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中藏藥材產業(yè)有序發(fā)展
據新華社電 (記者王宏偉 呂雪莉)1-6月份,柴達木高科技藥業(yè)完成產值1242.5萬元,并在全國26個省(市)、區(qū)建立了營銷網絡,實現(xiàn)銷售收入949萬元。這標志著柴達木盆地中藏藥材已經告別無序群采,這個浩瀚廣袤的高原盆地內品種繁多,儲量可觀的中藏藥材資源將有計劃地被綜合開發(fā)利用。
中藏藥材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發(fā)現(xiàn)、利用的自然藥物物質。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農牧業(yè)區(qū)劃辦公室主持完成的柴達木盆地中藏藥材資源普查顯示,柴達木盆地也是的中藏藥材“聚寶盆”。盆地內分布的藥用植物、藥用動物、藥用礦物共計有782種,資源總蘊藏量超過1600萬噸。
有序發(fā)展.png)
柴達木盆地位于歐亞大陸腹地,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達3500米以上。這里氣候干燥,少雨而多大風,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所以,這里出產的中藏藥材大多為耐干旱、寒冷的稀有種類,不僅蘊藏量大,而且大多質量上乘,尤其是一些具有獨特療效和滋補營養(yǎng)價值的珍稀名貴藥材,更是飲譽國內外。如盆地盛產的白唇鹿鹿茸,被譽為“西茸”,是公認的滋補藥材中的上等佳品;而廣泛分布在盆地內的枸杞子,經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北農業(yè)大學化驗分析,其藥用有效成分超過了國內所有同類藥材,在香港、東南亞地區(qū)被譽為“柴杞”,成為青海省傳統(tǒng)出口精品。
此外,柴達木盆地內廣泛分布的許多特有品種,隨著其藥用價值的不斷發(fā)掘,也越來越被藥物研究人員所關注。如藥用植物紅景天,已被藥物科研界公認是繼人參、刺五加之后又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的營養(yǎng)補劑藥源。研究表明,這種青藏高原特有的藥用植物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僅具有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勞、抗微波輻射、抗毒及雙向調節(jié)作用,而且可以延緩人體衰老,防治老年疾病。
為了做大做強柴達木盆地的中藏藥材產業(yè),目前,生產口服液制劑和軟膠囊的兩條生產線已經開工,盆地內已經在都蘭縣諾木洪和德令哈市塔灣科里分別建成了5000畝以上的中藏藥材種植基地,龍頭企業(yè)已經帶動大批農戶開始了中藏藥材的規(guī)模開發(fā)。
《旅游中國》《旅游車換乘》帶你領略格爾木的發(fā)展歷史
格爾木是青海省下轄的縣級市,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理,位于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轄區(qū)地形復雜,大致可分為盆地高原和唐古拉北麓兩部分,為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總面積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2個鎮(zhèn)、2個鄉(xiāng);全年常住人口240494人。
“格爾木”是蒙古語的音譯,又譯作Golumus、Golimao、Garmu,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爾木是青海連接西藏、新疆和甘肅的戰(zhàn)略要塞,是中國西部的交通樞紐,青藏、清新、敦格三條主要公路在此交匯。青藏鐵路已經通車;有長江源頭、張莞鹽橋、雪山冰川、昆侖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獨特的自然景觀。格爾木昆侖旅游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1]2008年9月,獲得商務部“200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榮譽稱號[2],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3]
年,格爾木市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完成億元,比上年增長。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增加值億元,遞增;第二產業(yè)增加值億元,增長;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億元,增長。[4]
中文名
格爾木
外文名稱
格爾木、格爾木
另一個名字
冰城,鹿城,摩城,鹽湖城
行政區(qū)類別
縣級市
歸屬區(qū)域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管轄區(qū)域
