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氣郁結。
【治法】解郁通陽。
【方名】宣志湯。
【組成】茯苓15克,菖蒲3克,甘草3克,白術9克,生棗15克,遠志3克,柴胡3克,當歸9克,人參3克,山藥15克,巴戟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辯證錄》卷九。
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膽濕熱下注。
【治法】清利肝膽濕熱。
【方名】龍膽瀉肝湯。
【組成】龍膽草(酒炒)4.5克,炒黃芩8克,梔子(酒炒)9克,當歸(酒洗)9克,生地黃(酒洗)9克,澤瀉6克,木通6克,車前子6克,柴胡3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為粗末,水煎空腹服。
【出處】《醫(yī)方集解》。
中藥處方(三)
【辨證】腎虛驚怯,心包虛寒,陽事不舉。
【治法】溫心包,舉陽痿。
【方名】救相湯。
【組成】人參30克,巴戟天30克,肉桂9克,炒棗仁15克,遠志6克,茯神3克,高良姜3克,附子3克,柏子仁6克,黃芪15克,當歸9克,菟絲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辨證錄》卷九。
中藥處方(四)
【辨證】腎陰虛損。
【治法】滋陰潤燥,清熱填精。
【方名】天一湯。
【組成】地骨皮15克,玄參15克,芡實15克,山藥9克,牛膝9克,丹皮9克,熟地30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男女科5000金方》。
中藥處方(五)
【辨證】陰陽兩虛,心氣不足。
【治法】養(yǎng)心安腎,起陰壯陽。
【方名】起陰湯。
【組成】人參15克,白術30克,巴戟天30克,黃芪15克,北五味子3克,熟地30克,肉桂3克,遠志3克,柏子仁3克,山萸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辯證錄》卷九
①淫羊藿、仙茅、沙苑子、枸杞子、生薏米各30克,羊腎1對。將羊腎用開水燙硬,但不可熟,剝去外皮,曬干研碎,與上藥合,蜜丸為豌豆大即可服用,每次9克,早晚各服1次。此方名羊腎丸;
②炙黑附子、甘草各6克,蛇床子、淫羊藿各15克,益智仁10克,煉蜜為丸,早晚各服1次。此方名不倒丸;
③生龍骨、生牡蠣、芡實、巴戟、枸杞子、淫羊藿、補骨脂、肉桂各6克,八角茴香5克,石菖蒲9克,陽起石12克,黨參、公丁香、鹿角膠、菟絲子、紫河車各30克,炒棗仁、肉蓯蓉各60克,海狗腎2條。先將海狗腎、紫河車放瓦上焙黃,與諸藥一起研面籮后,煉蜜為丸,每丸10克,早晚空腹各服1丸,14日為1個療程。忌食蕎麥面及飲茶葉水,節(jié)制房事;
④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肉桂、覆盆子、淮山藥、巴戟、補骨脂、鎖陽、淫羊藿各60克,續(xù)斷30克,炒杜仲40克,黨參100克,冰片3克。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3次;
⑤干胎盤70克,蛤蚧、高麗參各20克,五味子60克。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每次1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陽痿伴頭暈、失眠、健忘、多夢、乏力;
⑥破故紙、山茱萸、枸杞子(面包煨)各60克,生姜250克,大棗100個。將前3味藥研為細末,把姜搗爛同棗置鍋內加水同煮,煮后去棗核,和藥面共為丸,如綠豆大小。每次9克,早晚各服1次,桂圓肉煎湯后送下;
⑦用雀卵石、天雄、菟絲子各等份。研末為丸,如桐子大小,空腹溫酒送下5丸。
陽痿不是一味的壯陽,要辨證論治,對癥下藥.
陽萎有很多癥型,而臨床上所用的方劑不同..達到的療效就不一樣...用藥錯誤或許會影響下一步的治療..
它分為5種類型的陽痿:
命門火衰,心脾兩虛,驚恐傷腎,濕熱下注,肝氣郁結.
此5種類型的病癥,虛虛實實,或補或瀉....
命門火衰:右歸丸+韭菜子,仙靈脾
心脾兩虛:歸脾湯+陽起石,九香蟲,補骨脂等
驚恐傷腎:大補元煎加減
濕熱下注:龍膽瀉肝湯加減
肝氣郁結:逍遙散加減
所以說,希望樓主提供的自己癥狀資料,辨證論治,才可以對證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32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藥外治陽痿數則
下一篇: 治陽萎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