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是治療傷寒少陽證的名方,筆者體會其對老年或體虛感冒患者,邪郁少陽半表半里之證亦有顯著療效。
風寒感冒數日不解,可見寒熱往來、納少體倦或低熱不退等癥狀,對此可按少陽證治療,予小柴胡湯加減。應用本方的主癥為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脈多弦細等,但臨床上寒熱往來之癥多不典型,可見寒熱時作時止,惡寒怕風后心煩躁熱,自覺肢體緊束或背部有涼感,此為余邪未盡,腠理失和之癥,多與年老體弱或誤治、失治后體虛有關。
小柴胡湯有和解透表、宣通內外、和暢氣機功能。方中柴胡疏邪透表、和解腠理,為少陽經要藥,亦為本方之君藥,其用量不應少于10g;若熱重者柴胡量大于黃芩,熱不重者柴、芩量相同,惡寒重的宜配桂枝;方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生姜配大棗又能助其調和營衛(wèi),以使腠理疏而陰陽和。此外柴胡配人參能益氣勝邪,因而對年老體虛感冒者人參亦不可少。清代張錫純說:“愚用此方時,于氣壯實者,恒不用人參,而于誤服降藥后及氣虛者,則必用人參也。”現臨床常用黨參代替人參,其用量視病人體質和病情而定,一般為10~30g。
曾治一患者吳某,女,55歲,家庭婦女。主訴感冒5天,曾服中西藥,仍發(fā)熱不退。現體溫38℃,寒熱往來,頭痛,腰身酸痛,口苦,咽干微痛,咳吐白痰,乏力,舌苔薄白稍膩,脈弦滑略數。此屬體虛感冒,邪郁少陽不解兼痰熱客于肺咽,肺失清肅,治以和解表里,宣肺利咽。方用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0g,黃芩10g,半夏12g,黨參10g,杏仁10g,前胡12g,桔梗10g,豆根10g,桑枝30g,甘草6g。上方服1劑后燒退,2劑后頭痛、腰身疼痛消失,他癥也無。此后其家人患感冒數日不愈,癥狀與其基本相同時,亦服此方,一二劑即愈。
另治一男性患者李某,57歲,干部。主訴:1個月前感冒,惡寒發(fā)熱,服中藥發(fā)汗后發(fā)熱漸減,但頭暈、口苦、身痛、惡寒癥狀未除,服清熱劑不效,后又重感,體溫達38.9℃?,F癥:感冒月余,仍惡寒微熱,頭身疼痛,口苦納差,自汗乏力,舌微紅,苔薄白,脈弦無力。辨證為體虛感冒,治療失當,余邪不解,郁于少陽,治以和解退熱。方用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0g,黃芩10g,半夏12g,黨參25g,花粉10g,桑枝30g,甘草6g,生姜3片,大棗5枚。服藥3劑后,惡寒微熱、頭身疼痛癥狀均除,仍納差、有汗,舌脈同前,原方去花粉,加陳皮10g,焦三仙30g,黨參加至30g,繼服3劑,諸癥皆除而愈。
? ?小柴胡湯應該是經方中應用最廣泛的一個方子了,用來和解少陽,其療效也非常顯著,由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姜、大棗組成。主治少陽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口苦、咽干、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不欲飲食等,到具體應用上,小柴胡湯有非常好的解表散熱、疏肝和胃、調和氣血、扶正祛邪等具體的作用。
小柴胡湯原文如下:
1.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
2.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3.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4.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y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5.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6.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7.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癥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fā)熱汗出而解。
8.太陽病,過經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9.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y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10.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11.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
12.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
13. 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14.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15.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
16.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17.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18. 傷寒差以后,更發(fā)熱,小柴胡湯主之。
19. 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金匱要略》第十五篇)
20. 產婦郁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金匱要略》第二十一篇)
21.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xù)來寒熱,發(fā)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金匱要略》第二十二篇)
