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甘草無論生用炙用,均能潤肺止咳、調和藥性,治各種咳喘及用于緩和藥性峻猛藥物的毒烈之性等。說起來,甘草的使用還有一段來歷呢。
從前,在一個偏遠的山村里有位草藥郎中,他總是很熱心地為人治病。有一天,郎中外出給一位鄉(xiāng)民治病未歸,家里卻來了許多求醫(yī)的人。郎中妻子一看這么多人急等著丈夫治病,而丈夫一時又回不來,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藥嘛,一把一把的草藥,一包一包地往外發(fā)放,我何不替他包點草藥把這些求醫(yī)的人打發(fā)了呢?她忽然想起灶前的地上有一大堆草棍,拿起來咬上一口,覺得甘甜怡口。于是,她就把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紙一包一包地包好,發(fā)給了那些病人說:“這是我家郎中留下的藥,你們趕快拿回去煎水喝吧?!?/p>
過了些日子,幾個病愈的人特地登門來答謝郎中,說吃了他留下的藥,病就好了。草藥郎中一聽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卻心中有數(shù),趕忙把他拉到一邊,小聲對他如此描述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草藥郎中又急忙詢問那幾個人的病情,方知他們分別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腫脹之病。此后,草藥郎中便在治療咽喉腫痛和中毒腫脹時,均使用這種“干草”。由于該草藥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稱作“甘草”,并一直沿用至今。
甘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甘草的功效較全面,甘草的主要功效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等,那么甘草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于甘草的用法用量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甘草的用法用量 甘草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或是研末敷都可以??蓡为毷褂靡部珊推渌幬锱湮?。但甘草配伍不當,會影響或是降低藥物的療效,因此甘草的用量應依病情變化,個體差異而定。單用稍大,久服宜小;補氣宜輕,養(yǎng)陰要重;祛痰宜輕,解毒要重;調和藥性宜輕,緩急止痛要重,但最大量不可超過30克。一般來說甘草內服:煎湯,3~9g(大劑量不超過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漬
甘草的食用方法和甘草的用法及用量分析:
1、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及過敏性紫瘢,可每日30g甘草煎服。
2、治慢性頑固性支氣管哮喘。甘草粉5g,或甘草流浸育10ml,每日3次。
3、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甘草10g,雞蛋殼15g,曼陀羅葉o.5g,共研細末,每次3g,每日3次。
4、治咽喉腫痛。甘草、桔梗、玄參各等量,泡茶飲。
5、治胃痛、腹痛、四肢急痛。甘草15g,白芍、川苛各20g。
6、治脾虛食欲不振:甘草5g、砂仁5g、木香5g、陳皮5g、法半夏10g、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水煎服,每日1劑。
7、治失眠、煩熱、心悸:甘草3g、石菖蒲3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8、治扁桃體炎、咽喉腫痛:將甘草與山豆根按照1:3的比例,共研細粉,攪拌均勻。每次服0.3?0.6g,每日3?4次。
9、治嬰幼兒便秘:生甘草2?3g,放入15?20毫升水中泡服,每日1次,一般7?15日可愈。
10、治輕度燒燙傷:甘草煎蜜外涂。
11、治手足皸裂:甘草50g切片,浸于75%的酒精100毫升內24小時,濾出浸液,加入甘油和水,混合后搽患處。
長期大量使用甘草,會引起浮腫、高血壓、胸腹脹滿、嘔吐等不良反應。同時中醫(yī)認為甘草不可與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以免發(fā)生毒副作用。因此食用甘草時最好是遵照醫(yī)生的囑咐的甘草的用法和用量進行食用,特別是孕婦和嬰幼兒,一定要咨詢醫(yī)生后食用。
甘草的功效分析 甘草的功效一:補脾益氣的功效,與甘草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理作用相關。
1、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促進皮質激素的合成;能競爭性地抑制皮質激素在肝內的代謝失活,從而間接提高皮質激素的血藥濃度;還有直接皮質激素樣作用。
