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茹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筆者習醫(yī)從醫(yī)三十載有余,愧無建樹,今不揣淺陋,略談其過程中的管見如下:
背誦是基礎
中醫(yī)學由于其博大精深的學科特性,“上及天文,下窮地理,中悉人事”,有太多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需要背誦記憶。如經典著作、藥物的性味歸經功用、方劑的組成、功能主治等。40歲以前,是背誦的黃金年齡,在各年齡段、各專業(yè)層次應有自我評價指標,不妨把英文考級、計算機考級、各種資格證考試的模式引入其中,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進行客觀評估,如能背多少經文,掌握了幾百個方、幾百個藥,還是上千個方藥。背誦靠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領悟是關鍵
有人言:中醫(yī)學高深莫測,易學難精。此說不無道理。中醫(yī)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年的醫(yī)書是寫在竹簡上的,文詞簡潔、言簡意賅,古今字義已大相徑庭,故領悟的第一要義是領悟經文的文詞本義。
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脈絕不至曰死”,其中“諸”、“皆”、“死”非今之意。第二要義是領悟其內涵,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指導臨床。例如:《金匱要略》百合病,很多學者認為本病是起于熱病后,心肺陰虛,全身氣血失和,以致精神、飲食、行為異常的病證,代表方百合地黃湯。然究其證候“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欲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何,其脈微數”,是否類似今之郁病,郁病主要因情志不遂,肝氣郁結所致,百合大類可歸花類,諸如玫瑰花、合歡花皆有疏肝解郁之功。故百合地黃湯用于郁?。ㄉ窠浌倌馨Y、更年期綜合征等)應是方中肯綮。
學而且問
學問學問,學中常問?!秱摗分行∏帻垳?、真武湯都能治水飲,為何皆用白芍?小青龍湯發(fā)散水飲用干姜、真武湯溫陽利水用生姜,為什么?常言肺無陽虛,卻有溫肺法,溫肺的目的是什么?《金匱要略》中有原文:“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靶臍獠蛔恪庇谩盀a心湯”顯然不對,有人認為是傳抄錯誤、有人解釋為仲景的筆誤,如此說法實屬不解。如果結合臨床應該怎樣解釋呢?吳鞠通為何把白虎湯稱為辛涼重劑?問題多多,不勝枚舉,答案也并非唯一,在此不贅述。
問而且答
薛生白《濕熱病篇》中原文,有許多是這種格式:濕熱證,……證候,……藥等味。讀此經文,你會苦于無方名,不便學習記憶,臨床難借鑒運用。也因為此,我們現在也很少知道薛氏的方劑。在20世紀90年代,筆者師從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王行寬教授學習時,侍診摘抄了許多有效案例,如何學到老師的經驗方,并能傳承它,是我想解答的問題。于是十余年來,我將吾師驗方歸納、擬名、方解、述評,如柴百連蘇飲、清肝瀉心湯、圣愈聯珠湯、諸痹湯等。如此之舉,自己可臨證效仿,同道也可受益,老師的學術思想得以彰顯和傳承。
以上個人管窺錐指之見,多有妄言與不妥,恭請商榷、賜教。諸家之說,兼容并蓄,必精勤不倦,博學旁收。“德、精、仁、術”是醫(yī)者之最高境界。
1如何自學中醫(yī)
自學中醫(yī)首先就要看書,《思考中醫(yī)》,這是李陽波先生和劉力紅先生兩代人的經驗總結??梢哉f寫的是中國的中醫(yī)古文化,雖然有些偏激和義憤填膺,但書的質量絕對一流。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的什么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剛開始你會覺得難以理解,但只要你花心思多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道理,是可以很快入門的,然后就要自學一下人體解剖學,搞清楚人體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分得清橈側、尺側,找得到橈動脈在哪里,就可以開始練習把脈了。
