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鳳才 楊華富 胡曉杼 汪華 王廣和 宋亞軍 楊瑞馥
2000年4月,陜西省岐山縣種豬繁育場仔豬流行關節(jié)炎和敗血癥。無菌采取患關節(jié)炎豬的關節(jié)液和患敗血癥豬的肝、肺、脾及腸系膜淋巴結各8份病料,并對這16份病料進行病原菌分離試驗、血清學鑒定、致病力試驗、保護力試驗、細菌回收試驗、藥敏試驗。結果表明:該病原菌為2型豬鏈球菌,引起關節(jié)炎的豬鏈球菌較引起敗血癥的豬鏈球菌致病力弱;該菌對頭孢菌素、青霉素高度敏感。
關鍵詞:豬鏈球菌 分離與鑒定
論文完成日期:2000年6月15日
目 錄
摘要………………………………………………1
前言………………………………………………2
1.試驗材料……………………………………….2
2.方法…………………………………………….2
2.1病原分離……………………………………..2
2.2分離菌株的鑒定……………………………..2
2.3致病力及保護力試驗………………………..3
2.4藥敏試驗……………………………………..3
3.結果…………………………………………….4
3.1分離菌的培養(yǎng)特性及形態(tài)特征….………….4
3.2生化試驗結果………………………………..5
3.3血清學鑒定結果……………………………..5
3.4致病力試驗及保護力試驗結果……………..5
3.5細菌回收試驗結果…………………………..5
3.6藥敏試驗結果………………………………..5
4分析與討論…………………………………….6
參考文獻…………………………………………7
豬鏈球菌的分離與鑒定
摘 要
2000年4月,陜西省岐山縣種豬繁育場仔豬流行關節(jié)炎和敗血癥。無菌采取患關節(jié)炎豬的關節(jié)液和患敗血癥豬的肝、肺、脾及腸系膜淋巴結各8份病料,并對這16份病料進行病原菌分離試驗、血清學鑒定、致病力試驗、保護力試驗、細菌回收試驗、藥敏試驗。結果表明:該病原菌為2型豬鏈球菌,引起關節(jié)炎的豬鏈球菌較引起敗血癥的豬鏈球菌致病力弱;該菌對頭孢菌素、青霉素高度敏感。
關鍵詞:豬鏈球菌 分離鑒定
前 言
豬鏈球菌(Streptococcosis suis)是豬的一種重要疾病,養(yǎng)豬業(yè)發(fā)達國家如美、英、荷及愛爾蘭等常有本病發(fā)生。我國于1958年就有豬鏈球菌病的報道,1976年我國南方幾省曾一度廣泛流行,給我國養(yǎng)豬業(yè)帶來了很大危害。
豬鏈球菌截止到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莢膜型已超過30種[1]。我國于1995年首例鑒定證實2型豬鏈球菌在我國的存在[2]。豬鏈球菌可致2—6周齡仔豬敗血癥、腦膜炎、關節(jié)炎及支氣管肺炎等[3-7]。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病豬的鼻液、尿液、血液、肌肉、內(nèi)臟和關節(jié)內(nèi)均可檢出病原體。未經(jīng)無害處理的病死豬肉、內(nèi)臟及廢棄物是散播本病的重要原因,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4—10月份發(fā)生較多。本病常為地方性流行性,多呈敗血性。短期波及全群,如不進行防治,則發(fā)病率、病死率很高,慢性常為地方性散發(fā)性傳染。
2000年4月,岐山縣種豬繁育場仔豬流行關節(jié)炎及敗血癥,多為2—6周齡仔豬。無菌采取關節(jié)炎病豬的關節(jié)液及敗血癥病豬的肝、脾、肺及腸系膜淋巴結,經(jīng)實驗室分離鑒定,證實為2型豬鏈球菌?,F(xiàn)將分離鑒定結果報告如下。
1. 實驗材料
1.1病料 無菌采取岐山縣種豬繁育場患關節(jié)炎病豬的關節(jié)液8份,編號為1—8號,無菌采取患敗血癥豬的肝、肺、脾及腸系膜淋巴結8份,編號為9—16號。
1.2試劑 試驗所用的各種糖均購自上?;瘜W試劑二廠,批號自95—98年不等。
1.3培養(yǎng)基 綿羊鮮血平板、匹克氏增菌液、10ml/L豬血清肉湯及各種糖培養(yǎng)基按常規(guī)方法制備[8]。
1.4血清學試驗 豬鏈球菌診斷血清與平板凝集抗原均購自中國獸藥鑒察所,批號為990705。
1.5藥敏紙片 購自浙江省軍區(qū)后勤部,批號20000312。
1.6試驗動物 健康小白鼠(30—35g)50只,購自第四軍醫(y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2. 方法
2.1病原分離
將所采病料分別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然后,分別接種鮮血瓊脂平板。37℃需氧培養(yǎng)24h后,挑取可疑菌落接種于匹克氏增菌液,37℃培養(yǎng)24h后,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再接種血清肉湯,純化后放置4℃,冷藏備用。
2.2分離菌株的鑒定
2.2.1生化試驗
隨機抽取上述分離菌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3#、8#、13#、15#,分別接種于蔗糖、山梨醇、棉實糖、葡萄糖、甘露糖、蕈糖、乳糖、菊糖、水楊苷、馬尿酸鈉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24h后,觀察其對糖的利用情況。
