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法新電)一名幫助準備伊朗連體姐妹拉丹和拉蕾分體手術的法國醫(yī)生星期三說,施行手術的外科醫(yī)生們,在手術中遇到了一個事先沒有估計到的血液“陷阱”──一個大血囊,里面的血液大量流出,無法停止,結果造成姐妹兩人的死亡。
巴黎克里姆林—比塞特醫(yī)院神經學和放射學教授拉斯賈尼斯說:“我們做好了一切準備,但是在她們頭蓋骨的底部有一個血液“陷阱”,這個“陷阱”在手術前的掃描檢查中沒有被發(fā)現,結果發(fā)生了大出血。”
這個“陷阱”位于頭蓋骨和腦膜之間,“就像好幾袋血,是個異常的大血囊,血囊沒什么作用,也不是引起任何不適的原因?!蹦X膜是保護大腦的內膜。
他還說:“在手術結束前,就在這對姐妹被分開的時候,血囊突然出現了,而且出于目前還不清楚的原因,醫(yī)生無法阻止血液的大量流失?!?/p>
拉斯賈尼斯是在巴黎講這番話的,因為工作的關系,他手術后就從新加坡趕回來了。
29歲的拉丹和拉蕾是星期二在新加坡接受分體手術后去世的,醫(yī)生們經過52個小時的手術才分開她們相連的頭部。這是一次風險極大的嘗試,因為手術成功的幾率非常之低。
當被問及因手術引起的道德問題時,拉斯賈尼斯認為,從醫(yī)學上說,“除非她們姐妹二人強烈要求,否則沒有進行手術的緊迫性?!?/p>
拉斯賈尼斯又說:“在計劃進行這次手術時,新加坡就成立了一個包括一名回教教士在內的道德委員會,因為這對姐妹都是回教徒。委員會裁定她們要求分體的愿望是正當的,而手術的醫(yī)學風險也是可以接受的?!?/p>
由寄生于人體血液和淋巴中的病原體所引起、以吸血昆蟲為傳播媒介的傳染病。主要包括由蚊傳播的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絲蟲病;蚤傳播的鼠疫、地方性斑疹傷寒;虱傳播的流行性出血熱、恙蟲病和白蛉傳播的黑熱病。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于血液傳播的疾病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血液傳播的疾病種類
常見的血液傳播疾病有:AIDS、乙肝、丙肝、梅毒、瘧疾、弓形體病、錐形蟲、巴貝蟲病。其中前四個是危害比較大的。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英文名稱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類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導致免疫缺陷,并發(fā)一系列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的綜合征。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并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纖維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現不一,分為慢性乙肝攜帶者、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fā)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一些數據顯示,未來20年內與HCV感染相關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細胞癌導致的死亡)將繼續(xù)增加,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而發(fā)生的常見性傳播疾病,已經問世數百年了,目前在世界范圍均有分布,是十分重要的性傳播疾病;可以分為獲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
血液傳播的具體途徑
1.輸入污染了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以及類似情況下的輸骨髓和器官移值;
2.使用了受病毒污染的、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或其他可以刺傷皮膚的;
3.共用其他醫(yī)療器械或生活用具也可能經破損處傳染,但罕見:
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術器械、針刺治療用針消毒不嚴密或不消毒;
理發(fā)、美容(如針灸、紋身、紋眉、穿耳等)的刀具、針具、浴室的修腳刀不消毒;
和他人共用刮臉刀、剃須刀、或共用牙刷;