把《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方劑學》、《中藥學》、《內科學》這五門中醫(yī)學課程學完后,你就可以在中醫(yī)老師的幫助下看病開方了,當然,你的第一個病人天經地義的就是你自己,切忌避開有毒性的中藥,用藥以平和的為主,一步步來。
想實戰(zhàn)的話,先就是針灸。之后學本草經。當你有了針灸的基礎,有了藥物的基礎,這個時候你去看《黃帝內經》,你就會發(fā)覺到,《黃帝內經》為什么講寒熱,講的是什么了。
學中醫(yī)最有效最捷徑的辦法就是跟個好中醫(yī)邊學習理論邊跟著實踐,不然你把書讀的滾瓜爛熟也沒有用的,中醫(yī)在實踐的基礎上學習比較有興趣比較好理解接受的,中醫(yī)很抽象的,只有跟這個好中醫(yī)邊學理論邊實踐才會能很好的理解很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識的 ,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習中醫(yī)就不難的。
2自學中醫(yī)的方法
1、中醫(yī)是一門醫(yī)學,是一門治療人的醫(yī)學。所以要想學習中醫(yī)我們的了解人體結構。知道人體五臟六腑在什么位置。長什么樣,有什么用等。我們在生活中其實可以買張人體結構圖掛在家里。這樣方面學習。
2、學習中醫(yī)還得了解精氣血神等構成我們人體和維持我們人類生命的一些基礎物質的關系。需要懂得他們在我們人體中起到什么作用,和他們的內在聯系。家里面可以買本中醫(yī)基礎相關方面的書籍看看。
3、學習了中醫(yī)基礎,還要學習一些中藥材相關方面的知識。必須懂得中藥材的功效,禁忌等。這個你可以通過從書上學習到。或者有條件的話,可以去藥廠學習學習。這樣效果來的快。
4、我們在學習中醫(yī)的同時最好事接合自身身體情況來進行一個對比學習,這樣 效果會好些。比如:書上說,人體濕氣重的變現是舌苔白膩,剛好自己身體濕氣 也比較重,然后你可以進行一個對比學習。這樣對比學習下來你會發(fā)現對這個地方印象特別深刻。并且對自身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一個很大的了解。這才是你學習中醫(yī)的目的所在。
一、堅持終身學習——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知識 年輕中醫(yī)在校讀了很多書,畢業(yè)之后走上工作崗位,要把學校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讀書,仍然需要繼續(xù)學習。
1.學好基礎理論:縱觀歷代名醫(yī)的形成,都是在學好中醫(yī)基礎理論之后,通過拜師學習而成名的。因此,畢業(yè)之后,要重溫教科書,包括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臨床各科知識和現代化科學及西醫(yī)學有關知識。
2.學好經典著作:古代的經典著作是醫(yī)學發(fā)展的源頭和基石,是中醫(yī)學知識寶庫的核心內容。因此,學中醫(yī),精讀經典尤為重要?!秲冉洝?、《傷寒雜病論》、《溫病學》、《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是古代醫(yī)家的智慧結晶,也是從醫(yī)者必讀的典籍。由于這些著作文簡理奧,只有反復閱讀,才可能理解透徹,掌握其要義,才可能從“心悟”到臨床有所得。同時,對后世歷代名著也要進行泛覽,在其泛讀的基礎上,可擇其優(yōu)而從之。
3.學好哲學:哲學是各門學科的思辨基礎。中醫(yī)藥學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哲學內涵。如中醫(yī)基礎中的“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理論,中醫(yī)認識疾病的“司外揣內”、“比類取象”、“由臆達語(心悟)”法,中醫(yī)診斷疾病的“四診合參”法,中醫(yī)治療疾病的“辨證論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學內涵。這種思維方式作為說理工具,已經融化在中醫(yī)學理論中。正因為如此,才有 “沒有中國古代哲學就沒有中醫(yī)藥學”的說法。所以,一代名醫(yī)朱良春講,“繼承中醫(yī)傳統(tǒng)文化的思維方式,是造就一代名醫(yī)的鑰匙”。
4.學習中醫(yī)醫(yī)案:歷代名中醫(yī)的醫(yī)案,是老前輩畢生從醫(yī)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如《名醫(yī)醫(yī)案》、《臨證指南醫(yī)案》等,思路獨特,療效卓越,各有特色。學習這些經驗對年輕中醫(yī)的成長和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臨床上,只有精讀名醫(yī)醫(yī)案,才可能揣摩到歷代名家的臨床技巧。
