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國家Ⅱ類新藥心悅膠囊專家論證會”上獲悉,以前由于提取設備與方法的局限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fā)的西洋參莖葉目前已經(jīng)入藥,這在國內(nèi)尚屬首次。
西洋參莖葉是一種公認的珍貴藥材,有其根部所不具備的藥用價值,但以往由于提取設備與方法的局限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fā)。此次益盛藥業(yè)與白求恩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成功提取出西洋參莖葉的有效成分“西洋參莖葉總皂苷”,制成專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國家Ⅱ類新藥“心悅膠囊”,揭開了西洋參全面利用的新篇章。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等4家醫(yī)院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觀察冠心病心絞痛患者400例,發(fā)現(xiàn)心悅膠囊可明顯改善患者心絞痛癥狀和缺血性心電圖改變,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紊亂,尤其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LD-c)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強紅細胞中過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過氧化脂質(zhì)(LPO)含量,且在臨床觀察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毒副反應。
藥效學研究表明,心悅膠囊不僅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組織灌注,還可調(diào)節(jié)高脂血癥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的病理過程,可使左室擴張程度減輕;促進缺血壞死區(qū)毛細血管再生和血運重建,使血管密度增加。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中藥名·人參 4.1拉丁名4.2英文名4.3來源及產(chǎn)地4.4人參的植物學形態(tài)4.5人參的栽培4.6性味歸經(jīng)4.7功能主治4.8人參的用法用量4.9使用注意4.10化學成分 5新資源食品·人參(人工種植) 5.1中文名稱5.2拉丁名稱5.3基本信息5.4來源5.5種屬5.6食用部位5.7食用量5.8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6人參藥品說明書 6.1適應癥6.2用量用法6.3注意事項 7人參的藥典標準 7.1品名7.2來源7.3性狀7.4鑒別7.5檢查 7.5.1水分7.5.2總灰分 7.6含量測定 7.6.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7.6.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7.6.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7.6.4測定法 7.7人參飲片 7.7.1炮制7.7.2性味與歸經(jīng)7.7.3功能與主治7.7.4用法與用量7.7.5注意7.7.6貯藏 7.8出處 8參考資料附:1用到中藥人參的方劑2用到中藥人參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人參*人參相關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拼音 rén shēn
2英文參考 ginseng, Panax [朗道漢英字典]
ginseng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Radix Ginseng(拉)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ginseng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人參為中藥名,及新資源食品?!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藥的藥典標準。
4中藥名·人參 人參為中藥名,又名人銜、神草、棒棰[1]。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根[2]。
人參商品藥材,因產(chǎn)地、加工方法及野生與栽培的不同,而有野山參、移山參、生曬參、白參、紅參、別直參(朝鮮參、高麗參)等不同名稱。臨床認為野山參、紅參、別直參力量較勝[1]。
人參的中國是人參栽培最早的國家。人參原產(chǎn)中國、朝鮮及俄羅斯。分布范圍在125°E137°E,33°N48°N。中國野生品種主產(chǎn)于東北長白山脈一帶,分布在43°N47°N。主產(chǎn)區(qū)為吉林、遼寧及黑龍江三省。野生于中國東北深山中,遼寧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株高約60cm。主根肥大,肉質(zhì),圓柱狀;端部上生密紋,下部多分生側根,須根細長,上有多數(shù)疣狀物,俗稱珍珠疙瘩;根莖谷稱蘆頭;多為馬牙形,俗稱馬牙蘆;莖直立,圓柱形,多為紫色,少有綠色或紫綠色。葉輪生莖端,掌狀復葉;小葉近卵形,傘形花序單個頂生,花小,花萼綠色,花瓣淡黃綠色;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果實扁腎形,漿狀核果,初為綠色,成熟時鮮紅色,少數(shù)呈黃色或橙黃色,每果內(nèi)常有2粒種子,種子腎形,黃白或灰白色,千粒重一般為2535g,三年生開花結果,花期6月,果期7月至8月。45年生為采適期,每株結果實4070個;種子6090粒。
