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解毒,化痰行氣。
【方名】八仙丹。
【組成】大黃6克,金銀花120克,當歸尾30克,玄參60克,柴胡9克,炒梔子9克,黃柏9克,貝母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洞天奧旨》卷六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解毒,化痰行氣。
【方名】八仙丹。
【組成】大黃6克,金銀花120克,當歸尾30克,玄參60克,柴胡9克,炒梔子9克,黃柏9克,貝母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洞天奧旨》卷六
提醒您:陰囊皮炎中藥方劑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濕疹、皮炎、蕁麻疹發(fā)病率高,治愈難,反復發(fā)作,病癥明顯,患者瘙癢無比,這種疾病被列為20世紀人類十大頑癥之一。我國政府十分關心濕疹、皮炎、蕁麻疹的治療情況,早在1993年10月,由劉青遠、馬鈺、胡尤存、蔣泰龍、張昌豐等多位著名皮膚病專家在北京中醫(yī)藥研究院皮膚病臨床基地組成了一個專門研究皮膚頑癥的組織機構——“全國皮膚病科研協(xié)作組”。
“中藥配方顆粒組方”成功問世后,在國內外很多醫(yī)院做了大量的臨床實驗,取得了詳細的數據。據統(tǒng)計,在問世后的三年時間里,“中藥配方顆粒組方”治愈患者超過3萬人,這一成果震驚了國內外皮膚病領域。
濕疹的臨床癥狀: 1 、急性濕疹,發(fā)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現為紅斑水腫基礎上的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等,損害境界不清,嚴重時可泛發(fā)全身,瘙癢劇烈。2 、亞急性濕疹,為急性炎癥減輕后,皮疹以小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僅有少量的丘皰疹、水皰及糜爛;皮損較為局限,瘙癢仍較劇烈。3 、慢性濕疹,由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反復發(fā)作轉變而來。表現為皮膚粗糙、抓痕、結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蘚樣變、色素沉著,外周可散在有丘皰疹。4、陰囊濕疹,該病是指局限于陰囊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其病因多復雜,常可能與局部不清潔、內褲過緊或不透氣(化纖品)或過敏以及某些物理、化學性刺激有關,也可有精神因素有關。該病最突出的表現是陰囊局部奇癢難忍,局部因素搔抓留下抓痕,皮膚輕度糜爛或浸潤肥厚,皮膚皺紋變深而闊。由于奇癢而搔抓導致越抓越癢,病程較長,可影響睡眠和工作。陰囊濕疹的關鍵在于仔細找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而獲根治。
皮炎的臨床癥狀:1 、接觸性皮炎,是由于皮膚粘膜接觸某些物質后,在接觸部位發(fā)生急性皮膚炎癥反應 。其發(fā)生原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刺激和變態(tài)反應兩種。臨床表現為紅斑、水皰、大皰甚至壞死等。病程有自限性。2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苔蘚,中醫(yī)認為皮質抑制和興奮功能紊亂所致 。情緒局部刺激和辛辣酒類可加重和誘發(fā)本病。常年不愈,愈后易復發(fā)。臨床表現以劇烈瘙 癢或皮膚苔蘚樣變?yōu)樘卣鳌? 、日光性皮炎,是由日光誘發(fā)的一種遲發(fā)性光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 病。有人認為主要由中波紫外線引起,也有人認為主要由長波紫外線引起。臨床表現為多形 性皮疹,可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鱗屑、苔蘚樣變,常以某種皮疹為主。主要表現以 下類型:斑塊形、紅斑型、濕疹型、癢疹型和蕁麻疹型。4、脂溢性皮炎,好發(fā)于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發(fā)生于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發(fā)可脫落、稀疏。