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嗜酸細胞直接計數(shù)英文名稱:Eosinophil Cell Count參考值:溴甲酚紫法:0.05~0.3×109/L臨床意義:增高: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寄生蟲病;何杰金氏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阿狄森病病;西蒙病;席漢病降低: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柯興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癥
建議:你的結(jié)果是嗜酸性細胞總數(shù)和百分率偏高.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很多: 1.變態(tài)反應性疾?。喝缦?、蕁麻疹、血清病、異體蛋白反應、食物過敏和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 2.各種皮膚?。喝缣彀挴彙捳钚云ぱ?、牛皮癬、皮膚瘙癢癥、剝脫性皮炎和藥物性皮炎等。 3.某些寄生蟲感染:尤其多見于深層組織的寄生蟲感染,如包蟲囊蟲、血吸蟲、肺吸蟲、絲蟲病;腸寄生蟲如蛔蟲、鉤蟲等。 4.某些血液?。喝缏粤<毎园籽?、嗜酸粒細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淋巴網(wǎng)狀細胞肉瘤等。 5.各種嗜酸粒細胞增多癥:如熱帶嗜酸粒細胞增多癥。 6.局限性回腸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 7.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等可以先復查一下血常規(guī)或查一個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
monocytes什么細胞如下:
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monocytes)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細胞,也是體積最大的白細胞,是機體防御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單核細胞來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并在骨髓中發(fā)育,當它們從骨髓進入血液時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細胞。
細胞核(nucleus)是真核細胞內(nèi)最大、最重要的細胞器,是細胞遺傳與代謝的調(diào)控中心,是真核細胞區(qū)別于原核細胞最顯著的標志之一(極少數(shù)真核細胞無細胞核,如哺乳動物的成熟的紅細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等)
單核細胞正常的百分比為3%到7%。用白細胞的絕對值乘以單核細胞的比例,就可以得出單核細胞的絕對值。
單核細胞的絕對值一般為0.12到0.7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單核細胞絕對值升高或者降低時,可能代表著患者出現(xiàn)一定的病情變化?!皢魏思毎前准毎囊环N。
白細胞就是日常認為的有免疫功能的細胞,正常情況下,白細胞的正常范圍是在4千到1萬每毫升,也就是4到10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
通常使用的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可以把白細胞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每種細胞在白細胞中可以占到不同的比例。
擴展資料
單核細胞,血液中最大的血細胞,也是體積最大的白細胞,是機體防御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單核細胞來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并在骨髓中發(fā)育,當它們從骨髓進入血液時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細胞。
認為它是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的前身,具有明顯的變形運動,能吞噬、清除受傷、衰老的細胞及其碎片。單核細胞還參與免疫反應,在吞噬抗原后將所攜帶的抗原決定簇轉(zhuǎn)交給淋巴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免疫性反應。
單核細胞也是對付細胞內(nèi)致病細菌和寄生蟲的主要細胞防衛(wèi)系統(tǒng),還具有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與其他血細胞比較,單核細胞內(nèi)含有更多的非特異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強的吞噬作用。
當機體發(fā)生炎癥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單核細胞總數(shù)百分比發(fā)生變化,因此檢查單核細胞計數(shù)成為輔助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06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單核細胞直接計數(shù)(MonocyteC···
下一篇: 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