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歌訣(表里雙解劑)
解表攻里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用大黃,枳芩夏芍棗生姜;少陽陽明同合病
,和解攻理效無雙
。
.png)
厚樸七物湯 厚樸七物金匱方,草桂枳實棗黃姜;腹?jié)M發(fā)熱大便滯,速投此劑莫仿徨。
防風通圣散 防風通圣大黃硝
,荊芥麻黃梔芍翹;人參加入四逆內(nèi)
,益氣固脫效非常
。
解表清里
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再加甘草共煎嘗
;邪陷陽明成熱痢
,清里解表保安康。
石膏湯 石膏湯用芩柏連
,麻黃豆豉山梔全
;清熱發(fā)汗兼解毒,姜棗細茶一同煎
。
解表溫里
五積散五積消滯又溫中
,麻黃蒼芷芍歸芎
;枳桔桂苓甘草樸,兩姜陳皮半夏蔥
;
除桂枳陳余略炒
,熟料尤增溫散功;理氣解表祛寒濕
,散痞調(diào)經(jīng)辨證從
。
柴胡桂枝干姜湯 柴胡桂枝干姜湯,瓜蔞芩草牡蠣襄
;小便不利胸脅痛
,寒熱心煩服之康。
方劑歌訣完整版——瀉下劑
瀉下劑
,區(qū)分為寒下
、溫下、潤下
、攻補兼施
、化濕通便五大類,共14方劑
。
【寒下】
1
、大承氣湯(附:小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
、三化湯)
大承氣湯用芒硝
,?枳實大黃厚樸標,
救陰瀉熱功偏擅
, 急下陽明有數(shù)條;
去硝名為小承氣, 調(diào)胃只用硝黃草;
小承氣內(nèi)加羌活
, 中風便秘三化超
。
擅shàn,讀善
,專長
。
本方由 芒硝、枳實
、大黃
、厚樸 等四味藥組成。 功能 :瀉熱救陰
; 主治 陽明腑實證
,潮熱譫語,腹?jié)M痛
、大便結(jié)
、舌苔焦黃
、脈實有力。
本方去芒硝
,名 小承氣湯
。 主治 譫語潮熱、腹痞滿
、大便硬
、苔黃、脈滑數(shù)等癥
。
本方去枳實
、厚樸,加甘草
,名 調(diào)胃承氣湯
, 主治 發(fā)熱口渴,腹?jié)M拒按
,便秘
,苔黃等癥。
小承氣湯加羌活
,名 三化湯
, 主治 中風外見表證,內(nèi)有大便不通
。
2
、涼膈散
涼膈硝黃梔子翹, 黃芩甘草薄荷饒
,
竹葉蜜煎療膈熱
, 中焦燥實服之消。
膈gě
,讀隔
,即橫膈膜。
本方由 芒硝
、大黃
、梔子、連翹
、黃芩
、甘草、薄荷
、竹葉 等八味藥組成
。 功能 :瀉火通便。 主治 上中二焦熱邪熾盛、口渴
、面赤
、煩熱、咽痛
、便秘等癥
。
3、大陷胸湯?(附:大陷胸丸)
大陷胸湯治結(jié)胸
, 芒硝甘遂大黃供;
再加白蜜杏葶入
, 項強如痙有奇功。
結(jié)胸?指心下痛
、按之硬滿的病證
。
本方由芒硝、甘遂
、大黃三味藥組成
。 功能 :瀉熱逐水; 主治 結(jié)胸病證見心下硬滿而痛
、口干
,脈沉緊有力者。
本方加杏仁
、葶藶
、白蜜為丸,名 大陷胸丸
, 主治 結(jié)胸病項強如柔痙狀者
。
4、十棗湯(附:控涎丹
、葶藶大棗瀉肺湯)
十棗湯用遂戟花
, 強人伏飲效堪夸;
控涎丹用遂戟芥
, 葶藶大棗亦可嘉
。
本方由 甘遂、大戟
、芫花 等三味藥組成。 功能 :攻逐水飲
; 主治 咳唾胸脅牽引作痛
、心下痞硬、干嘔短氣等癥
。
本方去芫花
,加白芥子,名 控涎丹 ,治痰飲伏于胸膈
,胸背頸項
、腰胯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灼痛
,坐臥不寧等癥
。
葶藶大棗瀉肺湯 由葶藶、大棗等二味藥組成