2、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甘草具有增強和抑制機體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甘草酸類主要表現(xiàn)為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和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對體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甘草的功效二: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和甘草的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相關
1、甘草黃酮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酵母菌、真菌、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對人體免疫性缺陷病毒、肝炎病毒、水皰性口腔病毒、牛痘病毒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甘草的功效三: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與其鎮(zhèn)咳、祛痰、解毒作用有關。
1、鎮(zhèn)咳、祛痰:甘草浸膏片口內含化后能覆蓋在發(fā)炎的咽部黏膜上,緩和炎癥對它的刺激,達到鎮(zhèn)咳作用。甘草還能通過促進咽喉和支氣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呈現(xiàn)祛痰鎮(zhèn)咳作用。
2、解毒:甘草對誤食毒物,藥物中毒(敵敵畏、喜樹堿、順鉑、咖啡因、巴比妥)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緩解中毒癥狀,降低中毒動物的死亡率。
甘草的功效四:甘草還有緩急止痛的功效,與之相關的藥理作用為:甘草具有抗?jié)儭⒔獐d和保肝作用;
甘草的功效五:甘草的其他功效,甘草還有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腫瘤等的功效和作用。
綜上所述,甘草的功效主治病癥有:心氣不足之心悸、脈結代。脾胃虛弱證,臟躁癥。諸咳喘癥。脾氣虛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痰多咳嗽。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癰疽瘡腫,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及藥物、食物中毒等功效和作用。甘草稱為?國老?,是眾藥之王。在中藥里其調和作用,也能緩解別的要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很多中藥方中都以甘草來配伍,起著調補的作用。
甘草的臨床具體功效 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內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用于氣喘咳嗽??蓡斡茫嗫膳湮槠渌幬飸?。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二卷》引甄權語:「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怪两襻t(yī)界多有「甘草調和諸藥」、「甘草和百藥」的說法。故而不少人多習慣在中藥處方中加入甘草。任何藥物都有其適應證,絕不可能是病皆可用。
甘草的功用
甘草,別名蜜甘、美草、蜜草、蕗草、靈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諸經,在現(xiàn)代中藥學中屬于補氣藥的范圍,具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的功效。其生者偏于清熱,炙者則偏于補中。古代對甘草的應用相當廣泛,《傷寒論》113方中,用甘草者達17方,陶弘景曰:「此草為眾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梗ā侗静菥V目》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年)可見,古代對甘草的應用相當重視。
為何甘草能調和諸藥呢?甘草性味甘平無毒,和咸、苦、辛、酸味和寒涼、溫熱性藥皆可相伍。《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二卷·發(fā)明》說:「蓋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內,有和有緩,有補有泄,盡中之道盡矣。張仲景附子理中湯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調胃承氣湯用甘草,恐其速下也,皆緩之之義;小柴胡湯有柴胡、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而用甘草者,則有調和之義;建中湯用甘草,以補中而緩脾急也;風髓丹用甘草,以緩腎急而生之氣也?!?br>現(xiàn)代應用甘草配伍,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甘辛化陽法:如麻黃湯、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苓桂術甘湯等;酸甘化陰法:如芍藥甘草湯、大定風珠、酸棗仁湯等;甘苦瀉火法:如龍膽瀉肝湯、導赤散、瀉黃散等;甘寒生津法:如百合固金湯、養(yǎng)陰清肺湯、清燥救肺湯等;甘溫化濕法:如平胃散、藿香正氣散、二陳湯等;甘溫助陽法:如四逆湯、回陽急救湯、附子理中丸等;甘平緩解法:如補中益氣丸、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辛甘降氣法:如蘇子降氣湯、定喘湯、旋復代赭湯等;辛甘溫疏散風寒法:如麻黃湯、桂枝湯、九味羌活湯等;辛甘涼疏散風熱法:如桑菊飲、銀翹散、升麻葛根湯;甘香理氣法: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