5.向病人學習:病人是醫(yī)師實踐的對象。病人對疾病的感受、對癥狀的演變、對治療效果的感覺、對毒副作用的體會等,都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所以,每一位中醫(yī)師都要關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實踐活動中得出新體會,解決新問題。帶著臨床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再去讀書,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獲,成長更快。
6.學習邊緣學科知識:包括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兩個方面。如中醫(yī)史學、中醫(yī)心理學、社會醫(yī)學、行為醫(yī)學、心身醫(yī)學、環(huán)境醫(yī)學、中西醫(yī)比較學、醫(yī)學方法學、醫(yī)學哲學、醫(yī)學文化學、醫(yī)學生態(tài)學、計算機、醫(yī)學統(tǒng)計學等。泛覽以上知識,可以拓寬醫(yī)者的視野,激活醫(yī)者的思路??梢栽诓煌瑢W科之間互吸所長,互補所短。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技能或滲透、或交叉、或融合,這些方法是年輕中醫(yī)創(chuàng)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識:年輕中醫(yī)除了不斷積累知識外,還應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知識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看最新出版的專著,因為圖書是系統(tǒng)、全面、成熟的知識;二是讀原始論文期刊、核心期刊,因為科技期刊是新知識的來源;三是要參加學術會議,因為參加學術會議和閱讀會議資料是走向學科前沿的重要途徑。
8.學習如何利用醫(yī)學參考資料:醫(yī)學參考資源有詞典、術語、百科全書、年鑒、國內外醫(yī)學文獻、會議文獻等??梢酝ㄟ^計算機檢索,從浩瀚的文獻中獲取有用的東西,了解需要的專業(yè)知識,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
9.學習醫(yī)學文獻的寫作和作學術報告的技巧:學習醫(yī)學文獻的寫作利于寫出優(yōu)秀的科技論文,學習作學術報告的技巧利于進行學術講座和科普宣傳,利于帶徒和講課。因為,吸收知識是為了創(chuàng)造知識,學術交流是吸收知識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紐帶。一個年輕醫(yī)生只有掌握了學術交流的方法,才能進入醫(yī)學知識的大循環(huán)。總之,作為一名中醫(yī),在當今知識社會里必須持之以恒地終身學習。只有把學習和積累知識的過程擴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在擴展中加深。
二、堅持終身實踐——練就扎實的基本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 醫(yī)學生大學畢業(yè)之后進入社會,成長為一名獨立工作的醫(yī)生,要有一個實踐的過程。這一成長過程就是提高實踐工作能力的過程,成為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1.拜名師:中醫(yī)學自古以來,多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授。因為,中醫(yī)學的許多實踐技能不是全然規(guī)范化可以照本宣讀的“技術”,而是高度個體化、靈活性很強的“技藝”。因為,中醫(yī)學的思維方法是直覺體悟、取象比類,如果沒有大量的實踐經驗,這種思維方式就無法進行。所以,師承是年輕中醫(yī)師成長過程最重要的一環(huán)。首先要找名師。我們要謙虛請教,勤奮學習,堅持臨證抄方,有疑必問,有聞必錄,認真分析體悟老師的辨證思路和用藥特色,往往能舉一反三,得到真?zhèn)鳌:鲜≡狸柺兄嗅t(yī)院的尚品潔醫(yī)師說得好,年輕中醫(yī)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虛心向本地區(qū)、本單位威望高的老中醫(yī)學習臨床經驗,哪怕是一技之長也好,積少成多,終成大器。拜名師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拜名師是我們成才的一種理想選擇。因為多拜名師,可多有收獲,可多得真?zhèn)?。清代名醫(yī)葉天士先后拜師達十七人之多,現代名醫(yī)陳可冀院士,先后拜冉雪峰、趙錫武、岳美中等名家為師。當然,拜師要與自己所學專業(yè)方向一致。縱觀歷史,不論是古代名醫(yī),還是現代名醫(yī),只有多拜名師,方可能匯各家之長,才可能成為中醫(yī)大家。
