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1月25日電(記者吳平) 瑞典第二大城市歌德堡的薩爾格倫斯卡教學醫(yī)院25日宣布,24日成功地為一名女患者同時移植了6個內臟器官,創(chuàng)下北歐地區(qū)一項新的醫(yī)學紀錄。
這名40多歲的女性長期以來一直受腸綜合征的折磨,并導致其體內其他一部分內臟器官壞死。只有進行器官移植,這個病人才有可能存活。經過一年的時間,她終于等到一名捐獻者同時捐獻了所需的肝臟、胃、腎臟、小腸、十二指腸和胰臟6個器官。
薩爾格倫斯卡教學醫(yī)院的數十名專家24日經過近20小時的努力,順利完成了這例大型手術。據院方宣布,病人手術后情況穩(wěn)定。如果今后1到3周內不出現排異現象,病人便可度過危險期。
此前,薩爾格倫斯卡教學醫(yī)院曾在1998年為一名5歲的女孩做過同時移植5個內臟器官的手術。
匹茲堡大學的研究員史蒂芬·斯科特說:“我認為我們要弄清的東西還有很多,不能貿然進行子宮移植?!?br>此前科學家們已用老鼠、野兔和豬進行了子宮移植實驗,但其中僅有嚙齒動物能成功懷孕。詹姆士·格里夫博士是紐約大學的專家,幾年前他曾批準普賴爾用老鼠進行子宮移植的研究,他說:“子宮移植是很復雜的,就現在的技術來看,我覺得還沒有準備好?!辈剪斔埂ぢ甯┦渴瞧召嚑査卺t(yī)院的院長,他認為子宮移植的研究“激動人心并且很有希望”,但是又提出警告:“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本著規(guī)范謹慎的態(tài)度,我們的態(tài)度與病人的生命息息相關?!?
英國有大約1.5萬名天生沒有子宮、或者因癌癥等疾病被迫切除子宮的不孕婦女,她們只能通過領養(yǎng)或者代孕等方式擁有屬于自己的子女。盡管移植子宮正逐漸成為現實,但對患者來說,接受子宮移植手術將面臨極大風險,子宮移植風險包括新子宮產生排斥、懷孕期間可能出現致命并發(fā)癥等,同時會提高罹癌與引發(fā)糖尿病等其它疾病的風險。
除了子宮移植手術本身復雜導致的風險外,接受移植手術的女性還面臨長期服用免疫藥物防止排斥現象的風險,而這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發(fā)育,甚至令孕婦產下畸胎。
另外,如同“換臉”一樣,子宮移植引發(fā)的醫(yī)學倫理問題,也使捐贈者、受贈者及其家屬都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
由于捐贈子宮不能承受自然分娩時肌肉自然收縮等相關壓力,所以通過移植的捐贈子宮孕育的嬰兒,都必須通過剖腹產手術接生出來。這種移植只能是短期的,由于子宮移植婦女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所以她一旦通過移植子宮生兒育女后,她體內移植的捐贈子宮必須在接受剖腹產的同時被摘除。 同腎移植和心臟移植一樣,子宮移植也同樣存在著身體排異反應,為了防止移植后出現的排異現象,接受子宮移植的婦女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所以一旦移植來的子宮生兒育女后,最終還是要被摘除掉,摘除后就無需再用藥。
一些專家說,如果子宮不得不被移除,后果可能會很嚴重,但還不至于像損失肝或心臟那樣會危及生命。
2000年,沙特阿拉伯一名婦女曾嘗試接受過子宮移植,但由于血凝,僅僅過了三個月,子宮就不得不被手術摘除。斯蒂哥認為,移植子宮附近的大量血管和使用更好的血液抗凝藥可能會降低手術風險。
倫敦和匈牙利的醫(yī)生們有意進行這項移植,其中幾人正與普賴爾和斯蒂哥一起工作??赡芙邮茏訉m移植的病人包括先天沒有子宮者、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和因纖維瘤而損失子宮者。普賴爾說,要做子宮移植,婦女們必須準備好冰凍的晶胚。子宮移植的具體過程是這樣的:女性器官捐贈者會被要求捐贈子宮(紐約器官捐贈網絡在6個月的試驗中,訪問了150個家庭,有9人同意捐贈子宮,有8例子宮移除成功)。子宮移除后12小時內必須植入目標患者體內。捐贈子宮將通過腹部一個長6英寸的垂直切口進入患者體內。
