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藥用
1藥用功效
姜是中藥材之一,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散寒止咳的功效。多用于感冒風寒、嘔吐、咳嗽、脹滿食滯、腹瀉、解毒等癥。
《別錄》載:“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
《本草綱目》載:姜“生用發(fā)散、熟用和中?!?/p>
《隨息居飲食譜》載:“姜辛熱、散風寒、溫中、去痰濕、止嘔、定痛、消脹殺蟲”。
《本草從心》載:“姜汁開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療狐臭、擦凍耳、煨姜,和中止嘔?!?/p>
《中藥大詞典》載:“能發(fā)表、散寒、止嘔、開痰、治感冒風寒、嘔吐、痰飲、哮咳、脹滿、瀉、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p>
民間諺語稱“冬吃生姜,不怕風霜?!薄巴沓蕴}卜早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薄霸绯匀?,賽過喝參湯?!笨梢娊墓τ迷缫言谖覈耖g廣為流傳。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姜作為隨葬物。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很多方劑使用生姜。姜的應(yīng)用源遠流長。
生姜中的姜辣素具有加速血液循環(huán),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蠕動的作用,因而能有效地促進消化,增進食欲,興奮呼吸中樞和循環(huán)中樞,升高血壓,發(fā)汗止痛。并有報道姜能在人體內(nèi)能產(chǎn)生一種抗衰老物質(zhì)過氧化物質(zhì)歧化酶,抑制體內(nèi)脂褐質(zhì)色素的產(chǎn)生,防止氧自由基對機體的侵害,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北宋詩人蘇東坡在《東坡雜記》中講述了一個故事:杭州錢塘凈慈寺一位和尚,已經(jīng)80多歲仍鶴發(fā)童顏,自謂服生姜40年??梢娚獙θ梭w健康大有好處。
生姜內(nèi)所含的姜辣素能迅速激發(fā)細胞膜擾動,使細胞間水分蒸發(fā),起到發(fā)汗解毒退熱的效果;姜辣素能刺激血管擴張和中樞神經(jīng)興奮,增加血液循環(huán),使全身有溫熱感覺,起到驅(qū)風解寒的效果;姜辣素還能刺激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分泌,并增加胃腸蠕動,故常吃姜制品能增進食欲,醒脾胃;姜辣素可以溫肺暖胃,對老人的慢性支氣管炎、肺虛咳嗽、頭痛鼻塞、腹痛泄瀉等甚為適用,故老年人宜多吃姜制品及加姜的菜肴,對健身祛病有好處。
姜的溫經(jīng)散寒、破血逐淤的作用甚為顯著。婦女產(chǎn)后氣血虛虧、經(jīng)冷淤血,民間常以生姜紅糖湯內(nèi)服,姜還可以作為艾灸療法的藥物,稱隔姜灸,方法是取厚1cm左右姜片一塊,用針穿刺數(shù)孔,上置艾柱放在穴位上點燃施灸,能有效地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并治寒性癰疽。姜還可以搗爛外敷,行氣活血,驅(qū)淤散毒。
姜的藥用分為生姜和干姜兩種。干姜即將鮮姜曬干或用微火烘干的姜,炮焦者稱為炮姜,又名黑姜。姜生用辛溫,干用則性味大辛大熱,入脾、胃、腎、肺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適用于心腹冷痛,感寒腹痛,寒飲咳喘,風寒濕痹,霍亂冷痢,虛寒便血,虛寒閉經(jīng),精冷不育,虛陽外越等病癥。
此外姜皮味辛性涼,入脾、肺經(jīng),有行水消腫之功,臨床多用于水腫、膨脹、癃閉等病癥;生姜汁味辛辣性溫,入肝、脾、肺經(jīng),有散寒溫經(jīng),開痰下氣之功效,臨床多用于一些急性病證。
姜常與其它藥物配伍,用以增強藥效,如生姜加半夏更能有效地治療嘔吐和腸胃不和;加竹瀝更能加強清熱、祛痰;加竹茹更能益胃清熱、降逆止嘔。姜皮加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等組成五皮飲,適用于通身水腫,心腹脹滿、小便不利等癥。
2食療作用
姜與各種食物配伍有良好的食療作用。如姜加柿蒂、刀豆、紅糖制成生姜刀豆飲,能溫中下氣、止呃逆、利腸胃,適用于胃寒呃逆、嘔吐等癥;姜加紫蘇、紅糖制成姜蘇紅糖飲,對風寒感冒、惡心嘔吐、胃痛、腹脹患者都報有效,還適用于孕婦感冒。干姜加綠茶沸水沖泡制成姜茶飲,可治腹痛、吐瀉、急性腸胃炎;姜加飴糖制成生姜飴糖飲,可治脾胃虛弱及因寒邪引起的嘔吐、胃痛患者;姜汁加蔗汁制成甘蔗姜汁飲,能利胃、止嘔,適于胃虛嘔吐的妊娠病人;姜和韭菜取汁加在牛奶中煮沸,制成姜韭牛奶羹,能溫胃、健胃,適用于胃寒型胃潰瘍、慢性胃炎、胃脘疼痛、嘔吐等;姜切開挖孔嵌入紅棗煨焦,制成生姜煨紅棗,取棗細嚼,可補脾、和胃、止嘔,適用于虛寒性嘔吐、胃痛病人。
