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因皮膚上出現紫色斑丘而得名,中醫(yī)認為是風濕蘊郁,郁久化毒,阻于肌腠,氣滯血瘀所致。西醫(yī)的認識不盡相同。內科學認為是血液病,致病原因可能有感染、預防接種、藥物或毒物以及食物、物理因素和蟲咬等原因;可引起皮膚、胃腸道、腎臟、肺等的病理改變,還有累及心、胸膜、肝、脾、神經的少數病例。皮膚病學上有這么些分類:
1、細小病毒引起的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襪”樣綜合征。
2、皮膚血管炎的過敏性紫癜。
3、皮膚脈管病的血小板減少和增多紫癜、血管內壓增高紫癜、老年性紫癜、皮質內固醇紫癜、異常蛋白血癥性紫癜、單純性紫癜、爆發(fā)性紫癜、新生兒紫癜、濕疹疹樣紫癜、郁積性紫癜、中毒性紫癜、原發(fā)性淀粉樣變紫癜、多發(fā)性骨髓瘤性紫癜,具體的特征因時間和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
此病西醫(yī)由于不明致病原因,故沒有可靠的辦法;中醫(yī)認為是風濕蘊郁,郁久化毒,阻于肌腠,氣滯血瘀所致,久必傷腎,故西醫(yī)有腎病紫癲一說。下面的經驗方是成功治愈的案例,可參考(自《新醫(yī)學雜志》1976年第六期)。但建議還是根據個體情況辯證施治為好。
烏蛇、羌活、荊芥、防風、馬尾、黃芩、銀花、連翹各9克,蟬蛻、白芷、生甘草各6克。服7劑后皮損趨退,停藥后又感瘙癢。前方去連翹,加全蝎6克,桃仁9克,服5劑后病愈。兩年后又有零星損害,再服12劑又愈,一年后追訪未發(fā)。
你好,對于皮膚病的治療有很多的方法。
牛皮癬
好發(fā)于頭、面、四肢伸側,尤以肘、膝關節(jié)伸側為多,常為對稱性分布,屬于一種慢性鱗屑性皮膚病,一般提倡中醫(yī)治療牛皮癬,療效安全可靠,以下就有兩種中藥治療牛皮癬的方子,以供參考:
桂杜牛膝薏米粥方
組成:桂枝、牛膝各9克,杜仲18克,薏米30克。
用法:將桂枝、杜仲、牛膝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薏米煮成稀粥,加適量白糖調味。每日1劑,連用10~20劑。
功效:健脾益腎,除濕止癢。
主治:牛皮癬膿泡型,脾腎俱虛、濕濁偏盛,皮損泛發(fā),滲液較多,脘悶納呆,腰膝酸軟,身體困重等。
銀花二根露
組成:鮮金銀花50克,白茅根、鮮蘆根各100克
用法:以上三味水煎取汁,頻頻服用。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主治:牛皮癬濕熱毒盛,皮損瘙癢,搔之出血鮮紅。
知識有限,呵呵
皮膚瘙癢是走進皮膚科的患者最多的主訴,盡管常見卻又難解決。這是因為引發(fā)皮膚瘙癢的原因很多。中醫(yī)認為,癢是由于燥邪、風邪、濕邪等因素作用于肌膚所致,也有因血虛所致瘙癢者。了解常見瘙癢性皮膚病的發(fā)病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對癥治療。
皮膚瘙癢癥指自覺瘙癢而無原發(fā)損害的皮膚病?;颊叱R蛏ψナ蛊つw出現抓痕、丘疹、血痂、色素沉著、濕疹樣變及苔蘚樣變等繼發(fā)損害。
該癥的病因尚不明了,西醫(yī)認為,皮膚瘙癢癥的發(fā)生與糖尿病、肝病、腎病等基礎疾病有關, 同時還與一些外界因素刺激相關,如寒冷、溫熱、化纖織物等。中醫(yī)認為,素體不足,陰血虧損,又感風邪,郁于皮膚腠理,邪正交爭,邪盛正衰,從而導致全身皮膚瘙癢不適。
那么具體而言,皮膚瘙癢的病因有哪些呢?
