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被稱為乙肝大國。據(jù)統(tǒng)計,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已有1.3億之多,也就是說,每10個人中就有一名。雖然我國乙肝人數(shù)眾多,但并非都是與病人接觸感染而得,絕大多數(shù)(80%左右)來源于家族性的垂直傳播。因此,乙肝傳染病已被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列為重點監(jiān)控的疾病之一,而做到有效地預防該病的發(fā)生應從阻斷乙肝病毒的垂直傳播做起,從而將該病有效地控制在源頭。
乙肝病毒的垂直傳播包括母嬰傳播和父嬰傳播。有關母嬰垂直傳播的途徑及相應的防治方法國內(nèi)外已有較深的研究。
最近,在國內(nèi)的有些研究結果表明,乙肝病毒垂直傳播中,母親不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其新生兒也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據(jù)專家解釋,事實上乙肝病毒的父嬰傳播的幾率比母嬰傳播還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終身攜帶,但乙肝病毒的父嬰傳播目前仍然被認為是傳染病的一種傳染過程,還沒有被列為遺傳病,通過有效的治療,可以阻斷父嬰間的垂直傳播。
究竟什么是父嬰傳播呢?
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檢出乙肝病毒DNA,該病毒存于精子頭部細胞漿中,精子進入卵細胞,盡管其母親無肝炎,但這種受精卵在形成胚胎過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斷增殖,使這種子代成為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因而,這種乙肝病毒的傳播方式稱為父嬰傳播。
父嬰傳播與母嬰傳播又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的父親其精子已攜帶有乙肝病毒DNA片段,這種DNA片段可存在于精子頭部的細胞漿中,通過受精,就可以在子代細胞中繼續(xù)復制,發(fā)生子代細胞感染,引起乙肝的父嬰傳播。此外,即使受精時無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要孕期夫婦生活在一起,孕婦仍一直未脫離被丈夫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險。因為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觸、孕期的性生活等均有可能使孕婦被乙肝病毒感染,進而又可通過父-母-嬰的方式感染子代,這其實是一種間接父嬰傳播。
當父親表面抗原、e抗原雙陽性者,其所生嬰兒的感染幾率可達80%以上;當父親e抗體陽性時,其后代的感染幾率為20%左右。胎兒感染乙肝病毒后,除可成為乙肝患者或帶病毒者外,還可影響胎兒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可引起低體重兒、先天性疾病或畸形、流產(chǎn)、死胎等。因此我們應對乙肝病毒的父嬰傳播引起足夠的重視。
如果配偶健康,而HBV感染者是HbsAg陽性,或者為“小三陽”、“小二陽”,HBV—DNA陰性并且無任何臨床癥狀、肝功能正常、肝脾B超未見異常,說明HBV在體內(nèi)沒有復制,傳染性極弱,這類HBV攜帶者是可以結婚的。
由于直接的父嬰傳播發(fā)生在生殖細胞階段,因此阻斷乙肝父嬰傳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孕前干預。
一.新婚夫婦在婚前要進行乙肝檢查,無論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應進行積極治療。待病情治愈無傳染或病情穩(wěn)定后方可結婚育子。而孕前母親如能成功地將乙肝疫苗免疫至抗體出現(xiàn),即HBsAb達到400單位以上時,此時就是最佳懷孕時期,可有效地保護孕婦和新生兒,從而可有效地減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二.孕期中,自孕20周產(chǎn)檢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可有效地中和孕婦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其目的也是進一步加強了孕婦抵抗丈夫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同時減少乙肝病毒父-母-嬰傳播的機會。
三.父親和(或)母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其所生新生兒除按規(guī)定注射乙肝疫苗外,還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nèi)及1個月分別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次100IU,以期更好的保護新生兒。
因此,我們提醒對于夫妻雙方僅父親有乙肝病毒感染依據(jù)的病例,應加強宣教,使其對乙肝病毒的傳播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更好的配合醫(yī)生運用合理的方法預防孕婦及子代免受父方乙肝病毒感染的發(fā)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80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兒得了心肌炎會傳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