栽培技術 人參有直播法:播種后不移栽,連續(xù)生長46年收獲。生育期間,間、疏苗12次。移栽法:播種育苗后多數(shù)移栽1次,6年收獲。選背風向陽、土壤肥力高、通氣透水良好、灌水和運輸方便的地塊。播種地宜選土質(zhì)肥活,栽參地宜選砂質(zhì)壤土。播栽頭年清理場地,多次耕耙使土壤熟化,消除雜物,休閑一年,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過磷酸鈣,提高土壤肥力,并施入農(nóng)藥,消滅病、蟲。東北地區(qū)一般畦向正南并可適當偏東或偏西一定角度,或東偏南25°30°,畦高2530cm,畦面寬11.5m,畦長2030m,作業(yè)道寬0.52.0m。
點播,行株距5×4cm,覆土34cm,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苗,13年后移栽,春栽或秋栽,以秋栽為主。春栽4月中下旬進行,宜于越冬芽萌發(fā)前栽完。秋栽10中下旬進行,宜于土壤封凍前栽完。隨起、隨選、隨栽。選無病壯苗分等級栽植。一般行距1530cm,株距612cm;平栽或斜栽,覆土59cm。
病害:①侵染性病害中國發(fā)生的有疫病Phytophthora cacorum、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黑霉病Rhizopus nigricans、白絹病Sclerotium rolfsii、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銹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蛇眼病Phyllosticta panax、炭疽病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等。
②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凍害(俗稱緩陽凍)、紅皮、燒須、莖葉日燒、主根裂、藥害及干燥病等。
蟲害:螻蛄、蠐螬、金針蟲及地老虎發(fā)生普遍,為害嚴重;草地螟、夜盜蟲、螟蟲、粉桑介殼蟲、象鼻蟲及根瘤線蟲偶有發(fā)生。
獸害:主要有鼢鼠、花鼠、野鼠及雉雞等。
1.治重病、久病或大出血后虛脫[1];
2.治肺虛氣短喘促,脾虛食少、倦怠,反胃,久瀉,腎虛陽痿,尿頻,脫肛[1];
3.治病后津傷口渴,多汗[1];
4.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崩漏,小兒慢驚[1]。
人參為眼科常用補益藥,具有大補元氣,益陰生津,聰耳明目的功效:
(1)用于氣虛所致的暴盲、目昏,上瞼下垂等。常與白術、菟絲子等配伍。如《審視瑤函》用獨參湯治療元氣離脫所致暴盲。
(2)用于氣虛不能攝血所致的眼部各種出血,尤宜于眼底出血,或反復不止者??膳c白術、墨旱蓮等配伍。
(3)用于肺氣虛弱所致的視網(wǎng)膜脫離。常與五味子、麥冬配伍,如生脈散。
人參有黃酮甙(Panasenoside)、揮發(fā)油類、生物堿類、多肽類、氨基酸類、單糖類、淀粉、果膠及多種維生素等。藥理有抗疲勞作用,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心血管及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促進機體物質(zhì)代謝、蛋白質(zhì)和核酸的合成,提高腦力、體力活動能力和免疫功能。
人參根、莖、葉、花、果除藥用外,均是輕工業(yè)重要原料,加工產(chǎn)品如人參煙、酒、糖、茶、晶(花晶)及化妝品等。地上部總皂甘含量比參根高,更是提取加工各種制劑的極好原料。
人參是中國一類保護植物。根味甘、微苦、性溫,具有調(diào)氣養(yǎng)血、安神益智、生津止咳、滋補強身之功效,被譽為“百草之王”。主要含10多種人參皂甙,以及人參快醇、β欖香烯、糖類、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等。人參又分為園參(栽培)和野山(野生)參,園參的藥效遠不及野山參。園參通常于栽培5~6年后采挖,洗凈曬干稱生曬參;經(jīng)沸水浸燙后,浸于糖中,再曬干,稱糖參或白參;除去側根、細根,蒸熟曬干或烘干稱紅參;細根稱參須。人參通常以支大、蘆長、皮細、色嫩黃、紋細密、飽滿、漿水足、無破傷者為好,并以野山參為名貴。人參葉中也含有與根相同的皂甙,有生津祛暑、降虛水、解酒作用;人參花泡茶有興奮作用;人參果加工成的人參膏是一種高級滋補品。商品人參常見的還有高麗參,產(chǎn)于朝鮮;西洋參,與人參屬不同種,產(chǎn)于美國北部和加拿大,中國廬山等地有引種,其皂甙種類和人參略有差異,性涼,有滋陰退熱,補肺養(yǎng)胃之功效。
5新資源食品·人參(人工種植) 2012年9月4日,衛(wèi)生部發(fā)布《關于批準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的公告》(衛(wèi)生部公告2012年第17號),批準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同時要求其衛(wèi)生安全指標應當符合我國相關標準要求;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4周歲以下兒童不宜食用,標簽、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和食用 *** 。
2.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4周歲以下兒童不宜食用,標簽、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和食用 *** 。
6人參藥品說明書