2.2.2血清學鑒定
將3#、8#、13#、15#菌經(jīng)緩沖肉湯培養(yǎng)8h,通過3000r/min離心10min,PBS洗滌2次,用Ph7.2的0.01mol/L PBS制成1*1010~2*1010細菌懸液。取1滴上述細菌懸液與適當?shù)目寡逶跐崈舨F匣靹?,立即觀察凝集現(xiàn)象。同時,設立細菌懸液對照及血清對照。
2.3致病力及保護力試驗
2.3.1菌落形成單位的測定 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9]
2.3.2致病力試驗
無菌吸取上述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含菌量5.0*108CFU/ml)以0.1ml/只、0.2ml/只、0.3ml/只、0.4ml/只、0.5ml/只分別腹腔注射小白鼠2只,觀察其死亡時間和數(shù)量,測定其最小致死量。再將上述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腹腔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共14只,分7組。第一組,每只小白鼠注射3#菌0.2ml,第二組每只注射8#菌0.2ml,第三組每只注射3#、8#菌各0.1ml,第四組每只注射13#菌0.2ml,第五組每只注射15#菌0.2ml,第六組每只注射13#、15#菌各0.1ml,第七組每只注射無菌血清肉湯1.0ml。以上各組分別飼養(yǎng)觀察其死亡時間及數(shù)量。
2.3.3保護力試驗
將3#、8#、13#、15#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分別接種于18cm鮮血平板。37℃培養(yǎng)24h后,收菌,用麥氏比濁管比濁,適當稀釋,然后用0.3%甲醛滅活;37℃作用24h;作無菌檢驗。然后分別腹部皮下接種小白鼠2只,0.4ml/只。10天后,再分別人工感染,0.2ml/只。
2.3.4細菌回收試驗
對致病力試驗出現(xiàn)癥狀及死亡小白鼠剖檢,并采集病料,進行分離。
2.4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用無菌棉簽蘸取分離菌的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均勻涂布于9cm鮮血平板;待稍干后,用無菌鑷子將各種藥敏紙片分別平貼在培養(yǎng)基表面,4℃2h使藥物擴散,然后置37℃培養(yǎng)20—24h,觀察結果。結果按抑菌圈直徑大小和各抗菌藥的具體標準,評定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或耐藥。結果評定參照表1。
表1各種抗菌藥物的抑菌圈與敏感標準
抗菌藥物名稱
抑菌圈直徑(mm)
耐藥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青霉素
土霉素
潔霉素
鏈霉素
慶大霉素
卡那霉素
頭孢菌素
10~12
10~14
10~14
10~14
13~14
13~14
10~15
>13
>15
>15
>15
>15
>15
>15
3.結果
3.1分離細菌的培養(yǎng)特性及形態(tài)特征
3.1.1培養(yǎng)特性
37℃培養(yǎng)24h后,所采的12份病料在鮮血瓊脂平板上形成表面光滑、隆起的灰綠色小菌落,外層有明顯的β溶血環(huán)。該菌在匹克氏增菌液中底部有沉淀,在血清肉湯中先均勻渾濁,后在試管底部形成沉淀,上部澄清,不形成菌膜。
3.1.2染色特性
關節(jié)液、鮮血瓊脂、匹克氏增菌液及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涂片、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為革蘭氏陽性,在關節(jié)液、鮮血瓊脂培養(yǎng)物中多呈單個、雙球或短鏈狀排列,在匹克氏增菌液及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中多呈長鏈狀。
3.2生化試驗結果(見表2)
表2分離菌生化試驗結果
鑒定 蔗糖 山梨 棉實 葡萄 甘露 蕈糖 乳糖 菊糖 水楊 馬尿
項目 醇 糖 糖 糖 苷 酸鈉
3#+--++++++-
8#+--++++++-
13#+--++++++-
15#+--++++++-
判定標準:“+”表示大多數(shù)(90%—100%)菌株為陽性;“-”表示大多數(shù)(90%—100%)菌株為陰性。
表2表明分離的3#、8#、13#、15#菌的生化反應結果均符合豬鏈球菌的生化特性,說明分離的菌均為豬鏈球菌。
3.3血清學鑒定結果
將3#、8#、13#、15#細菌懸液與1/2及2型抗血清混合,立即可見明顯的凝集現(xiàn)象,但不與1型及其他型抗血清出現(xiàn)凝集。直接挑取細菌菌落與血清混勻,也能得到一致結果。陰性對照均未見凝集現(xiàn)象。
3.4致病力試驗結果及保護力試驗結果
3.4.1致病力試驗結果
