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多發(fā)生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人們往往產(chǎn)生一種表象認識,好象人們40歲以后才開始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其實不然。一項最新的病理生理學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始發(fā)自少兒期,并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加重。這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通過對人體新鮮心臟標本進行病理生理學研究得出的結論。這一成果為我國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提供了可靠依據(jù)。中醫(yī)治肌無力肌肉萎縮!
讓口腔潰瘍不再復發(fā)
談甲亢病的防與治
治療皮炎、濕疹、蕁麻疹
“八五”期間,中國醫(yī)科院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選取327例15~39歲北京、南京、寧波漁區(qū)居民非正常死亡者的新鮮心臟標本,進行病理生理學比較性研究。結果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總檢出率達68.3%,并證實北京仍屬動脈粥樣硬化高發(fā)區(qū),病變檢出率達75.8%。冠狀動脈內膜增厚、管腔狹窄、血管老化等癥狀北京人最早在20歲即可出現(xiàn),而低發(fā)區(qū)約晚5至10年,這可能與飲食結構有關。從形態(tài)學特點分析,北京標本中70%以上的粥樣硬化斑塊為進展型,如不及時控制,極易發(fā)生斑塊出血、附壁血栓形成,引起青壯年猝死或誘發(fā)心肌梗塞。對一組高危人群新鮮心臟標本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晚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比普通同齡人高出一倍,且集中在20~30歲。這一發(fā)現(xiàn)提示:過度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憂慮、壓抑、狂躁、恐懼、絕望等精神因素是導致年輕人過早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由此看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是多種危險因素長期、反復作用于大、中型動脈的結果,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加重,因而人們從青少年開始就應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血管保護,重視健康積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
得了冠心病應如何選擇治療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14日 17:34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或稱冠狀動脈性心臟?。╟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簡稱冠心病,又稱缺血性心臟??;它包括粥樣硬化病變引致的冠狀動脈梗阻或狹窄。它是因供應心臟本身的冠狀動脈管壁形成粥樣斑塊造成血管腔狹窄所致心臟病變。
冠心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有三種方法1、藥物治療2、介入治療3、外科搭橋手術。藥物治療是所有治療的基礎,介入治療和搭橋手術總稱為心肌血運重建術。
冠心病患者藥物治療
1、 防栓藥物(阿司匹林、泡騰劑、巴米爾)
2、 硝酸脂類藥物 硝酸甘油 消心痛
3、 β-阻滯劑 倍他樂克 康可
4、 調脂治療 舒降之
防栓類藥物是運用得最普遍的藥物,其中阿司匹林有100多年歷史了,原來是用作解熱鎮(zhèn)痛,后來發(fā)現(xiàn)它可以降低心臟病人發(fā)生急性病的風險。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就是對胃腸道的刺激,胃潰瘍患者要慎用。硝酸脂類藥物為代表的主要是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最初用于炸山采礦,后來發(fā)現(xiàn)一些有心絞痛的工人聞到了硝酸甘油的氣味后心絞痛就能緩解,由此就把這種藥物用在了心絞痛的治療上,后來用的時間長了,發(fā)現(xiàn)有了一些耐藥性,由此產(chǎn)生了很多同功異構的藥物如消心痛、魯南欣康等,這種藥物除了由于耐藥性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間斷服藥以外,這種藥物還可能引起頭疼的副作用。β-阻滯劑類藥物就是以倍他樂克和康可為代表的,這種藥物在1994年就被全世界證實可以降低心臟病人的死亡率,得到了普遍應用,它的副作用是可能心律會慢一些,如果在55次/分鐘左右,可能需要醫(yī)生進行調整治療。調脂治療是指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脂這三個指標進行調節(ji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
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不是外科手術而是一種心臟導管技術,具體來講心臟介入治療是通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或手腕上的橈動脈,經(jīng)過血管穿刺把心臟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狀動脈里面,這樣來達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的目的。 股動脈穿刺后把導管送入心臟,經(jīng)過導管把支架放在狹窄部位,撐開狹窄部位后介入治療就完成了。放入支架部位以后還有可能再發(fā)生狹窄,發(fā)生再狹窄的幾率大約20%,再狹窄病人還可以再次做介入治療,另外還可以做搭橋手術。傳統(tǒng)用的是比較粗的導管,可能會把冠脈開口堵塞從而發(fā)生一些危險,現(xiàn)在隨著器械的改革,導管變得極細。過去用的造影劑水溶性很差,注入冠狀動脈后病人需要咳嗽才能排出來,這方面現(xiàn)在也有了很大改善。因此隨著器械和技術的革命使風險率有了明顯下降。
介入治療的局限性
有些十分彌漫的病變、多支病變、糖尿病合并的三支病變、某一支單一血管非常彌漫的病變、血管特殊的分岔病變、嚴重的多處鈣化和迂曲的病變等放入支架后可能當時的風險很大或放入支架后遠期的效果不好,這樣我們建議病人運用搭橋的方法處理問題更好。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什么樣的方法?