在中醫(yī)理論中,皮膚瘙癢與稟賦不耐有關,六淫侵襲、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或肝腎虧虛等各種因素引起氣血虛弱,或風熱化燥,或血熱內蘊,均可導致該病的發(fā)生。
1、風寒
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云:“《素問》云風邪客于肌中,則肌虛,真氣發(fā)散……則為癢也,所以風疹瘙癢,皆由于此”。當遇到氣溫突然發(fā)生改變或者天氣比較寒冷時,患者的皮膚瘙癢癥會愈加嚴重,遇到天氣比較熱或者出汗時,癥狀會稍微緩解。
2、血虛
《丹溪心法》曰:“諸癢為虛,血不榮于肌腠,所以癢也?!毖摱嘁娪谀昀匣颊撸锒竟?jié)易發(fā),常見癥狀有皮膚干燥、脫屑、苔蘚樣變,多伴有血虛證;舌質淡、苔少、脈沉細或緩,如慢性皮炎。
3、血熱
《臨證指南醫(yī)案·瘡瘍》指出:“血熱風動,膚癢。”說明瘙癢與熱的關系密切。血熱者可見面紅唇赤,皮膚灼熱刺痛,癢痛相兼,撓破表皮有鮮血滲出,多伴有熱癥。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或數,如急性皮炎。
4、風濕
多發(fā)生于外陰、肛門、陰囊等處,這些部位的皮膚腫脹,有時還出現皮膚糜爛、有滲出液等。由濕邪引起的瘙癢多是纏綿不斷,多伴有脾胃失和證。舌體胖、苔白、脈多沉緩或滑,如濕疹。
5、風盛
風邪盛者瘙癢發(fā)病急,瘙癢劇烈,游走性強,泛發(fā)全身,變化快,癢無定處,時癢時休,多伴有外感證,如蕁麻疹。
通過上文可知,皮膚瘙癢不同年齡人群均可罹患,劇烈瘙癢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 健康 ,并可繼發(fā)抓痕、血痂、濕疹樣變等損害。在采用中醫(yī)治療皮膚瘙癢癥時,要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滿意效果。
1、血虛風燥型
此證型以老年人多見,一般病程較久,可見皮膚粗糙肥厚,干燥脫屑或皸裂,痛癢劇烈;伴心悸氣短,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四肢酸懶;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或濡等癥狀。此因血虛肝旺,化燥生風所致,治宜益氣補血,祛風止癢;方用當歸、黃芪、生熟地、天麥冬、升麻、白蒺藜、郁金、柴胡、枳殼、浮萍、夜交藤。
2、脾胃濕熱型
脾胃濕熱型瘙癢大多由于脾失健運,蘊濕不化,濕熱下注而成?;颊吒刂?、外陰等處,皮損處表現為陣發(fā)性瘙癢,皮膚紅腫疼痛,或見膿皰、破潰、糜爛、滲液。全身癥狀有口苦胸悶、大便溏而不爽、尿赤短少、氣味較重、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療以清利下焦?jié)駸釣橹?,宜用金銀花、蒲公英、徐長卿、苦參、地膚子、菖蒲、茵陳、白蘚皮、土黃連、紫花地丁、木香、土茯苓來清熱解毒,祛濕止癢。
3、血熱熾盛型
血熱熾盛型瘙癢一般發(fā)生在夏季,因熱毒盛而有皮膚瘙癢。皮膚表現常見灼熱感,瘙癢難以遏止,天氣比較寒冷時會有所緩解,遇到熱天瘙癢更嚴重,患者常常連續(xù)、強烈地搔抓至皮破血流方才住手。日常會有心情浮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等表現,舌質紅或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或弦數等。治療時以清熱治本為主。方用當歸、生地、蟬衣、知母、苦參、白蘚皮、紫草、槐花、丹皮、凌霄花、牛蒡子、薄荷。