5街2鎮(zhèn)2鄉(xiāng)
政府住宅
八一東路001號
電話地區(qū)號
0979
郵遞區(qū)號
816000
地理位置
青海省中西部
區(qū)域
平方公里
人類人口
20,494人(年常住人口)
方言
中原官話-秦隴片-格爾木方言
氣候情況
大陸高原氣候
勝地
玉珠峰、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察爾汗鹽湖
機場
戈爾穆機場
火車站
格爾木火車站
車牌代碼
H
行政區(qū)劃代碼
632801
地區(qū)生產總值
元(年)
漢武帝第一次出使西域,張騫曾取道柴達木盆地返回。因為是羌人的活動區(qū),歷史上被稱為“羌人中道”。
西晉末年,遼東鮮卑吐谷渾部遷入甘青地區(qū),后逐漸壯大,以青海為活動中心。
到了南北朝時期,在廣大羌人的支持下,實現(xiàn)了長期分散的羌人的統(tǒng)一,建立了以鮮卑人為中心、羌人首領的吐谷渾統(tǒng)一政權。格爾木地區(qū)成了吐谷渾的領地。
楊迪大業(yè)五年(609年),吐谷渾被滅,在吐谷渾舊址設西海、河源。
鄯善、且末四縣,其中西??h轄吐、浴、渾,故都為府城(鐵布查古城,青海湖西十五里)。郡內有宣德、衛(wèi)定兩郡,衛(wèi)定郡治在今都蘭縣。從此,格爾木地區(qū)正式納入中原統(tǒng)一王朝的版圖。隋亡,吐谷渾將歸故里。
唐初,吐蕃王國在西藏崛起。唐高宗隆碩三年(663年),吐蕃滅吐蕃國,占領吐蕃故地。9世紀中葉吐蕃王國分裂后,格爾木地區(qū)和青藏高原其他地方一樣,處于部落割據的局面。
元朝從13世紀中葉開始直接統(tǒng)治整個藏區(qū),結束了青藏高原長達400年的割據局面。當(1333-1368)封蒙古貴族布彥帖木兒為寧王,率領蒙古士兵鎮(zhèn)守柴達木。
明代,定安、阿端、渠縣、韓棟等地相繼建立。史稱“塞外西寧四衛(wèi)”。格爾木地區(qū)onc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清朝開始直接統(tǒng)治蒙藏區(qū),劃定青海各部游牧邊界,模仿內蒙古的札薩克制度,統(tǒng)一為二十九旗,分為左右兩盟。
格爾木風光(10張照片)
民國成立后,采用“聯(lián)合旗制”。民國六年(1917年)秋,岡比亞寧??偠今R奇在都蘭寺(今烏蘭縣東)設立都蘭議會,民國十九年(1930年),青海建省后第二年,改為都蘭縣,包括格爾木西右翼旗、獻縣十蒙古旗、都蘭縣所轄藏族五個民族。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在德令哈設立新行政公署,在和碩西右中旗利通設立新行政公署。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新行政局。吉乃等旗仍屬都蘭縣管轄。
1952年8月,甘肅、青海、新西蘭聯(lián)合派出代表,全面開展爭取哈薩克人民的政治斗爭。哈木、尼哈買提等青海代表來到阿爾頓曲克,從昆侖山召回205戶。中共都蘭縣委決定,由時任都蘭縣副縣長的哈木和時任縣政府副主席的尼哈買提在阿爾頓曲克代表政府行使權力,格爾木從此正式解放。
1953年9月,西北行政委員會民族代表團訪問格爾木時,宣布成立了阿爾東曲克哈薩克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
1954年7月,奧爾頓曲克自治區(qū)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從此,奧爾頓曲克哈薩克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6年3月,格爾木工作委員會成立(1959年10月中共中央批準),是縣級領導機構。
1960年11月,國務院第105次全體會議批準撤銷格爾木工作委員會,設立格爾木市。
1966年3月,格爾木縣成立。
1980年6月,格爾木縣改市。[5]
2001年8月,東城管委會、西城管委會、察爾汗管委會成立,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6]
截止2000年10月,格爾木轄5個街道,2個鎮(zhèn),2個鄉(xiāng)[7],設3個管委會[8-10]。市人民政府位于八一東路001號。
格爾木位置境域
格爾木市位于青海省西部,柴達木盆地中南部邊緣,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其管轄范圍包括兩個不相連的地區(qū),柴達木盆地和唐古拉山。柴達木盆地是市區(qū)的主體部分,位于柴達木盆地西南部,南與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接壤,東與都蘭縣接壤,北與大柴旦、茫崖行政區(qū)接壤,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相連。其地理坐標為北緯35 11—37 48 ,東經91 43—95 51。它東西長450公里,南北寬225公里,面積2000平方公里。唐古拉山位于柴達木盆地西南部,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qū)接壤,東部和北部與玉樹藏族自治州接壤。其地理坐標為北緯32 44—34 56 ,東經89 39—93 30。距格爾木市425公里,東西長293公里,南北寬173公里,面積2000平方公里。格爾木市總面積為2000平方公里.