冠狀動脈搭橋術的目的與介入治療一樣,都是使有病變的冠狀動脈的血流恢復到正?;蚪咏?。具體來講搭橋手術就是在腿部、胸部、上臂取一段自身的血管,把主動脈和冠狀動脈之間連接起來,來供應心臟的血液。來看一個動畫片,在腿上取下一段血管用作血管橋,術后橋血管使血液從主動脈供應心臟,這樣就改善了自身血管不通暢的問題。一個靜脈橋,是從腿上取下來的,一端連著主動脈,一端連著狹窄的冠狀動脈遠端,中間的是動脈橋,把動脈橋的遠端截取下來,和冠狀動脈連接起來供應心臟的血液。另外還可以取上肢的橈動脈,這是常用的血管橋。作為長遠效果來說選擇動脈橋要明顯優(yōu)于靜脈橋。
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總的原則是要看病人的病情需要做哪一種治療。一般來說如果病變不復雜,介入治療可以成功,一般選擇介入治療。如果病變很復雜,介入治療做不成功而且藥物治療不夠,這種情況就需要做搭橋。另外如果介入治療的長遠效果比不上搭橋,一般我們建議做搭橋手術。搭橋和介入治療我們在各個年齡段作了一個對照,發(fā)現(xiàn)7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中青年在手術后的風險和死亡率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冠心病的治療原則是什么?
最好是能吃藥就不做介入治療,能做介入治療就不搭橋。掌握了這個原則然后根據(jù)病情需要決定最終的治療方法。
?。ㄙY料來源:CCTV-健康之路)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高血壓:目前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當患者存在高血壓狀態(tài)時,尤其是當血壓沒有控制好時,過高的血壓對人體血管存在一種剪切力,導致血管內皮出現(xiàn)損傷,就非常容易出現(xiàn)內皮損傷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第二、高血脂:當患者血脂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時,可以導致出現(xiàn)血脂升高,而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動脈粥樣硬化里面的成分最主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
第三、高血糖:當血糖升高時,過高的糖分會對人體的動脈產(chǎn)生一種毒性,也就是導致動脈內皮損傷,同樣會誘發(fā)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
第四、吸煙:煙里面含有尼古丁和焦油成分,這些可以刺激血管,導致動脈內皮損傷。
第五、年齡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粥樣硬化是不可逆的進展。
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影響患者出現(xiàn)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由于動脈管壁增厚、失去彈性和官腔縮小導致的一種常見的血管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確。主要與年齡、性別、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肥胖以及家族史等因素密切相關,去除病因,應該積極防止病變進展,及時治療,延長壽命。
心的形狀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圓錐體,如將其視為頭部,則位于頭頂部、幾乎環(huán)繞心臟一周的冠狀動脈恰似一頂王冠,這就是其名稱由來。左右冠狀動脈是升主動脈的第一對分支。左冠狀動脈為一短干,發(fā)自左主動脈竇,經(jīng)肺動脈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間,沿冠狀溝向左前方行3~5mm后,立即分為前室間支和旋支。前室間支沿前室間溝下行,繞過心尖切跡至心的膈面與右冠狀動脈的后室間支相吻合。沿途發(fā)出:(1)動脈圓錐支,分布至動脈圓錐;(2)外側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大部及前室間溝附近的右室前壁;(3)室間隔支,分布于室間隔前2/3。旋支沿冠狀溝左行,繞過心鈍緣時發(fā)出粗大的左緣支分布于左室外側緣;至心后面時發(fā)出較小的分支分布至左房與左室。右冠狀動脈起自右主動脈竇,經(jīng)肺動脈根部及右心耳之間,沿右冠狀溝行走,繞過心右緣,繼續(xù)在膈面的冠狀溝內行走,在房室交點附近發(fā)出后降支,即后室間支。右冠狀動脈沿途發(fā)出:(1)動脈圓錐支,分布于動脈圓錐,與左冠狀動脈的同名支吻合。(2)右緣支,此支較粗大,沿心下緣左行趨向心尖;(3)竇房結支,在起點附近由主干分出(占60.9%,其余39.1%起自左冠狀動脈);(4)房室結支,起自右冠狀動脈,行向深面至房室結。(5)后室間支,為右冠狀動脈的終支,與左冠狀動脈的前室間支相吻合,沿途分支至左、右心室后壁、及分室間隔支至室間隔后1/3。
冠狀動脈分幾個類型?