在此僅總結酸甘化陰法的4點應用。
酸甘化陰柔肝法? 用于各種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各種因肝陰虛而致的各種內科、婦科病變。常用甘草、白芍、當歸、川芎各12克,再配合疏肝活絡藥皆能取效。因酸甘能養(yǎng)肝柔肝。凡見有舌苔白膩或黃膩,兼濕濁內阻者皆不可應用此法。
酸甘化陰止痛法? 用于各種頭痛、身痛、腹痛、女子痛經等屬于陰虛筋脈失養(yǎng)者。常用方為白芍甘草湯。
酸甘化陰安神法? 多用于心腎陰虛而致的心煩,心悸,少寐,頭痛頭暈,雙目干澀,手足心熱。舌紅苔薄白,脈細或細弦。常以酸棗仁湯治療。其中主要以酸棗仁、甘草各15克,以取酸甘化陰安心神之效。
酸甘化陰平子時發(fā)病法? 近年來應用山東省德州市中醫(yī)院孫朝宗主任獨創(chuàng)的酸甘化陰法治療子時發(fā)病多取良效。孫朝宗以酸棗仁、甘草兩藥配伍,治療夜半子時發(fā)病的脅腹痛、抽搐、哭泣、潮熱、心胸痞滿、泄瀉、牙痛、心悸、失寐、腦鳴等計437例。1~3天治愈者313例,4~6天治愈者90例,7~12天治愈者34例。
應用甘草注意事項
甘草雖然應用廣泛,但近些年來也有不少報道論述其不可用的諸多方面。例如《陜西中醫(yī)雜志》1987年第1期肖氏文章「國老亦有冷落時」,論述了不可應用甘草的5個方面,如病勢急而不宜緩者、氣機壅滯而正不虛者、有形實邪內阻者、作用部位不相宜、配伍禁忌等諸方面皆不可應用甘草。再如李氏在《中醫(yī)雜志》1996年第9期一文述及:甘草可引起低血鉀癥,并論述了甘草有效成分次酸致低血鉀癥的5個機理:1甘草次酸具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2甘草次酸能增強醛固酮的活性;3甘草次酸抑制肝臟5α及5β甾類還原酶活性;4甘草次酸與鹽皮質激素受體結合而發(fā)揮作用;5甘草次酸對Ⅱβ-羥基類固醇脫氫酶(Ⅱβ—OHSD)的抑制作用。雖然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的有效成分作用不能等同于傳統(tǒng)的中藥功效,但還是要作為參考。
總的來說,應用甘草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十八反中有「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之說,近代雖然有不少報導可以甘遂、甘草合用,大戟、甘草合用、芫花與甘草合用,但在具體應用時,還是謹慎為好,尤其是甘草的劑量方面。有人報導在以上配伍中,大劑量應用會出現(xiàn)反作用,其量少則無反作用。
2.藥物配伍得當,療效顯著;配伍不當,則會降低療效出現(xiàn)不良后果。如酸甘化陰法中甘草和酸味藥的劑量比要恰當。
3.嘈雜吐酸明顯者,不宜用甘草。因甘草味甘甜,用之則助其胃酸增多而嘈雜吐酸更重,尤其是蜜炙甘草更不可用。
4.寒濕壅滯中焦而胃脘脹滿者不宜用。因甘草味甘性緩,會助濕邪難解,脹滿加劇,如用時必配伍溫散之品方可?!稖罕静荨氛f:「甘者令人中滿,中滿者勿食甘?!?br>5.熱證實證需清熱時要用生甘草,虛寒證需補益時則用炙甘草。
對于甘草,并不陌生,但如此全面的了解它,卻是第一次。
閱讀《本草》,是多年來的心愿,但一直沒有啟程。手頭上,已有好幾本不同版本的《本草綱目》,近日,又從老家?guī)砹烁赣H的一些遺物。其中,就有一套1979年版的古體字《本草》。書頁發(fā)黃,有的地方,還有父親的批注。
一冊在手,似乎又能看到幾十年前的父親,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下,苦讀《本草》的身影。
父親讀《本草》,是為了一生的杏林事業(yè)。而我,人到中年,才捧起這本佳臬,一則是為了紀念父親,二則,也真的是想了解一下,這世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花花草草,到底有怎樣的奇效,可以救眾生于百般苦難之中。
甘草,在老家涼州的田野里隨處可見,它曾作為一種野味,而被我們無數(shù)次的挖起。去嚼它的根,把那有點苦味的甜蜜咽下去,如同那時的歲月。
甘草
| 釋名 | 也稱蜜甘、蜜草、美草、靈通、國老。
[ 甄權說 ]甘草為君藥,能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有調和眾藥的功效,因此有國老之稱。
| 集解 | [ 別錄說 ]甘草要在二月、八月最后一天采,將根曬干后,十天便可以拿來做藥。
[ 頌說 ]現(xiàn)在陜西、河東州郡都有出產。春天的時候生青苗,高一二尺,葉像槐葉,七月開像柰冬花一樣的紫花,結的果作角子,像畢豆。根長的,可以達到三四尺,粗細不定,赤皮,上有橫梁,梁下皆細根。采得后去掉蘆頭及赤皮,陰干后用。如今的甘草有很多種,以堅實斷理的最好。輕虛縱理及細韌的是下品,只有一些商家拿來做湯時才會用。
[ 時珍說 ]甘草的枝葉如同槐樹一樣,莖高五六尺,但是葉端微尖而糙澀,全身好像披有白色絨毛,結的莢果環(huán)狀彎曲,像相思豆的豆莢,作一本生,到成熟時豆英開拆,種子是扁圓形的,像小豆,非常堅硬,牙齒咬不破?,F(xiàn)在的人以大徑寸而結緊、根莖韌皮斷裂的為佳,將它叫作粉草。根莖輕虛、形態(tài)細小的,趕不上它。