4.救護流血的傷員時,救護者本身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
艾滋病血液傳播5個真實案例
血液傳播是感染艾滋病病毒最直接的途徑。通過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或血液(包括賣血球、血漿者在內),使艾滋病病毒直接進人健康人體內。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經嚴格消毒的注射器、針灸針、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險的。另外,如果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支未消毒的注射器,也會被殘留在針具中的病毒感染。
在西方國家,靜脈注射毒物成癮者是僅次于同性戀者的第二大艾滋病危險人群,尤其女性艾滋病病人中的靜脈藥瘸者達半數以上。許多靜脈注射毒物成癮者往往共用一個注射和針,其中如果有一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針頭或注射器就會被,也就在他們之間造成了相互感染的機會。目前普遍認為,未經消毒的公用針頭,傳播艾滋病病毒模式與乙型肝炎相似。在非洲一些國家,使用未經消毒洗滌的注射器、注射針頭,是該地區(qū)艾滋病高發(fā)的原因之一。
血液傳播的方式主要包括:
1.輸用未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2,通過靜脈注射毒品的人使用被HIV污染并未經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
3.共用其他醫(yī)療器械或生活用具(如與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經破損處傳染。
如注射器和針頭消毒不徹底或不消毒,特別是兒童預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危險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術器械、針刺治療用針消毒不嚴密或不消毒;理發(fā)、美容;(如文眉、穿耳)、文身等的刀具、針具、浴室的修腳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臉刀、剃須刀、或共用牙刷;輸血、輸骨髓和器官移植;救護流血的傷員時,救護者本身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在實驗室已從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淚、乳汁、尿液和腦脊液中分離了艾滋病病毒,但從流行病學證據只證明血液、精液和乳汁有傳播作用。吸毒者和血友病患者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案例1
王華10年前為擺脫貧窮,他只身到外闖蕩,并加入了賣血的行當。在一次賣血中,王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膳碌氖峭跄潮救瞬⒉恢馈T谕饪抠u血掙了一些錢后,王某回到他的家鄉(xiāng),在家鄉(xiāng)娶了妻子,生了兒子。這時他還全然不知自己已經患上了艾滋病。2000年,一次偶然患上的?感冒?使王某檢查出患有艾滋病!尤為可怕的是, 因為王某對自己身患艾滋病毫不知情,因此王某早已把艾滋病病毒傳染給了妻子,他的妻子又通過母嬰傳染將艾滋病病毒傳給了兒子。當這一切全然揭曉和明了的時候,王某已經不治,很快撒手人寰。接下來的結果不難想見,王某的妻子于2001年年遭受同樣厄運。不久,幼子也離開了人世。兩年時間,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這不能不說是個慘痛的悲劇。可憐天下父母心,與王某同吃同住的老母親,在兩年的時間里,接二連三地經歷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劇。
案例2
多年前的一天在下班途中,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秦蘭倒在了血泊中, 由于失血過多,醫(yī)生要求必須給秦蘭輸血,否則會因大出血而死。雖然躲過了車禍的劫難,但是,命運之神對秦蘭似乎殘忍了點。2000年夏天,秦蘭突發(fā)高燒,在當地醫(yī)院多方治療都沒有效果,也查不出什么問題,最后,醫(yī)生考慮到她有輸血史,建議家屬給她查個艾滋。
