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療治病既可減輕藥物對肝腎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免除內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簡便易行。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病的敷臍療法,患者不妨一試。
腹瀉:吳茱萸、肉桂、干姜、公丁香、地榆各15克,研末敷于臍上,紗布覆蓋,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一次。
痛經(jīng):肉桂10克,吳茱萸20克,小茴香15克,元胡10克,共研細末,黃酒調敷臍上,用膠布固定,然后放上熱水袋加溫。每天2~3次。
自汗、盜汗:五味子、麻黃根、五倍子各50克,研細末混均,加75%酒精適量調勻,敷于臍中,每日一次,連用7~14天。
小便不通:木通10克,穿山甲5克,川芎15克,鹽少許,研末混均,用黃酒調糊狀,貼于臍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敷后約30分鐘即可排尿。(張可堂)
溫灸療法始于中國,但在大約二十幾年前,才由日本人發(fā)明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治腸胃病。這是日本人把中國道家的老方法拿出來賣錢,這個在道家叫灸臍法。道家的很多的方法,我們稱之為“旁門”,不過旁門也是門,可以用,就像偏方。
其實用不著溫灸療法,一位老中醫(yī)說。他說:我教你們,年紀大的都可以用,比較保險。用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干的叫桂圓),花椒粒七顆,加上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臍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們的肚臍,肚臍會吸收的。
肚臍有個孔,我們在娘胎里頭的飲食、呼吸都靠這個肚臍連到媽媽。所以把這個藥放在肚臍,域祓皮貼把它封住去睡覺,比那個溫灸器還要好。胃病也好,各種病都好,老年人的身體絕對保健康,身體需要就吸進去了,不要的它不吸。這樣就會水火交感了,繼續(xù)二三天后,早晨起來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腸胃病都會好了。脾胃非常健康。這個是真的秘方,你們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過不要收錢。這個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氣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涼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腳底心還發(fā)暖,冬天腳都不怕冷的,一定長命。
花椒記得藥店買的,跟商場香料花椒有區(qū)別,那是炮制過的,而且去掉里面的籽了(籽中藥名椒目)。
新生兒臍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感染臍部引起的局部炎癥。臍部為水濕所侵,臍中濕潤不干者稱為臍濕,臍部為邪毒感染,紅腫熱痛或膿水溢出者,稱為臍瘡。
【方一】荊芥液
【出處】《中醫(yī)藥物貼臍法》
【組成】荊芥30克。
【功用】清熱祛濕,收斂固澀。
【主治】新生兒臍炎,屬濕穢漬臍型,臍帶脫落后,臍窩仍濕潤浸漬不干,創(chuàng)面微紅、腫脹,全身狀況良好者。
【方解】荊芥有祛風止癢療瘡作用,可治療風疹瘙癢、瘡瘍初期等。
【藥理】荊芥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炭疽桿菌、乙型鏈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上藥加水500毫升,濃煎200毫升,去渣取液,趁熱用消毒紗布,蘸藥液洗滌患處。每日2次。
【方二】馬齒莧散
【出處】《中醫(yī)藥物貼臍法》
【組成】馬齒莧20克。
【功用】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主治】新生兒臍炎,屬毒熱內侵型,臍部紅腫痛,甚則糜爛,膿水流溢,惡寒壯熱,啼哭煩躁,口干欲飲,唇紅舌燥,舌質紅,苔黃膩,指紋紫。
【方解】馬齒莧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藥理】馬齒莧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癬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上藥燒后,研末,敷臍。每日1次。
【方三】大黃粉
【出處】《河北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組成】大黃若干。
【功用】解毒消腫,活血化瘀。
【主治】新生兒臍炎。
【方解】生大黃粉具有解毒消腫、活血化瘀作用。
【藥理】其主要成分由蒽醌類衍生物,具有抗菌、消炎、收斂、止血等作用,能廣泛用于人體內外損傷、出血及紅腫瘡毒,并且對伴有滲血及肉芽組織增生療效甚好。
【用法】以50%酒精清洗臍部后,上敷大黃粉0.3~1克,每日1次,5天為1療程。
【方四】紫草油
【出處】《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組成】紫草150克,麻油1000克。
【功用】涼血活血,清熱解毒透疹。
【主治】新生兒臍炎。
【方解】紫草,亦名紫草根,性味苦寒,入肝、心包經(jīng),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透疹之功能。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紫草含乙酰紫草醌、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等,口服或局部用藥均有抗炎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且對炎癥急性滲出期的血管通透性亢進、滲出和水腫及增殖期炎癥均能拮抗,切除動物腎上腺仍有抗炎活性。由紫草提取物或其色素成分制備的軟膏局部用藥,對肉芽的增殖有促進作用,可明顯加速創(chuàng)傷愈合。臨床上紫草油局部應用可以收到消腫、止痛、干燥、收斂、創(chuàng)面愈合快,縮短抗生素使用療程等療效。