2.接受正規(guī)的住院醫(yī)師培養(yǎng):醫(yī)學生畢業(yè)之后,最好能在一個正規(guī)的教學醫(yī)院接受幾年有計劃的住院醫(yī)師培養(yǎng),在有經驗的醫(yī)師指導下從事醫(yī)療實踐。一般而言,正規(guī)的教學醫(yī)院,有豐富的圖書資料,有較為先進的設備,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以中醫(yī)藥為主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法和經驗。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鍛煉幾年,實踐幾年,肯定能在實踐中強化中醫(y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臨床診療程序和技術操作方法,就能學習一套處理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經驗,就能在觀察、思考、推理、判斷方面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作風,就能使自己逐漸成熟,盡快步入成才的道路。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純中醫(yī)只可坐門診,不能管住院病人的弊端。
3.接受??茖2∨嘤?,進行??茖2⊙芯浚好t(yī)的最重要的指標是臨床療效,但臨床療效必須體現在治療某一種或某一類疾病的獨特經驗上。所以,選擇好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接受專科專病培訓,終身堅持專項或專病的研究和實踐,是成為中醫(yī)大家的必經之路。接受??茖2∨嘤?,可以到國家中醫(yī)研究院或省級中醫(yī)醫(yī)院的國家重點??七M行培訓或進修,選擇的醫(yī)院在本專業(yè)領域內一定要有權威,治療上一定要有優(yōu)勢與特色??傊磺薪鉀Q問題的能力,只能來自實踐,必須把實踐放在第一位,離開了實踐,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更不能掌握知識為自己所用。
.
中醫(yī)其實非常簡單,聰明與白癡就差兩片樹葉,所以這就關系到師資很重要。真正優(yōu)秀的,很多老師呢,都在怪學生,你這個不努力,不好好學,沒有興趣,然后成績不好。老師都不會自己反省。所以沒有笨蛋學生,只有笨蛋老師。你要跟著聰明的老師去學,走對路你才能學好,那視頻的傳播比文字好太多了,我個人建議你百度一下《倪海廈對話梁冬》先看看你有沒興趣,假如覺的不錯,可以淘寶幾塊錢買一些倪海廈講的中醫(yī)五大經典來看,他們包括《針灸大成》《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
我舉幾個例子:我們人75%是水組成的,我們人分兩種水,一種是病態(tài)的水,就是冷水,這個癌細胞,他癌癥、腫瘤、陰實的東西,他非常喜歡冷水。那人身上,允許的水是熱水,所以你吐氣都是熱的。人體75%都是由水組成的,不同的癥狀代表你身體不同的部位有冷水,比如惡心是代表你兩肋兩肋中間有冷水,這個水會把胃包住,會給胃壓力,那胃的蠕動受到壓力的話,就吃不下東西,就惡心,其他以此類推.所有的治療都是為了把冷水排掉。所有的癥狀都是在告訴你那里有冷水。比如什么是經絡?橘子撥開里面有白白的橘絡,經絡就好像桔子的桔絡一樣,沒有手太陰肺經,肺的力量就沒法運行到大拇指上面去,你如果沒有這個絡連到,五個指頭各司其事,你抓不住東西,最早出來知道經絡的人,一定是武功很高的或者練打坐的這種.
中藥怎么起作用?比如黃連阿膠湯,阿膠補血,白芍是讓血加速回到心臟,但是如何讓血補到心臟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個帶路的人,我們在食物里面找遍了食物,只有一種東西和心臟一樣永遠是懸浮在空中,就雞蛋黃,更多的
怎么學習中醫(yī)?從哪里入手?