7人參的藥典標準
Renshen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或主根多與根莖近等長或較短,呈圓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長16cm。表面灰黃色,具縱皺紋,上部或中下部有環(huán)紋。支根多為2~3條,須根少而細長,清晰不亂,有較明顯的疣狀突起。根莖細長,少數(shù)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莖痕。不定根較細,多下垂。
粉末淡黃白色,樹脂道碎片易見,含黃色塊狀分泌物。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棱角銳尖。木栓細胞表面觀類方形或多角形,壁細波狀彎曲。網(wǎng)紋導管及梯紋導管直徑10~56μm。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多角形,直徑4~20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40ml,加熱回流1小時,棄去三氯甲烷液,藥渣揮干溶劑,加水0.5ml攪拌濕潤,加水飽和正丁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試液,搖勻,放置分層,取上層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參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人參皂苷Rb1、對照品、人參皂苷Re對照品、人參皂苷Rf對照品及人參皂苷Rg1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0C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0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7.5.2總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K)。
7.6.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為流動相A,以水為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guī)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03nm。理論板數(shù)按人參皂苷Rg1峰計算就不低于6000。
時間(分鐘) 流動相A(%) 流動相B(%) 0~3519
81
35~55
19→29
81→71
55~70
29
71
70~100
29→40
71→60
7.6.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人參皂苷Rg1對照品、人參皂苷Re對照品及人參皂苷Rb1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搖勻,即得。
7.6.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加熱回流3小時,棄去三氯甲烷液,藥渣揮干溶劑,連同濾紙筒移入100ml錐形瓶中,精密加水飽和正丁醇50ml,密塞,放置過夜,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分鐘,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xù)濾液25ml,置蒸發(fā)皿中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并轉(zhuǎn)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7.6.4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人參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參皂苷Re(C48H82O18)的總量不得少于0.30%,人參皂苷Rb1(C54H92O23)不得少于0.20%。
7.7.2性味與歸經(jīng) 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jīng)。
7.7.3功能與主治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贏,驚悸失眠,陽痿官冷。
7.7.4用法與用量 3~9g,另煎兌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7.7.5注意 不宜與藜蘆、五靈脂同用。
7.7.6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密閉保存,防蛀。
8
人參食用方法一人參對人體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明目開心益智”功效。有規(guī)律的服用人參,可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和高血壓,預防和治療癌和腫瘍,為學生和腦力勞動者解除精神疲勞,防止老化,增強性功能,有解除急性酒精中毒和爛醉的功效,對痤瘡,黑痣,腳氣有治療作用食用一定要注意季節(jié)變化,一般來說,秋冬季節(jié)天氣涼爽,進食比較好。夏季天氣炎熱,不宜食用人參, 宜食用西洋參。據(jù)專家介紹,人參有六種食用方法: 燉服:將人參切成2厘米薄片,放入瓷碗內(nèi),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鍋內(nèi)蒸燉4至5小時即可服用。嚼食:以2至3片人參含于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是最簡單服用方法。 