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祛風解表,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臨床應用】1.用于感冒風寒,頭痛,鼻塞等癥。
白芷發(fā)散風寒,且有止痛、通鼻竅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風寒表癥兼有頭痛鼻塞的病癥。如頭痛劇者加羌活、細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為理脾肺之氣)、薄荷等。
2.用于頭痛、眉棱骨痛、齒痛。
白芷祛風止痛,主要適用于病在陽明經者,頭額、眉棱骨、上下齦都屬于陽明經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進行治療。治頭痛可配藁本、蔓荊子等;治眉棱骨痛屬風寒者可單獨應用;屬風熱者可配黃芩同用。
3.用于瘡瘍腫痛。
白芷治瘡瘍,初起能消散,潰后能排膿,為外科常用的輔助藥品。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用。在消散瘡瘍方面還可以研末外敷。
4.用于婦女白帶。
白芷溫燥寒濕,主要用治寒濕白帶,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屬濕熱帶下,也可配清熱燥濕藥如黃柏、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白芷又為治鼻淵要藥,有化濕通鼻竅之功,多配合辛夷、鵝兒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內服,又可外用。還可用于毒蛇咬傷,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單用煎湯內服,用渣外敷的記載,現(xiàn)代有些蛇藥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內。
【處方用名】白芷、香白芷(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白芷辛散祛風,溫燥除濕,芳香通竅,善能止痛,又可消腫排膿。它的止痛效果良好,跟據(jù)臨床實踐,不僅可以用治頭痛,還可以用治風濕痹痛。
配荊芥、防風,能散風寒而止頭痛;配蒼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竅而治鼻淵;配黃柏、蒼朮、椿根皮,可清熱燥濕而治濕熱帶下;配銀花、天花粉、當歸、甘草等,可消腫排膿而治瘡瘍腫痛;配桑枝、秦艽、獨活等,可祛風止痛而治風濕痹痛。
【方劑舉例】白芷蔥豉湯(原名白神散)《衛(wèi)生寶鑒方》:白芷、豆豉、蔥白、甘草、生姜、大棗。治寒熱頭痛,眉棱骨痛。
白芷散《婦人良方》:白芷、海螵蛸、胎發(fā)。治赤白帶,滑脫不禁。
【藥名】
白芷
【拼音】
BAIZHI
【英文名】
Dahuricae Angelica Root Taiwan Angelica Root
【來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功效】
祛風,燥濕,消腫,止痛。
【主治】
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性味歸經】
辛,溫。①《本經》:“辛,溫?!雹凇秳e錄》:“無毒。”③《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甘?!雹堋端幬飯D考》:“有小毒,臭香,味辛。”
入肺、脾、胃經。①《珍珠囊》:“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經?!雹凇独坠谥扑幮越狻罚骸叭敕?、脾、胃三經?!雹邸侗静萁浗狻罚骸叭胱阖赎幐谓洝⒆汴柮魑附?、手陽明大腸經?!?/p>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用藥忌宜】
陰虛血熱者忌服。《本草經疏》:“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p>
【藥物配伍】
《本草經集注》:“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p>
【別名】
虈、芷(《楚辭》)、芳香(《本經》)、苻蘺、澤芬、晼 (《吳普本草》)、白虈(《別錄》)、香白芷(《夷堅志》)。①興安白芷,又名:達烏里當歸、走馬芹。②川白芷,又名:異形當歸。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臺灣當歸。④云南牛防風,又名:滇白芷、粗糙獨活。本品色白氣香,形似初生根桿,故名。
【處方名】
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祁白芷
【商品名】
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為產于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庫頁白芷,為產于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興安白芷。為產于河北安國、定縣者。
禹白芷:又名會白芷。為產于河南禹州、長葛者。
以上商品以干燥、根條肥大、體堅實、粉性足、香氣濃郁者為佳。
【藥用部位】
以上3種植物的葉(白芷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