[11]
格爾木地形地貌
格爾木市地形復雜,大致可分為盆地高原和唐古拉山北麓兩部分。高原海拔2625-3350米,地形結構和地貌特征一般呈同心圓狀分布。從盆地南緣到中心,涂境內有山地、戈壁、風蝕丘、平原和鹽湖
格爾木平原可分為高海拔平原、高海拔洪積平原、中海拔洪積平原、中海拔洪積平原、中海拔湖積平原、中海拔鹽湖沉積平原和中海拔剝蝕平原。高海拔平原分布在唐古拉山及其西端祖爾肯烏拉山的盆地和山谷中。高海拔洪積平原主要位于納令格勒河和格爾木河源頭的寬谷區(qū),海拔約4000米,由卵石組成。中海拔洪積平原分布在布爾漢布達山北側的山前地區(qū),由格爾木河、大灶火河、烏圖梅仁河、那冷格勒河形成的洪積扇連接。中海拔——的沖洪積平原分布在達吉勒格爾木市——烏圖美仁一線以北?!獩_湖積平原的中海拔分布在洪積平原和鹽湖沉積平原之間。中海拔鹽湖沉積平原又稱鹽化學沉積平原,分布于東、西達布孫湖、東臺吉乃爾湖、干森湖北部至格爾木市邊界。中等海拔的剝蝕平原分布在格爾木市北部和西北部邊境地區(qū)。
格爾木盆地南緣自東向西是昆侖山,主峰有布卡達班峰、沙松烏拉山、馬蘭山、博卡雷科塔山和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是西藏的界山,其主峰有烏蘭烏拉山、祖爾肯烏拉山、各拉丹冬山和小唐古拉山。[11]
格爾木氣候
年,格爾木的氣候是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冬季平均氣溫約為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約為攝氏度;唐古拉山區(qū)的平均氣溫冬季約為零下15度,夏季約為7度。降水少,雨熱同季,降水隨空間的分布差異很大。唐古拉山區(qū)年降水量是柴達木盆地地區(qū)的10倍左右;流域降水量總的分布趨勢是自東向西逐漸減少。流域內年日照時數(shù)最多為小時,最少為小時;唐古拉山區(qū)最多也就30個小時左右.至少幾個小時。市區(qū)年平均風速為米/秒,最大風速為米/秒;沱河年平均風速為米/秒,最大風速為3米/秒,流域無霜期明顯長于唐古拉山區(qū),約200天。唐古拉的無霜期只有20天左右。[11]
格爾木水文
格爾木市的主要河流有格爾木河、納令格勒河、脫脫河、尕爾曲河、黨曲河。格爾木河發(fā)源于昆侖山阿克坦的齊秦山,流經格爾木匯仁達布孫湖,全長468公里(干流長352公里),流域面積18648平方公里,是一條內陸河。納林格爾河發(fā)源于昆侖山(海拔5598米)布卡達坂峰南坡,在拉卡干(納林格爾北支)匯流處以上命名為紅水河。是青海省最大的內陸河,全長1000米(從源頭到公路),流入臺吉乃爾湖,流域面積21898平方公里。沱河是長江的源頭地區(qū),全長290公里,流域面積15924平方公里,從格拉旦東到脫脫。尕爾曲河(木魯烏蘇河)是通天河的上游,發(fā)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流域面積5625平方公里;黨河流域面積31251平方公里。流域內有阿拉干河、雪水河、昆侖河、東臺艾勁河、托拉海河、小皂霍河、大皂霍河、烏龍溝河、大格勒河、那棱皂霍河。
格爾木地區(qū)有38個,其中盆地地區(qū)10個,唐古拉山區(qū)28個??偯娣e2193平方公里。有許多瀉湖,但也有一些淡水湖。在昆侖山以北的盆地內,湖泊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咸水湖包括南部和北部的霍布森潮汐湖、達布森湖以及東部和西部的泰金爾湖。達布森湖是最大的湖,面積為2000平方公里.淡水湖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區(qū)的長江源頭,其中大部分是無名湖。最大的淡水湖是多爾蓋措(耶勒斯
格爾木水資源
格爾木地區(qū)地表水資源豐富,僅大小河流就有20多條。流域內格爾木河年均徑流量10億立方米,那冷格勒河年均徑流量10億立方米。唐古拉山區(qū)河流年均徑流量合計48億多立方米,總量近7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其中重復量億立方米,可開采量億立方米。流域內資源量10億立方米,其中重復量10億立方米。市區(qū)資源量10億立方米,其中重復量10億立方米,可開采量2億立方米。含水層厚約30-150m,地下水位在1-69m之間。盆地地下水主要由南昆侖山的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通過裂隙水或河流注入盆地。
格爾木水電資源豐富,河流一般具有干流長、坡度大的優(yōu)點。唐古拉山區(qū)黨曲河和東曲河的理論儲量分別為萬千瓦和萬千瓦??砷_發(fā)資源分別為億千瓦和億千瓦,年發(fā)電量分別為億千瓦時和億千瓦時。格爾木河流水電資源理論儲量萬千瓦,可開發(fā)資源萬千瓦。納格爾河的理論儲量為一萬千瓦,尚未開發(fā)利用。大格勒河的年發(fā)電量為1萬千瓦時。[12]
2010年至2010年,格爾木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野牦牛、野驢、野駱駝、猞猁、藏羚羊、盤羊、石羊、野馬、羚羊、馬熊、白唇鹿、雪豹、紅狐、狼等。有野雞、石雞、雪雞、天鵝、紅嘴鷗、大雁、紅鴨、黃鴨、魚鷗、魚鷹、鷹鷲、黑頸鶴、褐馬雞等20多種野生鳥類。其中,野牦牛、野驢、白唇鹿、藏羚羊、盤羊、雪豹、猞猁等9種野生動物和雪雞、天鵝、鷹鷹、黑頸鶴、雉雞等5種野生鳥類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13]
格爾木動物資源
格爾木共有中藥233種,其中植物藥212種,動物藥19種,礦物藥2種。其他儲量較大的中藥資源有麻黃、秦艽、黃芪、葶藶子、大黃、紫苑、卷柏、茵陳、蒲公英、熊骨、甘草、枸杞子、_蓄、大薊、敗醬草、木賊、雪蓮、龍膽草、銀蓮花、棘豆等。[13]
格爾木植物資源
格爾木有鐵、銅、鉛、鋅、鎢、錫、金、銀、硫、天然堿、石膏、水晶、石灰石、粘土、天然氣、煤等44種礦物。224個產地。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21種,產地24個。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和天然氣。煤炭分散在南方,天然氣集中在北方的三湖地帶。鹽湖資源豐富,有7個鹽湖礦產區(qū),已探明的鉀、鎂、硼、鋰、銣、溴、碘、天然堿、芒硝、石鹽等10種礦產,3個大中型礦床區(qū)。境內發(fā)現(xiàn)的鐵、銅、鉛、鋅、鎢、錫、鉬、汞、銻、金、銀、鎘、鋰、銣、銫、鈹?shù)V物超過17種,包括136個礦區(qū)和礦化點,其中去除了鐵、銅、鉛、鋅、金、鋰。市內發(fā)現(xiàn)的非金屬礦產種類繁多,有硫磺、螢石、石灰石、粘土、鉀鹽、鎂鹽、石鹽、芒硝、硼礦、天然堿、溴、碘礦、水晶礦、石膏、滑石、石墨、冰洲石等。其中,有勘探儲量的礦產有硫磺、鉀鹽、鎂鹽、石鹽、溴。[14]
