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有時候需要吃藥,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jù)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大多數(shù)藥物宜在飯后服用,尤其是補益藥(如人參),健胃藥(如補脾益腸丸) 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如甘露消毒片);而驅蟲藥(如烏梅丸 )和瀉下藥(如大承氣湯),則于空腹時服用較好;不言而喻,安神類藥物應在睡前服用。不管是在飯前或飯后服藥,都應有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間隔,以免影響藥效。
一般來說,中藥通常需一天口服三次。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二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可根據(jù)醫(yī)師的指示,每隔四小時左右服藥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藥力持續(xù),有利于更快地緩解癥狀、減輕病情。
大多數(shù)藥物宜乘溫服下,發(fā)汗藥更須熱服以助藥力,而清熱藥最好放涼后服用。
盡管中藥的藥力比較緩和,很少出現(xiàn)毒副作用,但生病后還是應該盡早尋求醫(yī)師的診治,謹慎服藥才對
1 根據(jù)患病部位選吃藥時間1.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進食而后服藥,如肺系,頭面部疾患,飯后服藥有利于藥物上浮而接近病灶。
2.病在心腹部位以下者,先服藥而后進食,如脾,胃,肛腸等處疾患,飯前服藥有利于藥物下沉而接近病灶。
3.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且在早上服藥,清晨四肢血脈血流充盈,有利于藥物直達病所,空腹可促進藥物及時吸收,有力發(fā)揮藥效。
4.病在骨髓者,宜飽腹而在夜間,夜晚(9-11點)人體代謝活動趨緩,而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此時服藥適應了腎臟功能活動和脊髓吸收緩慢的特點,飽腹可維持藥力長久,同時降低藥物對胃腸刺激。
2 根據(jù)藥物作用特點選擇吃藥時間
2.行氣利濕藥物:此時人體陽氣生發(fā),有助于升騰氣化水濕,增強藥物療效。
3.催吐藥物:人體內(nèi)自主神經(jīng)夜間活動旺盛,支配腔道平滑肌蠕動,痰濁等物清晨多聚積于咽喉,易于排出體外。
2.益氣升陽藥:陽氣升發(fā)之際配以升浮藥物,有利于病邪的驅除。
2.滋養(yǎng)陰血藥物:這類藥物宜入夜空腹服,夜晚9-11點為腎臟最后當令之時,補陰藥空腹服用有利于藥物被迅速吸收。
3.安神藥:這類藥物宜睡前服,有利于臥床后盡快過度到睡眠狀態(tài)。
3 根據(jù)病情急緩安排吃藥時間慢性病應定時服藥,可以維持體內(nèi)一定的藥物濃度;服解表藥不拘時間,早服早解表;急性病則力爭早服藥,以免耽誤病情。
4 病情特殊服藥時間安排1.以上服藥時間安排是針對一般疾病而言,若病情特殊則應另當別論,如猝然卒中,誤食毒物等,應不拘時間立即救治,病情嚴重者,亦有1日連用2劑以上者,如感冒發(fā)熱等,總之是根據(jù)情況靈活掌握,酌情施治。
2.治療痛經(jīng)藥,一般宜在行經(jīng)前5-7天開始服藥,治療瘧疾的中藥,宜在發(fā)作前2小時服用,治療感冒的解表藥不拘時間,將煎取藥液立即服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41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煎服中藥應注意的三個問題
下一篇: 服中藥時飲食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