第一步:我個人建議第一步你看《倪海廈對話梁冬》,然后是《觀念治療》,逐步到倪海廈的五大經典》
第二步:倪海廈視頻講《針灸大成》
想實戰(zhàn)的話,先就是針灸。因為針灸是一個容易學,然后所有針灸的理論就是按照《難經》里面來的。提到最多就是《難經》,所以整部的《難經》根本就是針灸嘛,你如果讀現代的“針灸”不行嘍,現代的“針灸”的話,它寫的是現代的病理學、生理學……什么,都是按照西醫(yī)的名詞來。比如說你胃潰瘍扎什么穴道啊,這都是不對。你要按照古代的真的要去研讀《難經》,從《難經》里面的,嚎,再去看針灸,看《針灸大成》啊,很多的,比如說《針灸聚英》呢,嚎,《針灸甲乙經》呢,這種東西,都是很好的古書上面的針灸。然后呢。在針灸很強了以后,因為針灸的涵蓋范圍有十二經絡,嚎,同時呢,五臟的所有的東西,比如說,嚎,肝是青色的,肝主東方啊什么,心臟火……南方是火啊,嚎,主赤色。這針灸里面都講的很詳細。所以這個十二經絡很熟的話,那你本身呢,就是能夠非常了解這個人體內臟的互動的關系。在你還沒有讀《黃帝內經》的時候,你已經有基礎的觀念。再講你剛才提到的奇經八脈。那十二經絡就好像這個竹竿插在地上有十二根,可是這個十二根插了……你插成個圓形的話,你系還是沒有用啊,那個竹竿會倒。所以旁邊一定要有那個……那個圈圈,嚎,不管那個圈圈是用竹子把它框起來,或者用鐵絲框起來,這竹子一定要有,我們有方……主要有這個圍起來,啊,圍籬圍起來。這樣子的話才成為一個網,才把它寄養(yǎng)在里面,那,就要靠周圍這些東西,才有辦法十二經絡固定到。
第二步學什么?倪海廈視頻講《神農》
學本草經。你在學《神農本草經》的時候嚎,除了《神農本草經》里面的注解你要懂以外,看古書最好,不要看現代人寫的那個《本草綱目》,所以,你先不要去讀《傷寒》、《金匱》,先要讀《黃帝內經》,先看《神農本草經》,看他的藥性怎么寫,你要深深地體會到藥的本性。如果說我們遇到病人是同時是因為血液,腳是冷的,血沒有辦法回到心臟里面,我們才會要加位酸味的藥,因為酸主酸收,所以就要把黃連跟白芍開在一起。所以,你當你藥性很熟了以后,這個時候你再去看《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他是中國傳統(tǒng)五千年下來……所以你要讀《神農本草經》,一定要讀他的藥性,他寫的很清楚在里面。那《神農本草經》里面提到的,這個藥物,他是俯拾可得的,到處都有。因為太便宜,所以反而可能影響到他的這個價值哈。
第三步:應該讀倪海廈視頻講《黃帝內經》。
當你有了針灸的基礎,有了藥物的基礎,這個時候你去看《黃帝內經》,你就會發(fā)覺到,《黃帝內經》為什么講寒熱,講什么,你就,光是你看《黃帝內經》,大家在讀《黃帝內經》,經典的東西,這兒都是生理,人的生理解剖學,病理學的時候,看起來《黃帝內經》他的章節(jié)很多,文字很多,《黃帝內經》來說,在這幾種書里面,算是比較厚的,原文是比較厚的。我看《黃帝內經》怎么看的。你看我拿到《黃帝內經》,是個拿到書在看,實際上我在讀一張圖,他的文字陳述是個地……是個圖,嚎,你看這個圖的時候,整個身體都開始動,你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活活的人的里面身體的運轉的方向。所以諸位讀《黃帝內經》的時候,看起來表面上是文字,你在讀文字,實際上你要把他當成圖在讀,啊,就好像一個唐伯虎的一個山水畫,啊,誰都畫的很好,那在讀圖。讀圖的話,解釋就很多啦,嚎,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人畫一個圖,有的人看到說,這個畫家在畫這幅圖的時候,當時心情一定是很沮喪的;這個畫家在畫這個圖,心情是很開朗的。所以,因為圖嘛,所以臆想的空間……這個意念呢,就想到……想像的空間會比較大。所以說,我們中國的經典之作真的是偉大,他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他根本就是已經到了藝術的階段,是個圖。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什么是相生相克的關系。那你沒有針灸的基礎,沒有《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你看《黃帝內經》,根本就是在看……看字,看無字天書一樣,你看不懂的。嚎,但是,你有針炙很好的基礎,有《神農本草經》的基礎的話,你把《黃帝內經》讀得很透的話,實際上你自己就會……你不用看《傷寒》《金匱》,你開出來就是桂枝湯,開出來就是麻黃湯,已經到這個階段了。所以,當你《黃帝內經》非常了解以后,這個時候你再去看《傷寒論》、《金匱》,你一看就知道張仲景為什么這樣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0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生姜與干姜之異同
下一篇: 四川古藺的中醫(yī)藥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