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常常喜歡將豆豆、玩具上的小零件、小石頭等小對象塞于耳內;昆蟲也可飛入或爬入外耳道內,故外耳道異物可分為動物性、植物性及非生物性三類。
臨床表現(xiàn)依異物的大小、種類、位置不同而不同。
小而無刺激性的異物如小石頭、小球、玩具小零件可長期存留而無任何癥狀;較大的異物則可引起耳痛、耳鳴、聽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癥狀。由于活的昆蟲等動物性異物可在耳道內爬行騷動,可引起劇烈耳痛和耳鳴;而植物性異物遇水膨脹后,可引起植物性炎癥和刺激、壓迫外耳道,引起脹痛。一般異物位置越深,癥狀越明顯,靠近鼓膜的異物可壓迫鼓膜,發(fā)生耳鳴、眩暈,甚至引起鼓膜及中耳損傷。
取出異物的方法應根據(jù)異物的大小、形狀、位置、性質、是否合并感染、以及患兒的年齡而定。
1、圓形光滑的異物如小球、小豆,可用異物鉤或小刮匙等器械順空隙越過異物將其鉤出,切勿用鑷子夾取,以防將異物推向深處,嵌在峽部或損傷鼓膜。操作中,特別是小兒不配合時,應盡量避免損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細小的異物則可用沖洗法洗出。
2、對于活的昆蟲等動物性異物,可先滴入甘油或香油將其淹斃,或將2%的卡因、70%酒精以及對皮膚無毒性的殺蟲劑等滴入,使其麻醉癱瘓后用鑷子取出或沖洗排出。對飛蟲也可試行用亮光誘出的方法。
3、已泡脹的異物,先用95%酒精滴入,使其脫水縮小后再行取出。易碎的異物則可分次取出。
4、對不合作的患兒,可在全身麻醉下取出異物。異物過大或嵌入較深,難以從外耳道取出時,可作耳內或耳后切口,取出異物。
5、如外耳道有繼發(fā)感染,應先進行抗炎治療,待炎癥消退后再取異物。
6、異物取出過程中,如因損傷外耳道而出血,可用碘仿紗條壓迫止血,涂以抗生素軟膏,預防感染,次日再取出異物。
朋友小倩帶3歲的女兒西西在廣場玩,西西撿到一只小綠豆,玩著玩著,西西就把綠豆塞到了自己的耳朵里,嚇得小倩趕緊給她往耳朵里灌水,想把綠豆沖出來,旁邊有個奶奶卻制止了她,說水能把綠豆泡漲,會把耳朵塞得更厲害,應該用棉棒掏出來。
大家覺得到底哪種處理方式最合適呢?
在臨床上,將把綠豆塞入耳朵這種情況叫做耳異物。耳異物常見于兒童時期,與兒童對人體充滿好奇心、缺乏我保護意識有關,耳異物會對兒童造成阻塞耳道、影響聽力甚至刺穿骨膜等傷害。
那應該怎么處理耳異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耳朵是人體的聽覺及平衡器官,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與外耳道, 兒童時期的耳異物常見于外耳道。
耳朵的結構
外耳道 是一個細長狹窄的管道狀結構器官, 具有兩處狹窄 :
這些特殊結構導致 進入外耳道的異物容易發(fā)生嵌頓,不易自行排出。
? 小拓展:耳朵的幾個有趣小知識
1.招風耳是病嗎?
被譽為聰明、幸福象征的招風耳,其實是一種耳朵畸形,由胚胎期耳輪形成不全或耳甲軟骨過度發(fā)育所致。
招風耳沒有功能性意義,不影響聽力,但卻影響整體的美觀,有些兒童可能會因此遭到同齡人的嘲笑,所以,國外多習慣在4~6歲時為具有招風耳的兒童實施耳成形術。
2.耳朵前有個小孔,那是啥?
這個位于耳輪前方和耳屏上方的小孔眼叫做先天性耳前瘺管,俗稱耳倉,民間有“耳倉有?!敝f,其實是最常見的耳丘融合異常。
對有“耳前瘺管”的寶寶,家長們切記以下幾條,以防增加瘺管感染的風險:
耳前瘺管的處理:
3.耳朵前的小揪揪是拴福氣的嗎?