。 主治 痰涎壅盛
,咳喘不得平臥,或面目浮腫等癥
。
5
、舟車丸(附:疏鑿飲子)
舟車牽牛及大黃, 遂戟芫花檳木香
,
青皮橘皮加輕粉
, 水腫腹脹力能當;
疏鑿飲子亦瀉水
, 木通澤瀉與檳榔
,
秦羌苓腹椒商陸, 赤豆姜皮退腫良
。
本方由牽牛
、大黃、甘遂
、大戟
、芫花、檳榔
、木香
、青皮、橘皮
、輕粉等十二味藥組成
。 功能 :行氣逐水; 主治 水腫病腹脹
、便秘
、脈沉數(shù)有力等癥。
疏鑿飲子 由木通
、澤瀉
、檳榔、秦艽
、茯苓皮
、大腹皮
、椒目、商陸
、赤小豆
、姜皮、羌活等十一味藥組成
。主治水腫病
、氣喘口渴,二便不利等癥
。
二方均能治水腫
,前者治大腹腫脹為主,后者治遍身水腫為主
。
【溫下】
6
、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仲景方, 脅下寒凝痛莫當
共合細辛三種藥
,功專溫下妙非常
。
本方由大黃、附子
、細辛等三味藥組成
,出自《金匱要略》。 功能 溫下寒積
; 主治 寒凝腹痛便秘
。
7、溫脾湯
溫脾附子與干姜
,人參甘草及大黃
,
寒熱并行兼補瀉,溫通寒積最相當
。
本方由附子
、干姜、人參
、甘草
、大黃等五味藥組成。 功能 溫通寒積
; 主治 冷積便秘
,或久痢赤白,腹痛
、手足不溫
。
【潤下】
8、麻子仁丸(附:潤腸丸)
麻子仁丸治脾約
, 枳樸大黃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難出, 通幽養(yǎng)液蜜丸嚼
;
潤腸丸用當歸尾
, 大黃桃仁與羌活,
麻仁共搗蜂蜜丸
, 同屬潤下功效捷
。
脾約,病名
,本病由于胃強脾弱
,脾受約束而津液少,以致腸中干燥大便堅硬難出
。?通幽
,幽,隱秘
,引申為肛門
;通幽,即肛門通暢之意
。
本方由枳實
、厚樸、大黃
、麻子仁
、芍藥等五味藥組成,并煉蜜為丸
。 功能 潤腸通便
; 主治 腸胃燥熱大便秘結(jié)之證。
潤腸丸 由當歸尾
、大黃
、桃仁、羌活
、麻仁等五味藥組成
,并煉蜜和丸。 功能 活血通便
, 主治 血液淤結(jié)之大便燥結(jié)
。
9、五仁丸
五仁柏子杏仁桃
, 松肉陳皮郁李饒
,
蜜水為丸米飲下, 血結(jié)氣滯可通調(diào)
。
本方由柏子仁
、杏仁
、桃仁、松子仁
、陳皮
、郁李仁等六味藥組成,并煉蜜為丸
。 功能 活血調(diào)氣潤腸通便
; 主治 津枯腸燥或老年體虛人的便秘。
10
、更衣丸
更衣丸治大便難
,?蘆薈朱砂滴酒丸
肝經(jīng)火旺腸道結(jié), 瀉熱通幽仗苦寒
。
更衣丸由蘆薈
、朱砂二味藥組成。古人入廁必更換衣服
,故更衣即通便之意
。本方有瀉火通便之 功能 ; 主治 肝經(jīng)火旺
、心煩易怒
、大便不通。
11
、濟川煎
濟川歸膝肉蓯蓉
, 澤瀉升麻枳殼從,
便結(jié)體虛難下奪
, 寓通于補法堪宗
。
本方由當歸、牛膝
、肉蓯蓉
、澤瀉、升麻
、枳殼等六味藥組成
。 功能 溫潤通便; 主治 腰酸背冷
、大便不通之癥
。
【攻補兼施】
12、黃龍湯
黃龍湯即大承氣
, 加入?yún)w甘桔比
。
生姜紅棗同煎服, 攻補兼施通便秘
。
本方由大承氣湯(大黃
、芒硝
、枳殼、厚樸)加人參
、當歸
、甘草、桔梗
、生姜、紅棗等藥組成
。 功能 扶正攻下
; 主治 氣血虧虛,大便燥結(jié)之癥
。
13
、增液承氣湯(附:承氣養(yǎng)營湯)
增液承氣參地冬,硝黃加入五藥供
,
熱結(jié)津枯大便秘
,增水行舟潤下功;
承氣養(yǎng)營生地黃
,當歸白芍知母從
,
結(jié)合攻下小承氣,腸潤津回秘結(jié)松
。