年末,格爾木市戶籍人口50933戶,總人口137570人,比上年增加1017人。登記在冊的男性人口為69678人,還在增加,女性人口為67892人,還在增加。少數(shù)民族人口
格爾木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區(qū)。全市有28個民族,其中少數(shù)民族27個。主要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瑤族、土家族、哈薩克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東鄉(xiāng)族、土族、達斡爾族、羌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怒族、保安族等。[15]
姓名:海西州州委常委、州委副書記、格爾木市委常委、王勇市委書記、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山泉、市委常委、副市長袁、徐小河(援建)、謝云貴(援建)、張萬珍(援建)統(tǒng)計截至2008年4月,參考來源【16-17】
格爾木礦產資源
、格爾木市。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增加值億元,遞增;第二產業(yè)增加值億元,增長;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億元,增長。第一、二、三產業(yè)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和,拉動經濟增長分別為、和個百分點。第一產業(yè)增加值占,第二產業(yè)增加值占,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0165元,比上年增長。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總體水平比上年上漲。
年,格爾木市完成地區(qū)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全年全市地方公共預算收入14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在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增值稅為億元,增長18%;企業(yè)所得稅1億元,同比增長;個人所得稅1億元,上升;資源稅8億元,同比增加;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億元,下降;契稅1億元,同比增長;城市維護建設稅10億元,同比下降。全市公共預算支出億元,比上年下降。其中,教育支出增加,科技支出減少,文化體育傳媒支出減少,醫(yī)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支出增加,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減少2,城鄉(xiāng)社區(qū)支出增加,住房保障支出增加,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減少%。
年,格爾木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比上年增長1%。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投資億元,下降;第二產業(yè)投資億元,增加,其中一般產業(yè)投資億元,減少;第三產業(yè)投資1億元,增長1%。基礎設施投資1億元,同比增長;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下降2%。
年,格爾木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92元,比上年增加。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4895元,比上年增加;人均營業(yè)凈收入2862元,增長;人均財產凈收入1084元,下降;人均轉移性凈收入350元。全年全部居民人均生活支出17453元,比上年增加。全年全市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36元,比上年增長。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7310元,比上年增加;人均營業(yè)凈收入1678元,增長;人均財產凈收入1164元,下降;人均轉移性凈收入285元,增加。全年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支出17740元,比上年增長。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1元,比上年增長。其中,人均工資收入951元,增長;人均營業(yè)凈收入14608元,同比增長;人均財產性純收入294元,增長;人均轉移性凈收入997元,下降。全年農村常住人口人均生活支出14611元,比上年有所增加。[4]
2010年至2012年,格爾木農作物總面積102636畝,比上年增加8274畝。在之中
格爾木經濟(6)
,糧食種植面積5176畝,增加1032畝;油料種植面積122畝,同比增加49畝;蔬菜種植計劃
在格爾木市,草食動物繁殖幼畜1萬只(只),比去年底增加,活幼畜(只)數(shù)量減少。幼小動物的存活率。年末有10000只股票(只),不斷增加。全年草食動物1萬只(只),增長9%,出欄率54%,商品率為。全年肉類總產量為5665噸,增長了%。[4]
:2010年至2010年,格爾木全部工業(yè)增加值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比上年增長。在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中,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制企業(yè)增加值增長,外資企業(yè)和港澳臺增加值增長。全市15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中,9個工業(yè)增加值比上年增長。全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品銷售率為,比上年提高個百分點。據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經濟效益統(tǒng)計,全年實現(xiàn)主營業(yè)務收入10億元,增長15.7%;實現(xiàn)利潤總額15億元,下降;稅收總額達到100億元,比上年增長.