第一組、第二組小白鼠注射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48h內(nèi)均未見死亡,第三組48h內(nèi)有一只死亡,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在注射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18h內(nèi)全部死亡。死亡后,小白鼠皮膚發(fā)紺,剖檢肝、脾、肺、心出血,呈敗血癥。第七組健活。由于第一、二、三組死亡數(shù)量非常少,所以,再用相同劑量分別背部皮下接種小白鼠各2只,48h后處死,剖檢發(fā)現(xiàn)注射部位有直徑0.9~1.1cm的膿腫,濃汁呈黃綠色。
3.4.2保護力試驗結果 免疫的小白鼠再經(jīng)攻毒后均未發(fā)病。
3.5細菌回收試驗結果
將上述死亡及發(fā)病的小白鼠剖檢采集病料,進行細菌分離、生化試驗及血清學鑒定,能得到原分離菌。
3.6藥敏試驗結果(見表3)
表3藥敏試驗結果
菌號
抑菌環(huán)直徑(mm)
頭孢菌素 青霉素 潔霉素 卡那霉素 土霉素 鏈霉素 慶大霉素
3#19151413877
8#18161313867
13#19161413778
15#19151314888
平均值18.7515.513.513.257.757.07.5
表3表明,結果敏感的藥物依次是:頭孢菌素、青霉素;中度敏感的依次是:潔霉素和卡那霉素;而對土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具有抗藥性。
4.分析與討論
4.1豬鏈球菌(Streptoccus suts)是危害養(yǎng)豬業(yè)的一種重要病原菌。80年代初,加拿大由豬鏈球菌引起的疾病開始增加。那時僅檢出9種夾膜血清型,其中2型是最常見的。
4.2豬鏈球菌病在臨床上有敗血型、腦膜腦炎型、關節(jié)炎型支氣管炎型等。過去屢有敗血型豬鏈球菌的報道,而關于集約化養(yǎng)豬場關節(jié)炎型鏈球菌病的報道較少。本次試驗從患關節(jié)炎豬的關節(jié)液中成功的分離出了豬鏈球菌。另外,岐山種豬場,約有60%的仔豬流行關節(jié)炎,嚴重者可發(fā)生敗血癥而死亡,給種豬場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所以,研究本病可為生產(chǎn)中防制本病提供理論依據(jù)。
4.3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病豬的鼻液、尿液、肌肉、內(nèi)臟和關節(jié)內(nèi)均帶有病原體,所以,我們建議,首先應加強對健康豬的免疫。另一方面,在發(fā)病后,加強病豬和健康豬的隔離,根據(jù)實驗室所做的藥敏試驗結果,配合藥物治療,建議用頭孢菌素、青霉素、潔霉素等藥物治療。岐山縣種豬繁育場采納我們的建議后,首先對所有的未發(fā)病仔豬用滅活疫苗免疫接種,對已發(fā)病的豬用青霉素等藥物配合治療。另外,注意衛(wèi)生管理。目前該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4.4從致病力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引起豬關節(jié)炎的豬鏈球菌的致病力較小,而引起敗血癥的豬鏈球菌的致病力較強。但通過生化試驗和血清學鑒定,它們又是同種細菌且血清型也相同。為什么同種血清型的豬鏈球菌的致病力差別很大?這個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
[1]楊本升,劉玉斌,茍仕金等. 動物微生物學.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張庚華.豬鏈球菌感染最新研究進展.國外獸醫(yī)學—畜禽疾病,1995,16(2):31
[3]黃毓茂,黃引賢.2型豬鏈球菌的血清學鑒定.中國獸醫(yī)學報,1995,15(1):63—65
[4]Gottschalk M.J Clin Microbiol,1989,27:2633—2636
[5]Higgins R et al.Can J vet Res,1990,54:170—173
[6]Sanford S E.JAVMA,1982,181:673—676
[7]Wiadsor.Vet Rec,1977,101:378—379
[8]李健強.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與實習指導.西北農(nóng)業(yè)大學,1996
[9]張彥明,賈靖國,劉安典.動物性食品衛(wèi)生檢驗技術.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
[10]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
[11]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主編,獸醫(yī)微生物學.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2
[12]劉榮標.獸醫(yī)微生物學(上).臺北,藝軒圖書出版社,中華民中73年