①興安白芷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②川白芷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栽培于四川、山東等地。③杭白芷分布浙江、臺灣等地。浙江、江蘇有栽培。④云南牛防風 分布云南、四川。云南有栽培。藥材:①川白芷主產四川。產于河北者稱祁白芷;產于河南者稱禹白芷、會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東等地亦產。②杭白芷 主產浙江。③滇白芷 主產云南。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秋播種植的,次年7~9月間莖葉枯黃時采挖。春播種植的,當年10月采挖。擇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凈殘莖、須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曬干或微火烘干。置干燥不通風處保存,防蟲蛀或霉爛。
【拉丁名】
藥材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原植物①興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Hoffm.) 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Et Sav.,②川白芷Angelica anomala Lallem.,③杭白芷Angelica taiwaniana Boiss.,④云南牛防風Heracleum scabridum Franch.,
【炮制方法】
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片干燥。①《雷公炮炙論》:“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細銼,用黃精亦細銼,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時后出,于日中曬干,去黃精用之?!雹凇毒V目》:“今人采(白芷)根洗刮寸截,以石灰拌勻曬收,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藥微焙。”②《藥對》:“白芷制雄黃、硫黃。”
【考 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別錄》:“白芷,生河東川谷下澤。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③《本草圖經》:“白芷,根長尺余,粗細不等,枝干去地五寸已上。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花白微黃,入伏后結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以黃澤者為佳?!?④《植物名實圖考》:“白芷,滇南生者,肥莖綠縷,頗似茴香,抱莖生枝,長尺有咫,對葉密擠,鋸齒槎枒,齦齬翅起,澀紋深刻,梢開五瓣白花,黃蕊外涌,千百為簇,間以綠苞,根肥白如大拇指,香味尤竄?!?/p>
【生藥材鑒定】
①川白芷(《濟生方》) 為植物興安白芷或川白芷的干燥根。類圓錐形而無明顯的棱脊,長約7~24厘米,直徑約1.5~2厘米。有時附有支根。頂端有凹洼的莖痕,也有多數(shù)同心環(huán)狀的紋理。表面黃色或淡棕色,有眾多皺紋,分布有少數(shù)長0.5~1厘米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突起處色較深,有時有支根切除的痕跡,顯淡棕色。質堅硬而較輕。斷面粉質,全部淡棕色,隨處密布棕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狀,棕色而明顯,木質部約占橫斷面的1/3強,射線緊密,自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微香,味苦辛。以獨支、皮細、外表土黃色、堅硬、光滑、香氣濃者為佳。主產四川。產于河北者稱祁白芷;產于河南者稱禹白芷、會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東等地亦產。②杭白芷 為植物杭白芷的干燥根。類圓錐形而具四棱,長約10~20厘米,直徑約1.5~2.5厘米,頂端有凹洼的莖痕。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較少的縱皺紋,布有多數(shù)長0.5~1厘米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習稱“疙瘩丁”,多排列成四縱行,體形因之而具四棱,突起處色較深,有時也有支根切除的痕跡。質堅硬。斷面粉質,白色或類白色,皮部有多數(shù)棕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狀棕色,明顯;木質部淡棕灰色,約占橫斷面1/2強,射線緊密,自中心向四周輻射。氣芳香,味苦辛。以根條粗大、皮細、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條小或過大、體輕松、粉性小、香氣淡者質次。主產浙江。③滇白芷 為植物云南牛防風的干燥根。直徑0.2~1.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細。外表棕黃色,多深縱紋,時有支根痕,上部有橫皺紋。質脆。斷面皮部類白色,散有棕色油點及裂隙,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淡黃色,占全徑1/3。商品多已切成厚約1厘米以下的厚片。氣芳香,味辣而苦。主產云南。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窄,偶有油管分布。韌皮部寬廣;篩管群略呈徑向排列;油管較多,直徑28-79μm,內含黃棕色分泌物;韌皮射線長短不一,長者細胞徑向延長較明顯。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導管束2-4分叉,導管徑向排列;木射線較寬。