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附子甘草湯
醫(yī)案日記
2023-06-09 09:21:22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出處】《傷寒論》

【分類】解表劑-扶正解表
【組成】麻黃(去節(jié)
,6克)附子(炮
,去皮,9克)炙甘草(6克)
【功效】助陽解表
。
【主治】少陰陽虛
,外感風寒。惡寒身疼
,無汗
,微發(fā)熱,脈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腫
,氣短
,小便不利,脈沉而小
。
【用法】上三味
,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
,去上沫
,內(nèi)諸藥
,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禁忌】斟酌
。
【方解】麻黃細辛附子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均治陽虛外感風寒證
。但前方證病重勢急,外寒與里寒均較重
,故以麻
、附配細辛
,助陽發(fā)汗
,使表里之邪速解,后方證病輕勢緩,故用麻
、附配甘草,助陽益氣而微發(fā)汗
,使表里之邪緩解。此正是“病有輕重
,治有緩急”之義
。
三味中藥就可以配成一個小方,個個經(jīng)典,可收藏備用
1,桂枝生姜枳實湯:
桂枝
,生姜,枳實
。
用在心中痞
,諸逆心懸痛
。
就是胃里、胸口覺得懸著一個東西堵得慌
,疼痛
。
現(xiàn)代用在慢性胃炎,胃下垂
,水飲停留者;或伴隨胸痛的冠心病
、心絞痛
、風心病等辯證內(nèi)有痰飲
,心胃陽氣不足的均適用
。
2,半夏散及湯:
半夏
,桂枝
,炙甘草
。
主少陰客寒咽痛,伏氣咽痛
。表現(xiàn)是咽痛而無燥渴、心煩
、咽瘡
、不眠諸熱證
。
現(xiàn)代治療急慢性咽炎
、急慢性扁桃體炎
、喉炎
、食道炎、聲帶水腫等疾病
。
3,旋覆花湯:
旋覆花
,蔥,新絳(茜草根)
。
感到胸脅痞悶不舒
,甚或脹痛
、刺痛
。
現(xiàn)代常用在乳腺增生、肋間神經(jīng)痛
、冠心病
、甲肝
、乙肝
、慢性胃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疾病上
。
4,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
,炙甘草,炮附子
。
少陰病
,惡寒身疼
,無汗
,微發(fā)熱
,脈沉微弱者
。
虛寒體質(zhì)的表證,“但欲寐”
、“無熱惡寒”,表證微熱時使用
。
現(xiàn)代用在肺心病、心律失常
、過敏性疾病
、水腫
、遺尿等
。
5 ,麻黃附子湯:
麻黃
,甘草,炮附子
。
水之為病
,其脈沉小
,屬少陰……,無水虛脹者
,為氣
。水
,發(fā)其汗即已
。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
;
現(xiàn)代治水腫
,全身性水腫
,惡風寒
,不發(fā)熱,全身無汗
,口不渴,舌苔白滑
,脈沉。
6,白通湯:
蔥白
,干姜
,生附子(用淡附片)
。
少陰病陰盛戴陽證。手足厥逆
,下利,脈微
,面赤者。
用在體內(nèi)陰寒太重時
,出現(xiàn)陽氣會外脫
。適合少陰病拉肚子,脈虛弱到幾乎把握不到
。
現(xiàn)代常常治療失眠或者困倦睡不醒
,高血壓病
、更年期綜合征
、頭面部水腫等癥狀突出的情況
。
7,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細辛
,炮附子。
太少兩感證
。太少兩感證既可有脈沉、欲寐
、四肢不溫的少陰陽虛見證
,也可有惡寒、發(fā)熱的太陽表證
。
現(xiàn)代廣泛用在慢性支氣管炎、咯血
、冠心病
、風濕性心臟病
、高原型心動過緩
、高血壓病
、神經(jīng)性頭痛
、三叉神經(jīng)痛、藥物性水腫
、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多汗)、腰椎骨質(zhì)增生
、蕁麻疹、多發(fā)性大動脈炎
