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祈福醫(yī)院仝選甫、王慧敏在《中醫(yī)雜志》2004年第3期上撰文介紹了他們臨床采用中醫(yī)藥綜合療法治療變應性鼻炎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他們首先將變應性鼻炎患者,按個人意愿分為3組。治療組120例,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齡18~50歲,其中18~25歲26例,26~35歲44例,36~48歲50例;病程4年以上者64例,常年發(fā)作者46例,季節(jié)性發(fā)作者74例。中藥組60例,按要求完成觀察治療過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18~50歲,其中18~25歲8例,26~35歲10例,35~60歲42例;病程2個月~10年,其中病程1年以內者3例,2~4年者18例,病程4年以上者39例;其中常年發(fā)作者27例,季節(jié)性發(fā)作者33例。西藥組60例,按要求完成觀察治療過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13~50歲,其中13~25歲22例,26~35歲27例,35~50歲11例;病程40天~7年,其中病程1年以內者18例,2~4年者26例,病程4年以上者16例;其中常年發(fā)作者28例,季節(jié)性發(fā)作者32例。治療方法:治療組:中藥基礎方:蒼耳子、白芷、辛夷、細辛、桂枝、白芍、黃芪、黨參、防風、制附子、巴戟天、鹿角霜、藁本、徐長卿、炙甘草。水煎服,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若病人伴有易感冒、多汗等肺氣虛癥狀則給予口服玉屏風散;若伴有身倦乏力,納差便溏癥狀者給予補中益氣丸;若伴有腰膝酸軟,形寒怕冷等腎陽虛癥狀給予金匱腎氣丸。手法治療步驟:(1)叩頭:雙手五指垂直向下如握棒狀,快速而有節(jié)奏地啄擊頭部,由百會穴開始向四周輻射,叩擊時間每次約10分鐘,以頭皮微熱為佳。(2)抹前額:用四指指腹沿面部中線向左右兩側直線抹動30次,抹動方向與操作時手指方向手法要重。(3)靜止點穴:用拇指、中指指端或拇指、食指、中指屈曲的背側關節(jié)著力點壓著穴位不動,從輕到重維持半分鐘到2分鐘,再由重到輕慢慢松開所點壓的部位。常選穴位:印堂、四白、巨髎、鼻通、迎香、風池、口禾髎、人中、曲池、合谷。(4)揉鼻:雙手快速對掌搓擦20次,以右手掌心捂鼻子并旋轉揉鼻20次,反復3遍。(5)擦鼻:雙手魚際互相摩擦至發(fā)熱,然后以雙手魚際按于鼻兩側,沿鼻根至迎香,往返摩擦至發(fā)熱為止。擦鼻時,也可用雙手拇指沿鼻兩旁一同向上或向下擦,也可一手向下,另一手向上,交叉擦,以局部發(fā)熱為好。(6)捏鼻:用食指與拇指捏鼻尖(素髎穴)20次,然后再用食指和拇指捏鼻背50次,用力均勻,捏至鼻部熱、麻、呼吸通暢為度。(7)摩鼻下:用中指或食指的指腹揉摩鼻下人中穴,先順時針方向摩轉50次,再逆時針方向摩揉50次,然后用手指向人中穴深部點按20次。(8)搓面:雙手對掌快速摩擦至發(fā)熱后,再揉搓面部。先從左側開始,經額至右側,再經下頜部(過承漿穴)搓回左側為1周。如此反復,先順時針方向搓揉10次,再逆時針方向搓揉10次,以面部皮膚有熱感為好。手法治療每日1次,每次15~20分鐘,10日為一個療程。手法操作完,讓患者飲溫開水一杯并洗一下鼻子,以利排除體內毒素。洗凈手臉后換溫水,手掌心變成勺狀,舀干凈溫水低頭輕捂入鼻(勿吸),緩慢旋揉片刻,隨即將水連同鼻內污物分兩側先后擤出。中藥組同上法,只用中藥加減,不用手法治療,10天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西藥組給予開瑞坦10mg,每日一次,連服20天。
療效標準:根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顯效:打噴嚏、流清涕、鼻癢、鼻塞等癥狀消失,檢查鼻黏膜色澤紅潤,鼻甲無腫脹,無分泌物,嗅覺正常。有效:打噴嚏、流清涕、鼻癢、鼻塞等癥狀部分消失,鼻塞基本緩解,檢查鼻黏膜色澤暗紅,鼻甲稍腫脹,分泌物明顯減少,嗅覺改善。無效:打噴嚏、流清涕、鼻癢、鼻塞等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治療組120例患者中,顯效30例,占25.0%;有效81例,占67.5%;無效9例,占7.5%??傆行蕿?2.5%,明顯高于中藥組與西藥組。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癥治療,找到病因,切斷過敏原,再結合藥物及其他治療手段,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一、藥物治療
1、抗組胺藥:主要通過與組胺競爭效應細胞膜上的組胺受體發(fā)揮抗H1受體的作用。傳統(tǒng)的抗組胺藥,如氯苯那敏因其中樞抑制作用,對從事精密機械操作和司乘人員、高空作業(yè)人員應慎用或不用。而新型的抗組胺藥,近年來臨床廣泛應用的非鎮(zhèn)定性H1受體拮抗劑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不但克服了傳統(tǒng)抗組胺藥的中樞抑制作用,而且抗H1受體的作用明顯增強,但亦有一些嚴重并發(fā)癥,如心功能障礙等。
2、肥大細胞穩(wěn)定劑:色甘酸鈉有阻斷肥大細胞表面膦酸酯酶A的激活作用和防止肥大細胞脫顆粒的作用,或2%色甘酸鈉水溶液滴鼻,主要缺點是起效慢,需提前1~2周用藥,且維持時間短。
3、減充血劑:這可滴鼻或口服如1%麻黃堿滴鼻劑、爾可安等,能有效緩解鼻充血,但如使用不當,可引起藥物性鼻炎、中樞興奮和血壓升高等。
4、皮質類固醇:這具有抗變態(tài)反應、抗炎作用,能明顯減輕各種炎癥反應,緩解鼻變態(tài)反應,包括鼻塞癥狀。肌肉注射糖皮質激素和鼻內注射糖皮質激素副作用較多,故現臨床不推薦使用。鼻內皮質類固醇是治療變應性鼻炎最有效的藥物,其療效超過抗組胺藥、減充血劑和色甘酸鈉,日益成為第一線治療藥物。它不但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和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有效,還顯示用于鼻息肉切除后可以預防復發(fā)?,F有的鼻內皮質類固醇制劑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該類制劑按使用劑量使用1~2周后,對病情做出評估,并根據療效調整劑量。用藥原則是使用最小劑量達到好的療效。
二、手術治療
黏膜部分下鼻甲切除術:適用于下鼻甲增生肥大的過敏性鼻炎患者,通過糾正解剖學異常改善通氣以緩解鼻塞癥狀。鼻腔黏膜及臨近器官處于急性炎癥期者,血液病患者,妊娠期或月經期患者及有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禁用本方法,鼻腔黏膜如持續(xù)滲血,可給予止血藥。
三、其他治療
1、免疫學治療:傳統(tǒng)的通過皮下注射小劑量抗原并逐步增加濃度的免疫治療已應用了近100年。目前雖然免疫治療給60%~90%的病人減輕了臨床癥狀,但其副作用如類過敏反應的發(fā)生,甚至少數病人的死亡,以及較長的療程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
2、其他:會降低鼻黏膜敏感性的治療,如下鼻甲冷凍、激光、射頻、微波等治療,可減少神經末梢的敏感性及減輕鼻塞癥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92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