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少數(shù)含圓簇狀草酸鈣結晶。粉末:黃白色。①淀粉粒單粒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3-20μm,臍點十字狀、裂縫狀、點狀、三叉或星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由2-8(-12)分粒組成。②草酸鈣簇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呈圓簇狀或類圓形,直徑6-18μm。③網紋、螺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9-104μm,具緣紋孔橫向延長成梯狀排列。④油管多已破碎,分泌細胞含淡黃棕色分泌物。油管碎片旁的細胞中淀粉粒溶化后留有網格樣痕跡。此外,木栓細胞壁薄,木化。
【中藥化學成分】
白芷全草含揮發(fā)油,四川省遂寧產白芷根含黃色揮發(fā)油0.24%。興安白芷根含白當歸素(Byak-angelicin)、白當歸腦(Byak-angelicol)、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歐芹屬素乙(Imperatorin)、異歐芹屬素乙(Iso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一種類似當歸酸(Angelicacid)的酸、一種致痙攣的毒素白芷毒(素)(Angelicoto-xin)。另一報道,根中還含花椒毒素(Xanthotoxin)、印度榅桲素(Marmesin)、東莨菪素(Scopoletin)、異白當歸腦(Isobyakangelicol或Anhydrobyakangelicin)和新白當歸腦(Neobyakangelicol),又曾分離出別異歐芹屬素乙(Alloisoimperatorin)及5-甲氧基-8- 羥基補骨脂素(5-Methoxy-8-Hydroxypsoralen)。川白芷根又含白芷靈(Anomalin)、川白芷素(Angeno-malin)、佛手柑內酯(Bergaptene)和傘形花內酯。杭白芷根含6種呋喃香豆精(Furocoumarin):異歐芹屬素乙、歐芹屬素乙、佛手柑內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水化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此外,尚分出二種白色結晶:C11H10O5(熔點159~160℃)和(C14H14O4(熔點187~188℃)。中國藥材學:(1)白芷 全株含揮發(fā)油。由根揮發(fā)油中檢出29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甲基環(huán)葵烷、l-十四碳烯、月桂酸乙酯。根還含數(shù)種呋喃香豆素: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約0.2%,比克-白芷醚(byak-angelicol) 約0.2%,以及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e)、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異歐前胡內酯 (iso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另含花椒毒素(xanthotoxine)、紫花前胡甙元(印枳樹皮素,marmesin,nodakenetin)、東莨菪素(scopoletin)、脫水比克-白芷素 (anhy-drobyakangelicol)、新比克-白芷醚(sen-byakangelicol)、水合氧化前胡素、森比克白芷醚及去甲基栓花椒素(7-demethyl-subersin)。(2)杭白芷 根含數(shù)種香豆素及呋喃香豆素衍生物: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別歐前胡素 (alloimpera-torin)、珊瑚菜素、花椒毒酚(xanthotoxol)、異氧化前胡素、5-甲氧基-8-羥基補骨脂內脂、比克白芷醚、比克白芷素、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香柑內酯。另含谷甾醇、硬脂酸及一種簡單香豆素和一種甾醇。有報道認為杭白芷含有香柑內脂,而白芷不含此成分,全株含揮發(fā)油。
【中藥化學鑒定】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搖5min后,靜置20min,取上清液1ml,加7% 鹽酸羥甲醇溶液與10%氫氧化鉀溶液各2-3滴,搖勻,置水浴上微熱,冷卻后,加稀鹽酸調至pH3-4,加1%三氯化鐵溶液1-2滴,顯紫紅色。(香豆素反應)(2)本品水浸出液滴于濾紙上,紫外燈(365nm)下顯藍色熒光。(香豆素反應)
白芷的功效:
祛風,燥濕,消腫,止痛。
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1、《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2、《別錄》:療風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瀉′),嘔吐,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
3、《藥性論》:治心腹血刺痛,除風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腹痛;能蝕膿。