、功能性陽痿
、不射精、舌冷癥等疾病
。
8,瓜蒂散:
瓜蒂(熬黃)
,赤小豆
,香豉。
涌吐法之首要方劑
。
臨床應用以胸膈痞硬
,懊憹不安
,氣上沖喉咽不得息
,或誤食毒物尚在胃中為辨證要點
。
9,調(diào)胃承氣湯:
大黃(酒洗)
,炙甘草,芒硝
。
陽明病,胃燥熱
。
臨床用在治療失眠、便秘等
,以大便燥結(jié)
,腹痛拒壓
,蒸蒸發(fā)熱
,心煩穢語,舌苔黃燥為標的
。
10,小承氣湯:
大黃(酒洗)
,炙厚樸,炙枳實
。
用在傷寒陽明腑實證
。
臨床出現(xiàn)潮熱,大便秘結(jié)
,胸腹痞滿
,舌苔黃
,脈滑數(sh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蛘呤橇〖渤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腹中脹痛,或脘腹脹滿
,里急后重。
11,厚樸三物湯:
厚樸,大黃
,枳實
。
與小承氣湯藥味相同
,但藥量不同
。
本方行氣泄?jié)M,以厚樸為主
,使氣滯通暢
,實積消除
,腑氣得通
。
現(xiàn)代臨床經(jīng)常治療術(shù)后腹脹
、癃閉
、慢性肝炎等。
12,下瘀血湯:
大黃,桃仁
,?蟲(熬)。
古代主治產(chǎn)婦瘀阻腹痛
,腹中有干血著臍下
,經(jīng)水不利
,舌淡紫
,苔白
,脈沉遲或弦細澀
。
現(xiàn)在廣泛用于治療肝硬化
、子宮腺肌病、卵巢囊腫
、冠心病心絞痛、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疾病
。
13,大陷胸湯:
大黃(去皮)
,芒硝
,甘遂
。
治水熱互結(jié)之結(jié)胸證。
心下疼痛
,拒按,按之硬
,或從心下至少腹硬滿疼痛
,手不可近
。伴短氣煩躁
,大便秘結(jié),舌上燥而渴
,日間微有潮熱,舌紅
,苔黃膩或兼水滑,脈沉緊或沉遲有力
。
現(xiàn)代常見用在急性胰腺炎
、急性腸梗阻
、肝膿腫
、滲出性胸膜炎
、膽囊炎等屬于水熱互結(jié)者。
14,大黃甘遂湯:
大黃,甘遂
,阿膠
。
破瘀逐水
,養(yǎng)血扶正
。
傳統(tǒng)用在婦人產(chǎn)后
,水與血結(jié)
,膨脹、癃閉
、淋毒
,小腹?jié)M痛。
現(xiàn)代用在治療閉經(jīng)
,尿潴留、肝硬化腹水
、精神分裂癥、臌脹
、癃閉等病癥
。
15,小陷胸湯:
黃連
,半夏,大瓜蔞實
。
用在痰熱互結(jié)之結(jié)胸癥上。
胸脘痞悶
,按之則痛,或心胸悶痛
,或咳痰黃稠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急性胃炎
、膽囊炎、肝炎
、冠心病、肺心病
、急性支氣管炎
、胸膜炎
、胸膜粘連等屬痰熱互結(jié)心下或胸膈者
。
16,瀉心湯:
大黃
,黃連,黃芩
。
用在邪火內(nèi)熾,迫血妄行
,吐血
、衄血
,濕熱黃疸,目赤腫痛
,口舌生瘡,外科瘡瘍心胸煩熱
,大便干結(jié)者
。
現(xiàn)代用于肺炎
,細菌性痢疾
,瘡癰腫毒,肺結(jié)核及支氣管擴張咯血
,胃腸道出血,口腔潰瘍等
。
17,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擘),香豉(綿裹)
,炙甘草。
用法挺精妙的
,虛煩不得眠
,心中懊儂
,或反復顛倒
,臥起不安,或身熱
,兼少氣等證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蛘邆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經(jīng)汗
、下之后,心中懊澀
,虛煩不得眠,短氣
。不容易掌握。
現(xiàn)代也就是用在食道炎
、胃炎
,吞咽不爽
,食道灼熱
,胸中窒痛及食物中毒。
18,梔子生姜豉湯:
梔子(擘),香豉(綿裹
,生姜。
傳統(tǒng)治療發(fā)汗吐下后
,虛煩不得眠
,若劇者
,必反復顛倒
,心中懊憹
,嘔者。
現(xiàn)代適用于情緒不穩(wěn)定
,失眠,胃冷型的反復嘔吐
、呃逆、打嗝
。
19,枳實梔子豉湯:
炙枳實
,梔子(擘)
,香豉(綿裹)。
熱病愈后勞復或食復者
,癥見發(fā)熱、虛煩
、胸腹脹滿者
。