至少在懷孕前的三個月里,婦女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以保證植入子宮的穩(wěn)定。然后,以前冰凍的晶胚將采用常用方法通過陰道植入新子宮內。嬰兒將采用剖腹產的方法以避免其它風險。分娩后,或者子宮移植兩年沒有懷孕的話,為了減小免疫抑制藥對婦女健康造成的威脅,子宮將被移除。子宮移植手術也在倫理學界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議,因為這一手術若能取得成功,意味著一個男人理論上也能移植一名女性捐贈者的子宮,從而令男人也能懷上身孕。一些醫(yī)學專家稱,將子宮移植進男人的體內,借助注射激素使他懷孕,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英國“不孕網絡”組織發(fā)言人蘇珊·茜南說:“對于一些沒有任何其他希望生兒育女的不孕婦女來說,這將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然而,這一手術也將引發(fā)許多道德和倫理問題。”
不過,瑞典研究專家迪亞茲·加西亞博士稱,他們研究“子宮移植手術”的目的只是為了給成千上萬不孕婦女帶來福音,絕不會嘗試讓男性接受子宮移植手術并懷上身孕。加西亞博士堅持說:“我們絕不會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在全球多國有關子宮移植手術的研究和應用日增的背景下,日本子宮移植研究會17日公布子宮移植指導方針,為日本國內醫(yī)療機構實施子宮移植手術提供倫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參考。
該指導方針包括10項內容,主要有:接受子宮移植的對象必須是天生無子宮女性或因癌癥治療等不得已摘除子宮的女性;子宮的提供者可以是接受者的母親等女性親屬,也包括腦死亡等瀕死女性;子宮提供者必須是出于自主意愿;禁止以營利為目的的子宮買賣等。
人的死亡常常是因為某些器官受到了不可逆轉的致命傷害,功能喪失。如腎臟由于得了腎炎等嚴重的腎病,使腎功能全部喪失而不能生成尿;還有冠心病、肝癌等最終都可造成器官的功能喪失而死亡。所以,多年來人類一直夢想能通過器官移植來延長壽命。
在古代瑪雅人的典籍中,就曾有更換內臟以求起死回生的記載。我國的《聊齋志異》中也有陸判“易心換頭”的描述。的確,如能摘除喪失功能的器官,換之以健康的異體器官,這對搶救某些危重患者的生命來說,不僅是一種妙法,而且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途徑。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曾在動物身上進行器官移植的各種實驗,但卻屢遭失敗。而在人體進行器官移植,大約是在600年前,印度的外科醫(yī)生用臂部的皮瓣造鼻成功了。1905年,出生于法國的美籍醫(yī)生卡雷爾(1873~1944)研究了器官移植,他當時認為人體器官離開機體仍然可以存活,任何人體器官都可以取下培養(yǎng),然后移植到他人身上,這是把人體看成是像機器一樣的系統。后來發(fā)現了人體的排異作用,證明這是不完全對的,但畢竟器官移植受到人們的關注。在1922年~1933年間,蘇聯人費拉托夫(1875~1959)提出了組織相容性理論之后,器官移植的成活率提高了。
20世紀40年代,美國遺傳學家斯內爾選中了“老鼠組織移植與排斥”這樣一個冷門課題,開始致力于異體器官移植和組織“排異”現象的研究。他與英國科學家高拉合作,在美國緬因州巴爾港杰克遜實驗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探索著。終于在1948年,他們公布了一個重要發(fā)現:老鼠體內有一種特殊的系統,可以成功地識別自身組織與異己組織,對自身組織能夠接受、相容,對異己組織不能相容,給予排斥。這就是所謂“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老鼠的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由其遺傳基因決定,這種基因被稱為“H2系基因”。
到底怎樣才能預先知道兩只老鼠的組織是否相容,是否發(fā)生排斥呢?斯內爾首創(chuàng)了一種試驗方式——H2型試驗。它證實了用不同的H2系基因進行組織移植就會產生“排異”的現象,從而首次揭示了器官移植排異機制,為人類器官移植開辟了道路。
要使人體器官移植獲得成功,則必須查明人體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確定有關基因。而且還要找到一種能鑒定人體組織相容性的試驗方法。
1958年,法國免疫學家多塞研究了患者多次接受輸血的反應后,首次發(fā)現了人體組織相容性抗原。接著,他創(chuàng)立了人體組織細胞相容理論,又開創(chuàng)了迅速方便的人體器官移植試驗法——鑒定異體組織是否相容的HLA組織分類血液試驗法。多塞的試驗方法簡便可靠,很快被進行器官移植的醫(yī)生們采用,大大推進了器官移植的臨床實踐和深入研究。
