂類物質還會在血管內壁上堆積,“斑塊”因此形成,最終引發(fā)了腦梗。
現代臨床研究表明,高脂血癥是中風發(fā)病的危險因素,有研究證明,腦梗塞患者中伴發(fā)高脂血癥的占56.1%。
要預防高血脂,就要嚴格控制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的攝入;控制體重,因肥胖可使血壓升高;積極進行體育運動,可以降低血脂。
三則,糖尿病
糖尿病就是體內糖代謝紊亂引發(fā)的疾病。但其真正恐怖的地方并不是血糖升高,而是由高血糖造成的各種并發(fā)癥,這包括了血管、神經、眼部、腎臟等多個傷害。根據臨床數據來看,糖尿病也是誘發(fā)中風的因素之一。因為高血糖會持續(xù)對血管造成傷害,導致血管內壁出現炎性反應和損傷。同時糖尿病往往還會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同時出現,加速血管粥樣硬化,最終引發(fā)血栓。
預防血糖升高,就是兩句話:管住嘴,邁開腿。糖尿病被稱為富貴病,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平時盡量粗茶淡飯,少吃油膩肥甘;另外,多多運動,選擇一兩項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開始運動起來,并保持規(guī)律性。
四則,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也是誘發(fā)中風的最大因素。該病癥的成因極其復雜,除了以上三種疾病是催化劑外,遺傳因素、后天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是促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在動脈壁逐漸增厚變硬的同時,血管腔也會逐漸狹窄,血液通過的渠道越來越窄,再加上斑塊形成等因素影響,最終引發(fā)了腦卒中。
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與預防高血壓的方法一樣??傊?,就是調節(jié)飲食、起居、運動和情緒。
綜上所述,以上四種疾病,都是造成中風病發(fā)的原因。特別是由“三高”發(fā)展為中風的在臨床上最為多見。如何預防中風?西醫(yī)的觀點是:日常當關注自身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疾病的治療。
但從中醫(yī)來分析,這樣的預防措施根本不究竟。中風的根本病機是下虛而上實,因此,預防中風的關鍵是保養(yǎng)元氣,使之不虛,而不是治療某個疾病。抓住根本,預防才會徹底。在治某些疾病上下功夫,終是隔靴搔癢。對于患有以上這些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建議學習中醫(yī)理念,用《內經》的理論來指導自己養(yǎng)生。
原因分析
1.腦中風可能是由于高血壓病引發(fā)的。
2.心臟病容易出現心力衰竭和心房顫動現象,促使血栓脫落,進而導致腦中風。
3.由于顱內血管異常發(fā)育會導致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現象,引發(fā)腦中風現象。
注意事項
腦中風患者可能會發(fā)生偏癱,不利于照顧,需要及時治療。原因分析
1 年齡年齡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如果危險因素的系數在40歲是1的話,那么到80歲就是11了,翻了11倍,也就是說中風大多發(fā)生在中老年,而年輕人很少。年齡的危險因素無法預防,年齡的增長是人類生命過程當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現實生活當中也不存在返老還童的靈丹妙藥,我們只能通過合理的飲食、良好的習慣、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運動鍛煉及藥物的調理,來延緩衰老。
2 遺傳遺傳是不可抗拒的因素。我在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病人,他的爸爸、媽媽,甚至于爺爺、奶奶都得過中風。但是,由于中風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關系密切,而高血壓、糖尿病的遺傳傾向非常明顯,如果已經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那么中風的遺傳因素反而模糊不清了。
3 糖尿病糖尿病造成微血管的改變,造成腦內微血管的病變,使卒中的危險指數增加了4倍,所以控制糖尿病也是降低中風發(fā)病的措施之一。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所以即使沒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也應當定期檢查,早期發(fā)現,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4 心臟病心臟病也是腦卒中重要的危險因素,房顫、冠心病的中風危險指數是7,就是說高出7倍。因為中風與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礎都是動脈硬化,而心房顫動的栓子脫落是腦栓塞的直接原因。
中風是指腦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中風(即腦梗死)與出血性中風(即腦出血)兩類,兩類中風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多,以下具體說明。
中風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一.缺血性中風的發(fā)病原因主要包括:
1.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斑塊是造成血管狹窄的主要因素,巨大的斑塊可以直接造成動脈的嚴重狹窄進而導致閉塞,血管的狹窄會導致血流的下降,造成遠端動脈的灌注下降和血流減慢,進一步會形成血栓,發(fā)生腦梗死;還有一部分不穩(wěn)定的斑塊,會導致血管內膜的破壞,進而在局部形成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或者造成斑塊內脂質內核破裂,這些血栓和脫落的斑塊被血流帶走,堵塞在遠端的血管,就形成了栓塞。
解決方法:
(1)治療方面,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穩(wěn)定粥樣硬化斑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2)還可以服用一些活血的藥物,如疏血通、丹參滴丸等。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顫動可造成栓子脫落,脫落形成栓子隨著血流前行,堵塞小血管,若阻塞在腦動脈內就形成了腦梗死,這種類型的腦梗死稱為心源性栓塞。
解決方法:
(1)心源性腦梗死與腦栓塞治療無顯著性差異。急性期也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
(2)然后進行血管內治療,如血栓切除術。(3)在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同時,對部分長期房顫或陣發(fā)性房顫的患者,在治療腦梗死的同時,要治療房顫,應用抗凝藥物,防止腦梗死復發(fā)。
3.缺血性中風:
血液本身由于自身免疫或凝血機制異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血栓的形成,形成中風。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少見因素和不明原因導致的缺血性中風。
解決方法:
(1)缺血性中風一定要及時的做出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因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導致缺血嚴重,所以補血的時候需要經常吃一些紅棗紅糖,或者阿膠之類的食物,通過這些食物可以緩解缺血性中風。
(2)還可以選擇中醫(yī)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治療,比如針灸、艾灸、按摩等,要積極地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
二.出血性中風的發(fā)病原因包括:
1.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
長期高血壓使細小動脈管壁彈性減弱,血壓驟然升高時血管易破裂出血。
解決方法:
(1)必要時可進行手術治療。如患者腦中風是腦出血,位于功能區(qū)或出血量較大,幕上超過30毫升,幕下超過10毫升,則需要手術治療。
(2)如出血量比較小,且位于非功能區(qū)??梢赃x擇保守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72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腦血管病的診斷包括哪些內容
下一篇: 中風的前兆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