面部損害多見于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以后漸成為中央具有細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性的環(huán)狀斑片。皺褶部多見于腋窩、乳房下、臍部和腹股溝等,為境界清楚的紅斑、屑少,濕潤,常伴為糜爛、滲出。多見于30歲至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本病慢性經過,易反復發(fā)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螨蟲皮炎并發(fā)。
蕁麻疹的臨床癥狀: 1 、急性蕁麻疹,發(fā)病急驟,病程不到6周。皮損主要為瘙癢性風團,成批出現,成批消退,可孤立、散在或密集分布,泛發(fā)全身或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出現惡心 、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2 、慢性蕁麻疹和寒冷性蕁麻疹,病程遷延 6 周以上。風團經常反復發(fā)生, 纏綿不斷,時多時少,病程可達數月數年之久,有的遇冷發(fā)作,有的遇風發(fā)作,也有的激動時發(fā)作,起規(guī)律性不定。3 、丘疹性蕁麻疹,又稱急性單純性癢疹、蕁麻疹樣苔蘚、或嬰兒苔蘚。多與昆蟲叮咬、食物過敏及消化障礙有關。常見于嬰兒,夏秋季多見。7、寒冷性蕁麻疹, 此病多有家族因素,常是過敏性體質。有時在清晨,有時遇到冷風、冷空氣、冷水等全身起風團,遇熱后風團消退。
“中藥配方顆粒組”以優(yōu)質中藥材為原料,在保持中藥湯劑療效的基礎上,應用先進的制造技術,萃取草藥精華,經低溫濃縮、噴霧干燥等工藝制備而成,具有質量標準統(tǒng)一、計量準確、有效成份穩(wěn)定、療效獨特、便于服用攜帶、便于調配等優(yōu)點,符合現代社會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
青黛: 中藥名。也稱 靛花 。 馬藍 、 木藍 、 蓼藍 、 菘藍 等。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 清熱解毒中草藥之青黛
【醫(yī)家論藥】
?青黛,大瀉肝經實火及散肝經火郁。故凡小兒風熱驚癎,疳毒,丹熱癰瘡,蛇犬等毒,金瘡血出,噎膈蠱食,并天行頭痛,瘟疫熱毒,發(fā)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癥,或應作丸為衣?;蛴脼槟└蓳剑蛴盟{敷,或入湯同服,或作餅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風郁燥結之義。?(《本草求真》)
?青黛,解毒除熱,固其所長,古方多有用之諸血癥者,使非血分實熱,而病生于陰虛內熱,陽無所附,火氣因虛上炎,發(fā)為吐衄咯唾等證,用之非宜。?(《本草經疏》)
?青黛,瀉肝膽,散火郁,治溫毒發(fā)斑及產后熱痢下重,《千金》藍青丸用之,天行寒熱頭痛,水研服之。與藍同類,而止血拔毒殺蟲之功,似勝于藍。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蟲之力也。?(《本經逢原》)
?青黛,氣寒,味苦甘,無毒。驅時疫頭痛,斂傷寒赤斑。能收五臟之郁火,能消膈上之熱痰。瀉肝火,止驚癎。消食積,殺諸惡蟲盡化為水。又治小兒疳痢羸瘦,毛焦煩熱。歌曰:煩熱毛焦口鼻干,皮膚枯槁四肢攤。腹中時時更下痢,青白赤黃一般般。眼澀面黃鼻孔赤,谷道開張不欲看。忽然瀉下成疳積,又且濃?一團團。唇焦嘔吐不乳哺,壯熱憎寒臥不安。此方便是青黛散,取效猶如服圣丹。?(《藥鑒》)
為爵床科植物馬藍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豆科植物木藍Indigofera tinctoria L.、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 或蓼科植物蓼藍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葉中的干燥色素。味咸,性寒。入肝、肺、胃經。功能:清熱、涼血、解毒。主治:
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衄血、小兒驚厥、痄腮腫痛、熱毒癰瘡、丹毒、蛇蟲咬傷。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調敷。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從青黛中提得靛玉紅(Indirubin)和靛藍(Indigo)。青黛中含靛藍一般均在5%以上,最高可達8%。尚分得青黛酮、正-廿九烷、吲哚醌及色胺酮。