年,格爾木建筑業(yè)完成增加值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全市注冊總承包和專業(yè)承包施工企業(yè)12家,實現(xiàn)利潤3億元,增長2倍。[4]
2010年至2012年,格爾木房地產開發(fā)投資8億元,比上年下降。其中,住宅投資億元,下降3;營業(yè)用房達1億元,有所增長。
在格爾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億元,比上年增長。其中,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零售額達到億元,增長1%;規(guī)模以下企業(yè)零售額達到億元,同比增長。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石油產品增長11%;汽車成長4;飲料類別下跌百分之五;煙酒類增加1個;服裝、鞋、帽、針和紡織品增加;化妝品下降了%;階層日用品下降;五金交電類下降3%;體育娛樂產品增長2%;報紙和雜志的發(fā)展;中西醫(yī)學的發(fā)展;辦公用品下降。
年,格爾木郵政業(yè)務量完成9億元,比上年增加。全年郵政完成郵件業(yè)務1萬件,包裹業(yè)務1萬件,快遞業(yè)務收入1萬元(比上年增長)。全市電信業(yè)務量完成億元,下降1。年末固定電話裝機1萬門,減少1萬門;手機44萬部,其中4G手機1萬部,增加1萬部;電腦用戶10000,增加10000。
年,格爾木接待國內外游客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其中入境游客2712人次,增長2。旅游總收入億元,增長;旅游外匯收入億美元,增長109%。
年末,格爾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億元,比年初和上年增加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余額億元,比年初增加億元。非金融企業(yè)存款余額96億元,比年初增加1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億元,比年初和上年增加億元。其中,住戶貸款余額億元,比年初增加億元,增長3%;非金融企業(yè)貸款余額億元,比年初增加億元。
年,格爾木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壽險保費收入億元,增長2;財產險保費收入9億元,同比增長;年度保險索賠
格爾木綜述
年底,格爾木有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4個劇院、1個文化活動公園、1個青少年活動中心。全市有專業(yè)歌舞團1個,演藝經紀公司1家,夕陽紅高級藝術團、書畫工作室、花卉藝術團等民間藝術團體23個。有線節(jié)目163套,廣播節(jié)目26套,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100%和100%。年藏書10000冊,其中紙質書30000冊,電子書10000冊。全年出版6,000份雜志、294期報紙和5,400份報紙。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蒙藏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8個。[4]
截至2010年年底,格爾木市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166個,其中綜合醫(yī)院5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機構1個,公共衛(wèi)生監(jiān)督機構1個,中心血站1個,藥監(jiān)機構1個,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4個,醫(yī)院分院和門診部4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4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30個。有1,757名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包括531名醫(yī)生和586名注冊護士。床位1508張,其中綜合醫(yī)院704張,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50張,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265個。[4]
格爾木第一產業(yè)
年底,格爾木有2個體育組織。國家一級運動員1名,國家二級運動員4名,二級運動員24名。在第十屆中國友好城市國際舞蹈全國公開賽、民族舞蹈大賽中獲得7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在第四屆青海省少數(shù)民族中學生運動會、“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中獲得武術項目組第一名,獲得7枚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體育彩票年銷售額達3635萬元。[4]
格爾木第二產業(yè)