由漢代張仲景創(chuàng)立的生姜加羊肉、當歸組合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是我國有史載最早的一道藥膳。至今還廣泛應(yīng)用,它的補虛溫中、調(diào)和氣血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生姜能配制很多藥膳。姜加大棗、糯米制成生姜粥,能暖脾胃、散風寒,適于脾胃虛寒,反胃嘔吐清水、感冒風寒、頭痛鼻塞、慢性氣管炎的老年人。姜加糯米和蔥、醋等制成的神仙粥,有發(fā)表散寒、溫胃止嘔、消痰止咳的作用,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氣管炎、傷風感冒患者甚為相宜。姜加粳米、砂仁制成姜汁砂仁粥,能醒脾通滯、散寒溫胃,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嘔逆患者。
姜汁加牛肉、油、鹽等煮湯澆在米飯上再蒸,制成姜汁牛肉飯,可補中益氣、強筋健骨,適用于脾胃虛弱、大便溏瀉,久瀉脫肛,體虛的浮腫患者。姜汁加黃鱔、油、鹽、蔥等燒羹澆在米飯上,制成姜汁黃鱔飯,能補血健胃,適用于產(chǎn)后虛損、貧血消瘦等癥。姜汁加黃豆、糯米、桔皮等炒熟研粉制成營養(yǎng)暖胃粉,吃時加紅糖水煮服,有補中益氣、健脾暖胃、寬中下氣、開胃行滯作用,適用于胃虛寒患者,常服可加強胃的功能。
3禁忌
姜對人體有許多益處,也不宜多食。特別是肺熱咳嗽和胃熱嘔吐者忌用。因姜辣素能刺激腎臟,過多食用會引起口干、便秘,諸般熱癥都不宜用?!侗静菥V目》載:“食姜久,積熱患目。病痔人多食(姜)兼酒,立發(fā)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薄妒朝煴静荨份d:“姜去痰下氣。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傷神?!?/p>
生姜素成分可以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統(tǒng)粘膜,多食加重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炎癥反應(yīng);因姜性質(zhì)辛而疏散走表,故功能性的子宮出血者,痔瘡等皮膚病和高血壓患者忌多食姜。
1、生姜是傳統(tǒng)的治療惡心、嘔吐的中藥。
2、開胃健脾促進食欲。飯前吃幾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欲。
3、具有降溫提神的作用。
4、生姜有驅(qū)散寒邪的作用,由于著涼、受寒等引起的感冒、頭疼、腹痛等,喝姜湯水,可增加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驅(qū)逐體內(nèi)風寒。
5、生姜能起到抗菌的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生姜水含漱可治療口臭和牙周炎。
6、泡腳水中加入適量的生姜,既可以快速驅(qū)寒,又能預(yù)防流感。
7、經(jīng)常吃生姜可以抗衰老。因為生姜中的姜辣素進入體內(nèi)后,能產(chǎn)生一種抗氧化酶。
8、生姜還可以治療腹瀉、孕吐、小兒吐奶、痛經(jīng)、治療關(guān)節(jié)痛等。
不同的姜用法不同,可根據(jù)需要選擇。嫩姜可腌漬用,老姜多適宜制成干姜粉或藥用。
嫩姜辣味小,肉質(zhì)脆嫩,適合用來炒食或腌漬;老姜呈黃色,水分少,味辣,有香味,多用于調(diào)味或藥用。
姜的品質(zhì)要求:
修整干凈,不帶泥土、毛根、不爛、無蔫萎、蟲傷,無受熱、受凍現(xiàn)象。姜受熱,生白毛,皮變紅,易爛;受凍則皮軟,外皮脫落,手捏流姜汁。
吃生姜有四點好處
1、排汗降溫。
生姜中的姜辣素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使毛孔張開,排汗量增大,隨著汗液可帶走體內(nèi)的余熱,有一定的防暑作用。
2、防治腸胃炎。
夏季細菌生長活躍,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腸胃炎。適當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沖泡后飲之,能起到防治腸胃炎的作用。
3、祛除風寒。
夏季常吹空調(diào),易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喝點姜糖水,有助于驅(qū)除體內(nèi)風寒。暑熱和風熱引起的感冒則不宜飲用。
4、健脾胃。
夏季常吃寒涼的食物,會導致脾胃寒涼之氣過盛,出現(xiàn)心悸、惡心等癥狀,食用生姜有助于溫脾胃,以防病癥嚴重。
以上內(nèi)容參考:
-姜
人民網(wǎng)-吃生姜的4個好處4大禁忌要牢記
人民網(wǎng)-生姜溫經(jīng)散寒抗衰?教你選購生姜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40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生姜治脫發(fā)
下一篇: 荊芥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