在臨床上,很多種皮膚病都會引起皮膚瘙癢, 如蕁麻疹、銀屑病、濕疹、皮膚瘙癢癥等。瘙癢可以泛發(fā)全身,也可局部發(fā)生;有輕、有重;可持續(xù)、可間斷、可陣發(fā)。采用中醫(yī)進行治療皮膚瘙癢,要根據瘙癢病因再確定采取哪種治療方式。因此,出現皮膚瘙癢決不能等閑視之,不要“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應積極尋找病因,對癥下藥,去除誘發(fā)因素。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中醫(yī)調養(yǎng)皮膚要怎么做呢
中醫(yī)調養(yǎng)皮膚要怎么做呢。中醫(yī)調養(yǎng)皮膚的方法,是通過食療的方法進行調解,因為工作壓力或生活習慣引發(fā)的各種皮膚問題,都可以通過中醫(yī)調養(yǎng)回來。下面分享中醫(yī)調養(yǎng)皮膚要怎么做呢。
中醫(yī)調養(yǎng)皮膚要怎么做呢1 肺胃蘊熱型。
多見于青年人,臉部長痤瘡、小丘疹、膿瘡、黑頭、粉刺,伴瘙癢、口臭、大便干結。原因在于飲食不正常,多食肥甘之品,肺火過旺。調理方法是通過清熱解毒來去除肺熱。常用藥為枇杷葉、黃連、苦參、生槐花,也可用黃芩、白菊花等中藥。
肝火型。
表現為面色發(fā)暗紅、口干,煩躁、易發(fā)怒。這類人生活極不規(guī)律,常熬夜。治療方法去肝火,可以用逍遙散加減。另外,少吃牛肉、羊肉等燥熱之品,可常食用芹菜、菠菜、苦瓜等。
濕熱型。
面部有皮疹、痤瘡,嘴巴發(fā)黏。常用中藥有柴胡、丹皮等加減方法清熱去濕,用水牛角、烏梢蛇、地膚子等中藥調理。飲食上多吃白蘿卜、白扁豆、紫菜、白果、赤豆等。
血淤型。
臉部出現黃褐斑,女性常表現為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胸口發(fā)悶,易激動,這是淤血內阻的情況,可服用血府逐淤湯加減。飲食上多吃些黑豆和醋。
肝腎氣血不足型。
面色發(fā)黑,耳鳴、頭暈。主要通過滋補肝腎的方法治療,可服用六味地黃丸。常進食木耳、銀耳、黑芝麻、糯米、豆腐等。
中醫(yī)調養(yǎng)皮膚的方法,是通過食療的方法進行調解,因為每個人的'皮膚性質不同,所以我們不能盲目的去選擇化妝品,可能化妝品還會對我們的皮膚產生一些刺激作用,因為里面含有哪些化學成分,所以還是食療的方法比較可靠,不會對皮膚產生副作用。
中醫(yī)調養(yǎng)皮膚要怎么做呢2 1、用蜂蜜潤唇
秋季,很容易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喝水之外,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滋陰食物。用蜂蜜可以滋潤雙唇,將少量蜂蜜直接抹在雙唇上,或在蜂蜜中加入一點粗粒糖,為嘴唇去死皮。將蜂蜜泡水,能為身體補充大量維生素和優(yōu)質礦物質,有益對抗秋燥。
2、少食辛辣
除了辣椒,咖喱和黑胡椒都屬于辛辣食物,在秋天如果吃得太多,,會加重秋燥對陰陽平衡的破壞,導致體內陰津缺失,不僅皮膚變得干燥,還容易長痘痘和皺紋。所以,喜愛辣食和咖喱的你,可得在這個時節(jié)稍加克制,將每周食辣次數控制在3次以下,每次食辣后,喝銀耳羹助滋陰。
3、溫柔清潔
秋日里,霧霾天顯著增多。因為地面溫度降低,空氣中水汽容易凝結,容易出現雨霧濛濛天氣。于是,減少戶外活動頻率和時長之外,每次回家還要徹底清潔皮膚和頭發(fā),選用低泡沫型清潔品,對皮膚刺激性低,保濕性強。
4、胡蘿卜榨汁喝
先買些胡蘿卜儲備在家,保證每天都有足量的新鮮胡蘿卜。將胡蘿卜榨汁,加入少量蜂蜜調味,就是這個時節(jié)你每天都應該補充的滋陰飲料。胡蘿卜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僅能滋陰潤膚,防止皮膚干燥發(fā)癢,還能促進全身氣血循環(huán),保護脾胃,避免因脾胃失和而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