一周后,結果出來了。 ?HIV陽性!?這就意味著秦蘭已經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由于秦蘭的免疫力比正常人要低很多,她后來又被查出了鼻咽癌。對于艾滋病人來說,其腫瘤的發(fā)病率在1010左右,正常人的腫瘤發(fā)病率在.左右,是正常人群的倍。
案例3
阿海來自海南儋州農村,父母都是農民,有一個姐姐。阿海只上了小學四年級就輟學了,每天無所事事,就與社會上的人混在一起,15歲時因為好奇染上毒癮,他被強制戒毒過一次,走出戒毒所后又開始復吸。毒癮上來時非常痛苦,根本顧不了那么多,幾個人共用一個針管。200,年8月26日強制戒毒時,在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血液時,發(fā)現帶有艾滋病病毒, 當時阿海只有17歲。
案例4
1982年,31歲的地質學家因患有原因不明的腹瀉、嘔吐,并且體重明顯減輕,被收住巴黎醫(yī)院。這位已婚的地質學家從不與同性戀者接觸。3年前他曾較長時間住在海地,1978年他曾遭到一次嚴重的交通事故,在醫(yī)院里他不得不被截去一只胳臂,在手術中,醫(yī)生給他輸了許多儲存血。傷好出院后,他和妻子、女兒一同回到法國0 3年后,他出現了一些病癥:腹瀉、疲倦,臍周無規(guī)律的疼痛0 1982年3月,各種癥狀惡化,嘔吐加水狀腹瀉,在很短的時間內,病人的體重減少了10公斤。
住院后,經各種檢查,結果診斷為艾滋病。然而上述癥狀未被控制住,腹瀉、嘔吐、發(fā)燒和腹痛仍在加劇。這個地質學家活到1982年10月,但終因陷入嚴重昏迷,他于10月24日死亡。
案例5
血友病人也是患艾滋病的主要高危人群。血友病是僅見于男性的由婦女遺傳來的凝血障礙性疾病。因為他們的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所以很小的外傷就可能使他們出血?;佳巡≌咝枰K生使用他們所缺少的凝血因子,這種凝血因子是從成千上萬個供血者的血液中提煉出來的。
西班牙南部的16歲和9歲的兄弟兩人,都是血友病人,他們不得不經常輸入凝血因子。首先是哥哥出現發(fā)燒、呼吸困難和腹瀉,于1983年3月被送進醫(yī)院。檢查發(fā)現他的口腔和咽喉受到白色念珠菌侵襲而感染,x線顯示肺部受累。血液化驗結果顯示淋巴細胞和白血球減少。9歲的弟弟也以同樣癥狀持續(xù)發(fā)燒,于1983年11月住進了同一個醫(yī)院。盡管積極治療,這個小男孩還是死了。尸體解剖后,發(fā)現他的肺出血,以及受到巨細胞病毒和某些霉菌的感染。
生活中難免會生病,生病的時候就需要服用藥物,作為非專業(yè)人士,我們也不清楚藥物的治療原理。第一次接觸到自己很陌生的藥物,首先就應該通過閱讀說明書來了解下,不要肆意服用藥物。蛇毒血凝酶是止血藥物,而不是解蛇毒的藥物哦,大家可要注意哦。
1、功效如何
一般在醫(yī)療中減少血流或者是止血等的時候就需要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比如一些內外科、眼科、婦科等等的出血性疾病。該藥就如同止血寧片在止血方面,效果顯著。它還有預防出血的作用。如果在手術之前使用的話,就可以減少一些手術中或是手術后出血的情況。但在使用蛇毒血凝酶的時候一定要合理的使用,這樣才能有更好的藥效,不然就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的。
在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的時候都是采用靜脈注射,當然也可以在肌內或是皮下注射,要一次性完成的。如果是一般的蝮蛇咬傷的話就需要注射蝮蛇毒血清6000U,如果是五步蛇的話就需要注射五步蛇毒血清8000U。但是在注射之前都是需要做過敏試驗的,只有陰性的才可以注射的。
2、說明書
邦亭
成份:
甘氨酸、明膠、氯化鈉。
劑型:
注射劑
形狀:
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塊狀物或粉末;無臭;易溶于水。
功能主治:
本品可用于需減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種醫(yī)療情況,如:外科、內科、婦產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臨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來預防出血,如手術前用藥,可避免或減少手術部位及手術后出血。
用法用量:
靜注、肌注或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藥。一般出血:成年人1~2單位;兒童0.3~0.5單位。緊急出血:立即靜注0.25~0.5單位,同時肌肉注射1單位。各類外科手術:術前一天晚肌注1單位,術前1小時肌注1單位,術前15分鐘靜注1單位,術后3天,每天肌注1單位;咯血:每12小時皮下注射1單位,必要時,開始時再加靜注1單位,最好是加入10ml的0.9%氯化鈉液中,混合注射;異常出血:劑量加倍,間隔6小時肌注1單位,至出血完全停止。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偶見過敏樣反應。如出現此類情況,可按一般抗過敏處理方法,給予抗組胺藥或/和糖皮質激素及對癥治療。
禁忌:
1.雖無關于血栓的報道,為安全計,有血栓病史者禁用。2.對本品或同類藥品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動脈、大靜脈受損的出血,必須及時外科手術處理。2.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及血液病導致的出血不是白眉蛇毒血凝酶的適應癥。3.本品溶解后,如果發(fā)生渾濁或沉淀,禁止使用。4.血中缺乏血小板或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等)時,白眉蛇毒血凝酶沒有代償作用,宜在補充血小板或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輸注新鮮血液的基礎上應用白眉蛇毒血凝酶。5.在原發(fā)性纖溶系統亢進(如:內分泌腺、癌癥手術等)的情況下,白眉蛇毒血凝酶宜與抗血纖溶酶的藥物聯合應用。6.使用期間應注意觀察病人的出、凝血時間。
血型的研究過程從一開始就和輸血療法密不可分。因此,要了解血型的發(fā)現過程,就必須先從輸血的歷史談起。
1665年的一天,英國科學家查理·羅爾看到一條出了意外的小狗,因失血過多而瀕臨死亡。他嘗試著將一條健康狗的血管間接地與那條奄奄一息的小狗的血管連通,過了一會兒,小狗竟神奇地起死回生了。查理·羅爾的大膽嘗試,使人們第一次認識到在不同個體間輸血是可能的。這個300多年前的實驗是后來輸血技術發(fā)展的萌芽。
1668年,在法國醫(yī)生丹尼斯的診室里,一位年輕的婦女懇求醫(yī)生把羔羊的血輸入她性格暴戾的丈夫的身體里,她的丈夫也同意這樣做。丹尼斯醫(yī)生出于無奈,被迫答應了他們的請求,開始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為人體輸血的工作。但是,手術中這名男子突然心跳加快,最后無法挽救死去了。丹尼斯醫(yī)生因此被人指控為過失殺人而入獄,從此再也沒有人敢采用輸血的技術了。
在丹尼斯醫(yī)生輸血事件沉寂了150年后,1818年,英國的生理學家兼婦產科學家詹姆士·博龍戴爾醫(yī)生為了預防一位難產的孕婦在生產時突然發(fā)生大出血危及性命,果斷地做出決定,立即為孕婦輸血。他將一名健壯的男子的血輸給了那位失血過多的產婦,終于使她得救了。同年12月22日,詹姆士醫(yī)生在倫敦醫(yī)學年會的講臺上做了人與人之間輸血成功的第一例報告。但隨后的醫(yī)療實踐中,并非每個受血者都能夠獲得救治,甚至有的還出現嚴重的生理反應而加速了死亡。輸血技術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奧地利醫(yī)生蘭德斯坦納在維也納病理研究所工作時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深知這一現象的存在對病人的生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威脅,醫(yī)生的道德操守促使蘭德斯坦納開始了認真、系統的研究。長期的思索促成了靈感的迸發(fā),有一天,他終于想到:會不會是輸入的血液與受血者身體里的血液混合產生病理變化,而導致受血者死亡?
1900年,蘭德斯坦納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發(fā)現紅細胞和血漿之間發(fā)生反應,也就是說某些血漿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紅細胞發(fā)生凝集現象,但也有的不發(fā)生凝集現象。于是他將22人的血液實驗結果編寫在一個表格中,通過仔細觀察這份表格,發(fā)現表格中的血型可以分成3種:A型、B型和O型。
1902年,蘭德斯坦納的兩名學生把實驗范圍擴大到155人,發(fā)現除了A、B、O三種血型外還存在著一種較為稀少的類型,后來稱為AB型。到1927年經國際會議公認,采用蘭德斯坦納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確定血型有A、B、O、AB四種類型,至此ABO血型系統正式確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05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