清熱解毒青黛的藥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青黛(木藍)醇浸液(0.5g/ml)在體外對炭疽桿菌、肺炎球菌、志賀痢疾桿菌、霍亂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也有報道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葡萄球菌和結核桿菌等無抑制作用;可能系因所用提取溶劑和方法不同之故。
2. 抗腫瘤作用 靛玉紅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較好療效。合成靛玉紅對肉瘤的活性及試用于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的療效,皆與天然品相似。靛玉紅腹腔或皮下注射200mg/kg劑量時,對大鼠W256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相當于臨床用量4mg/kg?d的125和250倍的靛玉紅,給大鼠連續(xù)灌胃一個月,對體重、心電圖、外周血象、肝腎功能皆無明顯影響,對主要臟器的病理形態(tài)觀察,也未發(fā)現特殊病變。
3. 其他作用 治療劑量的靛玉紅能提高動物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靛玉紅對異常增生粒細胞和嗜酸性細胞有作用,但不引起骨髓抑制,其作用機制尚有待研究。靛藍有減輕四氯化碳中毒后小鼠肝臟損傷的作用。
青黛的臨床運用
臨床報道:
1. 治療腮腺炎 芒硝30g、青黛 10g,加醋適量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治療9例,均愈。早期輕者1次獲愈,重者3~4次即消。病情重者可加服清熱解毒藥。
〔云南中醫(yī)雜志 1984;5(3):62〕
2。治療病毒性肝炎a. 青黛、明礬、山藥,按1:4:6 的比例共研細末,拌勻。每日6g,分2~3 次吞服(或裝膠囊后吞服),同時肌注維丙肝,每次160mg,每周1次,肝泰樂每日0.1g。治療38例,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各項指標恢復正常者36例,臨床癥狀消失,但黃疸指數或鋅濁度1~2項未降至正常者2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84;(5):20〕
b. 青黛30g、明礬15g、澤蘭15g,共研為末,每次1.2g,日服3次。治療間接膽紅素增高癥5例,療效較好,均1周退黃?!碴兾髦嗅t(yī) 1981;(1):15〕
3. 治療百日咳 青黛、海蛤粉各30g,川貝母、生甘草各15g,研為細末,每次1.5g,每日3次,飯后服,7~10天為1療程。治療24例,服藥5~7 天治愈者15例,8~10天治愈者8例,1例配合抗生素治療2周痊愈。〔新醫(yī)學 1976;7(1):48〕
4. 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青黛 2g、黃柏1.5g、兒茶1g、枯礬0.5g,為1次量,研成面加水50ml,保留灌腸,每晚1次。并配合辨證口服中藥。治療42例,治愈22例,基本治愈12 例,有效8例?!策|寧中醫(yī)雜志 1986;10(10):2〕
5. 治療各種腹瀉 青黛100g、白礬150g。分別研粉,過60目篩,混勻后裝膠囊(平均每個藥量為 0.5?0.02g)。治療各種腹瀉475例,總治愈率為98.9%?!仓兴幉摹?992;15(1):47〕
6. 治療癲癇 青黛1份、硼砂3份、山藥6份,共為細末,以硬酯酸作賦型劑壓片,每片含量0.5g,成人每次5g,每日3次,飯后服,用藥半年不發(fā)作者,改為每日2次。小兒以成人劑量按年齡折算,堅持服藥1年即可停藥。治療375例,痊愈3例,顯效99例,有效226例,無效47例?!埠邶埥嗅t(yī)藥1990;(4):15〕
7. 治療燒傷 地榆炭250g、青黛50g、冰片 10g,分別研細,過120目篩,干熱滅菌,以上各藥加入500g 凡士林中,攪勻,涂敷患處,每日2~3次。治療14例,一般7天痊愈。〔浙江中醫(yī)雜志 1988;23(7):306〕
8. 治療帶狀皰疹 青黛50g、滑石30g、爐甘石15g、黃連20g、冰片3g,制成冰黛散,治療帶狀皰疹,效果顯著?!仓谐伤幯芯俊?988;(3):46〕