4、《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fā)背、瘰疬、腸風、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5、《滇南本草》:祛皮膚游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濕疼痛。
6、《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白芷的作用:
1、白芷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對動物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迷走神經及脊髓均有興奮作用,能使血壓上升,
脈搏變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嘔吐;大量應用能引起強直間歇性痙攣,繼而全身麻痹。
2、白芷有解熱鎮(zhèn)痛作用。
3、白芷有抗炎、抗菌作用。川白芷水煎劑對各種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對L型結核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白芷在試管內對絮狀表皮癬
菌、石膏樣子芽孢癬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1:3)對奧杜盎氏子芽孢癬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白芷有降血壓作用,其所含異歐前胡素和印度榅桲對貓有降血壓作用,作用時間維持1.5小時。
5、白芷有光敏作用,其所含的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等夫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可用于治療白癜風。
6、白芷有活化交感系統(tǒng)激素、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7、白芷有止血作用。
8、白芷對皮膚有一定作用。白芷酊外用加小劑量長波紫外線照射,對豚鼠二硝基氯苯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有明顯抑制作用。
9、白芷可抑制肝藥物代謝酶系統(tǒng)
滇白芷有平喘作用食療作用
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胃、大腸經;芳香升散;
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濕通竅,消腫排膿的功效;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齒痛,目癢淚出,鼻塞,鼻淵,濕盛久瀉,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瘙癢疥癬,毒蛇咬傷。
白芷的藥用:
1、用于感冒風寒,頭痛,鼻塞。常配伍防風、羌活等。
2、用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痹痛者。治療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頭風痛等,外感風寒者,配伍荊芥、防風、川芎;外感風熱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治療齒痛,屬風火者,配石膏、黃連。治鼻淵頭痛、與蒼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風濕寒痹、腰背疼痛,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同用。
3、用于瘡瘍腫痛。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用。
4、用于帶下過多。屬寒濕帶下,與鹿角霜、白術、炮姜等配伍;屬濕熱帶下,配伍車前子、黃柏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陰虛血熱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2、《本草經疏》: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脾;胃經 功效: 祛風除濕;通竊止痛;消腫排膿 主治: 感冒頭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淵;濕勝久瀉;婦女白帶;癰疽瘡瘍;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用藥禁忌: 1.陰虛血熱者忌服。 2.《本草經疏》: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功效分類: 解表藥;祛風藥 各家論述: 1.李杲:白芷,療風通用,其氣芳香,能通九竅,表汗不可缺也。 2.王好古:白芷同辛夷、細辛用治鼻病,入內托散用長肌肉,則入陽明可知矣。 3.《綱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陽明;性溫氣厚,行足陽明;芳香上達,入手太陰肺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濕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4.《本草經疏》:白芷,味辛氣溫無毒,其香氣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陽明、足太陰,走氣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陽也。