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才能見到小寶貝,這是所有職場媽媽的心結(jié)。尤其是一想到“分離焦慮”、“親子依戀”這些名詞兒,媽媽們就感覺無法忍受!可是,社會就是如此,它也同樣需要女性的工作來推動發(fā)展,家庭就更是如此,它需要媽媽獲得一定的收入來支撐。那么,不要埋怨了,還是找些小竅門來化解煩惱吧,雖然不能一天到晚地陪伴孩子,注視孩子的一舉一動,但完全可以利用下面的小竅門來更好地照顧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愛無處不在。
上班前的育兒小竅門
。肌膚之親很重要
上班前和孩子親密接觸,對他和您一天的心情都很有好處。方法有很多種,可以用手指輕刮一下孩子臉頰,可以對著孩子學(xué)貓叫,也可把能發(fā)聲的玩具對著孩子耳朵將其叫醒。給孩子穿衣服時,可在其腋下或背部撓幾下,使孩子體會到樂趣。肌膚之親是讓小寶寶感覺到媽媽關(guān)愛的最好途徑。
。媽媽寶寶互相喂飯
孩子能吃飯或能吃斷奶食品的話,媽媽可將飯舀到勺子里喂給孩子吃,同時鼓勵孩子喂給媽媽吃,這種喂飯游戲是十分溫馨的,還鍛煉了寶寶的各種能力,初步培養(yǎng)了孝心。
。說“再見”時抱起孩子
孩子知道媽媽要上班去了,會多么傷心啊!媽媽要抱抱孩子,對孩子說“再見”。即便是孩子聽不懂,也要給他講明白媽媽離開的理由:“媽媽要去上班了,如果寶寶好好玩,好好吃飯,媽媽很快就回來啦!”
很多媽媽為了避免孩子的糾纏而偷偷離開,這種做法是絕對禁止的。因為孩子會一整天找媽媽,會因見不到媽媽而心神不寧、注意力不能集中。這種做法持續(xù)下去會使孩子形成整日找媽媽的習(xí)慣,再見到媽媽更是一刻也離不開了。媽媽應(yīng)讓孩子接受媽媽要離開的事實。
上班時突然牽掛寶寶
。親子午餐
英的老公工作單位離家很近,每天中午老公都回家與寶寶一起吃午飯,看著寶寶入睡后才離開。如果你或愛人工作地點離家較近,盡量中午回趟家。
。每天規(guī)定一小時“想寶寶時間”
生活在大城市的新媽媽、新爸爸們未必有時間中午與寶寶相聚,那么抽一小時專門想寶寶也不錯。晶每天中午為寶寶擠奶,然后把奶瓶放在公司的冰箱里,這時,她一心想著寶寶,感覺她正在為寶寶盡職責(zé),時間一到,把寶寶拋開,一心一意地干工作。效果很好。
。打電話聯(lián)系
孩子喝水了嗎?雞蛋喂了嗎?鬧沒鬧脾氣?睡覺踏實嗎?很多擔(dān)心讓你心煩意亂,把你擔(dān)心的所有問題打電話回去落實一下。不過你要記住,隔會兒就打一個電話,這不僅會影響你的工作,使你在上司的眼中成為問題,在其他同事心中變成婆婆媽媽;而且使寶寶的看護者懷疑你對她不夠信任。訣竅是每天選擇午休時間打一次,語言控制在最經(jīng)濟的程度。
。把工作扔在家門外,把家事扔在辦公室外
有位做廣告經(jīng)理的媽媽,她的辦公室,絕對沒有孩子的照片啊,玩偶啊,工作時間她從不想孩子,絕對不暴露任何媽媽的標志。但是一回家,她會關(guān)掉手機,所有公務(wù)一概拒絕,不理朝政,不管是多誘人的生意。
下班后的育兒小竅門
。大聲喊著寶寶的名字進門
媽媽下班回來后,一邊喊著孩子名字一邊進門。即使孩子在睡覺也沒有關(guān)系。孩子跑出來(或由看護人抱出來)迎接媽媽的話,媽媽要捏捏孩子的臉蛋,抱抱他,通過肌膚之親來讓他體會到媽媽的存在。
。和孩子一起洗澡、游戲
如果孩子超過2歲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了,在水里盡情玩耍。如果孩子太小,可以在幫他洗完后給他按摩。通常孩子會樂得咯咯笑的!