截至年末,格爾木市養(yǎng)老保險參保人數(shù)為79697人,比上年末增加6373人。其中,參加城鎮(zhèn)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53238人,增加5237人;城鄉(xiāng)居民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人數(shù)19172人,增加803人;參加機關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7287人,增加333人。全市醫(yī)療保險從業(yè)人數(shù)為48782人,與去年底持平。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醫(yī)療保險人數(shù)84258人,增加1390人。全市參加失業(yè)保險人數(shù)為17966人,比去年底增加280人。全市參加工傷保險人數(shù)45355人,比上年末增加1229人,其中農民工9186人,比上年末增加6435人。全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shù)為33159人,比去年底增加768人。
截至年底,格爾木有1605戶居民和3982名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255戶780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城鎮(zhèn)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350戶,3202人。[4]
格爾木已初步形成集公路、鐵路、航空、管道、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為一體的干線交通體系,也是青藏高原上連接拉薩和西寧的重要城市。
[18]
格爾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青藏(西)、青新、敦黃閣-爾木三大板塊交匯處。青藏鐵路于2006年7月1日通車。
戈爾穆機場
已開通至西寧、西、成都等地的航班。
[19]
年末,格爾木市鐵路里程158公里;公路通車里程312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7公里;農村公路里程1606公里。年底時,投入營運的巴士共有127輛,總客運量達550萬人次。年底時,全港共有1189輛的士。[4]
長江源頭
內陸盆地詳細資料大全
內陸盆地是以克拉通盆地為主,形成于環(huán)境穩(wěn)定的板塊內部,體現(xiàn)其現(xiàn)今位置,其面積有大有小,也反映當?shù)貧夂蛭词芎Q鬂駶櫄夂蛴绊懟蛴绊戄^弱,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而吐魯番盆地則是世界最低的內陸盆地。
基本介紹中文名 :內陸盆地 外文名 :interior basin 形成于 :環(huán)境穩(wěn)定的板塊內部 學科 :地理科學 著名內陸盆地,塔里木盆地,銀額盆地,吐魯番盆地,概述,地理地貌,氣候情況,相關資料,柴達木盆地,概述,地理地貌,氣候情況,相關資料,準噶爾盆地,概述,地理地貌,氣候情況,相關資料,著名內陸盆地中國四大盆地里三個是。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吐魯番盆地、阿拉善沙漠所在盆地、等均為著名的內陸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位于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 400千米。面積約40多萬平方千米。銀額盆地阿拉善沙漠所在盆地即銀額盆地,面積約12.3萬平方公里,地貌以沙漠、戈壁為主,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世界第三大流動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位于盆地中部。吐魯番盆地
概述
吐魯番盆地是世界最低的內陸盆地,它是天山東部的一個陷落盆地,它的范圍有廣義和狹義的區(qū)別。廣義的吐魯番盆地,大致位于庫魯克塔格以北,博格多山東南,巴爾庫山、哈爾雷克山西南和喀拉烏成山以東,包括哈密盆地在內,在地形和氣候上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地理單元。狹義的吐魯番盆地,又稱魯克沁盆地,大致西起東經38度的阿拉溝口,東至七角井峽谷西口,東西最大距離約245公里;北至北緯43度的博洛山,南迄北緯42度的覺羅塔格,南北最大距離約162公里,東西狹長,有若船形。
地理地貌
若連分界線以內的山地計算,吐魯番盆地總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8%,盆地底部的沙漠戈壁和平原占22%。在行政區(qū)劃上屬吐魯番地區(qū),包括吐魯番市、都善和托 克遜兩縣。
氣候情況
1975年7月13日曾出現(xiàn)49.6℃的極端最高溫度,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熱極”。有“沙窩里煮雞蛋,石頭上烙餅”之說。深居內陸的吐魯番,白天和夜間的溫度差別較大,又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由于白天實在太熱了,自古以來當?shù)鼐用穸肌叭詹氐亟岩钩鲎鳌保F(xiàn)在仍難免如此。
相關資料
吐魯番盆地在古代就被稱為“火洲”。由于地形閉塞,海拔低,熱氣流不易外流,所以夏季異常干熱。 吐魯番盆地不僅熱的出名,而且低的出奇,是全國海撥最低的盆地、艾丁湖,就在盆地腹心偏南的地方,也是中國最低的地方,海拔為-155米,僅次于約旦死海--391米,成為世界華上第二低地。柴達木盆地
