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藥器具的選擇
究竟用什么器具煎藥好?歷代的醫(yī)藥學家都十分重視這個問題,都有許多重要論述。梁代陶弘景說:“溫湯勿用鐵器”。明朝李時珍說:“煎藥并忌銅鐵器,宜銀器瓦罐?!边@是因為銅鐵器能與許多中草藥的有效成分發(fā)生化學變化。有人曾對鐵鍋、錫里鍋、鋁鍋、燒杯、搪瓷杯、砂鍋等七種中藥煎煮器具對中藥湯劑質(zhì)量的影響進行了比較實驗,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認為鐵鍋、銅鍋、錫里鍋不宜煎煮中藥,鋁鍋、搪瓷杯、燒杯、砂鍋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況選擇使用。目前應(yīng)用得最廣泛的中藥煎煮器是性質(zhì)穩(wěn)定、價格低廉的陶器砂鍋。因陶器砂鍋煎藥能避免在煎煮過程中與藥物發(fā)生化學變化。陶器砂鍋煎出的湯劑質(zhì)量好,又砂鍋傳熱性均勻、緩和、價格低廉,自古沿用至今。對玻璃和搪瓷制的煎煮器亦可適用。惟鐵質(zhì)煎器,雖傳熱快,但其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易氧化,并能在煎煮時與中藥所含多種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如與鞣質(zhì)生成鞣酸鐵,使湯液的色澤加深,與黃酮成分生成難溶性絡(luò)合物,與有機酸生成鹽類等均可影響中藥療效。實踐證明,采用鐵質(zhì)煎器煎熬的湯液色澤不佳,如訶子、蘇木、地榆等所含的酚羥基化合物易與鐵起化學變化,產(chǎn)生深紫色、墨綠或黑色沉淀。有的經(jīng)過長時間的煎煮給藥液帶入鐵銹味,甚至引起惡心和嘔吐。銅器和錫里鍋均可煎出微量的銅及錫的離子。目前,有些中藥成分尚不清楚,用銅、鐵具煎藥時將發(fā)生的化學反應(yīng)尚難估計,因此不宜采用。
為了便于煎藥時的操作,可按下圖用搪瓷或陶器制成中藥煎煮器。這個中藥煎煮器的構(gòu)造可分以下幾個部分:⒈有底的搪瓷(陶器)圓柱鍋;⒉木制手柄;⒊連著蓋子的有底圓筒,筒底懸離鍋底,筒心直徑約等于鍋心的一半,筒身上有很多小孔;⒋圓筒凸出于蓋上的部分如漏斗狀;⒌一個活動的塞子,可以自由上下,用以壓出生藥的含有物。
煎藥時先將稱量好的中藥于漏斗的入口放進罐中,再于漏斗加適量的水入鍋,使生藥濕潤,然后加水至水能淹沒生藥為度,再塞上活塞,在文火上煎煮,煎煮時常用活塞壓榨生藥,如此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壓出生藥的含有物,并可攪拌藥液。這個中藥煎煮的優(yōu)點是:①生藥不位于容器的底部,在水沸騰之前,生藥中的有效成分已被水逐漸浸出來,被抽提的時間較長。②由于煎煮器的圓筒裝置適當,在煎藥時能將生藥成分很平均地熬出來。③藥物殘渣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有效成分,有了這套裝置后,不用手接觸藥材就可以擠壓藥渣,而且熬好以后,不用過濾,就可以得到較干凈的藥液。
中藥在使用的時候需要煎煮,多數(shù)人可能對于熬中藥的方式不了解,并認為很復(fù)雜。其實,熬中藥是很講究的,特別是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那熬中藥用什么鍋最好呢? 熬中藥用砂鍋效果最好 從中醫(yī)理論來說,熬中藥用砂鍋或陶罐是最好的。中藥湯劑的質(zhì)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選用砂鍋是因為它的材質(zhì)穩(wěn)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鋁鍋和錫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易氧化。在煎煮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yīng),如與鞣質(zhì)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使藥液的顏色加深。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不銹鋼鍋能熬中藥嗎
不銹鋼鍋能熬中藥嗎?不少人認為不銹鋼與鐵、鋁制鍋具一樣,在熬中藥過程中會與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其實不然。相對砂鍋,不銹鋼鍋熬中藥的優(yōu)勢雖然沒有它那么明顯,但是它可以用來熬中藥的。不銹鋼鍋性質(zhì)穩(wěn)定,很難與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而且容易清洗。
需要注意的是,不銹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jīng)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為此,熬中藥的時候,需要用心與細心,才能煎熬出效果好的中藥。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中藥煎得好不好,直接關(guān)乎到它的藥效,為此,一定要了解以及掌握煎中藥的正確方法。煎中藥的正確方法具體如下: 1、煎藥前要用水浸泡。 先用冷水浸泡50~60分鐘,如果是花、葉子、草之類質(zhì)地稀疏、松軟的藥物可浸泡50分鐘,如果是根、莖、種子、皮等質(zhì)地比較堅硬的藥物需浸泡60分鐘左右。充分的浸泡,可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入水中。 2、煎藥工具最好用沙鍋。 沙鍋導(dǎo)熱較慢,受熱較均勻,保溫效果較好。不要采用金屬器具,因為金屬器具容易把水熬干,金屬可能會與藥物中的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產(chǎn)生毒素,對身體造成傷害。 3、加水要適量。 加水量要超過藥物3~5厘米左右即可,使熬出來的湯藥在200mm左右即可,多加水與少加水都會影響藥效。 4、控制火候。 在湯藥沸騰以前要用武火(大火),沸騰以后改用文火(小火),使湯藥微微沸騰,可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溶入水中,利于發(fā)揮藥效。 5、煎藥時間與次數(shù)。 煎藥一定要煎兩次,第一次煎,稱“頭煎”,藥效可溶出45%左右,第二次煎,稱“二煎”,藥效可溶出35%左右,然后把兩次煎好的湯藥混合在一起,早晚各服一般,這樣藥效才最好。
煎中藥的注意事項:①中草藥一般沒必要淘洗,如果覺的草藥有些臟,可在浸泡前快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沖洗,以免藥效流失。②中藥是不適宜加糖后再服用的,加糖后的藥劑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時也降低了藥效。
煎煮中藥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鍋、砂罐。
這種容器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而且導(dǎo)熱均勻,有利于藥效的發(fā)揮。另外也可以選擇搪瓷鍋或耐熱的玻璃器皿,不過要注意火候。煎藥急用金屬器具,以免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
而且熬制過程傳熱比較慢,受熱均勻,不易熬糊,是熬藥的首選器皿。
但是使用這些容器熬藥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新的砂鍋有沙眼,容易漏水,使用前可先往鍋里放些大米或小米,放點水煮一煮,刷干凈后再熬藥就可以了。
二是砂鍋一定不要在沒水的情況下干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43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火候熱源的選擇
下一篇: 煎藥溶媒的種類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