性善祛風,能蝕膿,故主婦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溫以和之,香氣入脾,故主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辛香散結而入血止痛,故長肌膚。芬芳而辛,故能潤澤。辛香溫散,故療風邪久瀉,風能勝濕也。香入脾,所以止嘔吐。療兩脅風痛,頭眩目癢,祛風之效也。 5.《本草匯言》:白芷,上行頭目,下抵腸胃,中達肢體,遍通肌膚以至毛竅,而利泄邪氣。如頭風頭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腳弱痿痹;如瘡潰糜爛,排膿長肉;如兩目作障,痛癢赤澀;如女人血閉,陰腫漏帶;如小兒痘瘡,行漿作癢,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頭痛、麻痹、眼目、漏帶、癰瘍諸癥,不因于風濕寒邪,而因于陰虛氣弱及陰虛火熾者,俱禁用之。 6.《本草經百種錄》:凡驅風之藥,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極香,能驅風燥濕,其質又極滑潤,能和利血脈,而不枯耗,用之則有利無害者也。蓋古人用藥,既知藥性之所長,又度藥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氣血,病之標木,參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顯效而無隱害,此學者之所殫心也。 7.《本草求真》:白芷,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祛風散濕主藥。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如頭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齦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風熱乘肺,上爍于腦,滲為淵涕;移于大腸,變?yōu)檠姥],腸風痔瘺癰疽;風與濕熱,發(fā)于皮膚,變?yōu)榀彲冊锇W;皆能溫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風悉去,留結之癰腫潛消,誠祛風上達,散濕火要劑也。 8.《本草正義》:白芷,氣味辛溫,芳香特甚,最能燥濕?!侗窘洝匪^長肌膚而潤澤顏色者,以溫養(yǎng)為義,初非謂通治外瘍,可以生肌長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癰、發(fā)背、瘰疬、痔瘺、瘡痍、疥癬,謂為破宿血,生新血,排膿止痛云云。潔古亦謂治頭面皮膚風痹燥癢。瀕湖且謂色白味辛,性溫氣厚,陽明主藥,癰疽為陽明濕熱,濕熱者溫以除之,故排膿生肌止痛。頤謂辛溫上升之品,可治寒濕,必不可治濕熱,而潰瘍?yōu)椴?,濕熱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濕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統(tǒng)治癰瘍,抱薪救火?!度杖A子》排膿止痛一句,實是無中生有,大乖醫(yī)藥原理。且潔古所謂皮膚燥癢者,明是火燥濕熱,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藥。瀕湖所謂濕熱者溫以除之一句,如何說得過去??傊T公于瘍科理法,未能體會,人云亦云??茏趭]《衍義》謂治帶下,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臍腹冷痛,皆由敗膿血所致,須此排膿,云云。頤謂此癥,是帶下之一,寒濕瘀垢,互結不通,臍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結確癥,故宜用溫升而兼泄瘀固澀為治,雖曰敗膿,決非潰瘍排泄之可以等視,何得妄為比附,竟認作排膿要藥,則實熱諸瘍,必益張其焰而痛不可言。頤治瘍廿余年,煎劑中惟濕盛無火之癥,間或用之,余則不敢妄試。若消腫敷藥之如意金黃散中有此,則取其辛以散結耳。大明又謂去面po疵瘢,固即《本經》面脂之義,然又以為治目赤胬肉,則風火升騰之熾甚者,而亦以溫辛升之。瀕湖謂治鼻淵,蓋鼻淵一癥,本有風寒、風熱及肺熱郁蒸三者之別。風寒郁其肺氣,而鼻塞多涕,則白芷升陽可也,若風熱鼻淵濁涕,及肺熱而黃膿腥臭之鼻淵,胡可一概而論。又謂治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則皆陽明熱熾上攻為痛,古法偶用白芷,本以加入清泄劑中,以引經為義,而乃列為專條,等于主要之君藥,豈非大謬耶!白芷辛溫,芳香燥烈,疏風散寒,上行頭目清竅,亦能燥濕升陽,外達肌膚,內提清氣,功用正與川芎、藁本近似?!侗窘洝分闻寺┫鲁喟?,血閉陰腫,皆其清陽下陷,寒濕傷于中下之癥,溫升燥濕始為合宜。若陰虛不攝,或濕熱浸淫,而為此諸癥,非可概治。頭風目淚,亦惟陽氣素虛,而風寒風熱乘之者,庶能合轍,如陽盛而襲風熱,已難概用,亦有陰虛肝木上乘,疏泄太過,而迎風淚流者,更非所宜。長肌膚,作面脂,皆與藁本同?!秳e錄》療風邪,即以風寒外侵言之。久渴,仲醇謂當作久瀉,甚是。燥濕升清,振動陽明之氣,固治久瀉之良劑,必非渴癥所宜。且古今各家,皆未聞以此療渴也。其治嘔吐者,胃陽不振,食入反出者宜之,而胃火熾盛,沖激逆上,不可悮用。脅滿乃木郁土中,過抑少陽之氣,不得條達者宜之,而肝膽火炎,qi撐橫逆者,又在所禁。治風痛頭眩,亦惟陽和之氣,不司布護,而外風襲之者,始為合轍?!栋僖贿x方》都梁丸,是為陽虛風眩之實驗,若陰虛氣火上浮而為風眩,則又不可同日語矣。 9.《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10.《別錄》:療風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瀉),嘔吐,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 11.