。和孩子一起聽音樂、跳舞
雖然你可能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但只要和孩子一起隨著音樂一起哼哼,一起扭動腰肢體就可以了。同時拉起孩子的小手,并與孩子目光相對,傳遞你的愛。
孩子喂食注意安全
。睡前故事的威力
在孩子睡前給他講故事,這絕對是對不能白天陪伴孩子的最好補償!還可以給孩子唱催眠曲,讓孩子在這種安靜舒適氛中進入夢鄉(xiāng)。
。帶孩子去游樂場
如果天天去游樂場,任何人都會覺得索然無味。若偶爾為之或有規(guī)律地去游玩,比如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去,孩子就會覺得十分向往。全家人一起去游樂場游玩,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有趣的事。最開心的就是左手牽媽媽,右手牽爸爸,當(dāng)寶貝的感覺真好!
。去市場
媽媽經(jīng)常要趕在周末把一周的食品和用品購買齊全。您若去市場,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去,請他和您一起挑選物品,一起付錢,并一起回家整理購買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教給孩子最基礎(chǔ)的人際社會交往,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
。用枕頭“打架”
和寶寶一起玩有點“競技”性質(zhì)的游戲會讓寶寶有成就感。試過用枕頭“打架”嗎?如果周末天氣不好,或孩子太小,在一覺醒來后若沒有工作安排,最好能和寶寶多賴在床上一會兒,把枕頭扔向?qū)Ψ剑瑫r翻滾著身體躲避枕頭“彈藥”。這游戲能鍛煉寶寶的手眼反應(yīng)能力和肌肉強度,并常常讓寶寶樂得氣喘吁吁。
。和孩子一塊整理衣服、干家務(wù)
很多職場媽媽抱怨到了周末必須完成大堆的家務(wù)勞動。您因不要急于洗完臟衣服就把孩子一個人放在一邊不管不問。即使您干家務(wù)活也要和孩子說說話,聊聊天。整理衣服時可以請孩子在一邊幫忙,還可以教孩子一起疊衣服。讓孩子感覺和媽媽在一起十分溫馨。
。和孩子一起做飯
平時的飯菜也許湊合一下就可以了,到了周末可不行!給寶寶準備特殊的周末大餐吧。如果孩子2歲多了,就可讓他一起來參與做飯了,可請他說出自己喜歡吃什么,并一起準備,或把部分材料當(dāng)作玩具給他玩。比如,做刀削面時可以把面撕下來一點給寶寶,讓他拿著面團盡情地擺弄出各種樣子。
雖然你上班后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少了,但你不必為此而歉疚,你照樣可以做合格的媽媽。寶寶對你的感情并不取決于你們相處的時間數(shù)量,而在于質(zhì)量,也就是說,讓寶寶跟你在有限的時間里享受無限的快樂,一個小時的快樂時光勝過四個小時的漠然相處。離別讓寶寶知道期待,增加寶寶的情感發(fā)育。你大可專心工作,不要太在意寶寶。她會健康地長大。
1、過早斷奶
很多職場媽媽因為上班時間不方便喂奶,晚上睡覺喂奶又影響睡眠質(zhì)量,進而影響第二天的上班質(zhì)量。因此,只能在寶寶幾個月的時候就斷奶。其實,這樣對寶寶免疫力的提升以及親子關(guān)系的建立非常不利。
建議:職場媽媽在可能的情況下不要過早斷奶?,F(xiàn)在吸奶器很方便,母乳保存在冰箱里在國外是很普及的事情。自己麻煩一些,總比以后看到孩子體質(zhì)弱、跟媽媽不親要好。
2、把寶寶全權(quán)委托給老人或者保姆
上班族比較累,為了有充足的睡眠,很多媽媽把寶寶全權(quán)委托給老人或者保姆,包括晚上的時間。因此,有些寶寶和媽媽不親。
建議:不要把寶寶全權(quán)委托給老人或者保姆。孩子的自信來源于安全感,而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是媽媽在寶寶3歲前給予的。過了這個階段,再想彌補非常困難。
3、陪孩子的時候不能全心全意
不管多大的寶寶,對于媽媽是否在用心地陪他非常敏感。如果你全心全意,孩子會非常開心和幸福。否則,孩子就容易哭鬧,實際上這是向媽媽提出的抗議。
建議:既然職場媽媽本身陪孩子的時間已經(jīng)非常少了,那不妨下班回家,放棄一切雜念,全心全意地讓寶寶擁有你的每一分鐘。其實細算算,從下班到家再到孩子睡覺,一共才幾個小時的時間。
4、試圖用一堆玩具代替親子時間
寶寶在小的時候尤其是一歲以內(nèi),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品的興趣遠遠高于對玩具的興趣。很多職場媽媽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想用玩具彌補一下,結(jié)果孩子不買賬,還是粘著媽媽。孩子就是這樣,他更需要的是媽媽,尤其是白天見不到的職場媽媽。
5、輕視育兒知識