磨粉:將人參磨成細粉,每天吞服,用量視個人體質(zhì)而定,一般每次1克至1.5克。 沖茶:將人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nèi)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后即可服用。 泡酒:將整根人參切成薄片裝入瓶內(nèi)用50度至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酌情服用。人參本身有大補元氣,調(diào)節(jié)脾肺之氣,是補虛圣藥??梢杂眉Z食酒浸泡。一個月后就可以服用,每天一次,15`20毫升,不可過量,一旦血壓升高就需要停用。燉煮食品:人參在食用時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將人參和瘦肉、小雞、魚等一起烹燉,可消除苦味,滋補強身。另外,在食用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過量服食。人參食用方法二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當采挖洗凈曬干后,稱為“曬參“;經(jīng)沸水浸漬后,浸于糖汁中,再曬干,稱為“糖參”;除去側根、細須,蒸熟曬干或烘干時,稱為“紅參“。一般而言,老人陽虛怕冷、血壓不太高的可用紅參;高血壓、糖尿病、癌癥患者常用曬參。人參為補虛之要藥,主要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及安神寧志等功效。中醫(yī)認為,凡一切虛勞內(nèi)傷及氣、血、津液不足之證,皆可使用人參。人參除常在配方中應用外,單獨使用也多能起到良好的療疾保健效果。下面介紹幾種較常用的人參服用方法:噙化取人參切成薄片,分數(shù)次放入口中,緩緩噙化咽下。適用于久病虛弱、肺虛喘促、脾虛倦怠、心悸怔忡、津虧消渴患者。老年人適宜于噙化人參(每天服1克左右),有延年抗衰老功效。清燉有一古今名方叫“獨參湯”,就是人參單獨燉服。方法是,取10克左右人參切成薄片,放入盅內(nèi),加適量開水,蓋上蓋后,再入鍋內(nèi)開水中燉2~3小時。要注意加添開水,以防鍋內(nèi)水干。“獨參湯”有益氣固脫的功效,生命垂危病人,可用人參大量煎湯搶救。泡酒人參酒是滋補佳品。制法是:取人參約10克,切成小塊或片,放入1000克白酒中浸泡。一般浸泡4~5周即可飲用,每周宜振動攪拌1~2次。每次可飲10~15毫升,1天2~3次。人參酒可補元氣,溫通血脈,適用于陽氣衰弱及虛寒體質(zhì)的慢性病患者。陰虛火旺、盜汗潮熱者則不宜飲服。煲雞宰殺老母雞1只,去內(nèi)臟洗凈。將人參5~10克,陳皮10克,砂仁5克放入雞腹腔內(nèi),用線扎好,盛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文火慢煲至肉熟湯濃,飲湯食肉。對久病虛損、產(chǎn)后氣血不足、各類貧血癥以及某些造血機能不足的血液病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煮粥取人參3克,盛砂鍋內(nèi),加水文火慢煮20分鐘,再加入大米適量,煮至粥稠,放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diào)味即可。參米同煮具有協(xié)同的食補效果,能補氣血、健脾胃,尤其適合消化功能較差的老年體虛者調(diào)補食用。經(jīng)常吃人參粥,對心肌營養(yǎng)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及心絞痛、心律失常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煎人參鰻魚材料:鰻魚2條,水2杯,醬油1/4杯,清酒(料酒)2大勺,白砂糖2大勺,蘋果半個,洋蔥半個,青椒2個,生姜1瓣,尾參根20克。烹飪方法:把鰻魚頭部切下,剔出魚骨,然后把魚身以5至6厘米的長度切成片狀待用。拿出大鍋倒入少許水,把鰻魚骨放入其中,連同洋蔥、蔥根、蘋果、青椒、生姜、醬油、清酒等一起燜。大約半小時后把尾參根放入里面繼續(xù)燜,直到湯水濃稠減至一半為止,作為醬料。最后把鰻魚放到烤盤上涂好該醬料微火烤熟即可。人參炒蝦材料:水參2根,大蝦4只,洋蔥1/4個,大辣椒1/4個,黃辣椒1/3個,色拉油1大匙,醬油1.5大匙,糖稀1/2匙,精鹽少許。烹飪方法:水參洗凈后切絲,大蝦放入鹽水里洗凈,洋蔥和辣椒切塊。然后將炒鍋置于火上,待鍋中水沸騰后放入色拉油,并放入洋蔥、辣椒略微炒過,再放水參、醬油、糖及大蝦炒熟。大蝦營養(yǎng)豐富,水參炒蝦是道全家人可享用的營養(yǎng)餐。人參鮮蘑湯材料:水參2根,鮮蘑、口蘑、香菇、花子蘑各3顆,枸杞少許,大棗數(shù)顆,水500克,香油1大匙,淀粉水2大匙,精鹽少許,雞肉湯適量。烹飪方法:水參洗凈后備用,炒鍋內(nèi)放入香油,微熱后放入水參、鮮蘑、口蘑、香菇、花子蘑等微炒。然后倒入雞肉湯,放入枸杞和大棗,以大火煮熟后,放入少許淀粉水和精鹽調(diào)味即可。人參雞湯材料:幼雞1只,水參1根,棗2個,大蒜3瓣,江米、江粟米、去皮的荏胡麻各1大勺,生姜半瓣,水適量。烹飪方法:將水參、棗、蒜、生姜、江粟米、去皮的荏胡麻等洗干凈后裝在幼雞的肚內(nèi),裝滿后拿繩捆起來。然后把幼雞放進鍋內(nèi),倒入水直至所有材料全部浸泡,用旺火來烹煮。沸騰后,將泡沫清除,繼續(xù)煮,直至幼雞肉和里面的材料煮爛。最后,將雞肉和湯一起盛在陶器鍋內(nèi),均勻撒上鹽、胡椒粉即可。注意,水參和蒜等材料必須放入幼雞的肚內(nèi)進行烹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香味滲透到雞肉內(nèi)。]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714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黃液對急性有機磷中毒療效顯著
下一篇: 慢性再障中醫(yī)分型與共刺激分子有關