《藥性論》:治心腹血刺痛,除風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腹痛;能蝕膿。 12.《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fā)背、瘰疬、腸風、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po疵瘢。 13.《滇南本草》:祛皮膚游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濕疼痛。 考證: 出自1.《本經》。 2.《別錄》:白芷,生河東川谷下澤。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3.《本草圖經》:白芷,根長尺余,粗細不等,枝干去地五寸已上。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花白微黃,入伏后結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以黃澤者為佳。 4.《植物名實圖考》:白芷,滇南生者,肥莖綠縷,頗似茴香,抱莖生枝,長尺有咫,對葉密擠,鋸齒槎枒,齦齬翅起,澀紋深刻,梢開五瓣白花,黃蕊外涌,千百為簇,間以綠苞,根肥白如大拇指,香味尤竄。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劑(lg相當生藥lg)4g/kg,可明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癥(P<0.01)。 2.解熱鎮(zhèn)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熱動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劑15g/kg,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劑8g/kg,對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體次數(shù)明顯減少,作用與氨基比林8mg/kg類似,P<0.001。小白鼠熱板法試驗,給藥前痛閾在30分鐘以內者,灌胃給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給藥后60分鐘,白芷及抗白芷對痛閾值明顯提高,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01和0.01。 3.解痙作用: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乙對兔回腸具有明顯的解痙作用。異歐前胡素還能增加兔子宮的收縮力和蚯蚓肌的緊張性。東莨菪素對雌激素或氯化鋇所致在體或離體大鼠子宮痙攣有解痙作用,其ED50為0.09mg/kg。 4.對心血管的作用:本品所含的異歐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對貓有降血壓的作用,50mg/kg降低動脈壓50%,作用維持時間為1.5小時。異歐前胡素與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貓動脈壓降低的時間延長5-10倍。還能降低離體蛙心的收縮力。 5.抗菌作用:白芷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人型結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氧前胡素體外試驗對11種菌株有抗菌作用;歐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對人型結核桿菌H37RV的MIC為100mcg/ml。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6.光敏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當它們進入機體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則可使受照射處皮膚發(fā)生日光性皮炎,發(fā)生紅腫、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為最強,香柑內酯次之,異歐前胡素乙較弱。光敏活性物質可用來治療白癜風。異歐前胡素為治療銀屑病的有效成分,臨床用紅斑量測定證明有效。 7.抗癌作用:異歐前胡素和自當歸素具有對Hela細胞的細胞毒作用。異歐前胡素的ED50 100μg/ml。 8.抗輻射作用:白芷甲醇提取物1g/kg于X線照射前5分鐘腹腔注射,對小鼠皮膚損害有防護作用。 9.其他作用:小量白芷毒對動物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迷走神經及脊髓都有興奮作用,能使血壓上升,脈搏變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嘔吐,大景使用能引起強直性間歇性痙攣,繼以全身麻痹。
希望采納
1、白芷是一種中藥,藥用價值很高,可以祛風,燥濕,消腫,止痛,可以治療頭痛、骨痛、牙痛、腹痛、皮膚燥癢等問題。
2、白芷還有降血壓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白芷里面有大量的異歐前胡素和印度榅桲,能夠起到降血壓作用,另外還具有抗菌、抗炎之功效。白芷還有抑制脂肪合成、解熱鎮(zhèn)痛、止血、平喘等功效。