5、泡個半身浴
足部、小腿和大腿分布有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關系全身的淋巴排毒,最好每晚泡浴(至少用熱水泡腳),能增加腎氣,預防寒邪從足底入侵,促進氣血循環(huán),加速體內毒素排出。更棒的是,足部皮膚也能保持細膩水嫩。需要特別注意,下肢泡浴的水量一定要足,水深以沒過膝蓋為佳。再準備一條毛巾,在泡腳時熱敷大腿。整個泡浴時間保持15分鐘左右,途中要注意添加熱水保暖。
6、自制消炎潤膚水
將檸檬草精油與菊花水混勻制成爽膚水來用,不僅可以滋潤保濕,還有消炎止癢功效。制作方法非常簡單,先用沸水沖泡菊花(像平時沖泡菊花茶那樣),倒出一小杯菊花茶放涼(其余的菊花茶可以繼續(xù)沖泡飲用),再在放涼的菊花茶中滴入2滴檸檬草精油,混勻后就可以當作爽膚水在皮膚上拍打使用了。
7、一拍一壓好排毒
涂完護膚品,輕拍臉部60下,能促進細胞排毒,還能刺激臉部氣血循環(huán),增加養(yǎng)分吸收效果。接著,從耳根向下,沿著頸部側面按壓至肩頭,反復按壓10次后,換另一邊,有輔助淋巴排毒效果,堅持去做,保持膚色亮澤均勻。
8、點穴生津
天突穴位于頸部下方,兩鎖骨連線的中點。中醫(yī)認為,按壓這個穴位有滋陰生津的功效。因此,建議你每晚臨睡前,用食指稍用力點按這個穴位,盡量多次。另外,心境平和,避免口舌之爭,也是滋陰生津的秘訣。
9、切莫熬夜
秋天,中醫(yī)養(yǎng)生專家建議,調整起居作息,保證每晚22:30前入睡。因為熬夜傷陰,再加上“秋燥”氣候,體內陰津缺失更明顯,皮膚容易缺水長痘,出現黑眼圈,身體免疫力也會急劇降低。只有晚上十點左右進入深睡眠,身體自我修護力才能完全調動起來。
10、谷物迎清晨
每天早上吃谷物類早餐,是滋陰潤燥的有效方法。因為谷物含豐富葉酸和礦物質鐵,能促進全身氣血循環(huán)。如果把谷物當下午茶和夜宵,也沒問題,一碗香滑的豆?jié){燕麥或麥圈酸奶,又好吃又潤燥。
11、紅糖紅酒巧嫩膚
最普通的食用紅糖和喝剩的紅酒,可以讓雙手、手肘、膝蓋和腳踝皮膚保持水嫩、細膩和白皙。做法非常簡單,將紅糖與適量紅酒混合,調成糊狀,用混合物揉搓1分鐘后拿保鮮膜包裹皮膚,再覆上溫熱毛巾,熱敷3分鐘后拆掉保鮮膜,溫水沖凈,你會發(fā)現皮膚馬上細膩白皙起來,散發(fā)著健康的光澤。美膚專家說,因為紅糖與紅酒中含有果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12、多喝番石榴汁
番石榴汁能補充大量的維生素和抗氧化物,保持皮膚細膩健康,由內而外滋陰潤燥,還能改善口腔內的菌群平衡,維持口氣清新。
13、自制美白面膜
秋季,美麗任務變成找回雪白肌。想做“最經濟美白大王”,美白保濕訣竅就是“自制橄欖油面膜”:把橄欖油加熱至37℃左右,加入適量蜂蜜,然后把紗布塊浸在油中取出覆蓋在臉上,20分鐘后取下?!斑@個辦法不僅能潤膚美白,還能祛斑哦!”
14、茶水洗臉防皺紋
因缺水干燥導致的皺紋,讓女人抓狂不已。有一種天然有效的好方法:“很簡單,用茶葉洗臉!”將喝剩下的茶葉泡水,用來洗臉,或用紙膜浸濕敷面?!暗⒁?,時間不宜過長?!边@樣,不僅能在皮膚上留下淡茶香,更能使得面部光亮、減少皺紋,還可預防多種皮膚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86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讓傷口快速愈合
下一篇: 中醫(yī)藥治療過敏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