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黨參15克,生黃芪15克,仙茅10克,仙靈脾15克,狗脊15克,川牛膝10克,茯苓15克,菟絲子15克,補骨脂10克,鹿角霜10克,車前子15克(包煎),砂蔻仁各10克。
功能:健脾利濕,溫補腎陽。
主治: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水腫消退后,蛋白尿長期不消,同時有畏寒肢冷,腰脊冷痛,氣短乏力,納差腹脹,下肢發(fā)沉或稍腫,大便溏泄,小便清長,舌體胖大質(zhì)淡嫩有齒痕、脈象沉弱等,中醫(yī)辨證屬脾腎陽虛者。
用法: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浸透后煎煮。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鐘,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20分鐘(如加用生地、丹皮者,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40分鐘,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鐘),煎好后兩次藥液混合,分兩次服,總量約200-300毫升即可,每日一劑。
加減運用:畏寒甚者,可加制附片10克、桂枝10克;乏力氣短甚者,參、芪可加至30克,或加紅參6克(另煎兌入)。水腫明顯者,加防己30克、制附片15克;大便溏瀉較著者,加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小便清長明顯者,加復(fù)盆子15克;有瘀血加丹參30克、澤蘭10克。
體會:脾腎陽虛在腎病綜合征有水腫時比較多見,治宜溫陽利水。水腫消退后有的病人仍有脾腎陽虛見證,故可用本方治療。如腎病綜合征用激素者,多見化熱,但在激素減量后期,亦可出現(xiàn)脾腎陽虛表現(xiàn),也宜用本方。至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無水腫而屬脾腎陽虛者比較少見,亦用是方。脾腎氣虛與脾腎陽虛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脾腎氣虛進一步發(fā)展則可轉(zhuǎn)變?yōu)槠⒛I陽虛。本方以參、芪、茯苓、砂蔻仁、車前健脾滲濕;二仙、菟絲、補骨脂、鹿角霜溫腎固澀;狗脊、牛膝強腎壯腰膝,共奏健脾溫腎之效。
典型病例:張某,男,18歲,門診病例。腎病綜合征已2年,激素完全撤除已半年,目前尿蛋白(++++),鏡檢:白細胞0~l,紅細胞0~l,顆粒管型0~1,自覺畏寒股冷,全身乏力,腰酸腰痛,下肢稍腫,大便稀清,小便色清,舌體胖大質(zhì)淡有齒痕,脈象沉弱,中醫(yī)辨證屬脾腎陽虛,于健脾溫腎湯加制附片10克、防己15克。2周后下肢浮腫消退,畏寒肢冷減輕,尿蛋白仍為(++++),鏡檢:紅、白細胞仍為0~l,白蛋白/球蛋白=1.8/2.1,仍按健脾溫腎湯治療,并加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又服2周,大便稀溏好轉(zhuǎn),有時成形,有時不成形。尿檢查:蛋白(+++),鏡檢(-)。患者因回河南老家,乃囑用黃芪30克煎水,送服金匱腎氣丸,每次1丸,日3次。2個月后患者從河南來京,要求仍服湯藥治療。由于患者一直有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大便已正常,尿仍清長,脈仍沉弱,舌體胖大質(zhì)淡而嫩,故繼續(xù)用健脾溫腎湯治療約月余,尿蛋白(+)~(++),鏡檢(-),白蛋白/球蛋白2.6/2.2,患者畏寒消失,但四肢不溫,故仍以健脾溫腎湯調(diào)治月余,尿蛋白微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08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排卵湯
下一篇: 復(fù)元固本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