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間,江南一小鎮(zhèn)有朱姓開設的一家武館,說也奇怪,凡來武館習武者,有傷筋動骨的,只要服用朱武師給的藥粉,很快就好。此事被一楊姓醫(yī)生得知,登門求其醫(yī)術(shù),朱敬其醫(yī)德,便如實相告。原來朱某幼年家境貧寒,父母早逝,靠祖父撫養(yǎng)。祖父在一家油坊做事,一日不慎從高處摔下,腿斷骨折,主子嫌其累贅,便拋到油渣棚內(nèi),任其死活。那年,油渣棚里生了許多土鱉,祖父終日以土鱉為食,沒想到月余斷腿和傷痛居然痊愈了。后來,祖父就用土鱉給人治病,治者必愈。祖父臨終前又將此方傳給朱某。朱武師將“土鱉焙干碾成藥粉,一次一撮”的秘方告訴了楊醫(yī)生,楊即用此方療傷接骨,頗為靈驗。此后,楊醫(yī)生便將此方錄入他著的《醫(yī)方摘錄》一書,流傳后世。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土鱉能破血消癥,續(xù)筋接骨。近年有報道,有位患偏癱多年的病人,每日服7只土鱉,焙干為末,黃酒為引,服用半年,能夠下床自理,有傷筋動骨等病者可酌情試用。
地鱉(土元、地鱉蟲)
▲來源:本品為鱉蠊科昆蟲地鱉Eupolyphaga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鱉 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 的雌蟲干燥體。捕捉后,置沸水中燙死,曬干或烘干。
▲性狀:地鱉 呈扁平卵形,長1.3~3cm,寬1.2~2.4cm。前端較窄,后端較寬,背部紫褐色,具光澤,無翅。前胸背板較發(fā)達,蓋住頭部,腹背板9節(jié),呈覆瓦狀排列。腹面紅棕色,頭部較小,有絲狀觸角1對,常脫落,胸部有足3對,具細毛和刺。腹部有橫環(huán)節(jié)。質(zhì)松脆,易碎。氣腥臭。味微咸。冀地鱉:長2.2~3.7cm,寬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邊緣帶有淡黃褐色斑塊及黑色小點。
▲性味與歸經(jīng):咸,寒;有小毒。歸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破瘀血,續(xù)筋骨。用于筋骨折傷,瘀血經(jīng)閉,癥瘕痞塊。
▲中藥功用::
(1)下瘀血,消癥瘕,療折傷:用于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及癥瘕腫塊。
(2)散瘀止痛:用于血瘀引起的肝脾腫痛及腰肌勞損、扭傷。
▲用法與用量:3~9g。
▲注意:孕婦禁用。
土元,它藥用名是蟄蟲,<性味>大寒,咸,有毒,入心,肝,脾三經(jīng)
它的主要功能是逐淤,破積,通絡,理傷.此藥不能久服,很傷胃氣
您的病在中醫(yī)上講是風癥 這種病很難根治的,在西醫(yī)上講就要開刀, 在下有一藥方,外敷,你不如試試
川烏,草烏,秦九,地龍,乳香,沒藥,蒼術(shù),各等份,碾碎成粉末,用高度白酒浸泡,三天以上,在敷用時加蜂蜜.我家里也有你同病,用此藥后,效果蠻好的!祝你早日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586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熱明目密蒙花
下一篇: 柳樹全身皆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