白芷 又稱香白芷,為傘形科植物杭白芷和祁白芷的根。根含香豆精類、香豆精糖尿病苷類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結果顯示: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與解熱、鎮(zhèn)痛作用、解痙作用、抗癌作用等。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功用: 祛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 主治感冒頭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淵,久瀉,婦女白帶,癰疽瘡瘍,毒蛇咬傷等。一般用量:入湯劑,3-12g;或可入丸、散。
臨床應用, 白芷辛溫祛風散寒、除濕止痛,常用治風寒濕邪外感表證,外感頭痛以及風濕痹痛等。 如九味羌活湯就是白芷配伍羌活、防風、細辛、川芎、蒼術、黃芩、生地、甘草組成,適合于風寒濕邪外感化熱,表現(xiàn)為惡寒發(fā)熱,頭身酸痛,口苦咽干者。如川芎茶調散作為治療外感頭痛最著名的方劑,也是羌活、川芎、白芷、細辛等同用。其中, 白芷作為治療陽明經頭痛的引經藥,傳統(tǒng)觀點認為最適合于頭痛以前額痛,眉棱骨痛為特點者。 而《蘭室秘藏》選奇湯藥由羌活、防風、蒼術、黃芩、甘草組成,主治風熱夾痰上擾所致頭痛頭暈,眉棱骨痛,我們臨床則常隨方加用白芷,每有佳效。 而針對風濕痹痛,我們臨床上最常用的是威靈仙、白芷藥對。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可解痙止痛,白芷祛風濕,除寒濕,可解熱鎮(zhèn)痛,相須為用,可廣泛應用于多種肢體關節(jié)痹痛之證。臨床上我們治療風濕、類風濕,常用王文鼎教授五藤飲與師祖祝諶予教授四藤一仙湯,常隨方加用白芷配合威靈仙祛風散寒止痹痛。 而治療頸椎病、腰椎病、骨關節(jié)炎等,則常用導師呂仁和教授脊瓜湯或經驗方補腎壯骨湯,常應用白芷、威靈仙藥對配合續(xù)斷、桑寄生、狗脊、杜仲、木瓜、牛膝、雞血藤等,頸椎病可更加葛根、丹參,更可以說屢用屢驗。其實,白芷配合威靈仙還可在辨證選方基礎上,隨方加用治療慢性胃炎、潰瘍病胃痛,以其可以解痙止痛也?,F(xiàn)代中成藥更有所謂元胡止痛片,元胡、白芷是其核心用藥,主治脅痛。師其義,臨床上常應用四逆散加元胡、白芷等治療氣血瘀滯脅痛,確有佳效。
《日華子本草》論白芷,指出:“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fā)背、瘰疬、腸風、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 此論白芷可用治瘡癰等。 《婦人良方》仙方活命飲,就是由白芷、浙貝、當歸、白芍、金銀花、陳皮、穿山甲、皂角刺、制乳香、制沒藥、甘草等組成。我們常用此方治療糖尿病合并癤腫,青春期痤瘡,亞急性甲狀腺炎癭腫疼痛以及慢性糜爛性胃炎胃痛甚至胃癌等,皆有療效?!洞艃染帯肺寤⑾挛鞔ǚ?,藥由穿山甲(炙,研)黃芪、白芷、當歸、 生地等量組成,活血消腫,主治無名腫毒,癰疽發(fā)背。要求加黃酒,或酒水各半煎藥,病在頭面者,加川芎,病在身上者,加杜仲,病在兩腿者,加牛膝,病在肢臂手足者,加桂枝,良有深意。我們在臨床應用小陷胸湯加白芷、天花粉、浙貝、連翹、蒲公英等治療乳癰,也常有應手之效。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壞疽等,臨床常表現(xiàn)為肢體麻木、疼痛、冷涼等,甚至可發(fā)生局部皮膚潰瘍、壞疽等,多消渴病日久,熱傷氣陰,氣虛血瘀,或氣陰兩虛,陰陽俱虛血瘀,普遍存在血瘀病機,所以治療益氣活血通絡,益氣養(yǎng)陰或滋陰助陽活血通絡基礎上,考慮到血得熱則行,常隨方加用桂枝、白芷、雞血藤等,有利于解決絡脈血瘀。特別是針對糖尿病足壞疽熱毒壅滯者,臨床上一定要注意處理好溫通活血與清熱解毒的關系。其中,白芷辛溫,不僅可以止痛,更可排膿生肌,把白芷、天花粉作為對藥,與四妙勇安湯等合用,或加蒲公英、地丁等,守方治療,??删従徣⌒?。
至于白芷治療鼻衄、鼻淵,不聞香臭,或流濁涕,或伴頭痛頭暈,眉棱骨痛等,李杲強調“療風通用,其氣芳香,能通九竅”,王好古更認為“白芷同辛夷、細辛用治鼻病,入內托散用長肌肉,則入陽明可知矣”。 臨床上我們常用玉屏風散配合師祖祝諶予教授過敏煎加辛夷花、白芷、鵝不食草等,治療過敏性鼻炎,常用白芷配合蒼耳子、辛夷花、蒼術、藿香、黃芩、連翹、側柏葉等治療鼻竇炎,皆可明顯改善癥狀。
另外,《本經》認為白芷能“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明確指出白芷可治療婦科病,并有美容養(yǎng)顏的功效。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婦女黃褐斑等,即所謂瘀斑,肝斑,常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瘀滯,沖任失調有關,常同時表現(xiàn)為月經不調、痛經甚至經閉等,白芷能夠美容養(yǎng)顏,實際與其可有效治療婦科病有關。臨床上我們治療盆腔淤血綜合癥伴發(fā)的瘀斑,常用紅粉金丹,即桂枝茯苓丸配合錦紅片配伍,而治療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不和的黃褐斑,更常以逍遙散、六味地黃丸為基礎,組成悅目玉容湯,藥用柴胡、白芍、當歸、川芎、白術、白茯苓、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菟絲子、女貞子、白僵蠶、白芷、香附、月季花、炙甘草等,即肝脾腎同調,氣血兩和,外病內治之方。臨床守方行之,常有以外之效。更有學者以白芷配合茯苓、珍珠粉等,制作面膜以美白皮膚者,頗多趣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40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芷的作用(白芷的功效及功能主治)
下一篇: 白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