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產后缺乳”,也叫“乳汁不足”。一般發(fā)生在產后2~3天或半個月內,也有整個哺乳期都呈乳汁不足的狀態(tài)?,F代醫(yī)學認為,乳汁分泌與腺垂體功能相關,當腺垂體分泌泌乳素不足時乳汁就不足。中醫(yī)分析認為,本病有虛、實不同。因于虛者,為氣血不足,生化之源匱乏,可見產后乳少或全無,乳汁清、稀,乳房柔軟,面色少華,食欲不振等;因于實者,多為肝氣郁滯,乳汁運行被阻,癥見產后乳少,胸脅脹悶,情緒不悅,或身有微熱等。產后缺乳一癥,應在分清虛、實后,及早選取適當的食療藥膳,才能有益于母子健康,舉例以供參考。
人參黃精豬蹄湯
配料人參6克,黃精20克,通草5克,豬蹄250克,花生米30克,紅棗20克。
制法將豬蹄洗凈切塊,人參、黃精、通草、花生米等一并洗凈,紅棗去核,共放入沙鍋中,加鹽、料酒、姜片、蔥段、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加味精調和后,即可喝湯,并吃豬蹄、人參、花生米、紅棗等。
功能補氣養(yǎng)血,充乳通絡。本膳用人參,補元氣;黃精,益腎填精;紅棗,健脾和中;豬蹄,含大量膠蛋白和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通草,順氣通絡而增乳;花生米,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適用于氣血不足的產后缺乳癥。
山藥奶肉羹
配料鮮山藥50克,羊肉250克,生姜10克,牛奶120克,食鹽適量。
制法將羊肉洗凈切塊,置沙鍋中,加入生姜、水適量,用小火燉煮2小時,取羊肉湯1碗備用。鮮山藥洗凈,去皮并切成丁,放鍋中,加入羊湯,小火煮至山藥熟爛,加入牛奶、鹽調味后,再與原煮羊肉和勻,沸5分鐘即可食用。
功能補虛益氣,健脾潤燥。本方用山藥,健脾益陰;牛奶,和中潤燥;羊肉,含蛋白質和人體必需氨基酸;生姜,辛溫宣通。故對產后體虛,氣血不充,乏力少乳者有益。
舒肝鯽魚湯
配料柴胡9克,王不留行12克,香附6克,鯽魚一條(約重250克),生姜15克。
制法將鯽魚去鱗、鰓及內雜,洗凈;生姜拍碎;柴胡、王不留行、香附用紗布包好扎緊備用。先用鍋燒熱加少些油,至4成熱,將鯽魚入鍋稍煎一下,加入料酒、少許鹽、適量水及藥包,文火煮20分鐘,撈去藥包,加少許味精調和,即可喝湯及食魚肉。
功能理氣舒肝,通絡下乳。本膳用鯽魚,含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并有和胃下乳之功效;柴胡,能疏肝解郁,宣暢氣機;香附,為氣中血藥,芳香利氣機之開泄而舒肝氣;王不留行,通行十二經,善散肝氣之結;生姜,辛溫而散寒,通經以達外。
鹿角粥
配料鹿角(磨粉)6~9克,粳米40克。
制法先將米洗凈,入鍋,加水,煮至粥將成,加入鹿角粉,調勻,即可。
功能溫陽壯督,和胃健中。本方所用鹿角,從營養(yǎng)學分析含
有較多蛋白質和人體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等,而中醫(yī)則認為本品溫能督脈,有通陽下乳之能;粳米,含碳水化合物,有和胃潤脾之用。
目魚通乳煲
配料目魚250克,炮山甲6克,青皮9克,漏蘆12克。
制法將目魚洗凈,山甲、青皮、漏蘆用紗布包裹扎緊,同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燉2~3小時,加鹽、胡椒、味精等調味,喝湯,吃目魚。
功能活血通經,理氣散結。本膳所用之山甲,有活血化淤、通經散結的作用;漏蘆,能泄熱解毒、通利陽明(胃、大腸經)、下乳汁;青皮,能破氣散結、疏肝理氣、擅下乳汁;目魚,含蛋白質,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鋅、硒、鎂、鉀、磷等微量元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519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女性五大養(yǎng)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