根 〔修治〕使用時須去掉頭尾尖處,它的頭、尾吃了會讓人嘔吐。每次用的時候切三寸長的甘草,掰成六七片,盛放入瓷器中,用酒從巳時浸蒸到午時,取出暴干,銼細用。
[ 時珍說 ]炙甘草要用長流水蘸濕后炙烤,至熟時刮去赤皮,或用漿水炙熟,不能用酥炙、酒蒸。補中宜炙用,瀉火宜生用
〔 氣味 〕味甘,性平,無毒。
〔 主治 〕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敷刀傷。久服輕身延年。溫中下氣,治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治腹中冷痛,治驚癇,除腹脹滿,補益五臟,養(yǎng)腎氣內傷,令人不陽痿,治婦人出血淋漓不盡、腰痛,凡虛而多熱的人要多用一些。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yǎng)氣,壯筋骨。生用瀉火熱,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熱,緩正氣,養(yǎng)陰血,補脾胃,潤肺。吐慢性肺部疾病的膿血,消五發(fā)(五臟之病各自發(fā)生的部位和時間)之瘡疽。解小兒胎毒(嬰幼兒瘡癤、疥癬、痘疹等病,來自于胎妊期間母體的熱毒)、驚癇,降火止痛。
梢 〔主治〕生用治胸中積熱,去陰莖痛,加酒煮玄胡索、苦楝子尤其妙。
頭 〔主治〕生用能行足厥陰、陽明二經污濁之血,消腫導毒。治癰腫,宜用來制作吐藥。
|發(fā)明| [杲說]甘草氣薄味濃,可升可降,陰中陽也。陽不足者,補之以甘。甘溫能除大熱,因此生用可以使氣平,補脾胃不足而大瀉心火;炙用則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除邪熱,祛咽痛,緩正氣,養(yǎng)陰血。凡心火乘脾(心火太旺,抑制了脾的功能),腹中急痛,腹皮急縮的,適宜多用甘草。其性能緩急,而又協(xié)和諸藥,使之不爭。因此熱藥得之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用之得其平。
| 附方|
1.傷寒咽痛。 將二兩甘草用蜜水炙過,加入二升水中,煮成一升半。每次服五合,一天兩次。
2 .肺熱喉痛 。炒甘草二兩,淘米水浸過一夜的桔梗一兩,加入半片阿膠。每次用水煎服五錢。
3.慢性肺部疾病( 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shù),但不咳嗽)。將炙甘草四兩、炮干姜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
4.小兒熱嗽。 將二兩甘草,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炙后研細,和蜜做成如綠豆大的丸子。每次飯后用薄荷湯送服十丸。
5 .嬰兒初生便閉 。將甘草、煨過的枳殼各一錢,用半碗水煎服。
6 .小兒撮口風( 唇口收緊,撮如魚口。多由風痰入絡引起,唇口肌肉緊急,難以開合,不能進食或吮乳)。煎服二錢半甘草,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小兒口中。
7.嬰兒慢肝風 (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將一指長的甘草,用豬膽汁炙過后研細。用淘米水調少許灌下。
8 .兒童遺尿。 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9.小兒尿中帶血。 將一兩二錢甘草,加入六合水中,煎成二合。一歲小兒一天服盡。
10.小兒干瘦。 將三兩甘草炙焦后研細,和蜜做成如綠豆大的丸子。每次用溫水送服五丸,一天兩次。
11.赤白痢 (下痢黏凍膿血,赤白相雜)。將一尺長的甘草,炙后劈破,用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后服下。
12.舌腫塞口 (不治有生命危險)。將甘草煎成濃湯,趁熱漱口,隨時吐出涎汁。
13.口瘡 。將二寸甘草、一塊如粟米大的白礬,一同放入口中細嚼,咽下汁液。
14.背疽 。將三兩甘草搗碎,加九兩大麥粉,共研細,滴入少許好醋和少許開水,做成餅子,趁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的可內消,已成膿的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
15.初起乳癰 (乳房紅腫疼痛,乳汁排出不暢,以致結膿成癰的急性化膿性病證)。將炙甘草二錢,用新汲水煎服。外咂乳頭,免致阻塞。
16.痘瘡。 將炙甘草、瓜蔞根等分,煎水服。
17.陰部濕癢。 用甘草煎湯,一天洗三五次。
18.凍瘡發(fā)裂。 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后將黃連、黃芩、黃柏共研成粉末,加水銀粉、麻油調敷。
19.湯火傷。 甘草煎蜜涂患處。
有些東西,即使一直與你若即若離,你不去認真了解它,也是陌生的。在這長長的夜里,與這樣花花草草相遇,了解它們,愛它們,也是對自己內心最好的交代吧。(2281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24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漫談金庸武俠世界里的四大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