【用法】紫草浸于70℃麻油中1小時,再于常溫下浸泡24小時,取出紫草,除去殘渣,過濾,取無菌紗布浸泡,經(jīng)過高溫蒸汽消毒后,儲藏在遮光密封處備用。用消毒棉簽蘸3%過氧化氫溶液涂擦臍部,由內向外作環(huán)形消毒,清除膿性分泌物,再用紫草油均勻涂抹局部,最后用紫草油紗布敷于臍部,每日2次。
【方五】枯礬粉
【出處】《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
【組成】明礬若干。
【功用】燥濕止癢,斂瘡消腫。
【主治】新生兒臍炎。
【方解】枯礬又稱枯白礬,它是由明礬煅制而成的,其性能具有酸澀、寒、燥濕、殺蟲止血、消炎、解毒、收斂防腐、定痛的作用。
【藥理】外用低濃度白礬有消炎、收斂、防腐作用,對革蘭氏陰性、陽性菌均有抑制作用。通過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枯礬粉對控制新生兒臍部感染,促進愈合療效顯著。
【用法】將明礬搗碎,放入鐵罐(或鐵鍋)內,密蓋封口,置炭火上,文火加熱成潔白空松的塊狀物,即枯礬。將其碾細末后過篩,然后裝入不透光的瓶內備用。
【方六】驗方
【出處】《實用中醫(yī)兒科手冊》
【組成】大黃,血竭。
【功用】解毒活血。
【主治】預防新生兒臍炎。
【方解】大黃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祛瘀,利膽退黃之功;血竭有行瘀止痛,斂瘡生肌之效。
【藥理】大黃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臍炎雙球菌、綠膿桿菌及多數(shù)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而血竭則對黃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二者還有較好的收斂、止血作用。故二藥合用,抗菌譜廣、力強,收效卓著。
【用法】先將大黃烘干,碾碎過篩成粉狀,再將血竭碾碎過篩成粉狀,然后以10∶1(大黃10份、血竭1份)之比例相混拌勻,送高壓消毒后即成。新生兒臍帶脫落后,即在臍創(chuàng)面涂抹適量黃竭粉,然后加蓋無菌紗布,次日給新生兒冼澡時,先觀察臍部,若不干燥,洗澡后再涂抹該粉一次,通常僅需使用1~2次即可。
【方七】驗方
【出處】《小兒常見病簡易療法》
【組成】五倍子50克,生龍骨25克,冰片0.2克。
【功用】清熱解毒,收濕斂瘡。
【主治】新生兒臍炎,熱毒內侵證。
【方解】五倍子收濕斂瘡;龍骨收斂固澀;冰片清熱止痛。
【藥理】五倍子中沒食子酸對蛋白質有沉淀作用,與皮膚、黏膜的潰瘍面接觸后,其組織蛋白質即被凝固,形成一層被膜而呈收斂作用;龍骨所含鈣離子,能促進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冰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
【用法】共研細末。取適量以陳醋調成膏狀,敷貼于臍部,每日1次。
【方八】驗方
【出處】《小兒常見病簡易療法》
【組成】海螵蛸10克。
【功用】收濕斂瘡。
【主治】新生兒臍濕。
【方解】海螵蛸咸、澀微溫,功擅收濕斂瘡,《名醫(yī)別錄》言其“止瘡多膿汁不燥”。
【藥理】海螵蛸具有抗消化性潰瘍、抗腫瘤、抗放射及接骨作用。
【用法】研細末,用香油調勻,搽患處。
【方九】驗方
【出處】《小兒常見病簡易療法》
【組成】伏龍肝10克。
【功用】溫中燥濕。
【主治】新生兒臍炎。
【方解】伏龍肝功能溫中燥濕,李時珍云可治“小兒臍瘡”。外用可發(fā)揮收濕斂瘡之功效。
【藥理】伏龍肝有縮短凝血時間,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
【用法】研細末,敷臍。
【方十】驗方
【出處】《小兒常見病簡易療法》
【組成】魚腥草、野菊花各5克。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新生兒臍瘡。
【方解】魚腥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野菊花清熱解毒。
【藥理】魚腥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流感桿菌、卡他球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等多種革蘭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野菊花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流感病毒、皰疹病毒以及鉤端螺旋體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3次。
【方十一】驗方
【出處】《子母秘錄》
【組成】黃檗末涂之。
【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小兒臍瘡不合者。
【方解】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藥心法》言其“治瘡痛不可忍著”。
【藥理】黃柏主含小檗堿,小檗堿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黃柏對真菌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用法】涂之。
【方十二】驗方
【出處】《圣惠方》
【組成】龍骨煅研。
【功用】收濕斂瘡。
【主治】新生兒臍炎。
【方解】龍骨有生肌斂瘡作用,可治療潰瘍久不收口。
【藥理】龍骨能抗驚厥、減輕骨骼肌的興奮性的作用。
【用法】敷之。
1.敷臍法
黃連、胡椒各3克,龍骨15克,研末,取3克,水調敷臍。適用于臍瘡。
2.摻藥法
(1)先用防風、金銀花、野菊花各適量,水煎洗滌臍部,拭干后,再以金黃散撒臍部。適用于臍瘡。
(2)車前子適量,焙干黃,研極細末,撒臍部。適用于臍瘡。
(3))馬齒覓2克.燒灰研末,撒臍部。適用于臍瘡久不愈者。
(4)龍骨、枯礬研末撒于臍部,若局部微有紅腫,用金黃膏外敷。適用臍濕。
(5)煅石膏、烏賊骨粉各適量,或鍛爐甘石粉適量,將臍窩洗凈揩干,然后將藥粉撒臍上,適用于臍濕。
(6)赤石脂6克,鍛研,或用艾葉灰撒臍上。適用于臍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56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白毛夏枯草,擅治頑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