以前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什么都不懂。近幾年西方的育兒書籍到了中國之后,才知道原來孩子有太多自身發(fā)展的秘密。他們的發(fā)展有他們自身的日程表、敏感期。
在相應(yīng)的敏感期里,孩子會一直重復(fù)一件事情,直到熟練為止。比如他會重復(fù)的從高處往下面扔?xùn)|西,會執(zhí)著地往容器里放東西,會來來回回地往什么地方藏東西,更會不厭其煩地揀地上的小東西,盡管有些大人覺得很臟。
建議:媽媽應(yīng)掌握相應(yīng)的育兒知識。隨著孩子的發(fā)展,在相應(yīng)的階段給孩子準備充分的素材。這樣,孩子在前面走,媽媽從旁指導(dǎo)。孩子自身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媽媽也不會覺得累。
6、忽視陪孩子戶外活動的親子時間
戶外活動是孩子學(xué)習(xí)人際交往的基地,人際交往的規(guī)矩和原則要大人教給孩子。很多老人或者保姆帶的孩子這方面做的不大好。有些老人不合群,孩子自然也就不能學(xué)會很好地和別人交朋友。戶外活動還是孩子大運動發(fā)展的戰(zhàn)場。對于老人和保姆,安全責(zé)任最重要。所以,他們不敢放手讓孩子隨便地跑跳。這個任務(wù)只有父母承擔(dān)最合適
7、把親子時間變成給孩子補習(xí)的課堂
對于學(xué)齡前的孩子來說,第一是身體技能的鍛煉,主要是大運動;第二是手的觸覺訓(xùn)練,也就是精細動作;第三是語言的聽力訓(xùn)練以及邏輯思維訓(xùn)練。
對于這幾方面的訓(xùn)練,從日常生活中找機會,遠比給孩子固定的字詞句章來得重要。比如,讓3、4歲的寶寶多做些拼圖或其他精細動作訓(xùn)練,遠比要求寶寶寫字來得好。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手部肌肉還沒有完全發(fā)育好。
經(jīng)常聽一些父母抱怨,“一天到晚都要上班,天天早出晚歸的,早上出門孩子還沒起床,晚上回來晚了,孩子又睡了,根本沒時間跟孩子親近”照顧孩子與工作成了職場媽媽的一對矛盾。從心里,您想多與孩子親近、交流,可因為工作,又只能花有限的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與孩子有一個高質(zhì)量的交流呢? 一、親子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才是最重要的請放松下來,將與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dān)吧!不要將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須做些什么才叫“溝通”。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樣。所以,與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態(tài)上,您應(yīng)該是一個放松的、樂意交流的媽媽,而不是一個剛剛從擁擠的公交車下來、匆匆忙忙的疲憊的媽媽。就這一點,建議您在回家的路上,或者進門之前,或者要見到寶寶時,做以下的想象:1.想象一個足以讓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詞匯,比如:暖暖的陽光,開心的野餐,溫馨的燈光,甜甜的笑容……2.在頭腦中閃現(xiàn)寶寶的“可愛”,比如:胖乎乎的小臉,脆生生的聲音(尤其是叫“媽媽”的時候),玩耍的模樣,滑稽的怪相,還有好多可愛的“第一次”;3.想象你與寶寶在一起的歡樂時光,游戲、讀書、洗澡、玩水、學(xué)步……相信這些“想象”足以給寶寶一個“好狀態(tài)”的媽媽!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區(qū)”,是一個助跑、轉(zhuǎn)接與加速的區(qū)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經(jīng)累了,而如果能有這樣的一段“心理接棒區(qū)”,將能使你從工作的“后遺癥”中解放出來,給自己一個即將見到寶寶的“幸福期待”,也將激活你發(fā)自內(nèi)心的母性的愛與靈感。其實,與寶寶如何相處的技巧沒有誰能真正教你,因為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個特有的媽媽。不要迷信所謂的“育兒技巧”,當(dāng)你放松下來時,你就有了育兒的本能——“兒子,過來,讓媽媽親一下!”“好兒子,媽媽回來了,來親媽媽一下!”“兒子,媽媽好想你??!快過來讓我抱一抱!”…………正如你意識到的,親子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交流”?