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強
關鍵詞:病例對照研究 病因?qū)W研究 危險因素
病例對照研究是一種典型的回顧性研究.這種研究方法是選取某種特定的患者作為病例
這些危險因素可以是遺傳的、心理的或營養(yǎng)缺乏
、營養(yǎng)過剩等①研究開始時間是在疾病發(fā)生之后進行的
;②研究對象按患病與否分為
病例組與對照組;
③被研究因素的暴露情況由研究對象通過對過去的回顧來提供
;④探討疾病與暴露因素關聯(lián)的順序是由果到因
,必須確定暴露是發(fā)生在疾病之前;⑤只能判斷暴露與疾病是否有關聯(lián)及關聯(lián)的程度,不能下因果聯(lián)系的最終結(jié)論.
1病例對照研究的設計要點
1.1提出可疑危險因素
臨床醫(yī)生根據(jù)臨床觀察
、病例總結(jié)及閱讀醫(yī)學文獻,提出危險因素的假說.一種疾病可以有多種危險因素,但要結(jié)合資料獲得的可能性及時間、經(jīng)費等條件,盡可能縮小假說的范圍,使研究的危險因素明確、具體.1.2確定目標人群
病例對照研究所涉及的人群為目標人群.這個人群必須同時
具有暴露于研究因素的可能和發(fā)生研究疾病的可能.病例和對照的選擇都應是在目標人群中進行的.有時具有某病的病例及非病例(對照)不一定都符合研究條件
,在選擇病例組和對照組時都應予以排除.如,在研究近期應用口服避孕藥和心肌梗塞關系時
1.3病例的選擇
病例的選擇首先要力求符合公認的診斷標準
①發(fā)病時間更接近于病因暴露時間
②發(fā)病病例能自己回答問題
,比死亡病例靠親友、家屬回答要準確的多;③發(fā)病病例剛被確診就接受調(diào)查
,尚未受到各種決定生存因素的影響,而患病病例是以往確診的大批發(fā)病病例中的殘存者,如果某種因素對生存有影響的話,則可能導致錯誤的結(jié)論;④如果發(fā)病病例收集完全的話
,我們可以得到某種疾病的發(fā)病率.應用現(xiàn)患病病例也有一明顯的優(yōu)點,就是他們的資料現(xiàn)成可得.死亡病例因較難獲得準確可靠的資料,現(xiàn)在已很少被人使用.在選擇病例時,所選病例對目標人群應有較好的代表性,所選病例應包括輕重各型病例.1.4對照的選擇
對照組的選擇是決定病例對照研究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照組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結(jié)果的真實性.對照組原則上應與病例組有同一來源
,即來自同一地區(qū)、同一社區(qū)中未患所研究疾病的居民(人群對照),或同一醫(yī)院中未妓芯考膊〉鈉淥頰呋ò健康體檢??醫(yī)院對照).當病例是來源于某個人群基礎的系列時
,選取一般人群對照可以保證與病例系列的高度可比,使研究結(jié)果有較高的普遍性.但這種人群對照所花費人力、物力較大,所選中的個體常常不予合作或不易找到,應答情況比其他類型的對照差.選取醫(yī)院患者作對照時,通常較為可靠,他們有充裕的空閑時間并且能夠合作.選擇醫(yī)院對照時,還可以使病例和對照組間有關決定住院的因素相似.醫(yī)院對照的一個嚴重缺陷
,就是對照可能因為某個與病因?qū)W特征有關的條件而有選擇性地入院,并且這種選擇性傾向和病例是不同的.這時,就會使結(jié)果產(chǎn)生偏差.且醫(yī)院對照還可能因病種不同,對照和病例回憶時可能的思維內(nèi)容也不一定相同.例如肺癌患者可能更注重于回憶其吸煙史等,而胃癌患者可能更注重回憶其飲食方面的變化.對于某項具體的病例對照研究,是選擇人群對照,還是選擇醫(yī)院對照,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jù)研究的具體情況,如病例的來源、性質(zhì)、選擇個體的方法等而定.有時在某項病例對照研究時在確定和選擇對照個體的時候,
①盡可能利用與病例相同的診斷方法
,來確定所選對照個體不具所要研究的疾病.其實這一條件本身就包含了兩方面的意思
,即一方面要求對照個體未患所研究疾病;另一方面,要求病例和對照的診斷手段最好一致.因為同一疾病用不同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時,可能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如果用確定病例和對照的診斷方法不同,就有可能對照中混入輕型病例.如,確定消化性潰瘍依靠病史、鋇餐檢查和(或)內(nèi)鏡檢查,確定對照只憑無典型的疼痛史則可能在對照組中混入無疼痛的潰瘍患者.這一點講起來容易,做起來有時非常困難.如果用于確定病例的診斷方法費用昂貴或?qū)θ梭w有害,就不可能對對照也全部采用同樣的診斷方法來排除所研究疾病.如果從曾經(jīng)做過相同診斷試驗的其他患者中選取對照,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做同一種診斷試驗的患者,可能有同器官的疾病,而同一器官的疾病又可能有相同的病因.但值得慶幸的是
,病例對照研究多用于研究罕見疾病,對照個體存在所研究疾病的概率很小,一般情況下可以忽略.②對照與病例要有可比性.