[13]鄭明球.家畜傳染病學實驗指導.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9
[14]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主編.獸醫(yī)微生物學(第二版).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
[15]郝天斌,陳雨田.豬非溶血性關節(jié)炎型鏈球菌病的診治.中國獸醫(yī)科技.1999,29(3):34—35
[16]陳書琨,林慶燕.豬鏈球菌生化突變株的分離與鑒定
[17]汪誠天,葉祝年,一支方等.獸醫(yī)實驗手冊.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
應用抗菌類藥物治療有效。當分離出致病鏈球菌后,應立即進行藥敏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選出具有特效作用的藥物進行全身治療??梢赃x用青霉素、新霉素、氨芐青霉素、鹽酸林可霉素、卡那霉素以及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與此同時,飼料和飲水中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K等,適當降低養(yǎng)殖密度,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加強飼養(yǎng)管理可促進本病的治療效果。
1.敗血型全身療法 對敗血癥型及腦膜炎型,采用抗敗血性休克療法,應早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還應采用對癥療法,補充營養(yǎng),如投予葡萄糖、電解質(zhì)、維地塞米松等。
?。?)初發(fā)病豬每頭每次用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80-180萬國際單位,鏈霉素lg混合肌注,連用3-5d:也可用先鋒霉素Ⅵ。
(2)高熱的重癥豬可用較大劑量阿莫西林的氨基比林稀釋后一側注射,另一側注射復方磺胺五甲氧嘧啶。按使用說明中規(guī)定的劑量首次加倍,每天兩次,直至癥狀消失。
(3)加倍量青霉素肌注,每4-6hl次,連用3d。對危重病豬,首先肌肉注射醫(yī)用青霉素G鈉鹽160萬國際單位,30min后再靜脈滴人5%葡萄糖鹽水注射液200-500mL+醫(yī)用青霉素G鈉鹽1 60萬國際單位?(4-8)支,1日1次;同時按每4- 6hl次肌注醫(yī)用青霉素G鈉鹽160萬國際單位?(4-8)支,連用3日后每日肌注兩次直至痊愈,可取得顯著療效。因敗血型常發(fā)生肺炎、心內(nèi)膜炎、腦膜炎等使病程拖長,治療時間延長,故應作好對癥療法和加強護理工作,適時防止繼發(fā)感染,選用支原凈、氟苯尼考、強力霉素、乙基環(huán)丙沙星等敏感藥物。
(4)復方磺胺嘧啶鈉肌肉注射,首次用藥加倍,1日2次,連用4-5d。復方敵菌凈拌料對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的病豬有一定的療效。
2.腦膜炎型全身療法 除可用磺胺嘧啶等藥外,還可用林可霉素肌注,連用3-5d;或紅霉素緩慢靜注,1日2次,連用3 - 5d,同時可注山梨醇防止腦水腫。
3.淋巴結膿腫型局部治療 先將皮膚、關節(jié)及臍部等處的局部潰爛組織剝離,膿腫應予切開,清除膿汁,用3%雙氧水或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和消毒。然后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懸液、軟膏或粉劑)置入患處,必要時可施以包扎。
1. 人感染豬鏈球菌病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嚴重病例病情進展非???,如果診斷、治療不及時,預后較差,病死率極高,所以一旦懷疑此病,應該到有細菌培養(yǎng)條件的醫(yī)院接受診斷和治療,并積極做血培養(yǎng)和有關分泌物培 養(yǎng),分離并原菌,以便得到準確的診斷治療。
2. 人感染豬鏈球菌病是可治之病,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及時非常重要。
3. 對于高危人群如屠夫、屠場工人或吃了不潔的涼拌病/死豬肉或吃生的豬肉丸子、洗切加工處理病/死豬肉的人,出現(xiàn)畏寒、發(fā)熱等應該及時到醫(y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1)治療 對病豬進行隔離治療。如已分離出病原菌,最好通過藥敏試驗,選用最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如尚未分離出病原菌,疑似本病時,采用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如青霉素、金霉素等。中藥治療:生石膏300~500克,細生地30~60克,水牛角15~30克,川黃連30~60克,梔子15~30克,桔梗9~24克,黃芩15~30克,知母15~30克,赤芍15~30克,玄參15~30克,連翹15~45克,甘草9~24克,丹皮15~45克,鮮竹葉15~30克。水煎,1劑/天,分2~3次胃管投服,連服3~6天。同時配合解熱類藥物及抗生素治療。