由于斯內爾、多塞在研究器官移植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們獲得了1980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
在科學家經過了多年探索和臨床試驗之后的今天,器官移植術造福于人類已成為現實。
腎臟移植是開展得最早、最多的一種器官移植。據統計,到1977年,全世界已有13 000多人通過腎臟移植獲得了新生。目前僅在美國,每年就要進行數千例腎臟移植手術。
世界上最早的一例腎臟移植手術是1954年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家醫(yī)院進行的。病人24歲,患了晚期腎炎,從他的孿生兄弟身上移植了一個腎臟,術后沒有產生排斥反應,病人生命得到了延長。從移植的效果看,活體腎比尸體腎好,近親供腎效果更好。
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是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開普敦的一家醫(yī)院里,以巴納德為首的手術小組,為55歲的華希坎斯基移植了心臟,手術相當成功,但抗排斥反應藥破壞了這位病人身體的免疫功能,18天后該病人患肺炎死亡。
在1967年12月~1969年6月間,全世界共做了103例心臟移植手術。其中3/4的病人在手術后3個月內先后死亡。1979年,瑞士一家藥廠研制成了一種可選擇性地抑制免疫系統的新藥——環(huán)孢素,使所有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率大大提高。第一年存活率上升到79%,術后存活6年存活率達60%。英國醫(yī)學教授亞庫布從1980年起到現在,已做了1 000多例心臟移植手術。手術后存活一年的存活率超過90%,存活五年的存活率約為80%,其中有600多人至今還活著,最長的已經活了20多年。1985年,美國一對“換心”男女,35歲的加里·韋勒普和36歲的蘇姍·斯特菲,經醫(yī)生同意結為恩愛夫妻。這表明醫(yī)學技術的進展已逐漸克服了困難,能夠進行更安全和更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了。
人類在近40年內已成功地進行了腎臟移植、心臟移植、肝臟移植、胚胎移植、骨髓移植、胰腺移植、脾臟移植、骨骼移植等手術,但腦的移植還未實現。腦可以移植嗎?不要說頭顱受了致命傷后的更換,就是癡呆、瘋傻人的頭顱再換,也是人們所殷盼的。
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醫(yī)學博士羅伯特·荷華,曾提出過《人頭移植的手術方案》,供同行們討論。一些人認為,他是異想天開,因為即使換頭成功,由于神經切斷后難以連續(xù),也會導致頸部以下的身體癱瘓。這時,羅伯特·荷華用老鼠做實驗,也連連失敗。因神經連接不好,換了頭的老鼠只會搖頭,不會動彈。后來又進行“雙頭鼠”移植,即原來的鼠頭不割下來,再另外移植一鼠頭上去,一鼠兩頭,獲得成功。繼而“雙頭狗”又在70年代末期出現。“雙頭狗”的兩個頭都會叫,都會爭食,但移植上去的頭仍不如原來的頭靈敏。
同時期,一些科學家還做了猴頭移植術。1986年,美國著名腦外科專家韋特與別人合作,首次在世界上移植猴頭成功,但這猴子仍不如天然猴子靈巧。
美國有這樣的實驗報告:取出健康的老鼠的腦組織移植給患糖尿病的老鼠,當移植的腦組織剛一成活,便恢復了分泌激素的功能,結果老鼠的糖尿病消失了。
瑞典、墨西哥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先成功地在人體中進行腦內移植手術的三個國家。腦內移植手術的成功使科學家們相信,將來人腦也可移植。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的器官移植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移植總數已超過5 000例,各類器官的移植已超過18種,其中以腎臟移植最為成功。
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將會給千千萬萬因器官損傷而可能死亡的人帶來福音。人類的夢想,必然能夠實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99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直腸癌保肛手術有新招
下一篇: 后腹腔鏡下取腎活體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