增水行舟
,舟即船,船走不動
,有因水少所致
,增加水量,船自能行
。
本方由玄參
、麥冬、生地
、大黃
、芒硝等五味藥組成。 功能 增液通便
。 主治 熱結(jié)津枯之大便秘結(jié)
,乃增水行舟之法。
承氣養(yǎng)營湯 由生地
、當歸
、白芍、知母
、大黃
、枳殼
、厚樸等七味藥組成, 主治 陰血虛少
、胃熱亢盛之大便秘結(jié)
。
【化濕通便】
14、宣清導(dǎo)濁湯
濕閉宣清導(dǎo)濁湯
,蠶砂化濁通清陽
,
皂角辛走上下竅,化氣二苓寒水嘗
。
本方由蠶砂
、皂角、豬苓
、茯苓
、寒水石等五味藥組成。 功能 宣清導(dǎo)濁
; 主治 濕邪上閉清陽
、神昏竅阻、少腹硬滿
、大便不通之癥
。
醫(yī)方需背
一、發(fā)熱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
。
大家千萬不要認為不能用麻黃湯,我可以明確的跟大家說
,自從我將傷寒這個溫病系統(tǒng)的看完之后
,再加上臨床的總結(jié),我就發(fā)現(xiàn)
,世界上根本沒有哪個方子是絕對禁用的
,只是它對不對證而已,只要他發(fā)熱無汗而喘
,那么他就屬于表實證
,就可以用麻黃湯。
二
、發(fā)熱有汗惡風
,用桂枝湯。
大家可能都知道
,表實無汗麻黃湯
,表虛有汗桂枝湯。在這里,它適用于所有的外邪外感傷寒或者外邪侵入到人體
,與風寒有關(guān)的出現(xiàn)這些癥狀的
,麻黃湯和桂枝湯。只要見到這樣的關(guān)鍵詞都可以用
,包括這次溫疫
,但是呢,如果說不是這個外感的寒
,外感的如果是風熱呢
,或者風溫呢,那就不是麻黃湯和桂枝湯
,但是它們的關(guān)鍵詞也不一樣
,那么就可以用《溫病條辨》里面的銀翹散。
三
、發(fā)熱頭痛,頸項強直
,這幾個關(guān)鍵詞出現(xiàn)后
,葛根湯。
發(fā)熱頭痛頸項強直的用葛根湯
,而且葛根湯在這次疫情當中我們也用到很多
,在網(wǎng)上流傳的說是一個西醫(yī)醫(yī)師自救她就吃了葛根湯。
四
、發(fā)熱頭痛
,脖子強硬,伴有口苦的
,這個和葛根湯好像很類似
,但葛根湯是沒有口苦的。這個是發(fā)熱頭痛
,也是脖子不舒服
,但是它伴有口苦,這個我們 用九味羌活湯
。
你看
,我們看前面三個方子,麻黃湯
,桂枝湯
,葛根湯,都是傷寒的方子
,這個九味羌活湯就不是
,九味羌活湯呢,它是治療發(fā)熱頭痛
,項強
,但是伴有口苦的
,但是有一個證型與這個類似的我們要區(qū)分,那就是第五個發(fā)熱頭痛主要是肢體痛
,發(fā)熱肢體痛
,口苦,還帶一點微嘔
。
五
、發(fā)熱肢體疼痛,酸痛
,口苦
,微微帶點嘔的這種情況,用柴胡桂枝湯
。
說白了
,就是太陽少陽合證,又有小柴胡湯又有桂枝湯
,叫柴胡桂枝湯
。那么九味羌活湯和柴胡桂枝湯一個是以頭痛為主一個是以肢體酸痛為主,都有口苦這個要區(qū)別開來
。
六
、發(fā)熱,但是伴有心悸
,小便不利
,或者有浮腫 ,這種情況我們也見到過
,可以 用張仲景的方子
,真武湯。
七
、發(fā)熱但特別怕冷
,但欲寐,就是我們說的想睡覺
,脈象特別弱
。這種情況呢,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 這種情況不是特別的多但是也有啊
。麻黃附子細辛湯
,這種人本身原來體質(zhì)就是陽虛的
。
八、發(fā)熱咳嗽
,咳的是白痰有泡沫 ,它的關(guān)鍵詞是白痰有泡沫
,這個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
,這個 用的是小青龍湯。