9. 治療皮膚潰瘍a. 青黛60g,煅石膏、滑石各120g,黃柏30g,冰片、黃連各15g,各研細末和勻備用。治療膿皮病115例,療效良好?!舱憬嗅t(yī)雜志 1978;4(3):
130〕
b. 煅石膏、金銀花、青黛、枯礬、五倍子等份,制成石黛散,外敷患處。治療天皰瘡50例,全部治愈?!埠厢t(yī)藥雜志 1983;10(3):7〕
c. 蛤粉50g,青黛10g,石膏50g,輕粉25g,黃柏25g,制成青蛤散,治療接觸傳染性膿皰病,治愈率達97%以上?!仓屑夅t(yī)刊 1958;12(5):304〕
10. 治療濕疹a. 青黛粉、黃柏粉各60g,石膏粉、滑石粉各120g,混合摻勻備用,急性期將藥物用香油調成糊狀涂敷患處,或用藥粉薄薄地干撒,每日1~2次;亞急性期及慢性期,將藥粉加軟膏調成所需要的泥膏或軟膏涂患處,每日1~2次。治療濕疹樣皮炎200例,顯效189例,好轉10例,無效 1例?!仓性t(yī)刊 1984;(4):6〕
b. 青黛10g、枯礬20g、冰片3g、雄黃6g、鋅氧粉10g,共研細末,調香油或茶油涂患處,每日2~3 次。治療急慢性濕疹56例,治愈47例,無效9例。
〔江西醫(yī)藥 1981;(5):59〕
11. 治療牛皮癬 青黛30g,輕粉、冰片、硫磺各10g,藥用凡士林100g。先將藥物共研粉末,再加入凡士林調勻。用藥外擦患處,每日1~2次,7天為1療程。治療63例,除1例對藥物過敏終止治療、2例未予追訪外,其余病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53例,好轉7例?!埠现嗅t(yī)雜志 1991;7(5):43〕
12. 治療陰囊濕疹 青黛、密佗僧、硫磺、滑石各等份,共研細末,香油調勻外敷,每日2次。治療陰囊皮炎85例,陰囊濕疹45例,陰癬30例,其中隨訪110例,全部治愈?!仓形麽t(yī)結合雜志 1985;5(9):569〕
13. 治療外陰 瘙癢 癥 蛇床子500g (洗凈曬干)、青黛250g 。共研為細粉,與魚肝油、凡士林制成軟膏。每周用藥2~4次,2個月為1療程。治療82例,用藥1~2個療程痊愈者62例,3個療程痊愈者16例。顯效遲緩,療期稍長者4例?!仓袊t(yī)藥學雜志 1988;8(8):379〕
14. 治療小兒水痘 青黛粉、生牡蠣粉、滑石粉等量,加入適量麻油調成糊狀,輕輕地擦于患處薄薄一層,每日1~2次。治療32例,痊愈24例,顯效8例。〔湖南中醫(yī)雜志 1990;6(5):41〕
15. 治療鼻衄 用鼻鉗擴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壓迫出血點。上藥時,應囑患者暫停吸氣,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療20例,13例用藥1次、4例用藥2 次、2例用藥3次(另加針刺),鼻衄停止;1例無效?!采虾V嗅t(yī)藥雜志 1962;(5):23〕
16. 治療復發(fā)性口瘡 青黛60g、冰片12g、薄荷冰2.4g,共研末混合,密閉保存?zhèn)溆?。用時以消毒棉簽蘸藥末少許,涂于潰瘍部位,每日4~5次。治療口腔潰瘍86例,其中復發(fā)性口腔潰瘍57例,細菌性口炎12例,止痛迅速,促進愈合,效果明顯?!仓形麽t(yī)結合雜志 1984;(5):311〕
17. 治療剝脫性唇炎 青黛5、黃連4、穿山甲 1、冰片0.5。按以上比例共研細面,加凡士林100g,調成油膏。每天早晚2次外擦,2周為1療程。治療20例,近愈11例,有效7例,無效2例。〔中醫(yī)藥研究 1991;(3):42〕
方劑選用:
1. 治療咯血:青黛一錢、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黃明蠟煎黃色,取出研細)。上二件再同研勻,以所煎蠟少許,熔開和之,捏成錢大餅子。每服,用干柿一個,中破開,入藥一餅,合定,以濕紙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經》圣餅子)
2. 治療傷寒赤斑:青黛二錢,水研服。(《類證活人書》)
3. 治療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則成熱:青黛,以姜汁入湯調服。(《醫(yī)學正傳》)
4. 治療一切熱毒,膿窩瘡:青黛一兩,寒水石一兩(煅過,蘇為度)。上為細末,用香油調搽。(《普濟方》青金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32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陰莖硬結癥中藥方劑
下一篇: 陰囊濕疹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