耳朵前的小揪揪俗稱拴馬樁,其實叫副耳,是在胚胎的發(fā)育過程中,第一鰓弓異常所導致,一般多發(fā)生在口角與耳朵之間的區(qū)域,也可能發(fā)生于沿胸鎖乳突肌前肌的任何位置,表現(xiàn)為突出皮膚表面的肉坨樣贅生物,多由皮膚、脂肪組織、軟骨構成。
附耳會隨著兒童的生長而逐漸等比例的長大,除了影響外觀之外,大多沒有其他危害,通常在兒童時期,因為美觀目的而被切除。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外耳道是最容易發(fā)生耳異物的部位,另外,耳廓異物也偶有發(fā)生,中耳異物比較少見,那不同部位的耳異物都有什么特點呢?
耳異物常見有外耳道異物、耳廓異物等,因部位的結構特點,其表現(xiàn)特點也各不相同。
1.外耳道異物
外耳道異物是兒童時期最為常見的耳異物,指體積小的物體或蟲類等異物進入外耳道。
外耳道異物通??梢娨韵?strong> 3種 異物類型:
外耳道異物 多見于6歲及以下的兒童 ,常為小兒玩耍時將小物體塞入耳內所致。有耳部刺激性情況(如耵聹栓塞,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等)、異食癖或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兒童更容易發(fā)生耳異物。
兒童有以下情況時 ,應警惕是否發(fā)生外耳道異物:
對于懷疑又不確定是否存在耳內異物的兒童,應帶其至醫(yī)院耳鼻喉科,做耳鏡等檢查以確定有無耳異物的發(fā)生,并給予相應的處理。
外耳道異物對兒童造成的危害:
2.耳廓異物
耳廓異物通常是由穿孔性耳飾嵌入或其他異物意外刺入耳廓造成耳廓創(chuàng)傷。
這些異物可能位于耳垂或耳廓軟骨,其中鍍金或合金異物可能會造成局部接觸性皮炎、局部腫脹等表現(xiàn);耳飾嵌入常見于10歲以下女孩以及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可表現(xiàn)為耳痛、腫脹、發(fā)紅和穿孔部位流膿等。
發(fā)生耳異物時,是否能及時、準確的處理,決定了異物對耳朵的傷害程度,那我們該怎么處理耳異物呢?
耳異物處理不當?shù)脑?,可能會引發(fā)感染甚至耳聾。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或懷疑耳異物時,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如果無條件立即就診,需要及時做出正確的急救處理措施。
1.外耳道異物的處理原則
發(fā)生外耳道異物時,根據(jù)異物的種類和性質,給予的處理原則也有所不同。
植物性異物具有遇水膨脹的特點。
因此,如果耳中進入谷類、豆類等植物性異物,不要往外耳道滴水、滴油,以免異物膨脹變大,阻塞外耳道,也不能用棉棒、挖耳勺等去掏耳朵,以免將異物推入耳朵更深處,加重耳損傷。
文章開頭時提到的小倩女兒,將耳中塞入綠豆,小倩和那個奶奶的處理方法都是不妥的,那應該怎么做呢?
植物性異物處理方法:
①較小的植物性異物進入耳內后,可以幫寶寶將患側耳朵朝向地面,將耳朵向下拉,單側腳(患耳同側)蹦幾下,以利于異物的排出,并要仔細觀察異物是否排出;
②泡脹開的豆類等植物性異物,可用95%的酒精滴入外耳道,使異物縮水變小,然后讓孩子患側的耳朵朝下,異物就會自動滾出,如果排出不暢,也可以讓寶寶患耳朝下,單腿跳幾下試試,幫助排出異物。
多種昆蟲都可能暫時停留于外耳道,國外有研究報道,最常見的動物性耳異物是蟑螂,因為蟑螂喜歡溫暖、黑暗的環(huán)境,尤其見于城市貧民區(qū)的兒童。
如果有小昆蟲等動物性異物進入耳內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安撫寶寶,切勿驚恐喊叫,以免蟲子受驚進入外耳道更深部;
②對于趨光的小昆蟲,可以帶寶寶進入光線黑暗的房間內,用手電筒照寶寶的耳道誘出小蟲;避光的蟲子,如蟑螂等不可采取此法;
③滴進耳內2、3滴食用油,過2~3分鐘,待蟲體失去活動能力,幫孩子向患耳一側歪頭,小蟲子一般會隨著液體流出來,如果不能流出,可用細棉棒輕輕蘸出;