(2)免疫預防 在疫區(qū)或疫場,可用死菌苗或弱毒苗進行免疫預防。每噸飼料中加入土霉素400克,連喂2周,有一定預防效果。對剛產(chǎn)出的仔豬注意臍帶的消毒,防止臍帶感染。帶菌母豬為主要傳染源,應進行及時治療,并及時淘汰無經(jīng)濟價值的母豬。
豬鏈球菌病的類型及防治
冬季天氣寒冷,養(yǎng)殖場應警惕鏈球菌病流行爆發(fā),避免給養(yǎng)豬場帶來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豬鏈球菌病是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分為以下類型。
疫病類型
急性敗血癥型一般發(fā)生在流行初期,突然發(fā)病,往往還未見任何癥狀就死亡,體溫升至41℃~42℃,在數(shù)小時至1天內(nèi)死亡。精神委頓,腹下有紫紅色斑。
腦膜炎型多發(fā)于哺乳仔豬和保育仔豬,發(fā)病初期,患豬體溫升高,食欲廢絕,便秘,有漿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繼而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轉圈,空嚼,磨牙,直至后軀麻痹,共濟失調(diào),側臥于地,四肢作游泳狀,頸部僵直,角弓反張,甚至昏迷死亡。部分豬出現(xiàn)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腫大,病程1~2天。
關節(jié)炎型多發(fā)生于小豬,關節(jié)腫大,跛行,臥地不起。病豬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體溫升高到41℃以上,呈稽留熱,呼吸促迫,心跳增速,糞便干燥,有的呈算盤子狀,糞便表面常有粘液。后由一肢變?yōu)閮芍弁?。病豬耳部、胸部、腹部出現(xiàn)紫斑。
化膿性淋巴結炎型病豬淋巴結腫脹、堅硬、有熱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較為困難,多見于頜下淋巴結化膿性炎癥,咽喉、耳下、頸部等淋巴結也可發(fā)生。病程為3~5個星期,病豬經(jīng)治療后,腫脹部分中央變軟,皮膚壞死,破潰流膿,并逐漸痊愈。該病需通過實驗室檢驗出豬鏈球菌方可確診。
防治措施
預防措施發(fā)病后全場立即進行普查,隔離病豬,減少傳播;對有膿腫,尿囊積液,后肢麻痹,癱瘓的病豬予以淘汰,實行獨立防疫體系,可避免人員相互流動和生豬相互接觸傳播。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加強通風換氣,每欄宜養(yǎng)6~8頭豬。加強衛(wèi)生,尿糞分離,欄桿清潔。若免疫不及時或免疫失敗發(fā)生鏈球菌病時,同群健康豬應立即接種鏈球菌病疫苗實行緊急預防,全場每周一次大消毒,消毒后在豬舍內(nèi)噴灑護舍安,使舍內(nèi)有益菌大量增殖,減少病原傳播。
定期添加營養(yǎng)物質(zhì)在飲水中交替添加優(yōu)樂舒等,以增強生豬的免疫力和減少應激。
切斷傳播途徑引種時,首先在隔離場飼養(yǎng)45天,經(jīng)觀察、檢測確認該豬無病后回本場飼養(yǎng)?;貓龊笤趫鰠^(qū)隔離場再飼養(yǎng)45天,實行仔豬早期免疫技術,即3~5日齡口服4頭份豬鏈球菌病疫苗進行首次免疫,50~60日齡肌注2頭份進行加強免疫以防止免疫失敗。
免疫失敗主要有2個因素:一是免疫給藥期間使用抗菌藥或飼喂含抗菌素的飼料,殺傷了部分抗原;二是免疫劑量不夠。所以,在使用鏈球菌病疫苗的前后10天共20天內(nèi),不能使用抗菌藥和含抗菌素的飼料。免疫前后10天添加1%的促免1號,增強疫苗免疫水平。
藥物治療對發(fā)病豬治療首選藥物是氨芐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和頭孢噻呋,肌肉注射,每天3次,連用2天;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10毫升,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用2天。對出現(xiàn)跛行癥狀豬,可配合使用鎮(zhèn)痛藥物治療;對出現(xiàn)高熱豬,應配合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物;對淋巴結膿腫豬,待膿腫成熟變軟后,及時切開,排出膿汁,用0.1%高錳酸鉀液沖洗后,涂上碘酊,配合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藥物,短期內(nèi)避免用水沖洗,以防感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24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龜?shù)挠跋駥W和血液學研究
下一篇: 中國地方病防治策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