為了保證對照與病例的可比性
,許多病對照研究加上了相應的配對條件.在注重這種兩組可比性的時候,也不能過份追求.如果要求病例和對照除研究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的話,就可能導致過度匹配.③在選擇醫(yī)院對照時
,應將與研究因素有關的疾病從對照中排除.如果不排除這類疾病,可能就會出現(xiàn)研究因素的危險性做出過高或過低的估計.例如,在研究服用阿斯匹林和心肌梗塞的關系時,如果對照中包括有因慢性關節(jié)炎而住院的患者,因為這些患者比一般人群使用阿斯匹林機會多,結(jié)果就可能會低估阿斯匹林的危險性.如果對照中包括慢性消化性潰瘍的住院患者,因為這類患者會減少阿斯匹林的使用,結(jié)果又可能會過高地估計阿斯匹林的危險性.所以,這兩類患者都應從對照中排除.此外,對照組所患疾病應在解剖學1.5配對和分層
配對是指用特殊的限制方法
分層和配對一樣
1.6樣本量的估計
樣本量的估計是病例對照研究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樣本量太小
①所研究的危險因素在對照組中的暴露率(P0)
②預期的OR值;
③要求的顯著性水平
④研究要求的把握度(power值)
以上
1.7設計調(diào)查表,實施調(diào)查
病例對照所研究的危險因素的暴露情況
提問的方式可分開放式和閉鎖式兩種.在預查中,可設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
2病例對照研究的資料分析
病例對照研究結(jié)果的分析
3病例對照研究的應用
3.1病例對照研究的優(yōu)點
①病例對照為回顧性研究
②此法需要樣本量較小,特別適用于罕見病及潛伏期特別長的疾病的病因?qū)W研究.
對罕見病來說
對于潛伏期特別長的疾病
③病例對照是通過詢問研究對象的既往暴露史
④在一次調(diào)查中,可同時調(diào)查多個因素的作用.
⑤可使用病歷記錄
3.2病例對照研究的缺點
①病例對照的論證強度較差
②選擇對照時
③此方法為回顧性調(diào)查
④所選病例是住院病例時,這些住院病例不能代表全部病例總體
生偏倚.
⑤可能存在研究人員事先未能估計到的對致病效應有一定影響的其他未知因素.因未能對這些因素進行調(diào)查分析,所以同樣會對結(jié)果的準確性有影響.
⑥很難做到盲法
⑦由于不知道研究的人群人數(shù)
⑧混雜因素不易控制.
3.3病例對照研究的適用范圍
病例對照研究主要用于病因?qū)W研究,調(diào)查疾病的致病因素或危險因素.目前國內(nèi)外醫(yī)學期刊報道最多的就是用于腫瘤的病因?qū)W研究.此外
3.4病例對照研究論文的評價
目前,國內(nèi)醫(yī)學期刊有關宏觀病因?qū)W研究的臨床研究數(shù)量不是很多.其中病例對照相對其他前瞻性研究來說
①是否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②是否說明對照組的來源和確定方法
③是否說明病例的來源和確定方法
④是否對從資料所得的結(jié)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闡述;
⑤是否說明病例的排除條件
⑥是否對無應答情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⑦是否說明了對照組的排除條件;
⑧如果利用了配對
,是否有有關匹配程序的信息;⑨是否有有關資料收集方法的信息,如是采用調(diào)查員
,還是采用填調(diào)查表,抑或采用查病歷,對這些情況有無說明
;⑩有無對混雜因素的可能存在進行分析說明
;B11有無對偏倚的可能存在進行分析說明;
B12如果是采用調(diào)查員
,是否采用了盲法;B13有無交待處理混雜作用的方法;
B14有無對分析方法進行描述
;B15有無對抽樣技術(shù)的描述
;B16有無介紹所用病例是新發(fā)病例,還是現(xiàn)患病例
;B17有無說明確定病例所用的診斷方法
;B18是否給出可信限;
B19有無有關暴露的信息(如時間
、強度等);B20病例與對照的診斷程序是否相同.
上述20條標準是病例對照研究論文中必需的不可缺少的信息,是對研究結(jié)果的有效性作出判斷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信息.所以
,這20條標準所包含的信息應反映在論文中.研究人員在研究的設計、資料的分析及書寫論文時,都應考慮這些標準.讀者和醫(yī)學期刊編輯在閱讀和評價病例對照研究論文時也可參考這些標準.4參考文獻
1Feinstein AR,Horwitz R.Problems in the“Evidence”of“Evidence_based Medicine”.Am J Med,1997;103:529
2Rsenberg W,Donnald A.Evidence based medicine:an approach to clinical problem_solving.Br Med J,1995;310:1122
3王家良主編.臨床流行病學.上海: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萍汲霭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984:24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24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