一種自然而然的接觸——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短短的問候,一個親熱的吻……什么是“溝通”?彼此心靈上的默契——會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頭點點……這些需要多少時間呢?真正需要的是一種放松又快樂的心態(tài)!所以,建議你多留意生活里的美妙時刻,讓點點滴滴匯集在“記憶”中,以便“想象”提取。即使在工作,偶得空閑,不也可自娛自樂?二、弄清楚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現(xiàn)在有很多關(guān)于親子交流的書籍,各種活動、訓(xùn)練、游戲目不暇接,搞得個個父母看了都覺得“不稱職”——“我沒有那么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我從沒有陪孩子搭過積木!”“這些家庭游戲,我們似乎都沒有玩過!”而且越看越覺得焦慮,好像父母不給孩子讀故事、不訓(xùn)練孩子、不與孩子做游戲,孩子就可能不健康,就可能影響某種“商”(如“智商”、“情商”)的發(fā)展。于是,父母心理壓力很大,既怕“少交流”,又怕“錯交流”,無所適從。結(jié)果把最重要的都忘了——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的孩子需要我們做些什么呢?所以,在您走入家門前,請不要象去超市購物似的,列一張清單: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如果這樣,結(jié)果多數(shù)是——“我的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剛看了兩頁書就不行了!”“他根本就不愛聽故事!”“我說什么,他總是不聽,總要我按他說的做!”…………我們很難回憶起3歲前我們自己是怎樣需要父母的,所以要真正弄明白現(xiàn)在的孩子需要什么的確很難,那么就先放下我們的育兒理論與技巧,聽聽孩子們的聲音吧——“媽媽,我今天搭了一個好高好高的樓房!”“爸爸,我想聽故事!”“媽媽,抱抱!”“哇……哇……”聲音、動作、姿勢、語言、表情足以表達寶寶的需要,只要你肯仔細聽,欣賞地、帶著好奇地聽。當(dāng)然,你可以提出你的設(shè)想或建議,“寶寶,想不想聽媽媽講故事???”“媽媽今天給你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想不想看???”“強扭的瓜不甜!”所以,交流以自愿為原則,如果孩子喜歡先搭積木、再聽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聽故事、再搭積木?如果你是在有意識地教孩子什么,就更要懂得如何“吸引孩子”了!
這個假期同學(xué)聚會,大家天南海北的聚在一起,不知怎么話題就引上了最近熱議的職場與帶娃,同學(xué)里有好幾位都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上班,這個年紀也都基本帶著團隊沖業(yè)績,那是肯定的,其中幾個還是媽媽。覺得好奇,就問起她們平衡帶娃和工作。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她們竟然都沒怎么抱怨,而是互相交流起了職場媽媽的育兒心得,真的讓人佩服。
身為職場媽媽的你,是不是也被“時間不夠用”、“沒辦法陪娃困擾”。擔(dān)心自己在職場沒有競爭力,更擔(dān)心因為工作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那么,這幾位BAT資深職場媽媽的建議,應(yīng)該對你有所幫助。
拼職場和帶孩子的困境
時間少任務(wù)重 每一個職場媽媽,從早上一睜眼就要面對很多事情。孩子吃什么?上學(xué)東西帶全了嗎?昨天客戶的郵件收到了嗎?今天晨會講什么內(nèi)容?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養(yǎng)育孩子,就像多了一份全職工作。媽媽不是三頭六臂,肯定是疲于應(yīng)付。
難以轉(zhuǎn)變的管理者心態(tài) 有些寶媽在職場中,帶團隊,做管理者,做決策。下屬都是成年人,懂合作,懂規(guī)則。但孩子不一樣。當(dāng)媽媽把職場中的一米八氣場帶回家中,碰上孩子的逆反,免不了雞飛狗跳。強勢壓制下,只會讓孩子的性格更軟弱或更叛逆。
媽媽應(yīng)該把孩子照顧周到 即便到了今天,我們身邊的輿論場還是普遍認為,把娃帶好是你的責(zé)任。這點從很少有討論職場爸爸如何帶娃的文章就能看出來了。媽媽幾乎是被要求全能的,老師、醫(yī)生、司機再到廚師,每件和娃有關(guān)的事兒,都是你義不容辭的任務(wù)。
但是沒人是全能的,當(dāng)個不完美的媽媽,也沒什么。