白痰有泡沫的在這次疫情當中出現(xiàn)的很多
,那么這種人呢
,大部分平時就陽虛,又感受了這次疫情之后
,就變成了外寒內(nèi)飲
,外面有寒證,肺部呢
,又有飲證
,所以有飲證就會有泡沫,所以就用小青龍湯
。
九
、發(fā)熱無汗煩燥而喘,這個用大青龍湯
,因為它已經(jīng)有煩躁了
,相當于寒邪入里化熱了,用大青龍湯
,而與大青龍湯有點類似的呢,是第十個
。
十
、發(fā)熱口渴,咳逆氣急
,就是咳得氣往上直來的
,這種很口渴的,這種用麻杏石甘湯
。
十一
、發(fā)熱,咽痛
,舌尖紅
,這個用銀翹散 ,那這個是溫病的方子
。
那么這種人一般本來平時就怕熱或者平時本來就陰虛
,所以他在感受了冠狀病毒后就出現(xiàn)了熱象。出現(xiàn)熱象的輕癥的用銀翹散
。當然有一些陰虛的人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陰虛的人
,我這里沒有列出來
,我順便提一下,用加減葳蕤湯
,葳蕤就是玉竹
,用加減玉竹湯,說白了
,那是純陰虛的人感受之后所引起的
,銀翹散呢是平時偏陰虛,或者平時怕熱
,這種體質(zhì)
,他感受了之后,他早期會出現(xiàn)發(fā)熱
,咽痛
,舌尖紅這種用銀翹散,這種在武漢疫情當中也存在
,你看我們既存在了桂枝湯
,也存在了銀翹散。說白了
,溫病的方子和傷寒的方子都出現(xiàn)了
。
十二、 這個見到的不是特別多
,但是見到了
,出現(xiàn)了。有一個病人給我說
,他發(fā)熱鼻子很干
,他的眼睛周圍疼,出現(xiàn)了這種證型
,后來我就立刻反應(yīng)到
,這個正是柴葛解肌湯的主證。這種情況在疫情當中也有
,所以我把它列出來了
。 發(fā)熱鼻干,眼眶痛
,眼睛周圍痛
,這種用柴葛解肌湯。 柴胡
,葛根
,柴胡葛根湯
。
十三、憎寒壯熱
,身痛無汗
,這是關(guān)鍵詞,用人參敗毒散
。 說白了吧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跟體質(zhì)相關(guān)呢
。人參敗毒散
,人參就是補氣的嘛,所以說這個人是平時就有氣虛
,感受了邪氣之后出現(xiàn)了這些癥狀
,用人參敗毒散,這種情況一般出現(xiàn)在老年人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我沒有列出來
,和人參敗毒散在一起的,有個方子叫再造散
,就是特別陽虛的人感受了后出現(xiàn)的用再造散
。所以我們有句歌訣叫“陽虛外感再造散,氣虛外感敗毒散”
。
十四
、憎寒壯熱,舌紅苔垢膩如積粉狀的這種情況
,這就是吳又可的成名代表方達原飲
。
它的關(guān)鍵詞是憎寒壯熱,但是它非常特殊的是舌頭苔垢膩如積粉
,這個用達原飲。后來各大溫病大家都在達原飲的基礎(chǔ)上做文章
,加減變方變出了很多方
,包括吳鞠通在內(nèi)。
十五
、寒熱往來
,口苦口干,就這幾個關(guān)鍵詞啊
,什么默默不得食啊
,什么其他的,大家一聽都知道小柴胡湯
。 我要重點講一下
,小柴胡湯在這次疫情當中的應(yīng)用相當?shù)膹V泛
,開出的頻率是最高的之一。這次疫情開出的頻率最高的就是小柴胡湯和三仁湯
,這兩個方子開出的最多
。而小柴胡湯是《傷寒論》的方,而三仁湯是溫病的方子
,這兩個方子開得最多
,而且有時還合在一起使用,比如說口苦口干
,午后發(fā)熱
,我們用小柴胡湯合三仁湯。溫病和傷寒合在一起的方
。好
,這是小柴胡湯。
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