現(xiàn)代臨床可用于治療急慢性胃炎
、慢性肝炎
、慢性胰腺炎
、肋間神經(jīng)痛等病
。
20,梔子厚樸湯:
梔子(擘),炙厚樸
,炙枳實
。
治療傷寒泄下之后
,心煩腹?jié)M
,臥起不安(失眠)者。辯證關(guān)鍵是看到口苦
,舌質(zhì)紅而舌苔黏膩較厚
,脈數(shù),煩躁不安
,或嘔吐,或腹痛
,或大便干小便黃等
。
21,梔子柏皮湯:
肥梔子(擘)
,炙甘草,黃柏
。
主治傷寒,身黃發(fā)熱者
,以全身發(fā)黃
,發(fā)熱不退
,口渴
,里無結(jié)滯為辨證要點
。
現(xiàn)在用的少
,哪能等到黃疸這么嚴重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缎轮嗅t(yī)》2009年第2期,報道用于治痤瘡效果良好
。
22,千金三物黃芩湯:
黃芩
,苦參
,干地黃
。
產(chǎn)后血虧陰虛
,風邪入里化熱,四肢煩熱
,頭不痛者。
現(xiàn)代臨床看到婦女虛熱,睡覺喜歡將手腳放到被子外面的
,可以試試。
23,薏苡附子敗醬散:
薏苡仁
,附子
,敗醬草
。
現(xiàn)代治療闌尾炎內(nèi)膿已成,或?qū)儆诼苑磸桶l(fā)作者
,經(jīng)典方。
24,(百合)滑石代赭湯:
百合(擘),滑石
,代赭石
。
主治百合病誤下后
,陰虛氣逆
,神志恍惚,驚悸不安
,口干作渴,時時嘔噦
,口苦
,小便短赤
,脈微數(shù)
。
25,滑石白魚散:
滑石
、亂發(fā)、白魚(白魚是書紙中
,衣帛中的蠹蟲)。
治療消渴
,小便不利,或有血尿者
。
26,茯苓戎鹽湯:
茯苓
,白術(shù)
,戎鹽。
看癥狀描述
,一直是治療“小便不利”是指尿路感染的膀胱刺激征的。尤其是那種尿后余瀝不盡
,尿色白而不甚熱
,尿道刺痛不明顯
。治宜健脾利濕
,益腎清熱
,適合用茯苓戎鹽湯
。
27,當歸貝母苦參丸:
當歸
、貝母、苦參
。
主治妊娠小便困難
,飲食如故,舌紅苔黃
,脈滑數(shù)。
現(xiàn)代治療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慢性便秘、咳嗽等
。
28,四逆湯:
炙甘草
,干姜,生附子
。
傳統(tǒng)治陽虛欲脫
,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
,脈微欲絕
。
臨床實際用在休克、腹瀉
、陽虛發(fā)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手足寒厥證
、毒血證和食管痙攣性狹窄等
。
29,通脈四逆湯:
炙甘草
,大生附子
,干姜。
與四逆湯藥味相同
,但倍用干姜,重用附子
,溫陽驅(qū)寒更強
,能治療陰盛格陽之脈微欲絕
。要點是看到下利清谷
,手足厥逆
,身反不惡寒
,汗出而厥,脈微欲絕或面赤
。
現(xiàn)代臨床多用來治療雷諾氏病,病竇綜合征
,周圍神經(jīng)損傷
,銀屑病
,閉經(jīng)
,排卵障礙等疑難病癥
。
30,桃花湯:
赤石脂(一半煎湯
,一半研末沖服)
,干姜
,粳米。
虛寒血痢證。下痢日久不愈
,便膿血
,色黯不鮮,腹痛喜溫喜按
,小便不利,舌淡苔白
,脈遲弱或微細。
現(xiàn)代臨床常用于治療潰瘍性結(jié)腸炎
、慢性細菌性痢疾
、慢性阿米巴痢疾
、慢性結(jié)腸炎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屬陽虛陰盛
、下焦不固者。
31,大黃附子湯:
大黃
,炮附子
,細辛
。
傳統(tǒng)用于陽虛寒結(jié)
,腹脅疼痛
,大便秘結(jié),發(fā)熱
,手足厥泠,舌苔白膩
,脈弦緊
。
現(xiàn)代應用一些雜癥,比如腎炎
、陽痿
、急性闌尾炎
、急性腸梗阻
、膽囊炎、膽絞痛
、慢性痢疾、尿毒癥
,辨明是陽虛寒結(jié)即可用。
32,三物備急丸:
大黃
,干姜,巴豆
。
治療寒實冷積內(nèi)停,心腹卒暴脹痛
,痛如錐刺,氣急口噤
,大便不通
。
現(xiàn)代治療急性腸梗阻、胃腸功能紊亂便秘等
。
33,桔梗白散:
桔梗
,貝母,巴豆
。
用于肺癰重癥
,屬寒濕者。肺癰實證效果確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