? ? ?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這是少陽病提綱。就是說,只要出現這三個癥狀,不管醫(yī)院檢查是什么病,仲景師就治少陽就行,而少陽病的典型代表方就是小柴胡湯。如果一個人感冒很嚴重,口苦非常厲害,躺家里感覺發(fā)燒很難受,出去感覺風吹的冷的受不了,這種情況就用小柴胡湯就行了。其實不管是用針還是用藥,治病就是減輕阻力,讓氣血通暢,讓身體良性循環(huán),就是合一。比如一個病人發(fā)燒的同時還怕冷,這個就是陰陽分裂。因為氣血循環(huán)有阻力有障礙,人的狀態(tài)被分裂成寒與熱同在了。只要減輕阻力,一流通,合一的力量就大了,陰陽就循環(huán)了,寒熱也就解了。再比如,有的人先感覺熱的受不了,過一會又感覺冷的受不了,這也是一種分裂,這種阻力無非比前一種位置更深,叫寒熱往來。阻力的位置在少陽,治療就是減輕少陽阻力,阻力消失了,就流通了,就不會出現寒熱往來這兩種極端了。因為少陽向內是陰,也就是人體之里,向外是陽,也就是人體之表,所以仲景師說半在外半在里。內外上下都不流通了,但是關鍵點在少陽,小柴胡周流三焦(全身),重點循環(huán)位置是少陽。當然,少陽情況有所不同,方也有所不同,所以還有其他幾個柴胡方也是治少陽的。
? ? ?女性朋友若在月經期間感冒,一般用小柴胡湯(或顆粒)就行了,如果抑郁后感冒了,也可以用小柴胡湯。還有嘔吐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就是嘔吐如果伴隨有發(fā)熱,可能是感冒發(fā)燒,也可能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不管哪種情況,用小柴胡湯都有效。有些病號出現頭疼牙疼或者耳朵腫痛之類的癥狀,用小柴胡顆粒也見效了。就是因為阻力都在少陽這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上。
? ? ?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傷寒六七日,就是感冒當好的時候,還沒好就容易向內走,發(fā)熱微嘔,心下支結就是胃部有不通,說明已向下傳,少陽不通,所以當用小柴胡湯。但尚有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癥狀,是太陽表證,就是表尚有明顯阻力,所以桂枝湯也要同時用上。兩方合則為柴胡桂枝湯。此方對整個陽的系統(tǒng)就會有很強的循環(huán)作用。主之即是原方用后百分百能愈。發(fā)熱微惡寒為什么是表證,為什么是太陽證,因為體表是陽轉陰的地方,陽即為熱,陰即為寒,當陽熱與陰涼轉換有障礙即會熱寒分裂,即現寒熱同時存在的癥狀,支節(jié)煩疼就是四肢循環(huán)不通,四肢為陽,臟腑為陰,所以支節(jié)煩疼在這里也是太陽循環(huán)不通。所有疾病的治愈都是人體自然循環(huán)的暢通,即是合一,也就是說所謂治療疾病其實都是身體的自愈,用針用藥等所有治療方法都是為了支持人體的自愈,經方的神奇就是支持人體的良性循環(huán)。但是藥方不是最好的方法,只是臨時助力,直接祛除內在的阻力才是最好的療愈,比如調整飲食,良好情緒,減輕壓力,按時作息等,尤其是心理因素非常重要,心情愉悅、內外和諧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我們看這個繁體的藥字,上面是草字頭,是有形的草木之藥,下面是繁體的樂字,是無形的韻律之藥,是天地之間的律動,是最高境界的藥。加草就是說用植物表達出這樣的律動,所以用藥后人要感覺歡樂才是好方,幫助生命回到美妙自然的律動,藥方是五行,音樂也是五行,都是讓生命進入更自然的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其實整個傷寒論的診治都是一體循環(huán)之理。
? ? ? 單一劑小柴胡湯肝膽脾胃方面的,頭疼發(fā)燒的,耳朵頸椎的,胳膊腰腿疼等用的好都可以,具體應用仲景原書說的非常明白,也非常簡單,有時候是我們人為給搞復雜了,因為我們不敢相信簡單的東西,總以為復雜的才管用。其實大道至簡,大家可以在實踐中去驗證,惟證方知。
柴胡,一種常見中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說到柴胡,大家都會想到《傷寒論》中所記載的小柴胡湯,那你知道柴胡的功效和作用嗎?小柴胡湯又該怎么做?本期的健康飲食文化,為你解析。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
柴胡,又叫地熏、山菜、菇草、柴草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常用于治療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等病癥。
小柴胡湯的做法
小柴胡湯,具有和解少陽之功效。主治傷寒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里,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瘧疾,黃疸等內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
小柴胡湯
材料:柴胡30g,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棗(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口訣: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更加黃芩生姜棗,少陽萬病此方宗。
哪些人群不適合食用柴胡
1、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2、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征者、抑郁癥者及嬰幼兒、老年人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3、柴胡能夠升高人體血糖量,因此糖尿病患者慎用。
4、柴胡用量不可過大,否則會產生強烈的全身倦怠、反應遲鈍、浮腫、便軟、食欲不振、腹脹等胃腸活動障礙癥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79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老人感冒易傷肺
下一篇: 預防感冒——老年保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