左、右冠狀動脈的分支及其終末支,在心臟胸肋面變異較小,而在膈面變異較大。采用Schlesinger等的分類原則,將冠狀動脈的分布分為三型:(1)右優(yōu)勢型:右冠狀動脈在膈面除發(fā)出后降支外,并有分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部分或全部。(2)均衡型:兩側心室的膈面分別由本側的冠狀動脈供血,它們的分布區(qū)域不越過房室交點和后室間溝,后降支為左或右冠狀動脈末梢,或同時來自兩側冠狀動脈。(3)左優(yōu)勢型:左冠狀動脈除發(fā)出后降支外,還發(fā)出分支供應右室膈面的一部分。據(jù)我國調查,右優(yōu)勢型約占65%,均衡型約占29%,左優(yōu)勢型約占6%。
上述分型方法主要依據(jù)冠狀動脈的解剖學分布,但左心室的厚度在極大多數(shù)心臟大大超過右心室,所以,從血液供應量來說,左冠狀動脈永遠是優(yōu)勢動脈。
冠狀動脈各分支與心臟各部分供血的對應關系怎樣?
根據(jù)冠狀動脈分支的走向及分布的位置,不難推測其營養(yǎng)心臟的部位。
(1)右房、右室:由右冠狀動脈供血。
(2)左室:其血液供應50%來自于左前降支,主要供應左室前壁和室間隔,30%來自回旋支,主要供應左室側壁和后壁,20%來自右冠狀動脈(右優(yōu)勢型),供應范圍包括左室下壁(膈面) 、后壁和室間隔。但左優(yōu)勢型時這些部位由左旋支供血,均衡型時左右冠脈同時供血。
(3)室間隔:前上2/3由前降支供血,后下1/3�由后降支供血。
(4)傳導系統(tǒng):竇房結的血液60%由右冠狀動脈供給,40%由左旋支供給;房室結的血液90%由右冠狀動脈供給,10%由左旋支供給;右束支及左前分支由前降支供血,左后分支由左旋支和右冠狀動脈雙重供血,所以,臨床上左后分支發(fā)生傳導阻滯較少見。左束支主干由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多源供血。
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意義?
在冠狀動脈及其分支之間存在著許多側支或吻合支,它是一種潛在的管道,平時在冠狀動脈供血良好的生理情況下,這些側支或吻合支并不參予冠狀動脈的循環(huán),只有當冠脈主干發(fā)生狹窄或阻塞,而側支血管兩端出現(xiàn)壓力差時,或某些足夠強的刺激出現(xiàn)時(如嚴重缺氧),它們才開放并得以發(fā)展。血液便可通過這些側支繞過阻塞部位將血液輸送到遠側的區(qū)域。這些吻合支逐漸變粗,血流量逐漸增大,便可取代阻塞的冠狀動脈以維持對心臟的供血,這些通過側支或吻合支重新建立起來的循環(huán)稱為側支循環(huán)。但吻合支或側支血管的存在并不能說明都有側支循環(huán)的功能,這是因為側支循環(huán)的發(fā)展成熟需要較長的時間,且血流量較小,對心肌的保護作用有限。那么,影響側支循環(huán)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呢?
(1)冠狀動脈阻塞發(fā)展的速度。病理生理學最新研究證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始于兒童及青少年,并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加重,局部缺血也日益明顯,從而使吻合支的血管發(fā)生擴張,血流量增加,補償缺血心肌的血液供應,這就建立了該部位的側支循環(huán)。如果冠狀動脈突然閉塞,側支循環(huán)就不能形成,從而導致心肌梗塞。
(2)冠狀動脈閉塞的部位。若冠狀動脈閉塞的部位是其開口處或是近端,則主要血流中斷,遠端的側支也就成了無源之水。
(3)相臨動脈是否發(fā)生了閉塞。如果相臨動脈也發(fā)生了閉塞,就失去了形成側支循環(huán)的條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93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控制冠心病關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