概述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內陸大型的山間盆地,鹽類沉積儲量居世界之冠,是一個鹽的世界,有“聚寶盆”的美譽?!安襁_木”在蒙語中的意思是“鹽澤”,這個名字非常確切地表達出了柴達木盆地的自然景觀,盆地內有湖泊51個,其中淡水湖1個(克魯克湖),半咸水-咸水湖7個,鹽湖43個。
地理地貌
柴達木盆地居于青藏高原的東北側,位于東經90°00′-98°20′,北緯35°55′-39°10′之間,四周為高大山系所圍繞,構成了一個軸向為北西-南東向的不規(guī)則的菱形向心匯水盆地,盆地長軸約為650km,短軸約為250km,面積為121000平方公里。柴達木盆地南側是昆侖山系的祁漫塔克山和布爾汗布達山,海拔高度一般在3500-5500m;盆地北側由祁連山系的烏蘭大坂山、馬海大坂山、達肯大坂山和中吾農山等一系列階梯狀的山脈所聳崎,海拔都在3500-4500m以上;阿爾金山系東段的阿哈提山、安南壩山位于盆地的西北側,構成了與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分水嶺,海拔一般都在4500m以下。
氣候情況
柴達木盆地氣候干旱,多風少雨,具有高原荒漠的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為2-4℃,年平均氣壓為725mbar。以西風為主,最大風速為20-22m/s。年日照時數(shù)可達3200-3600h。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尤其是盆地西部不足20mm,東部稍高些,只有德令哈和都蘭地區(qū)有時年降水量大于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份。柴達木盆地年蒸發(fā)量在2000-3000mm之間,最高可達3700mm,是世界上蒸發(fā)量最大的地區(qū)之一。
相關資料
柴達木盆地鹽湖的主要特點是:(1)湖面海拔高,湖水深度淺;(2)表面湖水具有很高的含鹽度,硼、鋰及其它稀散元素較富集;(3)“干鹽灘”占主導地位,表面湖水和“干鹽灘”的晶間鹵水之間有廣泛的水力聯(lián)系。 柴達木盆地是世界海拔較高的鹽湖區(qū)之一,盆地內各鹽湖的湖面海拔分布在2675-3171m之間,其中澀聶湖海拔最低,小柴旦湖海拔最高。柴達木盆地鹽湖表面湖水深度都比較淺,一般只有幾十厘米。柴達木盆地各鹽湖的平均含鹽量為332.4g/L,比海水高出10倍,其中團結湖最高,可達526.46g/L。在柴達木盆地的“干鹽湖”和“干鹽灘”的鹽類沉積層中,都含有豐富的晶間鹵水,而且由于各湖區(qū)鹽類沉積的厚度遠遠大于表面湖水的厚度,所以晶間鹵水的總量也遠遠大于表面湖水的總量,因此“干鹽湖”的晶間鹵水也就成為柴達木盆地鹽類資源的寶庫和主要綜合開發(fā)利用對象。 在柴達木盆地有6個面積巨大的干鹽湖,分別是馬海、昆特依、大浪灘、察汗斯拉圖、一里坪、察爾汗鹽湖,鹽類沉積儲量居世界之冠。以察爾汗鹽湖為例,僅石鹽的儲量就可供全世界人類食用兩千年,其它鹽類資源的儲量是:氯化鎂16億噸,氯化鉀1.5億噸,氯化鋰842萬噸,三氧化二硼448萬噸,溴17萬噸,碘0.8萬噸,氧化銣3.8萬噸。 柴達木盆地可劃分為三個鹽湖分布區(qū),分別為祁連山前斷塊帶鹽湖分布區(qū)、盆地中部強烈坳陷地帶鹽湖區(qū)、茫崖斷陷鹽湖區(qū)。 盆地東北部為祁連山前斷塊帶鹽湖分布區(qū),包括大柴旦——馬海富硼鹽湖亞區(qū)和柯柯——茶卡鹽湖亞區(qū)。大柴旦——馬海富硼鹽湖亞區(qū)位于該鹽湖帶的西段,有馬海、大柴旦等10多個鹽湖,面積約2000 平方公里,鹽類沉積有石鹽、硼酸鹽和鉀鎂鹽等;鹵水含有鉀、硼、鋰等成分??驴隆杩}湖亞區(qū)位于該鹽湖帶的東部,包括柯柯和茶卡兩個湖區(qū),有4-5個鹽湖,面積300平方公里,鹽類沉積以石鹽為主,芒硝、白鈉鎂礬等次之,鹽類沉積層中富含晶間鹵水。 盆地中部為強烈坳陷地帶鹽湖區(qū),包括昆特依——一里坪鉀鎂鹽富鋰鹽湖亞區(qū)和察爾汗富鉀鎂鹽湖亞區(qū)。在這個鹽湖區(qū)內鹽湖眾多,天然鹽類資源極其豐富,尤以鉀鎂及鋰資源著稱,昆特依——一里坪鉀鎂鹽富鋰鹽湖亞區(qū),有昆特依鹽灘、察汗斯拉圖鹽灘和一里坪鹽灘三個較大的干鹽湖,還有鉀湖、昆特依湖、西臺吉乃爾和東臺吉乃爾四個具有表面鹵水的鹽湖。鹽類沉積以石鹽為主,間夾鉀鎂鹽和芒硝等;湖表鹵水和晶間鹵水中富含有鋰,成為鋰鹽開發(fā)生產的原料基地。準噶爾盆地
概述
準噶爾盆地位于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側為準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南北寬450千米,東西長700千米,面積18萬平方千米,沙漠占30%。地勢向西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烏倫古湖(布倫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瑪納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點。盆地西側有幾處缺口,如額爾齊斯河谷、額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風氣流由缺口進入,為盆地及周圍山地帶來降水。
地理地貌
準噶爾盆地在地質構造上為古陸臺。盆地內地貌,平原可分為兩區(qū)。北起阿爾泰山南麓,南抵沙漠北緣的北部平原,風蝕作用明顯,有大片風蝕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沙漠北緣、可分兩帶,北帶為沙漠,南帶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農業(yè)區(qū)。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優(yōu)勢,流動沙丘僅占3%。沙漠區(qū)年降水量約100毫米,冬季有穩(wěn)定積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蓋度約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約20%。丘間洼地生長牧草,夏季缺水,曾作冬季牧場,現(xiàn)已定點打井,夏季亦可放牧。