七條建議幫助職場媽媽高效育兒 提高效率,改變心態(tài),培養(yǎng)帶娃團隊是這七條意見的基本原則。也是這幾位職場女性在孩子和工作中摸爬滾打多年的心得。丘吉爾說,我們必須堅持,不是因為我們很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一邊是孩子一邊是工作,兩者我們都沒辦法割舍,所以要盡量做到平衡。
1、做好時間管理
職場媽媽面臨的最大困境是時間。孩子需要開家長會,而你還有一個跨部門溝通會議;周末孩子邀請家長去春游,而你需要盯著程序員加班;累了一天回到家里,還要陪著寫作業(yè),陪著讀書。是不是覺得很崩潰。
時間管理并不會讓你的時間多起來,而是讓時間的效率更高。同學(xué)A常年用“餅圖”做時間管理,上班下班的通勤時間娛樂放松,午休時候會去健身房健身。晚上回家陪娃,固定一個小時睡前閱讀聊天,早起則帶娃運動和玩耍。
2、抓主干,放細節(jié)
既然身處職場,就肯定沒有辦法像全職媽媽那樣,參與孩子的每一刻成長。要有這個自覺,然后才能選擇媽媽關(guān)注的主干內(nèi)容,忽略那些細節(jié)。
同學(xué)B的孩子上小學(xué)2年級,她說最注重孩子的運動習(xí)慣,和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引導(dǎo)孩子討論一些事情,和陪孩子運動上了。
至于那些刷牙多久、吃飯前洗不洗手之類的瑣碎細節(jié),就很少關(guān)注到。
3、培養(yǎng)隨時隨地進入游戲的能力
在快節(jié)奏的職場媽媽生活中,擠出一下午或者一天的時間陪孩子玩,兩周可能才有一次。但是孩子需要高密度的情感交流。
同學(xué)C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思路,她說我們要有“隨時隨地進入游戲”的能力。是什么樣的呢?她送兒子上班途中,老公在前排開車。她會用這個時間,和孩子玩“說出十個車不能去的地方”游戲。叫兒子起床的時候,她則會模仿兒子最近喜歡的動畫人物,嘻嘻哈哈的度過早晨的時間。
4、學(xué)會示弱,讓孩子變強大
在《我的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不怎么“超人”的神操作,卻刷爆了全網(wǎng),會示弱的霍思燕把嗯哼培養(yǎng)成了一個小暖男。
職場媽媽更容易顯得“十項全能”,但孩子面前不用展示能力,適當(dāng)?shù)氖救?,會讓娃更體諒媽媽,寶媽也不用那么辛苦的去回應(yīng)他的每一個要求。
有時候我需要出去跟編輯會面,就會跟小寶“撒嬌”,媽媽好辛苦啊,不想去啊。你在家要給媽媽畫一幅畫回來送給我哦。這樣我出門的時候,他就會去做“任務(wù)”啦,回來也會自豪的把畫交給我。
你看,孩子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么脆弱。
5、像培養(yǎng)員工一樣培養(yǎng)隊友(老公)
我看過很多職場媽媽,對于隊友真的是怨氣滿滿。憑什么我一樣掙錢養(yǎng)家,還要獨自帶娃,媽媽周末就必須陪娃上各種興趣班,而爸爸就攤在那里玩游戲刷副本?
其實爸爸們除了懶,也有一部分是不知道如何陪娃玩耍。如果職場媽媽們換一種心態(tài),把家當(dāng)做一個公司,而你是CEO,老公是需要培養(yǎng),更需要成長的員工。該激勵激勵,該懲罰懲罰。
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兩個人一起帶娃,承擔(dān)應(yīng)該承擔(dān)的教育職責(zé)。
6、酌情“購買服務(wù)”
除了老公,也有很多別的方法,來“外包”你的養(yǎng)娃任務(wù)。比如保姆,像是做飯家務(wù)這些并不會明顯提升自我的事情,如果有條件可以交給保姆來做,媽媽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而不是因為瑣碎家務(wù)對家人發(fā)泄不滿。
現(xiàn)在也有很多APP音頻課堂,我們可以給娃購買知識付費課程,這樣就可以消停的和他一起學(xué)習(xí)成長咯。
7、自己永遠放在第一位
說了這么多,如何把家當(dāng)做團隊管理,如何教育孩子,陪伴孩子。但這幾位媽媽都提到了一點,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這不是什么廉價雞湯,什么不愛自己的人不會愛別人。
因為身教大于言傳,當(dāng)媽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才能平等的對待孩子,也教會孩子應(yīng)該如何活出自我。而不是用自己認為的愛綁架孩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532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治療小兒小病有招
下一篇: 孩子喂食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