④較大的昆蟲異物或以上方法難以排出的昆蟲異物,應盡快就醫(yī),醫(yī)生會使用礦物油、75%酒精或利多卡因、地卡因等先殺死或麻醉昆蟲,再用鑷子等專業(yè)器具取出或沖洗排出異物。
活昆蟲在兒童耳道內移動可引起極大的不適,有時可能損傷鼓膜和中耳,應立刻處理。
對于兒童非生物類外耳道異物,可根據(jù)異物的性質、大小,采取相應的措施:
①將患側耳朝下,囑孩子同側腳在地上跳幾下,觀察異物能否排出;
②對于質量輕、體積小的異物,可用凡士林或者食用油涂在細棉棒頭上,輕輕將其粘出,或者使用負壓吸引器吸出;
③如果異物為鐵質小東西,可將磁鐵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鐵的磁性,嘗試將異物吸出來;
④如果是小紐扣電池等刺激性強的異物、懷疑捅破骨膜的穿透性異物(如棉簽,鉛筆尖、發(fā)夾)等,應立刻送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處理。
①在取拿異物時,要謹慎小心地操作,切不可亂戳亂捅,以免造成鼓膜損傷;
②切勿在家自行使用鑷子、耳鉤等尖銳物品,以免對外耳道、鼓膜造成損傷;
③如果以上處理措施無效,要讓孩子患耳朝下,立即到醫(yī)院就診。
2.耳廓異物的處理
耳廓異物、易感染的耳飾嵌入等應由專業(yè)人員取出,以預防感染,必要時進行抗感染治療。
不管是哪一種異物,取出異物后,若外耳道肌膚紅腫、疼痛、糜爛等,可用雙氧水沖洗外耳道、用氧氟沙星等滴耳液進行抗感染或其他對癥治療。
3.建議
很多媽媽覺得寶寶耳朵內的耳屎也屬于耳朵里面的異物,總是喜歡給寶寶掏耳朵,那耳屎究竟屬不屬于耳異物,寶寶的耳朵需不需要定時清理呢?
其實, 耳屎的醫(yī)學名字叫“耵聹” , 不屬于耳異物 ,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油脂。
耵聹的主要成分有 :
一般耳屎都是片狀的,有的耳屎是粘稠黃色的,叫做“油狀耵聹”,這都是正常的。
耵聹有它獨特的作用:
寶寶的耵聹不需要刻意清理:
幫寶寶清理耵聹,以下4點要注意:
寶寶的耳朵十分嬌嫩,需要我們更多的呵護,在了解耳異物處理方法的同時,我們應該幫助和引導寶寶做好耳朵的護理,預防耳異物的發(fā)生。
防患于未然,保護寶寶免受耳異物的意外傷害,才是愛護寶寶的最好方式:
1.教育寶寶不要將小玩物塞入耳內及身體的其他孔道;
2.戒除用棉棒、火柴棍等給寶寶挖耳朵的習慣,以防異物殘留耳內;
3.寶寶臥室內盡量不要放置土栽植物等,以減少室內的蚊蟲;
4.寶寶臥室內消滅蟑螂、蚊蟲,以防止睡眠時進入寶寶耳內;
5.帶寶寶出去玩時,要加強防護,防止昆蟲進入耳內。
兒童的耳道與成人相比,較短、細,再加上兒童缺乏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容易發(fā)生耳異物,家長應該加強看護,尤其是對于幼童,應為其創(chuàng)造安全的生活和玩耍環(huán)境,減少耳異物的發(fā)生機會;對于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兒童,應該加強安全教育,防止耳異物的發(fā)生。
兒童一旦發(fā)生耳異物,建議立即送往醫(yī)院進行處理,實在不具備即刻送醫(yī)的情況下,可根據(jù)異物的種類、部位先進行簡單的處理,同時做好就醫(yī)的準備,以減少對孩子的損傷 。
外耳道異物預防措施:
本病以預防為主,重視宣教工作。得病后盡快到專科醫(yī)院去診治,以免異物嵌頓在外耳道深部或進入鼓室。
1、要常教育孩子不要把小東西向耳朵里亂塞。
2、成人必須戒掉用火柴桿及牙簽之類掏挖耳朵。
3、有了異物之后,立即到醫(yī)院里由醫(yī)生取出。
4、取出異物之后的耳道,要注意保持其干燥與潔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81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兒為什么易患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