氣候情況
盆地屬中溫帶氣候。太陽年總輻射量約565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shù)北部約3 000小時,南部約2 850小時。盆地北部、西部年均溫3~5℃,南部5~7.5℃。盆地東部為寒潮通道,冬季為中國同緯度最冷之地,富蘊1月均溫為-28.7℃。10℃以上活動積溫3 000~3 500℃,持續(xù)150~170天,無霜期除東北部為l00~135天外,大多達150~170天。年均溫日較差12~14℃。
相關資料
盆地主要自然災害有凍害和大風。約4~5年有一次較大范圍的冬麥凍害,10年有一次較重的果樹凍害。牲畜凍害主要發(fā)生于盆地中心的冬牧場。盆地北部每年有8級以上的大風天數(shù)33~77天,西部70天以上,阿拉山口165天。由于盆地植被覆蓋度較大,雖大風天數(shù)多,沙丘移動現(xiàn)象卻較塔里木盆地為少。但局部地區(qū),如艾比湖東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風移動沙丘,阻塞交通,危害農田。額爾齊斯河谷亦有沙丘多處,冬季風大,不能形成穩(wěn)定積雪,春季作物難以生存。 盆地水汽主要來自西風氣流。降水西部多于東部,邊緣多于中心,迎風坡多于背風坡。盆地冬季有穩(wěn)定積雪,冬春降水量占年總量30%~45%。除額爾齊斯河為外流河外,盆地其他河流均為內陸河,以盆地低洼部位為歸宿。河流補給主要來自山區(qū),春季平原融雪水亦有補給。按河流出山口處流量計算,共有年徑流量210億立方米(不包括伊犁河及塔城盆地河流),其中額爾齊斯河流出國境水量100億立方米。額爾齊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支流都源于阿爾泰山南坡。盆地的內陸河有4排水區(qū):①烏倫古湖。為烏倫古河尾閭。②艾比湖。匯納博爾塔拉、奎屯及精河等河。③瑪納斯湖。匯納瑪納斯、金溝、巴音、塔西等河,源于準噶爾西部山地的10多條小河,曾以瑪納斯河為尾閭。④天山北坡獨立水系。包括呼圖壁至木壘的所有河流,都消失于灌區(qū)中。由于灌區(qū)引水,入湖水量均急劇減少。 盆地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來自山口以下河床、渠道及田間滲漏,從農業(yè)用水供需關系看,基本無缺水之虞。 盆地北部主要土壤是棕鈣土,局部地區(qū)還有栗鈣土、龜裂土、沼澤土、草甸S和鹽土。盆地南部的北帶以荒漠灰鈣土為主,南帶以棕鈣土為主,沖積扇緣有草甸沼澤土和草甸鹽土,扇緣以下為鹽堿化的荒漠灰鈣土。由于水源限制,要使全部土地都有灌溉,尚有困難。 經勘探證明,盆地已展現(xiàn)了可喜的石油開發(fā)前景。盆地東部海拔540米的風蝕洼地內,發(fā)現(xiàn)有世界罕見的千余株矽化木。
柴達木盆地的特征
分類:地區(qū) >> 新疆
解析:
柴達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低地”,盆地呈不等邊三角形,海拔2,600—3,000米,盆地內氣候極干旱,特殊的外力作用對盆地內地貌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柴達木盆地四周為山地所環(huán)繞,它在第三紀中期(距今4,000萬年前)以前,是個大湖,以后,湖面逐漸收縮、變干,使大量鹽類、石膏得以積累。
柴達木盆地西部,是新構造運動中和緩隆升地區(qū),水系呈向心狀,所有河流一出山口就潛沒,形成潛流匯入湖盆。湖積平原廣布,有大片鹽沼澤和鹽土。從湖盆向外圍延伸,為地勢平坦的沖積洪積平原,山麓邊緣地帶和西部丘陵間,廣泛發(fā)育著微傾斜的山前洪積平原可寬達10—20公里,主要是由第四紀洪積礫石夾沙層組成。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的第三紀地層主要是疏松的泥巖和砂巖等,構造走向與優(yōu)勢風向一致,在強烈的風蝕作用下,形成同主風向大致平行排列的壟崗狀風蝕丘和風蝕劣地,前者比高多10—20米,也有達40—50米的,長度為10—100米不等,是我國雅丹地形最發(fā)育的地區(qū)之一。柴達木盆地北部有一系列與祁連山平行的山地,相對高差500米左右,山地之間為小型的山間盆地,如大柴旦、小柴旦等,各以一個或幾個湖泊為中心,發(fā)育有湖濱、湖積平原和沖積、洪積傾斜平原。而在山地,沖溝特別發(fā)育,有些山段已被分割成離散的島狀山丘,山坡下有很厚的巖屑堆積。柴達木盆地東南部,是長期的地殼沉降區(qū),地面平坦,水源匯集,湖泊面積較大,沼澤地廣布、沖積、洪積平原上多為礫石和砂丘,地表多參差起伏的鹽土硬殼。
柴達木盆地中最具特色工業(yè)部門
最主要的資源是鹽負責部門鹽務管理局。
柴達木不僅是鹽的世界(東南部多鹽湖沼澤) ,而且還有豐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種金屬礦藏,如冷湖的石油、魚卡的煤、錫鐵山的鉛鋅礦等都很有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97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蘄春:藥商云集藥交會
下一篇:
中國人參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