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比木的功效馬比木(《貴州草藥》)
【異名】公黃珠子
【來源】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龍樹的根皮
【植物形態(tài)】海桐假柴龍樹灌木,嫩枝有毛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溫
【功用主治-馬比木的功效】祛風(fēng)除濕
【選方】①治浮腫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Mǎ Bǐ Mu
【英文名】Pittosporumlike Nothapodytes
Root-bark of Pittosporumlike Nothapodytes
【別名】 公黃珠子、追風(fēng)傘。
【來源】
藥材基源: 為茶茱萸科植物馬比木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s (Oliv.) Sleum.[Mappia pittosporoides Oliv.]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
【來源】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龍樹(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Oliv.) sleum.)的根皮
目錄1拼音2《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喜樹 2.1拼音名2.2喜樹的別名2.3來源2.4性味2.5功能主治2.6喜樹的用法用量2.7摘錄 3《中華本草》:喜樹 3.1出處3.2拼音名3.3喜樹的別名3.4來源3.5原形態(tài)3.6生境分布3.7栽培3.8性狀3.9化學(xué)成份3.10喜樹的藥理作用3.11鑒別3.12性味3.13歸經(jīng)3.14功能主治3.15喜樹的用法用量3.16注意3.17摘錄 附:1用到中藥喜樹的方劑2用到中藥喜樹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喜樹 1拼音 xǐ shù
2《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喜樹
3《中華本草》:喜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采收和儲(chǔ)藏:果實(shí)于1011月成熟時(shí)采收
,曬干。根及根皮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剝?yōu)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蘇
栽培技術(shù) 主要用種子繁殖
田間管理 一般在幼林期或雨季前后
病蟲防治 褐邊綠刺蛾
顯微鑒別 果實(shí)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列扁平細(xì)胞;中果皮為多列薄壁細(xì)胞
喜樹堿主要肢壞瘤細(xì)胞DNA結(jié)構(gòu),又抑制DNA聚合酶而影響DNA的復(fù)制
2.免疫抑制作用:喜樹堿小鼠小劑量(1mg/kg)腹腔注射,連續(xù)9次
3.其他作用:喜樹堿和1O甲氧基喜樹堿體外對(duì)皰疹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喜樹堿5mg/kg,每日1次,連續(xù)13次灌胃或皮下注射,對(duì)交配后79天的大鼠和交配后7天的家兔均可100%抗早孕。4.體內(nèi)過程:小鼠1次腹腔注射喜樹堿后
5.毒性:喜樹堿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68.483.6mg/kg
。喜樹堿鈉鹽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57.3mg;灌胃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26.9mg/kg;大鼠靜脈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234.1mg/kg;灌胃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53.2mg/kg。犬靜脈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80mg/kg,給藥后10天內(nèi)死亡。10羥基喜樹堿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04 ±11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